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鹰国的庇护下,国际社会的谴责堪称草草了事。西亚本就乱成一团,谁也没有精力去单独处理这件事,最大的负面后果竟然是以国境内的针对性袭击及爆炸事件不断发生,也算是战争后遗症的奇葩案例之一了。
此时联合国终于介入调停,各方势力进入十年停火期。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事难料。
在此期间,趁各方进入战争相持阶段,无暇他顾,伊斯伊斯宣布建国,盘踞在叙利亚东部及伊拉克西南部,并首先与沙特签订了停战协议。史称“伊斯建国”。
由于国内利益冲突,鹰国国内政治势力发生分化。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总统的民意支持度不断降低,国内矛盾开始发酵。为了转嫁国内矛盾,鹰国决定再次展开海外军事行动并将中东的支点确定为以国及沙特。史称“再入中东”。恰逢连年的军事战争,将土国、伊朗拖入泥潭,两国国内不断爆发反战示威,各反对派趁机发展实力,伊朗反对派取得了鹰国的支持,土国反对派获得了熊国的支持。
于是鹰国在西亚首先发难,沿土沙联盟与伊朗的停火线向伊朗一方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土沙联军趁势向东推进到伊朗境内,伊朗国内反对派也几乎同时展开行动,夺取了多地的地方控制权。伊朗为了挽回颓势,大力支持也门自有武装向沙特发动攻击,但是被鹰国地面部队阻挡在麦地那以南,沿北纬24度线展开无法进行有效推进。
熊国此时正在乌克兰展开行动,无暇他顾,只能勉强抽调一支部队,通过里海登陆伊朗,进驻德黑兰,勉强保住伊朗政权。土沙联军大胜,伊朗境内反对派成立了几十只武装力量,与伊朗政府军展开了持久战争。史称“伊朗之乱”。
又五年,伊斯伊斯国在战乱中将领土扩张至伊朗境内,形成了西起叙利亚东部,经伊拉克西南、中部,东至伊朗中西部的狭长势力范围。多年来,伊斯伊斯国不断接受沙特资助,因此与沙特关系较好,但是却不断向北袭扰土国境内,意图扩张领土,实现“大伊斯国”的版图愿望。
在龙国的斡旋下,土、沙、伊朗三国实现了停火谈判,沙特归还了伊朗绝大部分领土,转而向南开展对也门自由军的军事行动,而土国则在签订停火协议后,迟迟不归还侵占的伊朗国土,导致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西亚的连年征战令国际油价大涨,熊国得到了暂时的经济支持,加速整合乌克兰。但是这种情况对龙国的发展却十分不利,思虑再三,龙国通过巴国,以伊朗境内反对派自由军威胁到巴国国家安全为由,向伊朗境内出兵,实际控制了从边境线至霍尔木兹海峡阿巴斯港的三角地带。史称“巴国西进”。
虽然伊朗强烈抗议,但是政府军已经陷入各地的苦战,根本无暇兼顾巴国的侵入,只能通过熊国渠道,不断向龙国施压,希望能够令巴国撤军,退回边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