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大片阴森的树林,宋义看着面前紧锁着木门,不甘心的拍了拍,见确实无人回应,只好转身回到集镇当中。
不知不觉,宋义回到了郭三的小店前,脑中竭尽全力的回想着有关电影僵尸先生的一切信息。
郭三疑惑的看着又回来的宋义,询问道:“你小子不走了吗?咋又回来了?”
被打断思绪的宋义,看着询问的老郭,回答道:“奥,你说我呀?我刚刚去义庄看了看,锁着门呢,没有人,我又退回来了。”
“回来了,就再我这坐着歇歇,凉快凉快。”
正午时分,客人渐渐的多了起来,郭三只得招呼宋义一句,就再次去忙活生意。
看着忙活的满头大汗的老郭,在看着并不炎热的天气,宋义轻笑了下,抽出一条长凳,坐在一旁的空地上,避难妨碍到老郭做生意。
旭日高升,金黄的阳光照在宋义的身上,暖洋洋的。
郭三的小店虽小,桌椅板凳都放在店门外的青砖路上,但却用竹竿白布搭成了一个棚子遮出一片阴凉。
小店虽然简陋,但却是纯正的百年老店,是老郭家传了不知多少代的,木质桌椅板凳上厚厚的光滑釉桨,就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三间木板房,一片露天的大空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布局,就是老郭家的铁饭碗,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不知帮助老郭一家度过了多少灾荒劫难。
民国永远都是军阀混战的代名词,虽然宋义到此两天的所见所闻都很平静,但他猜也能猜到,外面是个风云汇聚,龙蛇混杂的大时代。
郭家小店口碑与手艺都是上嘉,之所以不做大做强,是因为曾经也有郭家先祖凭借手艺,盖成了一个大酒楼。可惜无权无势,这样大的一块肥肉如何经得起官吏的盘剥克扣,最后被官绅整的楼毁人亡的郭家先祖只留下后人不得重建酒楼,以免树大招风,引来祸患,只准守住自家小店的祖训,就与世长辞了。
此后借着县官三年轮换之期,无暇对付郭家,郭家就举家迁来了任家镇。
恰逢集会,十里八村的百姓都借此机会,到此换些米面油盐,粮食布匹。
郭家小店的生意十分火爆,郭三夫妇忙的转不开身,白吃了人家两碗面条的宋义,也不好在一旁继续干坐着,捋起衣袖,也帮忙端些碗碟饭菜。
忙忙碌碌,大半天后客人散去,宋义瘫坐的趴在桌子上,看着依旧忙碌着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的老郭夫妇,不由感叹,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收拾好桌椅板凳,只留几张空闲的桌子摆在外面,一天的集会就要散去,再想有这么红火的生意可就很难了。
崔花儿开始准备饭菜,宋义对着她有气无力的提醒道。
“嫂子,别忘了我,再要一碗臊子面。”
“放心,少不了你的。”穿着红格子布衣的崔花儿,转头笑着应允。
“他啊,就看上这碗面了,我这儿还有其他的好吃的,要不要尝尝?”面对宋义的大胃口,郭三忍不住调笑道。
“这面条挺好的,实在。”
三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宋义对着郭三询问道:“镇东头义庄里的道长是不是姓林?”
郭三理所当然的说道:“对,九叔确实姓林,这十里八乡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由九叔主持。”
宋义了然的点点头,问道:“我要是跟九叔拜师学道的话,需要准备些什么?”
“当年,我拜师学艺的时候,准备了拜师贴,献师礼……”郭三回忆着当年偷艺的经过,对宋义解说道。
“不过,你学道干什么?算了算了,你要打算真拜师修道的话,晚上让你嫂子做一桌酒席,请九叔来商量商量。”
“修道是一定的,要不然我大老远的跑来干什么。”
“这行,等会我给你写副拜师贴。”听到宋义肯定的回答,郭三瘪瘪嘴说道。
“拿着吧,就知道你等这个呢,把酒席做的大气些。”宋义撇撇嘴,弹出两块银圆。
接过两块大洋的老郭,笑的见眉不见眼的,不过在媳妇的提醒下,还是将一块银圆还给了宋义。
“够了够了,这一块大洋就超出好多。”郭三不舍的将一块银圆递给宋义,抽搐的嘴角表示崔花儿在桌子下踩的两脚不轻。
吃过饭,收拾好桌凳,老郭取出笔墨,红纸请柬,大笔一挥,成了。
接过老郭递来的拜师贴,宋义仔细的查看。原先在同老郭闲聊之时,宋义就感觉到老郭是个有见识的,可没想到老郭不仅毛笔字写的方正漂亮,一篇拜师贴写的也是似模似样。
“师道矣哉,入门授业投一技所能,乃系温饱养家之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今有宋云天情愿拜于林九门下,受业学演修道。三年期满,谢师效力一年。课艺期间,收入归师,吃穿由师供给。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立据人:宋云天,保代人:郭三,民国六年五月十六日。”越往下看,宋义的眉毛翘的越高。
“老郭,可是这课艺三年期满,温饱养家之策……用在这地方不合适吧?这不会是你用来拜师的贴子,就把名字换成了我的吧?”
“不是,不是,怎么会呢。我这就改,不对,我这就再重写一份。”面对宋义杀气腾腾的逼问,郭三讪讪的笑道。
再次接过老郭重写的拜师贴,宋义察看一遍,确认没有不妥之处,满意的点点头。
“拜师贴你收好,等把九叔请来了,你就把拜师贴递给他。九叔收了拜师贴,就是同意了,不收就是不同意。”
“我再去给你准备一份献师礼,方方面面都得给你办好,不然对不起你这一块大洋。”郭三细细的嘱咐着拜师的一应事物,免得宋义到时候出了差错。
听着郭三交代的一应事物,宋义感叹那一块银圆没白花,不然没有郭三做为中人,光是身份问题,就够宋义头疼的。毕竟哪个门派也不会轻易收下,一名身份不清不楚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