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变爆发前后,秀吉、胜家、织田家所有人以及其他大名,都对此变故还一无所知。
此时,秀吉正率军在备中国高松城与毛利军对峙。军议上,秀吉问诸将:“咱们现在虽然兵临城下,但此城易守难攻,怕是没那么容易打下来啊。你们可有对策?”
孝高首先开口:“主公,不才以为,这高松城尽管易守难攻,但地势低洼,附近又有河川,不如用水攻。”
“水攻?快说来听听。”
“这样,我军在河川建造一座提防,在开挖水渠,将河水往高松城方向引,就这势头,到时高松城就是一片泽国了。”
秀吉点头:“嗯,这是个好办法,毛利军即使有再多增援也无济于事”,秀吉转向一名头戴牛角兜、身披镔铁甲、外罩黄色阵羽织的武将,“市松,这件事你去办,动作要快,不能被敌军发觉。”
“得令!”正则领命,绰枪上马,绝尘而去。
行动迅速的羽柴军很快便在河川上筑好了提防,并开挖引向高松城的水渠,受河水倒灌与连日降雨影响,高松城果然成了一片泽国。这就是日本战国史上著名的“水淹高松”,也是孝高生平最为得意的计策。
“很好,接下来咱们就静待主公的援军吧。”得知计策成功,秀吉大喜。
当晚,秀吉在帐中独坐,孝高匆匆进帐来见,低声道:“主公,出大事了!”
“何事慌张?”
“刚才守门士兵抓住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从他身上搜出一封给毛利家的信笺……”
“那又如何,主公的大军马上就到,到时候有他们好看的。”
“……您还是赶快过过目吧。”说着,孝高呈上书信。
信上说光秀准备会同毛利家前后夹击秀吉的部队,而信长已在本能寺殒命。
“什么,怎么可能有这种事?”秀吉看毕大惊,但还是将信将疑。
“叛变的详细经过都写在上面了,还是光秀的亲笔,错不了了。”
秀吉当场失声痛哭:“主公!您竟然就这么走了……明智光秀这个贼子,竟敢如此胆大包天,不可饶恕!”
“主公!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您称霸天下的时机到了,千载难逢啊。”
“什么?你……”秀吉愕然。
“主公您想,信长大人归天了,按理说是长公子继承他的霸业,但长公子估计也已经凶多吉少了。所以现在只有打倒明智光秀,为信长大人报仇雪恨的人才有资格继承。”
“……那现在怎么办?”
“明天天一亮,咱们马上去跟毛利军议和,然后率领全军火速撤离此地。”
“那怎么行,两军阵前,毛利军岂容会与我军议和,况且此地距离京都数百里地。”
“主公放心,毛利军应该还不知道信长大人遇害的消息,不才凭三寸不烂之舌,定说得他们心甘情愿地议和。只要争分夺秒,我军就一定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京都,打光秀一个措手不及。”
“这……”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请主公三思。”
“好,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打倒逆贼明智光秀,主公的衣钵由我来继承!”
第二天一早,孝高代表秀吉,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与毛利军议和,条件是要求毛利家从属织田家、高松城守将切腹。
由于担心信长的增援,而且秀吉也做出了让步,毛利家果然答应了和谈要求,高松城守将在两军阵前切腹自杀,随后,孝高便与毛利家签订了和约。就这样,高松城之战以双方的和谈结束了。
孝高回来后,秀吉立即召集清正、正则、三成、行长、吉继等主要文臣武将们进帐,备说前事。众人大惊,还没缓过神来,秀吉便开始部署撤退计划了。
“咱们已经耽误太多时间了,现在必须马上撤退。佐吉(三成)、弥九郎(行长),你二人负责毁坏堤坝,挡住毛利军事后的追袭。”
“是!”
“虎之助(清正)、市松,你二人为第一梯队,在前开路。”
“得令!”
“纪之介(吉继),你负责安排殿后。”
“属下明白!”
“大家听好,本次行军要不顾一切地赶往京都,而且一定要快。关键时刻,如果有谁跟不上,所有战功一笔勾销!此事决不可外泄,否则军法从事。”
“得令!”
于是秀吉率领全军以离弦之箭的速度,不分昼夜地往京都方向狂奔。史称“中国大折返”。
几个时辰后,毛利军终于得到了信长殒命的消息,这才知道之前的议和完全被秀吉给骗了,十分恼火,然而羽柴军在撤退时依旧拥有良好的作战能力,权衡再三的毛利军最终放弃了追击。
羽柴军马不停蹄地奔跑,一匹马累倒了就换另一匹继续,仅仅花了一夜时间就到达了姬路城,终于取得了先机。
修整时,秀吉喊道。
“佐吉,弥九郎,吉继!”
“属下在。”三成、行长和吉继异口同声地应道,只见三成头戴黄金乱发兜,面如傅粉,身穿白虎皮袍,内衬熟铜甲,腰中别折扇;行长头戴大礼帽,身穿南蛮纽扣装,唇红齿白,挂金镶玉十字架,配一柄西洋剑;吉继面如冠玉,白衣白帽,拂尘在手。
“你们马上去附近联络织田家家臣,让他们随我一同讨伐明智光秀。”
“是。”三人说完,一上马便绝尘而去。
“虎之助,市松、你们过来。”
清正与正则应声走来,清正头戴鸟岳兜,身披赤金铠,外罩翠色阵羽织。秀吉吩咐道:“把所有的军资金和军粮按照军中的职务大小平均分发给将士们,尽量全都发完,不得私吞。”
“是。”
“差不多了,官兵卫,咱们是时候做全军动员了。”
“遵命。”
秀吉和孝高做了战前动员,羽柴军将士们士气高昂,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战斗。
休整了一晚,羽柴军继续前进,进入摄津国尼崎城,此时一些织田家家臣经过三成等人的劝说加入了羽柴军,秀吉与光秀的决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