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书博大精深,只头一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①便引人遐思。虽然笔者对于道的理解不过皮毛而已,但是每个人的道本就千差万别,也就没有什么好挑剔埋怨的了。《道之外的道》的主旨——道法自然,唯心而已:心之所至,道之所存;心之不至,道亦存之。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有起源于无,无是有的极限。有是存在,无即是不存在。然而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若是存在,便是有,则道便是无。
那么,道到底是有还是无?
以笔者的狭隘思维,自是无法解答。纵有答案,也是不全面、不真实的。笔者唯一能确认的只有,世间万物皆存于道!故而《道之外的道》中,笔者私以为,世间万物皆存在,存在即是道,道是有。
…………
道家理念,宇指东西南北所有的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佛家理念,古往今来曰“世”,上下左右曰“界”。宇宙、世界、时空都是一个概念。
同一个时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相同时间指的是基本时间相同,可以存在时间比例,而空间是分割开的,例如“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类似于常说的异世界。而平行时空是时间有差异、空间相同,或者时间和空间都有差异,后者就是网络小说常有的时空穿越、改变历史。相同空间指的是空间内所有存在的发展变化过程相同,除了时间。
时空是无法绝对静止的,只能是相对的。
…………
“世界上没有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点”,任何存在都具有绝对的变化或者状态。任意两个存在的变化过程可能相同,但同一时刻的变化状态是绝对不同的(存在时间差)。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任意一个时空的法则都是残缺的,而且任意两个时空残缺的法则都是绝对不同的,因而它们的变化过程都是绝对不同的!过去与未来的时空存在差异的是时间法则。
法则是存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为两种:物质现象和概念现象。物理学的最小能量单位是量子,量子是一切物质的基础,属于法则的物质现象;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质能转换都属于法则的概念现象;时间、空间既是物质现象又是概念现象。任何存在都是任意法则排列组合形成的。在中医哲学里,天地间最基本的物质是气,又称作元气、原气、精气。在我的认知里,气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同样是由法则组成的。
任意一种完整的法则都可以称为大道,不是所有法则都是完整的。所有法则之和是道。任意一个时空中的任意一种法则都不是大道。自行运转的法则组成了天道,一个时空一个天道,天道就是道的本能。
…………
《道之外的道》里,生命分为三个层次:身体、灵魂、意识。
身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有着强大意识的灵魂叫做元神)是意识(意念、精神力)的载体。身体可以是质量体(质量体也是有能量的,例如人)或者能量体(能量体也是有质量的,例如本质上是光之能量体的奥特曼)。人的身体又称肉身。
灵魂是一种可见的能量体,形态可变化,本质外貌应该与身体保持一致。《迪迦奥特曼》里称之为等离子灵魂。灵魂的生成是伴随着胎儿的发育一起的,意识亦然。
意识是无形态、不可见、但可以感知的能量体,以生物电流或者能量的形式存在,意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参考心理学的概念)。意识在人体内以生物电磁波(神经电流、脑电波)的形式存在,生命体可以通过调节其振动相来控制体内的能量,甚至可以外放,通过电磁效应等法则影响并使用天地的能量。
身体机能死亡或者灵魂离开身体,灵魂就会魂消魄散。但是,足够强大的意识可以控制灵魂的聚合,称为“元神出窍”,也就是说灵魂离开身体后不会死。而在此之前,身体要足够强,才能负载元神。因此,修炼都是从身体开始。
道之内的所有存在在身体死亡后,都面临着魂飞魄散的境地,魂飞魄散之后,意识也会消解。不过有些存在由于意识足够强大,得以维持元神,可以重新凝聚法则,炼制新的身体;也可以在胚胎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抢先一步与胚胎的身体融合,再融合胚胎原来的未完全形成的意识,达到重生的目的。后者与夺舍是不同的,夺舍是与已经完全形成的意识抢夺身体,甚至吞噬原来的意识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身体是人为制造的,要经受极其强烈的天劫,一旦失败就会形神俱灭,但如果成功,身体与元神、意识的融合会比较顺利,而且其契合度比后者的更好;后者的身体是在所处时空的法则运行下自然形成的,不需要经历天劫,但身体与意识的融合相对前者来说会更困难,其契合度一般比自然分娩出生的要差些。
现实中,道无处不在,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道的身体的一份子。道不是生命体,应该是没有意识的。而在《道之外的道》里,道分为本能(天道)和意识。道的意识就是我的思想、我的写作思路。我的世界,我来构思。
道是具有唯一性的,在《道之外的道》的世界观里亦然。
“道之外的道”就是我的心、我的思想,可以任由我去想象,无论你们喜欢与否。这一次的《道之外的道》,我真心希望自己不会半途而废(太监),最重要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情好就更新,不好就断更)。
虽然我的文笔连自己都不敢恭维,但还是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故事。
《道之外的道》讲的依旧是以我的心为道的罗彬和我给自己幻想的孪生妹妹罗莲依的故事,与《道之外道迹》的故事求同存异,至少剧情不会那么幼稚,会更加的合情合理。
…………
现在想简单介绍一下《道之外》故事的由来,让笔者逐一道来:
那是2012年高一的第二学期,我在同学的“感染”下,入了网络小说的坑。于是,我开始想入非非,想着自己要是主角会怎么怎么样。到了2013年的暑假,“病情”开始加重了,因为我看到了几本神作。那时候,我可是昼夜不停地看,每天只睡了一两个钟,通宵把它们看完了。
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幻想着自己去融入主角的世界,用的也就是『道之外』的身份。为了『道之外』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产生了属于自己的幻想。是的,《道之外》就是同人幻想衍生出来的原创故事。男主角就是我自己,女主角源自《神墓》里的某个萝莉,因为《道之外》的幻想就是从《神墓》开始的。当然,后来我给女主角改了设定,变成了原创女主角。
《道之外》的构思几经更改,因为我的思想总是在变化,直到去年才算稳定,所以我写了《道之外幻想》和《道之外道迹》。
《道之外道迹》写的最早,起于2014年高中毕业,当时只写了两章和一篇设定。但是起于2015年底的《道之外幻想》后来居上,因为《道之外幻想》是同人,比较好写。不过它的设定和故事都依托于原著,并不属于我自己,也没有什么人看,所以我弃了,继续写《道之外道迹》。只是我越来越不喜欢原来的故事,又在人设的构架上出现了不可弥补的缺陷,于是愤然结束了《道之外道迹》。
两本练笔之作都是虎头蛇尾,因为我并不满意,最重要的是我忘了写小说的初衷——只为了写下心里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思考。经过深思熟虑,我把心里的幻想重铸,这便是《道之外的道》。
…………
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是《道德经》原文,“道可道,非常道”据说是因忌讳汉文帝刘恒而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