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前锋对战
我正在赞扬演习的的各位将领,一个小太监一路小跑到点将台上找到王承恩耳语起来。我看到王承恩脸上尽露惊慌之色,内心就感到不妙,一定是又有什吗祸事发生。说来也奇怪,自从我穿越到明朝,好事总是伴随着坏事,我不知道为什吗?这难道是上天的安排!
王承恩看着我欲言又止,我想到我可是天启皇帝,不管什吗祸事全要一力承当,想退缩可是没有退路了。想到此处我倒是内心坦然了,随口问道:“王承恩,什么事禀报吧。”
王承恩看了看身边众朝臣,结结巴巴道:“皇上,皇上,边关急报!”
看完边关急报,我虽然内心有准备,但听道这四个字还是大吃一惊。对于努尔哈赤的突袭我也是早有准备。新军的建立、袁崇焕的辽东设防全是为了应付努尔哈赤的进攻。我知道在历史上也就是崇祯年间有皇太极率领八旗突袭北京的事情,但目前是天启年间,时间尚早,努尔哈赤就突袭北京了?!这不是违反了历史进程了吗?难道还是应为我的到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想到这里我皱紧了眉头,但是当我缓过神来,我看到的是众臣的目光,我知道他们在等着我这个皇帝的态度,看到这里我随即豪气迸发,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迎战就是何必踌躇。后世不是也有苏联红场阅兵后将士们直接投入到对德作战了吗,今日我也来个阅兵备战!
“各位将士:朕刚才说了,你们是大明军队的脊梁,是楷模。现在有边关急报,建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大军绕道蒙古突袭我西部长城防线。你们知道,建奴是我大明劲敌,他们经常骚扰我辽东边境,烧杀抢掠我大明百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滔罪行。朕今天在这里检阅军队,他们胆敢再次进犯,分明是没有把大明王朝放在眼里,没有把大明军队放在眼里,没有把你们放在眼里,你们说说我们怎嘛办?”
我的话音刚落,点将台下一片怒骂之声,有人带头喊道:“消灭建奴!活捉努尔哈赤!保卫大明社稷!保卫皇上!”随着带头的叫喊,几万士兵随之地动山摇般的叫喊起来,口号声响彻云霄!不愧为我的嫡系部队,我看到士兵们被训练的如此忠心,内心狂喜。也许努尔哈赤的突袭坏事变成好事,能让这些新军士兵真真正正的经历一次血与火的较量。
我让卢象升传令新军各自按编制做好出征前的准备。其他众臣到乾清宫部署抗击努尔哈赤的安排。
回到乾清宫,我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迅速做出部署:按照我所熟知历史的知识,我知道崇祯年间建奴的那次突袭北京八旗军队会先攻打遵化,这次努尔哈赤的进攻肯定也是这个线路。我命令孙承宗调派时任大同总兵官的渠家祯所部四千人马进驻河北遵化;遵化巡抚王元雅;保定知府方一藻等官员做好防御准备。
最为重要的是新军装备问题,工部在徐光启的领导下这段时间抢制出了一部分燧发枪,并配备了新军大概五千人,虽然很少但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功劳了。我问身边的徐光启道:“徐爱卿,工部制造的燧发枪已经配备了五千人的部队,如果再赶制一下,还能配备多少呢?”
“皇上,老臣领导的工部在夜以继日的赶制武器,照这个速度还能在配发部队一千支,再加上原来使用的火器,我们的新军全员火器部队六千人不成问题。”
“太好了!”我激动的握住徐光启的手说道:“真是辛苦爱卿了,朕为你记一功。新军由此武器何惧建奴八旗!”
“皇上,不可掉以轻心啊!”一边的兵部尚书孙承宗说道:“这次建奴八旗来势凶猛,他们也是为掠夺资源而来。八旗的战术是灵活迅速,机动性强。我们切不可和他们野外接触,要凭借坚固城池据守,一旦他们掠夺不到给养失去机动能力,那时就是我们歼灭建奴八旗之时。”
我哈哈笑道:“英雄所见略同,朕也是如此考虑。”说完我转向卢象升道:“建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要看你的新军如何歼灭敌人了。”
“皇上放心,我新军将士群情激奋,誓死消灭建奴。”卢象升答道。
“好!好!我们利用这次真正的血与火的考验来完善大明新军的建设,让他们成为大明真正的劲旅。你回去速速备战去吧。”
“末将得令!”卢象升退出乾清宫回到军营等待天启皇帝的进一步命令。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按照自己所熟悉的历史知识,大明已经在八旗进攻的必经之地,长城一线埋设了工部徐光启设计的地雷,难道八旗涨了翅膀飞过来不成。
我把疑问提给了孙承宗,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时间倒转,刚进入长城一线的努尔哈赤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大明军队布置的雷区。这个雷区让八旗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了趟过雷区,阿敏把几十匹战马排成一排趟雷。接连响起的爆炸声后,战马被炸得四分五裂。要是在后世的时代,阿敏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公愤,动物保护组织早会找他的麻烦了!
阿敏的做法没有得到其他贝勒的支持,说也难怪,八旗能有多少战马扛得住如此破坏!
努尔哈赤召集八旗将领们开会商议解决眼前的困难。这时他才明白为什吗明军在长城防线没有派重兵把守的原因。地雷的防守简直无懈可击,给他的进攻造成了极大地麻烦。
阿敏对着地雷的残片直吐口水道:“他们的这是什吗地雷,威力怎嘛这吗大,怪不得战马一触即就被炸的血肉横飞,要是人估计连个尸首全找不到。”
代善见努尔哈赤一直在沉思便上前说道:“看起来大明击中了我们的要害,坚壁清野使我们得不到物资给养,埋设地雷阻碍了我们的灵活机动。如果进入明朝在对付那些坚城利炮我们就会更加被动,父汗您看是不是我们改道进攻蒙古没有归顺的部落会更加稳妥一些?”
“父汗,大贝勒说的很好啊,明朝军队显然是做了准备的,否则我们根本不能轻而易举的攻破长城防线。明朝的火器犀利,这次又坚壁清野,凭借坚城利炮死守待援,对我们的进攻非常不利,不如改道进攻蒙古林丹,我的建议望父汗三思。”莽古尔泰在一旁附和。
努尔哈赤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明朝真的有所防备吗?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汉人上前说道:“大汗,明军埋设地雷的目的是防止我军侵入,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破解之法,可以沿途多多采伐树木制成滚木铺路,这样虽然是延误了战机,但是行之有效。”
这个汉人就是就是当时第一大汉奸范文程。史书记载范文程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可以参与八旗政事了,作为汉人得到重用也是比较少见的。
范文程件努尔哈赤没有答复又接着说道:“臣还有更好的办法,我昨日夜观天象,明日天气会突然转冷。土地会因为寒冷而冻住,那样明军埋设的地雷也就失去了作用。到那个时候,大汗可以随意进军。”
这次范文程在故弄玄虚,夜观天象只不过说词而已,其实二十四节气我们全都知道,根据这个判断基本不会出错。
皇太极大喜说道:“如先生所说,本汗能够穿越雷区,定为先生记录首功一件。”
当夜,西伯利亚寒流到达,气温一下骤降。
好运天降,努尔哈赤乐得心里开花。八旗军队借着冻土顺利穿过雷区。
渠家祯坐在马上打量着前方对中军问道:“前面到哪里了?”
“禀报大人,前面到达黑风口。”中军报告。
这时一匹快马飞奔过来,崛起的尘土飞扬。马上斥候没等完全停住就已经跳下战马跪地报告道:“大人,前面发现敌人,人数众多。情况危急,请大人定夺。”
“敌人?你小子看错了吧,谎报军情定斩不饶!”渠家祯一下愣住了,按照兵部孙承宗给他的地图来看,四周布满地雷,敌人根本无法穿越,自己还是按照地图行军的,怎嘛会突然出现敌人。但是斥候说得非常仔细没有一点纰漏,渠家祯也不得不重视。
其实渠家祯所遇到的满洲八旗是正蓝旗的后续部队,前锋早已穿过雷区。同时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也发现了渠家祯的部队。莽古尔泰贵为正蓝旗旗主,又是四大贝勒之一,是以善战而出名的。他为八旗大军屡建战功,是个很会打仗的人。部下报给他发现明军后,他就下定决心干掉这支明军。
历史上八旗军队对于野战非常的自信,莽古尔泰传令部下组织冲锋队形迅速发起了对明军的冲击。上千骑兵象利箭一样杀向明军。战鼓隆隆,八旗军队各个奋勇向前,冲击的速度越来越快。
渠家祯有些没明白过来,经过暂短的发蒙之后,他咬着牙,脸色憋得紫红,抽出腰间佩刀狠狠在空中挥舞叫道:“弟兄们,此时是我们杀敌的大好时机,冲啊!”
明军前队火枪手开始排排射击,瞬间冲在前面的几十名八旗士兵中枪跌落马下。八旗士兵随即用弓箭反击,几百支箭雨射入明军队列,也造成了明军惨重的伤亡。
论单兵素质八旗军队强于明军,一接触就占有了优势。两军绞杀在一起,明军的火器就因装填费事而发挥不出作用了,只能用携带的钢刀杀敌。四下飞溅的鲜血,刀砍至下的断骨,翻卷裂开的皮肉,描绘出了人间地狱的画面。
密集的战鼓、震天的喊杀声揭示着战况的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莽古尔泰多次与明君交手,这次是遇到了难缠的对手。渠家祯也是抵抗八旗的名将,他在几十名亲军护卫下奋力冲杀。久经战阵的他也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打过的最为惨烈的一战。
两军交战不过十五分钟就已经付出了惨重代价,渠家祯损失近千人,他自己也是满身鲜血,看上去恐怖至极。他一刀砍倒一个八旗士兵后抽空观察战场,顿时感到心境无比沉重。
努尔哈赤也接到了军报知道了莽古尔泰遭遇明军的情况,他极为重视,派出皇太极带领人马接应,死命令全歼明军。
这时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人马合并超过一万人,而渠家祯也就四千人马,情况危急。
渠家祯见自己寡不敌众,兵马渐渐被包围了。蜂拥而至的建奴兵丁来势凶猛,他不得不下令撤退。这样战死实在不值,他要突出重围保存一点实力。
阿古尔泰见明军撤退马上打出旗语通知皇太极两翼合围,再次对明军包围。渠家祯来回突围,无奈建奴军队一层一层的杀不完,杀不退,人数一点没有减少,相反自己身边部队不断减员。
这时突然一支利箭破空而来,渠家祯伏在马鞍桥上躲过,同时惊出一身冷汗。突然灵光一现,他想到了雷区,把建奴引进雷区,死了也拉着建奴垫背。
轰隆的爆炸声从八旗军队的战马下传来,随着渠家祯的战场转移,爆炸声此起彼伏。虽然八旗军队凭借冻土穿越雷区,但是他们对地雷的内心阴影面积巨大,内心感到非常恐惧。如今又遇到地雷,可想而知他们慌作一团,纷纷躲到没有爆炸的地方,这样就给渠家祯容得了喘息的机会冲出了重重包围,顺利的冲入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