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59900000040

第40章 神兵利器

远远端详着这四个华丽的木匣,我眉头一皱,向越使问道:“越使,这几个木匣不似欧氏之物,应是越君后加的吧?”

“王上明察秋毫,木匣确是后加上的。欧氏族主欧季尘仅是为这几件神兵加了个几个不入眼的布套而已,越君恐失礼于王上,便命巧匠做了几个精致的匣子。”越使解释道。

“嗯,呈上来吧。”我没有再说什么。

越子对我也是一片好心,不过却对欧氏一族有些失礼。这神兵利器自有鞘套,本无需木匣盛装,而且神兵自有灵气、近天道,有返璞归真之身。如果不想让他人觊觎,用一些干净的布包将神兵裹住便是了。

越使的随从先捧了一个短匣进了三步,再由敏德和勇智接过来呈与我。

我亲手打开了第一个木匣,看到了一柄宝剑。

看到这柄剑的时候,我明显惊讶了一下,这种表情让百官及各国使臣十分疑惑。

这柄剑的剑鞘为黑蟒蟒皮所制,倒也不甚稀奇,这剑的长度才是我惊讶的原因,它最少也得四尺,区别于那些三尺铜剑。

我左手抓住此剑微微提起,感觉整个长剑连剑带鞘也不到十斤,索性将它从木匣取出,在众人更加疑惑的眼神中,瞬间拔出此剑。

千道寒芒在堂中一闪,直把这堂内的温度也削去三分。

“呼——好强的杀气!”百官及各国使臣皆吐出一口寒气,低声呼道:

“出鞘即不凡,果然是神兵。还请越使为寡人及各位朝臣使者,仔细介绍一下这柄宝剑。”我没有送剑入鞘,吩咐敏德持剑递与越使,请他品剑。

越使闻言面露难色,推却道:“禀王上,欧族主并没有将此剑来历告知越君与微臣,不过他却派了欧氏后辈欧真为王上解惑,还请王上让欧真入殿。”

“原来欧氏族人也来了,快快有请!”听到欧氏来人,我很是高兴,连忙命人请进来。

很快,欧真便进了朝堂,他他身材不高却相貌清秀,难以让我想到欧氏乃是铸剑之族,反倒像那些守礼的官家人。当欧真走到堂中央,他才高声拜道:“平阳欧氏,士人欧真,拜见王上!”

“快快请起,赐酒!”我笑着对他说道。

没有给他赐座是因为他不是今日的客,一会儿他多半会与越使同席;赐酒则是为了表达我对欧氏一族的敬意。

“还请欧氏青彦品剑。”我对他笑着说道。

欧真双手举剑示以众人,再托敏德将其送还于我,然后才对我说道:“此剑取材于山心铜精,乃家父欧季尘耗时三年铸成。此剑宽四指,长四尺四寸四分,重四斤四两四钱。取东海之水淬剑,剑成之时,此剑无锋自开,杀气肆虐,剑气于炉室纵横,连斩七名大匠,又断家父一臂,家父遂以南斗将星之号刻名为七杀。家父为止剑中杀意,得越君之允再斩狱中死囚七百七十七人,至此,此剑才可为人所用。”

“以杀止杀,将星之本,当为绝世神兵!不过,可惜了欧族长一臂与欧氏牺牲的大匠。此剑非寡人能用,天子尚仁德,岂能好杀伐?”说罢,我送剑入鞘。

正想要将七杀重新放入匣中时,我竟然才发现匣子里面还藏有一卷帛书。

心觉异常的我,在旁人看不到的情况下,抬起手指轻轻一挑,使帛书露出一角,只见上面显出七个朱红小字:“七杀剑锻冶之法。”

看到这几个字后我就明白了,对越使问道:“越子送寡人此剑,可留后话?”

越使明显一愣,摇头说道:“回王上,越君未曾留话。”

我面色平静地看了欧真一眼,发现他双手紧握着拳,便笑着对欧真说道:“呵呵,这第一把兵器便是一柄神剑,寡人倒要看看其余神兵皆是何种兵刃。欧族少回族之后,还请替寡人感谢欧族长的心意,日后寡人定会重谢欧氏一族!”

欧真闻言拳头一松,心领神会地对我一拜。

“不必先呈与寡人了,将下一件短兵取出来,让众人一同开开眼界。”我摆摆手对敏德和勇智说道。

勇智将第二个木匣打开,从中取出了一把刀,得了我的示意后,抽刀横举。

啾啾啾啾!一阵清脆的百鸟鸣声传到每个人耳中,所有人闻声都惊得站了起来,有些人热泪盈眶,有些人倒头便拜,有些人惊得合不拢嘴,有些人则是面露疑惑......

此刀一出鞘,王座旁架上的轩辕夏禹剑竟振动嗡鸣。我连忙起身下阶接过此刀,回身拂去案上的杂七杂八,小心翼翼地将此刀放在王案上,然后又去架上请下轩辕夏禹剑,放在此刀之上。

是它,也只能是它!

轩辕黄帝曾采首山之铜铸造轩辕剑,熔铜出炉之时,尚有余铜流入炉底,自成此刀。此刀全身赤红,刀宽一掌,长三尺三寸三分,重五斤五两五钱,刀成之时可闻百鸟和春之音,黄帝遂唤其“鸿鸣”!而后黄帝担心此刀与轩辕剑相争,欲以剑毁刀,不想此刀却化作红鹊逃逸,不知所踪。禹皇继承轩辕剑之后,又采九州之料重铸,才终成现在的轩辕夏禹剑。

如今轩辕夏禹剑仍传续于帝王之家,而鸣鸿刀却早已销声匿迹。那化鹊一事虽然不足为信,但是这失了鸣鸿的千年遗憾倒是真的。

轩辕夏禹剑与鸣鸿刀本是一阳一阴,皆是华夏重宝,此刻在宗周重现,让我真是热泪盈眶。

我领着众人朝那一对刀剑拜去,声音颤抖地说道:“华夏不肖后裔,周室新王姬宫湦,恭迎鸣鸿归朝,愿九州从此阴阳调和,万事顺遂!”

“臣等恭迎鸣鸿归朝!天佑宗周,天佑宗周!”众人大声拜道。

鸣鸿只是一把刀,即便再如何神异也当不起朝堂所有人一拜。所以我们真心拜礼的并不是鸣鸿,而是我们华夏内族的共祖——轩辕黄帝!

大礼行完,我命人速速把鸣鸿送入鞘中,连同轩辕夏禹剑一起置于架上。

待众人情绪缓和,虢公翰疑惑地对欧真问道:“欧真,欧氏一族既然有鸣鸿,为何不早早呈上?”

“太宰大人误会欧氏一族了,即便连家父也不知此刀乃是鸣鸿!欧某今日是托了王上之福大开眼界,想我返族回禀家父后,家父更会捶胸顿足,恨不能一睹鸣鸿真身啊。”欧真苦笑回道。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我疑惑问道。

“回王上,越君让欧氏一族纳贡时,我族也只准备三件兵器,但却有一位全身罩着黑袍的异士突然来访,愿以此刀与其他兵刃一同献与王上,并不允许欧氏和越君私窥此刀。那异士与家父相谈了一夜,竟真的说服了家父,所以微臣事先确实不知这是鸿鸣。”欧真如实答道。

我闻言又问道:“那位异士叫什么名字,可还住在欧族?”

“事定之后,那位异士便离开了,未曾留得姓名,而家父也只唤他先生。”欧真摇头答道。

听欧真说完,我便陷入了沉思。得了鸣鸿还要托人转交,不求富贵族耀之人,实属罕见!

虢公翰见我皱眉,笑着劝道:“王上不必挂怀,鸣鸿归朝已是祥瑞之兆,至于所献之人,当为九州一位隐士,至于姓名来历不可深究,免得辜负了隐士的一番好意。”

“也罢,不得知便不可强求。只算作欧氏的功劳吧,待让寡人见过其他两件神兵,再一同赏赐欧氏!”我叹声回道。

“剩下两件长兵,欧某请王上一并看了!”欧真说道。

“呵呵,允!”我笑着回道。

那两件长兵似乎很是沉重,敏德和勇智抬不出,又招呼了两名侍从协助。四个人,两人一件终于把那两件长兵扛了出来。

“好枪!好戟!”众人见了纷纷赞道。

我也走下王阶,试了试这两把兵器的重量。它们入手都有七八十斤,很是沉重。

欧真也不等我再问,为我品鉴道:“这支银枪,名为忠;这杆黑戟,名为勇,采自同一块天陨寒铁又同炉而生,不过成兵之日,却自分阴阳二色,世所罕见。银枪长一丈一尺九寸,重七十二斤;黑戟长一丈三尺七寸,重八十一斤。”

“为何以忠勇名之?”我问道。

“回王上,枪,横竖皆为一字,就像那贤臣良将,一心事君为国,无论生死,所以名为忠;而戟虽与枪相似,但杀伐之气较重,寻常将帅挥舞不得,伤人伤己,也只有猛将可以操之,所以名为勇。”欧真回道。

“哈哈,好!好一对忠勇枪戟!”我大笑着回了座位。

我之所以笑得开心,倒不是因为得到了两把罕见的长兵,而是替嬴开与洪德高兴,因为我终于为他们寻了件合手合心的兵器!

“欧氏一族送还鸣鸿,献上三柄神兵,真是大功一件!不知欧氏想要什么样的封赏?寡人定不会吝啬。”我笑着对欧真说道。

欧真拜倒在地,恳切地对我回道:“欧氏一族不奢求任何封赏,倒是家父托欧某求王上应一件欧族人心中的大事。”

“欧族大事?不知何事?”我笑着问道。

“欧某代欧氏一族,愿一睹帝剑真身!”欧真再拜。

......

同类推荐
  • 秦末英雄传

    秦末英雄传

    本书描述了从秦末到汉初那一段风云跌宕的历史。本书是一部以资治通鉴为蓝本的历史书,同时参考了史记、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唐李问对、贞观政要等多部书籍,让历史变得更容易读懂,向《明朝那些事儿》致敬。本书尽量忠于原著,但对于兵法上的引入、人物的性格、时局的分析等等都是基于作者的理解。
  • 剑指三秦

    剑指三秦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秦朝来亡后,项羽把秦国之地分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被称为"三秦"。汉王欲东出争天下,于此为进击的路口,令韩信夺取三秦。
  • 重生汉末之争霸天下

    重生汉末之争霸天下

    一个现代人,重生到东汉末年,是投靠别人?还是自己争霸?看重生的韩宁如何与阴险的刘备,霸气的孙策,狡诈的曹操,以及东汉末年先后崛起的诸侯们交锋。争霸天下的热血征途现在开始。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知何处

    帝京春暖,边关月凉.雁北舟南天边去,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府之后谢溪山,本应守着惊天秘密,一生孤寂.却为社稷万民,以生死相护.一壶清茶,一张棋盘,一双通透眼.两袖明月清风.三生不换.四海五湖任飘摇.辅政皇叔信德王,深受天下人敬仰,承诺必守,立誓不违,男儿两肩如铁.江山如画,水墨姻缘.本书有四不:不以后宫阴暗斗争描写为主(主角压根就不是宫里混的皇帝后妃);不撒华丽狗血作种马咆哮(没有众男爱一女或者一男抱数美的香艳场面);不纠缠于你侬我侬的男女情爱(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十分清淡含蓄);不堆砌华靡晦涩形容词及外星天语(行文风格上可能略有些剧本风).小仙想要描写的,便是主人公一生在家国之间经历的传奇故事而已.于是,请诸位仙友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入场吧,呵呵.
  • 修叶骑兵团

    修叶骑兵团

    西方的银霜帝国和东方的东明帝国在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而数百年之后,银霜帝国一分为二,东明帝国一分为几。在被分裂后的东明帝国中,出现了很多个国家,彼此之间都为了再次统一而连年相互征战,闹得各国百姓民不聊生,于是催生了无数盗贼。其中有一伙儿强盗在各国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能得到一时的安宁,他们开始了漫漫的建国之路。
热门推荐
  • 奶爸不要跑

    奶爸不要跑

    妻子离婚同人出国,萧天意志消沉,在损友的聚会之中却意外的邂逅美女上司,至此麻烦不断……
  • 肥妞变佳人

    肥妞变佳人

    本人姓尚,名采儿。身高168(标准身高:),女,市一中的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属于年级前十名(不错吧),体重……那个……体重……实在不太好意思说……80公斤……嘿嘿……由于本人极其可爱的外貌加上“魔鬼”般的身材,所有学校的同学都亲切的称呼我为“肥妞”!哎~~我多么想,多么想变成一位又苗条,又漂亮的公主呢~?可是两年前的那次失恋,导致我对人生失去了追求,开始猛吃猛喝……这是本人的第一部小说,所以不足之处还是很多滴~~欢迎读者们多提意见~~
  •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侠天记

    侠天记

    两本真经身入道,一尊宝鼎定乾坤。《返璞归真》锻丹胎,《太真浑源》亮符文。丹元奇火笑仙途,宝鼎妙招战风云!豪情万丈侠天记,日月神辉赐鸿运。潇洒仙魔域,无限大飞升!仙侣长厮守,功成名就录。《侠天记》继《创世神疆》后的新年巨献!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的前世是极品

    我的前世是极品

    穿越?车祸?我回到了过去知道了前世的身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零之花海

    零之花海

    被父亲抛弃的安蝶小姐和下属移居到偏远的郊外小镇,暮池。这个她记忆中居住过的场所,她再次遇见的少年,让本对平淡生活提不起兴趣的她被我行我素行事的他深深吸引,这次她决定跨越内心的阻碍,探究这个与她有相同的发色少年身上围绕的种种谜团。
  • 霸道校草养个女儿当儿媳

    霸道校草养个女儿当儿媳

    叶家千金被拐,被凌家收养,以后就取名叫凌云。凌家少爷最后喜欢上凌云,叶家还有一位少爷叫叶梓辰也喜欢凌云凌家公司的一位重要人物带一笔巨款逃走,凌家公司遭倒闭,凌懂在去公司的途中出了车祸不幸死亡。幸好叶家帮忙,帮忙扶持凌家,但在同时,叶夫人生病,需要输血,可她是RH阴性血只有凌云的血才可以,最后,叶夫人苏醒
  • 九曲轩辕

    九曲轩辕

    苍茫天下,万族林立。人、妖、魔、鬼、怪各分一片天地。自古人、魔二族不两立,征战杀伐不断。此时,距离上一次人魔之战已过去一百五十余年。这样长的和平之期,甚是少见。这样长的岁月,对于山中修道的修士来说,也许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凡人来说,早已过了两三代人了。至于魔族,更是只是在戏里和老人的故事中才听闻过,却不曾见过。本非良才,奈何性子纯良,本非雏凤,奈何机缘使然。一个少年厨子,有些滑头又有些爱财,心肠不坏却也偶尔使诈。遇上了毫无高人形象的奇葩师傅,几个护短又凶悍的师兄师姐,一套每次拿出都让人忍不住笑掉大牙的本命法宝。穷小子的仙路,邪不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