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苍穹间,大陆一隅,有一国,名曰大祝国。相传八百年前,大祝国第一代王、公良启率十二部落,驱野兽归山林,废禅位制度,平部落之争,创文字历法,治世定伦,从此建国。
自公良启传位至第三十二代王公良石,不料,公良石之弟公良山借远征归来之际,发动了一起兵变,自立为王,建立了东祝国。随之,其它早有野心的城主和部落首领借机纷纷自立,大好河山,顷刻间,土崩瓦解、四分五裂,辉煌一时的大祝王朝自此渐渐衰落。
十年前,公良石驾崩,传位于其子公良鱼。临终之时,泣血而嘱:“公良子孙,守一而止!”让后世子孙一定要统一国家,从而停止征战。
公良鱼勤于政务,励精图治,然,空有一番报负,却无扭转乾坤之能。彼时,国中诸侯林立、群雄争霸,大小战事打打停停,连年的征战令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
公良鱼整日埋在成堆的军政要事之中,劳心苦思、喜少忧多。
正值初春,这一日的夜半子时,一轮孤月悬挂中天。
宫中天官记录了彼时的天象如下:天地骤然变色,月生九晕,紫气环顾,北辰闪耀,北斗开元、瑶光二星处若隐若离的洞明辅星、隐元弼星再现,其亮如辰。
随着“哇”地一声啼哭,孩子总算是产了下来,梅香夫人乙慧用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
同样早已筋疲力尽的产婆急忙向乙夫人大声邀功禀报:“恭喜夫人,产下了一位清秀俊美的小公主!”
产婆顾不得擦去孩子身上的羊水和血迹,便将孩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说是天气寒冷,怕小公主着了凉,随即,贴着乙夫人的耳边,悄声道:“恭喜夫人,产下的是一位小王子!”
乙夫人一下子便昏死过去。不知是高兴,还是劳累,又或是惊恐。
守在门口的宫女文鸳听到消息后,呆了片刻,默然转身离去了。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乙夫人终于醒来。
此时的乙夫人显得十分冷静,硬撑着坐起身,半躺在床上,将孩子抱在怀中,心中既是欣喜,又是害怕,思前想后,不禁泪如泉涌。擦了擦泪水之后,她命人将几日前便备好的一只信鸽放了出去,随即又屏退了所有的侍从,只留下这位信得过的产婆照看孩子、和一个贴身侍女阿兰照管自己。
丑时刚过,住在城中的医婆姜氏便拎着一个暗红色的漆木食盒赶到了乙夫人处。
姜氏名离,年已三十,平日以为人看病问诊为生,医道精湛,在王城开了一家医馆,小有名气,因其一直未嫁,又时常为穷苦百姓免费诊治,人们感其恩惠,常称作其“姜仙姑”。
因宫中并无女医,后宫之中的许多病症多有不便,于是便时常请姜氏入宫就诊。由此,梅香夫人乙慧便与姜氏往来甚多,乙夫人年长姜氏一岁,二人情谊深厚,私下里便以姐妹相称。
姜离一到,乙夫人便又即刻屏退了产婆和侍女阿兰。姜离顾不得和乙夫人寒暄,急忙从漆盒中将一位小婴儿抱了出来。小婴儿安然无恙,还在甜甜地睡着,姜离放下心来。二人又一起看着出生不久的小王子,不禁双双而泣。
哭了一会儿,姜氏用衣袖擦去了泪水,镇定对乙夫人道:“夫人,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你可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乙夫人又看了自己的孩子一眼,转过头对姜姑坚定地点点头,哽咽着道:“这孩子若是留在宫中,迟早也是保不住性命的。便算是不遭了中宫的毒手,北宫也是决计不会放过了他!”言罢,乙夫人又是泪如泉涌,此时此刻,只想放声大哭,却又不敢,只能强自忍着。
姜离点点头,道:“如此也罢!既可以保住小王子的性命,也可以保全夫人的性命!便按前些日子商定好的去做吧!夫人,宫中耳目众多,不能再耽搁了!”言毕,姜离从乙夫人的怀抱中接过了刚出生的小王子,再次包裹了一番。
乙夫人执意挣扎着下了床,帮着姜离一起将小王子裹得严严实实,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漆盒。
姜离到来之前,小王子已经让奶娘喂足,还在甜甜地睡着。
乙夫人有些担忧道:“姜仙姑过来之时,可曾让人发现了?”
姜离回道:“夫人请放心!我是按照夫人告诉我的路线,顺着宫中的秘道进的宫。眼下除了您身边的产婆和阿兰之外,再没人发现我进宫的行踪。”
乙夫人点头道:“那便甚好!这条秘道,除了大王之外,任凭那中宫萧娘娘也是无从知晓!只是那小婴儿……”乙夫人指了指姜离带过来的婴孩。
姜离道:“这是从王城一个大户的奴隶那里买回来的孩子,刚出生三天。”
乙夫人道:“平白地少了个孩子,难道会无人过问么?”
姜氏道:“便在寻常,奴隶家中生下了女孩儿,被扔于乱坟岗中也是常事。”
乙夫人叹道:“想不到,世道竟已如此!”依旧有些不放心的样子,又道,“那孩子的父母……”
姜离道:“夫人放心,我和那夫妇说好了,他们得了夫人的重金之后,已经赎了身,远走他乡了。”转头看了看窗外,“夫人,时候不早了,天也快要亮了,我这便顺着秘道出宫。夫人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乙夫人想了想,从左手的中指间脱下了一枚通身黝黑的戒指交给了姜离,道:“这本是我当年出嫁之时父亲所传之物,唤作‘天使之泪’。等这孩子长大以后,再将此物交付于他。待到将来,我们母子二人相见之时,也好有个相认。”语罢,乙夫人不由得又是一阵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
姜离接过戒指,小心地收入贴身衣袋之中,道:“夫人放心,我定会妥善保管!临别之际夫人还是给小王子赐个名字吧。”
乙夫人盯着躺在漆盒中沉睡的孩子,沉思片刻,道:“公良氏一脉世世代代,但凡男儿生下之时,必有胎记,或图形或文字。公良氏男儿皆以胎记为名。此子胸前有一‘正’字,便叫他‘正儿’吧!”
姜离不禁叹道:“想不到公良氏居然还有这等奇事!”
乙夫人点了点头:“确是如此!这是王家秘事,妹妹切不可外传。”
“断然不会!夫人放心就是了!”说着话,姜离慢慢地合上了漆盒,小心地将漆盒挎在臂中,又道:“夫人保重!”
“等等!”乙夫人擦干了眼泪,又叫住了姜离。
姜离疑惑问道:“夫人,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乙夫人泪眼凝噎,道:“姜妹妹,正儿便托付给你了。待他长大后,千万……千万不要告诉他自己的身世。”
“夫人,这……这……”姜离很是不解,心下犹豫着,不知是该应允还是再问个究竟。乙夫人方才明明送了戒指,说是留待他日母子相认之信物,此时又……
乙夫人嗔道:“记住姐姐的话便是了!做一个寻常的百姓,再不要回到这血腥的王室之中!”
姜离本是豁达明理的江湖中人,听了此言,也算是明白了几分夫人内心的矛盾,只好回道:“好吧!姐姐,我答应你便是了。姐姐保重!”
姜离用衣袖擦了擦泪水,挎着漆盒大步去了。
乙夫人盯着姜离的背影,泪水再一次奔涌而出,心中哀泣着:“儿啊,娘的正儿,离开这里,永远便不要再回到这血腥的王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