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200000065

第65章 [英国]多丽丝·莱辛(2)

经常有人问作家,你怎样写作?有电脑吗?有电动打字机吗?一支鹅毛笔?依照普通的书写方法?但最要紧的问题是,“你找到了一个地方吗,找到了便于写作的清静环境吗?”在那仿佛有人在聆听你注视你的地方,你的人物想说的话、纷纭的思绪,可能一齐涌上来,这就是灵感。假如这个作家不能找到一个好地方,那么,难产的诗歌和故事也许一生下来就死了。

当作家们交谈切磋时,他们询问的,往往是适合写作的环境和时间。“你找到了吧?你握紧它了吗?”

让我们跳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境中吧。我们到了伦敦,大都市之一,遇到一位新作家。我们冷嘲热讽地问:她的乳房(boobs与books发音相近)怎么样?长得漂亮吗?假如是个男人,就会问:他很有魅力吗?帅哥?我们开玩笑,可这并不是玩笑。

这样的文学新星赢得一片喝彩,可能还赚了一大笔钱。追踪明星的摄影师开始在他们可怜的耳朵边嘀咕,骚扰他们。他们得到款待、称赞,似乎搅动了这个世界。我们这些老家伙,见的事情多了,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得不为这样的文坛新秀感到遗憾,因为他们对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情,什么看法也没有。

他,她,真会奉承,真高兴。

可是,问他或问她究竟在想些什么,问了一年之后,我才听到他们的声音: “这可能是降临在我头上的最糟糕的事情。”

某些出了不少书的新作家不再写了,或者没有他们想写的东西了,没有什么思考过的东西要写了。

我们这些老家伙需要对那些天真的耳朵悄悄耳语:“你找到了写作的地方吗?你的唯一的,属于自己的必要的地方,你可以在寂寞中自言自语的地方,你可以做梦的地方。啊,牢牢把握它吧,别让它溜走了。”

这肯定会有点教育意义吧。

我心里充满非洲的美好记忆,我不时回想起那里的情形,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夕阳西下,橘色的、金黄的、紫色的晚霞涂抹在黄昏的天边。蝴蝶、飞蛾和蜜蜂在喀拉哈里沙漠芬芳的灌木丛里飞来飞去。或者,在赞比西河岸,可以看到河水从暗绿色的两岸之间涌流而过。即使干旱的季节,也不乏绿色的点缀。环绕两岸的,有非洲的丰富的鸟类,还有大象、长颈鹿、狮子等各种动物。那时的夜空还没有受到污染,黝黑而神奇,缀满躁动的星星。

但也有另外一些记忆。一个18岁上下的青年,含着眼泪站在他的“图书馆”里。一位来访的美国人看到一个没有书的图书馆,后来寄来一箱书,但这个青年心怀虔敬地把每一本拿出来,用塑料袋把它们包好。“可是,”我们问道,“这些书寄来肯定是供人阅读的,对不对?”他回答说:“不,它们会弄脏的。我从哪里再弄得到呢?”

他要我们从英国给他寄书,教他如何教。“我在大龄儿童学校教了四年,”他恳求道,“可他们从来没有教我怎样教书。”

我在一所学校见过一位教师,那个学校没有教科书,有一块黑板,可连一只粉笔也没有,被人偷走了。他用石头在地上的灰堆里写写画画,比如“2×2=”之类的算术,他教一个班,学生从6岁到18岁。我见到一个女教师,也许不到20岁,同样缺乏教科书,练习本、圆珠笔——什么都没有,她用一根棍子在地上写字,教 ABC,头上烈日当空,身边尘土飞扬。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在非洲,在第三世界的许多地方,或世界的偏远角落对教育的饥渴。父母渴望孩子们得到好的教育,那种可以引导他们摆脱贫困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危机重重。

我希望你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在南非的某个地方,在一家印度人开的店铺附近,一个穷人区,干旱的季节。有人在排队,大多是妇女, 带着盛水的坛坛罐罐。店铺每天下午从镇上得到一车厢饮用水,人们在等候这宝贵的水。

那个印度老板站在那里,双手撑在柜台上,正在注视一个年轻的黑人妇女,她正躬着身子,盯着一沓纸张,看起来那是从一本书上撕下来的。她开始读《安娜·卡列尼娜》。

她慢慢地读,轻声念着。看起来,这是一本难读的书。她身边有两个小孩正在扯她的腿,肚子里又怀上了。印度人感到难过,因为她的白色头巾被灰尘染黄了。灰尘扑满她的胸脯,盖满她的双手。同时使这个老板感到难过的,是排着长龙的人,口渴得要命,可他没有足够的水给他们喝。他感到很伤脑筋,因为有人在黄沙云层的另一边命在旦夕。他的哥哥,曾经在这里帮忙照看,但他不得不去城里休息,因为旱灾,他又累又病。

出于好奇,印度老板问那个年轻妇女说:“你在读什么?”

“写俄罗斯的。” 女子答道。

“你知道俄罗斯在哪里吗?” 他自己也不大知道啊。

年轻妇女径直地看着他,尽管她的双眼被灰尘染红了,却充满自尊地说:“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说,我是最好的。”

年轻妇女继续读书: 她要读完这一个章节。

印度人看着那两个小孩,伸手取一瓶芬达(Fanta)饮料给他们,可母亲说:“芬达会使得他们更加口渴。”

印度人知道他不应当这样做,便从身边柜台背后的一个大塑料罐里,倒了两塑料杯子的水,递给孩子们。他注意到,当这个年轻母亲看着她的孩子们喝水时,嘴唇随之颤动。他给她也倒了一杯水。看到她喝水时口渴的样子,不禁感到一阵酸楚。

这时,她把塑料水罐递给他,他灌进了水。她和孩子们,紧盯着他, 他没有溅落一滴水。

她再次弯身读书。慢慢读,那个段落使她入迷了,她重读了一遍。

“瓦莲卡的黑发上包着一条白头巾,显得很迷人,身边环绕着一群孩子,她正亲昵而快活地为他们忙着。显然,由于她钟爱的男子可能向她求婚,她兴奋不已,模样儿楚楚动人。科兹内舍夫和她并肩走着,不住地向她抛过去爱慕的眼光。望着她,他回忆起她说过的一切动人的话语,他所知道的她的一切优点。他越来越意识到,他对她的感情是非常特殊的,这种感情,他在好久好久以前,在他的青年时代也只感到过一次。靠近她所产生的愉悦感不断加强,达到不同寻常的地步。当他发现一个茎秆并不粗壮伞盖却很大的桦树菌时,他采摘下来放到她的提篮里,望着她的眼睛,看到她满脸的又惊又喜的红晕,他自己也感到一阵迷乱,便默默向她微笑,这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

这份读物又摆在柜台上了,加上一些旧杂志,几张报纸, 印有穿着比基尼的女郎。

时候到了,她要离开印度人开的店铺这个庇护所了,要走四英里才能走回村庄。是时候了……外面排队等候的妇女们吵吵嚷嚷,抱怨起来。但印度人仍然在拖延。他知道这个拖着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回家路上会多么艰难。他在犹豫,该不该把这本令她着迷的读物送给她,因为他不知道,这个身子瘦弱却挺着大肚子的女子,能不能真正读懂它。

这本读物,莫非就是《安娜·卡列尼娜》那本书撕下来的三分之一,结果摆在这偏远的印度人开的店铺的柜台上?是这么一回事。

那是联合国的一位高官,启程跨海旅行的时候,碰巧在书店买了这本小说。坐在飞机头等舱的座位上,他把这本书撕成三部分。他一边撕,一边注意周围的乘客,他知道会看到惊异的好奇的表情,或逗笑的脸色。坐稳之后,他系好安全带,便高声叫嚷,唯恐大家听不见:“我在旅途中经常这样做。你们不要携带太重的大书。”小说是平装本,但的确是一本很厚的书。这名男子习惯于向人们抱怨。“长途旅行太难受了。”周围的乘客坐下来之后,他就打开《安娜·卡列尼娜》的一部分,开始阅读。当人们或好奇或顺便瞟他一眼时,他就向他们倾诉:“难道不是这样吗?它的确是唯一可行的旅行方式。”这部小说他先前读过,喜欢它,这种独创的阅读方式给一本名著增添了一点趣味。

读完第一部分后,他就叫来空姐,请她把它送给坐在经济舱的他的秘书。每一次,当俄罗斯的这部伟大小说的一部分,虽然撕破了却可以阅读的一沓纸张抵达经济舱时,就会引起一阵关注、非议和好奇。总之,这种聪明的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方式造成了一个印象,令人难忘的印象。

另一幅画面是:在印度人开的店铺里,那个年轻妇女正靠在柜台上,她的两个小孩贴在她的裙子边。她穿着牛仔裤,是个现代妇女,但牛仔裤上面是厚重的羊毛裙,这是她的传统民族服装的一部分。两个孩子很容易扯住厚厚的裙子的褶边。

她对印度人报以感谢的一瞥,她知道他喜欢她,为她感到遗憾。她走出店铺,走进大风呼啸卷起的黄沙中。孩子们不再哭了,他们的喉咙已经塞满灰尘。

多么艰难,是的,的确不容易。一步一步走去,经由脚下土墩上软绵绵的灰尘。 虽然难,但她习惯了这一切,难道不是这样吗?她的心还流连在她读过的故事里。她正在想,“她,正像我一样,戴着白头巾,正在照看孩子们。我可以成为她,那个俄罗斯女郎。那个男子在那里,他爱她,要向她求婚(她还没有读完那一个章节)。是的,也许会有一个男人为我而来,把我从这里带走,把我和我的孩子都带走,是的,他会爱我的,会照顾我的。”

她走啊走啊。水罐沉重地压在她的肩膀上。她继续跋涉。孩子们听见水在罐子里荡漾。半路上,她停下来,放下水罐。两个孩子开始哭哭嚷嚷,摸着水罐。但她觉得,现在还不能打开水罐,因为灰尘会扑进来。要一直回到家里才能打开呵。

“等一等,”她告诉孩子,“等一等吧。”

她打起精神拖着身子一步一步往前走。

她想,老师说,那里有个图书馆,比超级市场还大呢,一座塞满了书的大楼房。青年妇女边走边笑,灰尘扑到她的脸上。我是聪明的,她想。老师说我聪明。学校里最聪明的——她说,我是最聪明的。我的孩子也会像我一样聪明。我要带他们到图书馆去,到堆满图书的地方,他们要上学, 他们要当教师——我的老师说,我可以当教师。 他们要远离这里,去挣钱。他们要住在靠近大图书馆的地方,过上美好的生活。

你们也许会问,俄罗斯小说的那个片段怎么到了那家印度店铺的柜台上?

这是个动人的故事,将来也许会有人来讲述这个故事的。

那个可怜的妇女,一路上总是想着水。水,平安回到家里之后,她会给孩子们喝的,她自己要少喝一点。她继续走呵,走呵……穿过非洲旱季可怕的沙尘。

我们是迟钝的人。我们,处在这个面临威胁的世界。我们长于反讽,甚至长于冷嘲热讽。某些词或观念几乎不用了,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了;但我们也许应该恢复某些已经失去其力量的词语。

我们有个宝库,文学的宝库,可以一直上溯到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所有的文学财富都在这里,不断被那些幸运儿发现和重新发现。一个宝库,假如没有这个宝库,生活会多么贫乏,我们将多么空虚。

我们拥有语言、诗歌和历史的遗产, 取之不尽的遗产。始终在这里。我们有丰富的故事的遗产,古老的讲故事的人传下来的,我们知道他们中的某些人的名字,但有些人的名字已经失传了。讲故事的人可以不断退回到林中的一片空地 ,那里一堆篝火燃烧,古老的萨满或巫师们载歌载舞,因为我们的故事的遗产始于火,始于魔法,始于精神世界。这就是今天它仍然被保留被承传的地方。

不管你询问哪一位现代讲故事的人,他都会告诉你这样的体验:当火舌贴近身边的时候,总会在刹那间爆发出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这要追溯到人类的起源,追溯到造就了我们和人世的火、冰和大风。

讲故事的人,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编故事的人,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展开想象吧,我们的世界正在受到战争的蹂躏,处在我们不难想象的恐怖的威胁之下。让我们展开想象吧,洪水淹没城镇,海水呼啸上涨……但是,讲故事的人会出现在那里,因为塑造了保存了创造了我们的,正是我们的想象——不管是好是坏,都是我们的想象。 在我们被撕裂、被伤害甚至被摧毁的时候,将重塑我们的,是我们的故事,是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是编造梦幻的人,编造神话的人,是我们劫后不死的长生鸟。我们的最佳状态,就是我们最具创造性的时候。

那可怜的女子一路穿越黄尘跋涉,梦见给她的孩子提供的教育。我们会觉得: 我们比她要好得多吗——我们这些饱食终日的人,衣柜里塞满各种服饰的人,窒息在我们的奢侈品中的人们?

我想,那可怜的女子,以及三天没吃东西却在谈论图书和教育的那些村民,以他们的言行,比千言万语更好地说明了:我们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傅正明译)

同类推荐
  •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四册为赋、杂文和其他一些内容:杂文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二十一篇外,另增加两篇,即《节录嵇中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书后》和《曹司空手植楝树记》。书简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五件外,另增加三十六件。经解诸文除《通志堂集》中的六十五篇外,另增补二篇。
  • 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

    儿童诗对于提升小读者的审美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爱写诗的孩子,注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化作诗的雨露,洒向孩子们天真的心田。
  • 剑胆琴心

    剑胆琴心

    两千多年,沧海桑田,蔓山白水,钟灵毓秀,不乏文人雅士,更不乏美景诗作。新野多种文化异彩纷呈,三国文化、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甚至父母官文化等,都是新野傲立中原的底气,也是科学发展的助力。只要用心挖掘,定能大放光彩。我佩服新琰,是因为在他庄严的警服里面,包藏着一颗赤子之心、文学之梦、剑胆琴心、铁骨柔肠,他的诗词充满了生活的大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今以此拙文,祝福我的老同学、一位新诗人新琰警官,更祝福八十多万父老乡亲。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中部、下部》三本书汇集了1901年到2014年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简介、年代、作者介绍、书影、图片等内容。目标读者群不受年龄限制,作为青少年或社会各阶层读者读物、收藏书籍均可。
热门推荐
  • 现代人得道路

    现代人得道路

    鬼神传说绵延千年,现实神魔何在?人生碌碌几十载,死后去往何方?神魔泣血,天地破碎,是谁的声音在天边哭泣!神秘再生的任行将踏着传说的足迹,一步步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好友群QQ:43095257封面做好了,感谢美工的创作
  • 偏执的他

    偏执的他

    ----------弃文-----------
  • 踏寻游戏社团

    踏寻游戏社团

    我叫戈幸,是小小市一中的普通好学生,成绩一直排在第三、我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超越第二的冰山美女午舞和校草级别的疯子白。突然有一天,被学校誉为万年冰山美女的午舞找上了我,不仅强烈要求我加入快要废社的踏寻,还给我平静的生活搅得一团糟糕。天呀!这个世界怎么了,武侠大战修真者,这谁能赢?噢!我的天!我一天还是在做梦,这个讲科学的世界怎么可能会出现修真者,你妹啊!怎么连妖怪也跑出来了!(本书名叫《踏寻》乃是还未出世小说《大漩涡之武侠公中》)
  • 月伴星辰

    月伴星辰

    六岁那年“我跟你道歉,我真不是故意的。”苏落辰蹲在正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周玥嵩面前,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不舍的递给他,“呐,这是我最后一根棒棒糖了,我把它给你你别哭了好不好?”“那……那,要是我脸上留疤了,找不到媳妇儿了怎么办?”周玥嵩接过棒棒糖,哽咽道。苏落辰一跺脚,不耐烦的喊道:“大不了我对你负责好了。”“真的吗?”“你放心,我一定会对你负责的!”说完便逃也似的离开了。十六岁那年“嵩嵩,你能不能帮我追你们班的杨曦?”,周玥嵩正在奋笔疾书的手顿了一下:“好。”只要是你的愿望我都会帮你实现。二十三岁那年医院里,苏落辰扑进周玥嵩的怀里:“对不起,是我忘了我们的约定。”周玥嵩但笑不语。还好还来得及。
  • 零的原点之寻梦

    零的原点之寻梦

    这篇文是《火影忍者》的同人文~此文主要描述亲情、友情和爱情。除了原著的鼬和佐助,里头也增加了两位原创女主和一些原创的配角。清水文~欢迎大家给意见和评语,谢谢~读文次序:零的原点>>>寻梦(续写)>>>FOREVERLOVE(番外)
  • 祠梦余生

    祠梦余生

    上一世你护我却只是为了取我三魄,这一世你为了天下夺我三魂,余下这四魄不死之身,我只为报恩无怨无悔。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殇冢

    殇冢

    自盘古开天以来,世间万物就展现出了它们勃勃的生机。作为万物之灵,人类更展现了自己出众的一面。然而对一些不可抗拒的灾害却无法解释,于是鬼神之说就泛滥开来,也有一些人不甘屈服,自此占卜问卦,求仙炼道,猎魔伏妖之士便循着自己的想法欲与天地一较长短。虽不曾有人习得长生之术,但卜卦问道,飞天遁地之术却是有的,这个故事便是从道派巨擎碧霄阁而展开的......
  • 龙族战神

    龙族战神

    “深沉的夜空透露着似有似无的光,像平静的深海不起半点波澜。”“银白色的月色眷恋星星的陪伴,清冷的没有一丝温存。”“浮动的风带着月光的忧伤扑进夜空的怀抱,在这寂静中沉沦。”在华盛顿塔顶上,站着一个身着白色西装的平头男子,他戴着一副眼镜,撑着一把黑色的雨伞,望着脚下灯火辉煌的城市,脸色特别凝重。“下雨天代表神的洗礼,她把天地万物都刷洗了一遍,她把新的世界呈现给世人……”他从兜里掏出了一支遥控器,按下了红色的按钮,只听见一连串的爆炸声。他将手里的遥控器抛向天空,扶了扶鼻梁上的黑色眼镜框,便从数百米高的塔顶上一跃而下,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欢迎回来,蛮族人。”
  • 再见,青春!

    再见,青春!

    这是一部青春小说。本书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枝枝蔓蔓。以就读大学及毕业后步入社会为时间背景。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环境均着墨较多,影射映衬男女主人公顾逸文与石碧云的感情微妙变化而至最终无可挽回不可收拾的结局。在故事结构上,倒叙直叙插叙兼而有之。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但基于生活,符合常理。若不自谦:语言讲究噱头,文字提炼精干,注重修饰手法,为本书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