两天过后,衣着破烂、满面憔悴的宋义终于走出了山林。
山势连绵起伏,并不险峻的山峰上长着半人高的杂草。
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岗上,宋义寻了个安全的地方,一头倒下,呼呼大睡。
行走在山林之中时,宋义根本不敢睡沉,深怕身无防备的自己被毒虫猛兽给害了。
此时在这片连绵起伏的山脉中,少有人家,宋义终于还是忍不住身体的困乏,还罕见的打起了“呼噜”。
密集的脚步、枪械碰撞声由远及近,一营长张大彪嘴里喊着:“快,快。”一名名身穿土灰色军装的战士和衣着破旧的百姓动作快捷的趴伏在公路两旁的山坡上。
石蛋疑惑的看着躺在他右边土坑里靠着麻袋,衣着破烂,抱着刀枪呼呼大睡的乞丐。轻轻用脚踹了踹,好心提醒道:“老乡,醒醒。这儿马上就要打起来了,你赶紧跑吧!”
石蛋见那位老乡仍然沉沉的睡着,急的走到其身边摇了摇,可对方也只是翻了个身继续睡觉,不觉加大了声音:“醒醒,醒醒,等会打起仗来可没人顾的上你。”
宋义感觉自己很倒霉,真的很倒霉,山林当中好几天没睡个安稳觉,现在到了个安全的地方,只想睡个天昏地暗。谁料睡的正爽,却有人在自己身旁嗡嗡嗡的说个不停,原本不想理会这人,可听到了打仗二字。
宋义迷迷糊糊的回了句:“打仗,跟谁打呀?”
“鬼子”
口音并不重的两个字如神光闪过宋义的脑海。噗通一下,宋义坐直上身直愣愣的盯着眼前手拿老旧步枪,腰挂手榴弹的小战士。
稚嫩的圆脸显示着他那与刚刚16岁的宋义差不多的年龄,敦厚朴实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宋义唯一所能想到的形容词。因为他实在太平凡了,平凡的如此刻战斗在全国各地的华夏军人一样,保家卫国,驱逐外侮,却没为自己留下半点的痕迹。
生于斯,长于斯,亡于斯。
宋义对着小战士问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石蛋”
“大名是啥?”
“一辈子的苦哈哈,没大名。”
宋义脸带笑意问道:“鬼子有多少人?咱们又有多少弟兄?”
石蛋瞅(chǒu)了眼宋义身边的刀枪说道:“不知道。”
宋义从麻袋里拿出从老管家哪换来的,仅剩两个的窝头,自己嘴里啃着一个,手里拿着另一个,看着石蛋吞咽口水的样子,在其眼前晃了晃,说道:“告诉我鬼子兵力,你们的兵力,这个窝头就是你的了。”
石蛋却缓缓的摇了摇头,转过身去。
宋义把窝头装进口袋,拎起刀枪,背着麻袋,找到一个隐蔽的山坳里。打开麻袋,拿出四枚手雷,所有子弹,又掏出剩下不多的熟食,大口吃个七分饱。
小心的把装有宋义大半身家的麻袋藏好,重新折回山坡。石蛋疑惑的看着折回来的宋义,急忙道:“你咋又回来了?这马上就要打起来了,感紧跑吧!”
宋义趴在石蛋的右边,再次拿出窝头道:“你别吱声,这个窝头就是你的。”石蛋连连点头,从宋义手里抢一般拿走窝头
,小心的咬了一小口,将剩下的放入怀中,用手拍了拍。
宋义看着石蛋瘦弱的模样说道:“你也别担心我是奸细,我家河南的,出来杀鬼子。你瞧我脚上的靴子还是抢的鬼子的。”
石蛋看了眼宋义脚上的靴子,见果真如其所说,回道:“鬼子多少兵力不知道,咱们有八百多号弟兄。”
宋义疑惑“鬼子有多少人怎么会不知道呢?”转眼一想,眼前的石蛋明显是最低层的士兵,军事情报肯定不会让其知道,不然泄密了怎办?
宋义看望着整个阵地,两侧是山坡,中间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他和石蛋趴在西山坡的最边缘处。看着那些衣着破旧手拿各式武器的军民士兵,再看自己身上的破烂衣裳,杂乱头发,发现差不多一个形象,只是多了副眼镜,让其显的斯文了几分。
宋义感谢自己只近视100多度的眼睛,拿下与戴上仅仅看事物模糊了些,还没到十米之外,人畜不分的地步。
等到冲锋之时,再拿下眼镜,小心放好,现在眼镜坏了可没地方重配。
宋义检查好步枪,于石蛋趴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日本的汽车队远远的出现了,头车的驾驶顶上架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军装、头戴钢盔的日本鬼子。
在这个天然适合埋伏的地方,日本鬼子的卡车开的很慢,先头车谨慎的进行着摸索前进。
宋义看着行驶而来的九辆土黄色军用卡车,心里一惊,九辆军卡一辆满载20余名鬼子,那就是足足180余人,整整一个中队。他对眼前这支难民似的华夏军队能不能打赢一个中队的鬼子表示怀疑。
看着眼前这支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军队,他们不要说专业的军事训练,连吃饱饭都是个问题。哪怕是手里的枪,恐怕好多战士也是两个人一支枪、十发子弹,打仗之时,第二个人等第一个人被打死后,捡起枪,继续射击。平常为了节省子弹,应该都没舍得打过枪。
宋义第一次感到了八年抗战的艰难,那是无数的华夏军人拿鲜血铸就的荣耀,可以遗忘,但绝不能抹杀掉。
初春三月略显寒冷的天气,石蛋打满补丁的单薄军装下发抖的身躯和冻的微微发白的嘴唇,让宋义不忍直视。
偏转过头,看着从身边驶过的军车,拉动枪栓上膛,瞄准。打头的军车慢慢驶入包围圈的中央,轰隆一声,己方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第一辆车被炸的粉碎,汽车的碎片,日本鬼子的肢体碎片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来。
随着东山坡的一声枪响,山坡上倾刻间响起了爆豆般的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