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端详着这四个华丽的木匣,我眉头一皱,向越使问道:“越使,这几个木匣不似欧氏之物,应是越君后加的吧?”
“王上明察秋毫,木匣确是后加上的。欧氏族主欧季尘仅是为这几件神兵加了个几个不入眼的布套而已,越君恐失礼于王上,便命巧匠做了几个精致的匣子。”越使解释道。
“嗯,呈上来吧。”我没有再说什么。
越子对我也是一片好心,不过却对欧氏一族有些失礼。这神兵利器自有鞘套,本无需木匣盛装,而且神兵自有灵气、近天道,有返璞归真之身。如果不想让他人觊觎,用一些干净的布包将神兵裹住便是了。
越使的随从先捧了一个短匣进了三步,再由敏德和勇智接过来呈与我。
我亲手打开了第一个木匣,看到了一柄宝剑。
看到这柄剑的时候,我明显惊讶了一下,这种表情让百官及各国使臣十分疑惑。
这柄剑的剑鞘为黑蟒蟒皮所制,倒也不甚稀奇,这剑的长度才是我惊讶的原因,它最少也得四尺,区别于那些三尺铜剑。
我左手抓住此剑微微提起,感觉整个长剑连剑带鞘也不到十斤,索性将它从木匣取出,在众人更加疑惑的眼神中,瞬间拔出此剑。
千道寒芒在堂中一闪,直把这堂内的温度也削去三分。
“呼——好强的杀气!”百官及各国使臣皆吐出一口寒气,低声呼道:
“出鞘即不凡,果然是神兵。还请越使为寡人及各位朝臣使者,仔细介绍一下这柄宝剑。”我没有送剑入鞘,吩咐敏德持剑递与越使,请他品剑。
越使闻言面露难色,推却道:“禀王上,欧族主并没有将此剑来历告知越君与微臣,不过他却派了欧氏后辈欧真为王上解惑,还请王上让欧真入殿。”
“原来欧氏族人也来了,快快有请!”听到欧氏来人,我很是高兴,连忙命人请进来。
很快,欧真便进了朝堂,他他身材不高却相貌清秀,难以让我想到欧氏乃是铸剑之族,反倒像那些守礼的官家人。当欧真走到堂中央,他才高声拜道:“平阳欧氏,士人欧真,拜见王上!”
“快快请起,赐酒!”我笑着对他说道。
没有给他赐座是因为他不是今日的客,一会儿他多半会与越使同席;赐酒则是为了表达我对欧氏一族的敬意。
“还请欧氏青彦品剑。”我对他笑着说道。
欧真双手举剑示以众人,再托敏德将其送还于我,然后才对我说道:“此剑取材于山心铜精,乃家父欧季尘耗时三年铸成。此剑宽四指,长四尺四寸四分,重四斤四两四钱。取东海之水淬剑,剑成之时,此剑无锋自开,杀气肆虐,剑气于炉室纵横,连斩七名大匠,又断家父一臂,家父遂以南斗将星之号刻名为七杀。家父为止剑中杀意,得越君之允再斩狱中死囚七百七十七人,至此,此剑才可为人所用。”
“以杀止杀,将星之本,当为绝世神兵!不过,可惜了欧族长一臂与欧氏牺牲的大匠。此剑非寡人能用,天子尚仁德,岂能好杀伐?”说罢,我送剑入鞘。
正想要将七杀重新放入匣中时,我竟然才发现匣子里面还藏有一卷帛书。
心觉异常的我,在旁人看不到的情况下,抬起手指轻轻一挑,使帛书露出一角,只见上面显出七个朱红小字:“七杀剑锻冶之法。”
看到这几个字后我就明白了,对越使问道:“越子送寡人此剑,可留后话?”
越使明显一愣,摇头说道:“回王上,越君未曾留话。”
我面色平静地看了欧真一眼,发现他双手紧握着拳,便笑着对欧真说道:“呵呵,这第一把兵器便是一柄神剑,寡人倒要看看其余神兵皆是何种兵刃。欧族少回族之后,还请替寡人感谢欧族长的心意,日后寡人定会重谢欧氏一族!”
欧真闻言拳头一松,心领神会地对我一拜。
“不必先呈与寡人了,将下一件短兵取出来,让众人一同开开眼界。”我摆摆手对敏德和勇智说道。
勇智将第二个木匣打开,从中取出了一把刀,得了我的示意后,抽刀横举。
啾啾啾啾!一阵清脆的百鸟鸣声传到每个人耳中,所有人闻声都惊得站了起来,有些人热泪盈眶,有些人倒头便拜,有些人惊得合不拢嘴,有些人则是面露疑惑......
此刀一出鞘,王座旁架上的轩辕夏禹剑竟振动嗡鸣。我连忙起身下阶接过此刀,回身拂去案上的杂七杂八,小心翼翼地将此刀放在王案上,然后又去架上请下轩辕夏禹剑,放在此刀之上。
是它,也只能是它!
轩辕黄帝曾采首山之铜铸造轩辕剑,熔铜出炉之时,尚有余铜流入炉底,自成此刀。此刀全身赤红,刀宽一掌,长三尺三寸三分,重五斤五两五钱,刀成之时可闻百鸟和春之音,黄帝遂唤其“鸿鸣”!而后黄帝担心此刀与轩辕剑相争,欲以剑毁刀,不想此刀却化作红鹊逃逸,不知所踪。禹皇继承轩辕剑之后,又采九州之料重铸,才终成现在的轩辕夏禹剑。
如今轩辕夏禹剑仍传续于帝王之家,而鸣鸿刀却早已销声匿迹。那化鹊一事虽然不足为信,但是这失了鸣鸿的千年遗憾倒是真的。
轩辕夏禹剑与鸣鸿刀本是一阳一阴,皆是华夏重宝,此刻在宗周重现,让我真是热泪盈眶。
我领着众人朝那一对刀剑拜去,声音颤抖地说道:“华夏不肖后裔,周室新王姬宫湦,恭迎鸣鸿归朝,愿九州从此阴阳调和,万事顺遂!”
“臣等恭迎鸣鸿归朝!天佑宗周,天佑宗周!”众人大声拜道。
鸣鸿只是一把刀,即便再如何神异也当不起朝堂所有人一拜。所以我们真心拜礼的并不是鸣鸿,而是我们华夏内族的共祖——轩辕黄帝!
大礼行完,我命人速速把鸣鸿送入鞘中,连同轩辕夏禹剑一起置于架上。
待众人情绪缓和,虢公翰疑惑地对欧真问道:“欧真,欧氏一族既然有鸣鸿,为何不早早呈上?”
“太宰大人误会欧氏一族了,即便连家父也不知此刀乃是鸣鸿!欧某今日是托了王上之福大开眼界,想我返族回禀家父后,家父更会捶胸顿足,恨不能一睹鸣鸿真身啊。”欧真苦笑回道。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我疑惑问道。
“回王上,越君让欧氏一族纳贡时,我族也只准备三件兵器,但却有一位全身罩着黑袍的异士突然来访,愿以此刀与其他兵刃一同献与王上,并不允许欧氏和越君私窥此刀。那异士与家父相谈了一夜,竟真的说服了家父,所以微臣事先确实不知这是鸿鸣。”欧真如实答道。
我闻言又问道:“那位异士叫什么名字,可还住在欧族?”
“事定之后,那位异士便离开了,未曾留得姓名,而家父也只唤他先生。”欧真摇头答道。
听欧真说完,我便陷入了沉思。得了鸣鸿还要托人转交,不求富贵族耀之人,实属罕见!
虢公翰见我皱眉,笑着劝道:“王上不必挂怀,鸣鸿归朝已是祥瑞之兆,至于所献之人,当为九州一位隐士,至于姓名来历不可深究,免得辜负了隐士的一番好意。”
“也罢,不得知便不可强求。只算作欧氏的功劳吧,待让寡人见过其他两件神兵,再一同赏赐欧氏!”我叹声回道。
“剩下两件长兵,欧某请王上一并看了!”欧真说道。
“呵呵,允!”我笑着回道。
那两件长兵似乎很是沉重,敏德和勇智抬不出,又招呼了两名侍从协助。四个人,两人一件终于把那两件长兵扛了出来。
“好枪!好戟!”众人见了纷纷赞道。
我也走下王阶,试了试这两把兵器的重量。它们入手都有七八十斤,很是沉重。
欧真也不等我再问,为我品鉴道:“这支银枪,名为忠;这杆黑戟,名为勇,采自同一块天陨寒铁又同炉而生,不过成兵之日,却自分阴阳二色,世所罕见。银枪长一丈一尺九寸,重七十二斤;黑戟长一丈三尺七寸,重八十一斤。”
“为何以忠勇名之?”我问道。
“回王上,枪,横竖皆为一字,就像那贤臣良将,一心事君为国,无论生死,所以名为忠;而戟虽与枪相似,但杀伐之气较重,寻常将帅挥舞不得,伤人伤己,也只有猛将可以操之,所以名为勇。”欧真回道。
“哈哈,好!好一对忠勇枪戟!”我大笑着回了座位。
我之所以笑得开心,倒不是因为得到了两把罕见的长兵,而是替嬴开与洪德高兴,因为我终于为他们寻了件合手合心的兵器!
“欧氏一族送还鸣鸿,献上三柄神兵,真是大功一件!不知欧氏想要什么样的封赏?寡人定不会吝啬。”我笑着对欧真说道。
欧真拜倒在地,恳切地对我回道:“欧氏一族不奢求任何封赏,倒是家父托欧某求王上应一件欧族人心中的大事。”
“欧族大事?不知何事?”我笑着问道。
“欧某代欧氏一族,愿一睹帝剑真身!”欧真再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