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采臣心中先是迟疑,他对这个铁木真只是耳闻。知这铁木真乃北方草原上的霸王雄主,雄图远略,有鲸吞山河之气魄,概括四方之胸怀。但自己从未亲见,就更别说有过交道。也不知此人说话,是否可信。
宁煦却在一边窜缀宁采臣:赶紧!赶紧!这回要将十八般武艺,用上十二分的吃奶之力使将出来。让那铁木真知道知道,南朝人可不比他北地的怂。
术赤听铁木真如此说,早就拍马出列,站到人群前了。
宁采臣早见一位手持长锤,身穿红褐色棉衣,外着盔袍甲衣。身形高大,面色红亮的男子,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马上,拍马近前来。就见他下穿青色筒裤,脚穿黑色牛皮长筒靴,矫健有力地蹬在马镫上,甚是威武。
宁采臣知来人是术赤,铁木真的长子。听闻此人英武不凡,武艺不俗,心里便有了几分佩服。又听宁煦如此郑重交代,便就打起精神,持枪在手,双腿使劲,正要与术赤作厮杀一番。
却看到哲别听到铁木真如此说,正向铁木真求情,连忙道:“大汗,我愿替这位少年英雄与术赤一战,望大汗准许!”
“哈哈哈,”又是一阵大笑,铁木真这才说道:“哲别,你现在已经臣服于我,如何处置你该由我来决定。”
“大汗,君子一言。”宁采臣不待哲别回答,爽朗地道。听了哲别的话,宁采臣也知晓了为何宁煦如此待见这个人。感到今天救这个叫哲别的人,算是救对了。所以也没有迟疑,就马上应允。
但是宁煦觉得虽然宁采臣活在这个时代,却是对蒙古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秉性,知之甚少。
草原人崇拜英雄,敬重勇者。并且说一不二,说出去的话,从来不会反悔。他后面的“君子一言”其实让在场所有的人听了会很反感,只见术赤就面露不豫之色。
因为草原上,人人觉得自己本就是君子,语不二易。言经口出,即如金铸石镌般,绝不更改,何须此等赘言。而虚伪之人,才会故作豪壮,绕来绕去,一大堆的说辞,全是虚头巴脑的费话——浪费生命之语。
所以,对宁采臣就有些不友好。也难怪,他自小所处的环境,本就不同。但因生在军营,长于行伍,打小起便也有了英豪气息。
铁木真只是笑笑,因为这时,他看到了宁采臣手中的枪与他的年龄很不匹配。问道:“尊驾在金国是何军阶?”
宁采臣一愣,没有明白过来,不由问道:“什么金国?什么军阶?”
铁木真以为宁采臣故意装傻,暗火不由自觉地就在心中扑腾。忍着气,说道:“尊驾拿着金国千户的钢枪,难道金国没授予你军阶?”
宁采臣到这时才算是明白铁木真的话,不过宁采臣这时倒是没有疑惑不解,装糊涂。只是扫了一眼长枪,看了看枪头镌刻的精美花纹。
当初他只是觉得这枪特别,不似他之前常见,就知此枪不一般。今天听铁木真如此说道,方才知晓。
铁木真见眼前的少年竟然没将自己放在眼里,只是呆呆地看着自己手中的钢枪,甚是惊叹。不禁感慨道:“我铁木真纵横草原多年,威震四方,想不到如此少年,竟勇冠三军。”
其实要说宁采臣不怕死那倒未必,只是此时他就如初生牛犊。再加之祖上流传下来的祖训,让他从小就觉得义薄云天,行侠仗义是男儿应有之举。
所以,当他看到哲别如此豪气时,就不由自主地挺身而出。这时他听铁木真如此说,连忙道:“大汗,小民并非金人。小民姓宁名煦,字采臣,乃籍属南朝。”
铁木真听宁采臣如此说,更觉得英雄少年,越看越喜。道;“既是宋人,怎会有金兵贵重之物?”
“小民路过贺兰山时,无意中得到,并非受之于金国。”宁采臣答道。
这时,铁木真周围众人都在窃窃私语,不少人还投来惊异的目光。
“咦?!那不是金护弯刀!”这时,不知人群中哪个眼尖,瞧见了黑雕脖颈后挂着的砍刀,禁不住叫了出来。
人群里不断有人重复着:“啊?金护弯刀!”“哦!真是金护弯刀!”
铁木真听人如此议论纷纷,也早注意到宁采臣胯边的那把镶有红绿宝石、装有黄金护手的骑士之光——金护弯刀。
“这把金护弯刀也是尊驾在贺兰山下无意中得之?”铁木真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宁采臣这才知道这把珍贵的骑兵砍刀原来是金国骑兵的至高荣誉——骑士之光。当初在边关时,只是从周围的将士们口中听来的。听闻是上几辈、也就是自己曾祖那会留传下来的。
说金国皇帝有一支用黄金做铠甲,宝石镶马刀的精锐骑兵,大伙都叫他们金护骑兵。是金国皇帝的贴身侍卫亲军,轻易不出。还流传着一句话:骑士之光,金护弯刀;铁蹄无痕,山河无光。
当然是别人家的山河无光,自己家的山河那可是金灿灿的。由此可见,能够被选入金护骑兵队的都是金国骑兵中精锐之精锐。
宁采臣此时疑惑不解的是,如此重要的人物为何会落单,还只与一个也是落单的千户同行,从而被自己轻易地击杀。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更何况枪乃兵器之尊。而宁采臣得自己父亲真传,又苦练鄂王枪法近十年。将那鄂王枪法练得是炉火纯青,已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父亲就常说,我家采臣似有鄂王爷当年之风范。
想当年,金国大举南侵,鄂王爷单枪走敌营,寡兵收山寇。如此风采,从古自今,又有几人可比。
宁采臣见铁木真一直看着自己,似在等自己的答复,连忙答道:“正是。因小民无意中听到他们正在与西域沙驼山庄的慕容云互相勾结,意欲准备军马军械、铁器矿石贸易。于是出手,将金国的两名信使击杀,才获得此二物。”
不知铁木真作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