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的本质是攻防。攻防动作完成的好坏与距离感、时间差密不可分,并且距离感、时机和空间的把握都直接影响着攻击的速度与反应。因此,距离感和时间差的把握是众多武术家所重视的首要问题。
(一)距离感
一位选手距离感的好坏是相对敌手而言的,因各人的技术水平、反应能力不等。但双方都力图抢夺最有利得势位置,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也是相互制约、相生相克的。优秀选手往往会通过快速步法移动占据有效攻击距离,使攻击力度最高点正中对手,此时的距离差数很小;而在防守时,通过步移,稍作腰部闪转,或含胸,或收胯,就可避开对手的攻击锋芒,继而又可迅速反击,出现的时间差也很少。
1、相遇距离
在两位拳手相遇时,距离感的好坏,是相对于敌手而言的。在对手的距离感差时,正是本人的距离感好时;相反,对手的距离感好时,正是自己的距离感差时,相互之间总存优劣,没有绝对的平手,或说仅仅是一时的实力转移。最好利用中距离打法,始终处于对手拳打不着自己,而自己又可抢步攻击到对手的位置。即是“利屈伸”、“料敌计险”。
2、抢攻距离
散手技击,双方都在相持,都在瞬息万变之中。一个高水平的选手,首要是勇敢果断,以快速步法抢占有效距离和最佳位置,迅速给对方一记重击,自己又可转换防守距离,保持正确姿势;再者就是牵制对手,采用彼进我退,彼闪我攻,迷惑和混淆对手的判断力,时时压住对手,使其无法施展能力和技术,造成对方心理压力,使之烦燥。总之,灵活运用步法,通过不断移动和对持不动相结合,多次变换位置和角度,从而达到起则能攻,退则能守,打活的目的。
3、防守距离
每个技击家在防守时不宜和对手距离过长,距离过长虽可避开对方进攻,却也会使自己措失进攻的机遇。单纯的防守永远是挨打者选择的态度,防守的目的:一是避其锋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防后又能及时反攻。变被动为主动。高超的技击常有“不招不架,一下、二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八下”之说。这里的“不招不架”就是躲闪、含胸、转腰或是撤胯,随风转换,躲后再攻,不给对手以反应时间,造成对手被动挨打的局面。防守最好的姿态就是看似无备,实则心中有数。防守时要保持动作平衡稳定,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二)时间差
“时间差”是指对持双方完成攻防动作前后的时间差数。攻防动作就是彼进攻,我防守反击,或我进攻彼防守反击。巧妙地把握时机是时间差打法的关键。在技击过程中,进攻的劲力、速度和时间是相辅相成的。攻击时要“力在人前”,在对方“旧力刚过新力未发”,要“借势打势,乘人之力”,“拳打不精之人”是武术技击时间差打法的基本理论。
1、力在人前,抢先攻击,属于阻击攻击。当我方发现对方意图,准备以右腿边腿攻击,我方就抢先一步以左蹬腿直线攻击,使之倒地。再如,对手企图以右拳进攻,我可抢先跨步用劈拳下砸,使之惨伤。发力在前,必须做到制控对方,破坏对方的韵律,起到打击兼阻击的目的。动作要迅速果断,若攻击得手,则可发出连续攻击。给对方以沉重打击。
2、乘人旧力刚过,新力未发,予以反击是把握打斗时机的重要一环。这种时机的把握可先诱使对方出拳发力,当对方攻击失利,拳收回或撤离欲攻击的目标时,命中对方的机会就更大,也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彼收我发”就是对这一要点的精确概括。例如对方以左腿进攻落空。我方可趁其落步的刹那间,以横膝反击其膝部,对方也就应手而倒。抓住这个“彼收我发”的时机进行反击有两处优点:(1)对方进攻落空,心理受挫尚未调整,进攻意识还未转换为防守意识;(2)攻击的腿刚着地无法转换防预姿势。
3、乘势打势,借人之力,是把握打斗时机的又一特点。当对手右冲拳进攻,我方可略作闪躲或含胸。趁其落势的瞬间,重心前倾,顺手牵羊,轻轻拨之对方就会应手而倒:如果对方右横腿进攻,趁其重心前倾,我以右腿勾踢反击,或抱腿“抛网”摔之,就可轻松地击倒对方。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打法。“借势打势,四两拨千斤”,非凭第六感觉反应,没有极高的能力是做不到的,望各位悉心体会,功到自然成。
武术散打中的损伤与进攻
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攻是散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训练和比赛中损伤也是少不了的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运动员技术与水平的提升,训练和比赛竞争日趋激烈,运动中的损伤也在不断增加,如何能够减少运动中的损伤避免一些较大的伤害,需要我们建立起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训练和格斗。以不断促进散打的蓬勃发展。散打运动中损伤的部位几乎遍及全身,其中以头部的鼻粘膜损伤出血最为多见,其次是身体各部位的擦伤,尤其是小腿部位的损伤。上肢损伤中,以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肘内侧软组织损伤指间关节损伤最为多见。躯干部位以腰背肌筋膜损伤最多,下肢是小腿部擦伤,膝关节内外副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足背挫伤最为多见。据调查显示在训练中的损伤约占%72,在比赛中的损伤约占%28,绝大部分为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筋膜,关节囊,腱鞘,皮下组织等。
散打运动中激烈的运动也是造成运动中损伤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应对和处理运动中的损伤是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受伤是常有的是,比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问题。一旦受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治疗和恢复,所以拥有好的预防级处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环节。
如何压腿。压腿是训练课中不可缺少的首要环节,初学者必须先过这关,就是成名的运动员也必须天天压腿。压腿不可操之过急,初学者千万别为了动作潇洒、飘逸去力求速成。压腿本是很安全的训练项目,不应该受伤。朋友们如果因压腿导致韧带拉伤,主要原因是没有循序渐进,不顾疼痛而强行用力。为了防止受伤,我更强调的是压腿的方法要正确,如方法不正确则可能导致把腿压变形,从而影响今后技术动作的提高,若有专门的教练,可按照教练的安排支练习。在压腿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由轻到重,不能用力过猛,如果一下子用力过大,就容易把韧带拉伤,就不能进行正常训练。另外,在踢腿的过程中也不能用力过猛,应根据压腿的程度,慢慢向上踢。
在技术动作训练中应注意加强薄弱环节部位义练习和放松肌肉。散打训练中腰部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但腰部又是一个关键发力轴点,不管哪项技术的发力都是腰部的带动,所以在准备活动和练习中,特别要注意腰部力量的练习,准备活动做好后,要以较轻的重量先做上一到两组,让各个部位都得到适应,以免受伤,然后再加重练习。在力量练习结束时为使肌肉松弛以免发僵,要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力而行如冲刺跑、快速空击或沙袋练习等,这样就能使练习的力量在快速的内容中发挥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训练结束一应两人相互做肌肉按摩放松10分钟。
在实战技术训练中,要注意反应练习和心理锻炼,在初次实战前,我们要加强反应练习,反应有一定的基础,然后再进行实战练习,在选择对手时应选一个与自已实力相当的对手,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信心,若选择的对手太强,第一次实战就被对手打得很重就对实战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样就对其以后的实战技术的提高与发挥有很大影响。
面对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除了要立足于养成擒敌捕盗和防身自卫的本领,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的徒搏技术,并把杀敌技要保留到军警技术中外。还要顺应武术徒搏技术已从总体上向体育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到广阔的体育天地中去寻求武术徒搏技术发展的空间,开发和创制不同技击特色、不同竞赛规则的徒搏比赛方式。武坛将因徒搏比赛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而生机勃勃,更加灿烂。武术传习者会因兼习多种徒搏技法,参加多种徒搏竞赛,而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也只有通过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才可能全面的展示出武术的全貌,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那么就需要我们提升我们进攻能力,运用好进攻技巧。
1、腿法为主,拳脚并用
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的限制和跆拳道进攻方法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是以腿法攻击为
主。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的70%。腿击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
2、动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
散打不讲究花架子,所有动作都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检测方面,则以击破力为测试的手段。就是分别以拳脚击碎木板等,以击碎的厚度来判定功力。
3、强调呼吸,发声扬威
在散打的练习当中,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练习者常以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威力。据RB有关研究资料证明,人在无负荷工作时,10%的肌肉会由于发声使他们的收缩速度提高9%,在有负荷工作时更是可以提高14%。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会发出响亮的喊叫声的原因。在发声的同时停止呼吸,可以使人体内部的阻力减小,提高动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4、以刚制刚,方法简练
受跆拳道精神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多是直击直打,接触防守,躲闪技术运用得比较少。进攻都采用直线连续进攻,以连贯快速的脚法组合击打对手。防守多采用格挡技术,或采取以攻对攻,以攻代防的技术。
5、礼始礼终,内外兼修
在任何场合下,跆拳道练习者始终以礼相待。练习活动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忍让的作风,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通过学习和训练散打,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需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这项运动,从而促进它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