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200000019

第19章 [英国]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2)

哈姆雷特的“疯癫”摆到了莎士比亚手里;在早先基德的剧作中,它只是一个计谋;我们可以推想,观众到剧终时也只会把它理解为一个计谋。对莎士比亚来说,它够不上疯癫,但又不只是佯装。哈姆雷特的轻率、他重复的言语、他的双关语等并不是蓄意的佯装计划的组成部分。而是一种排泄情感的方式。对于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来说,这种戏谑代表了在行动中得不到发泄的情感,而对剧作家来说,它代表了一种无法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情感。这种无法用实物加以表达、或者超过了实物的强烈感情,疯狂而暴戾,是每一个有感性的人都经历过的;毫无疑问,它是病理学家研究的课题。它常常发生在青春期:普通人让这样的感情睡去。或者调整他的感情以适应现实世界;艺术家则通过强化世界以达到自己情感水准的能力,使它们始终富有生机。拉法格的哈姆雷特是一个青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不是,因而我们不能用这种办法来解释和原谅他。我们只能承认这一事实,即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一个并非他力所能及的难题。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尝试是一个不可解的谜;我们也无法知道他是在什么经历的促使下,试图表达这种无法表达的可怕情感的。我们希望知道他是否读过蒙田的《为雷蒙·瑟朋辩》(第二卷第十二章);如果他读过,又是在什么时候?在他经历了哪种个人经验之后,还是同时?最后,我们还必须知道某些原先假设为无法知道的东西,因为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我们认定它是一个超过了事实的经历。我们得理解某些莎士比亚本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王恩衷译)

尤利西斯:秩序与神话

乔伊斯先生的这部作品问世已相当久了,因而我们已没有必要再对它进行空泛的嘉许,或对它的贬损者进行规劝;另一方面,它问世还不够久,因而我们尚不可能对它的地位及重要性进行全面的估量。对于这样一本书,我们现在能有效从事的只是阐述它的某一尚未确定的方面——而它具有无数多个方面。我认为它是现时代所找到的借以表达自身的最重要的作品。它是一本我们都蒙受过恩惠,都无法回避的书。这是我下面要说的关于它的话的前提条件,但我不希望浪费读者的时间来听我细念我的颂文;它给了我全部我所期望得到的惊愕、愉快以及恐惧,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我读过的所有关于这部书的批评著作中,我觉得没有一本——如果我们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将瓦雷里·拉尔博先生那篇有价值的论文除外的话,其实与其说它是一篇评论还不如说是一篇导言——能高度评价其与《奥德修》并行的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及每个部分中对相应的适当的文体和象征的运用。然而我们觉得这也许是引人注意的首要的独特性;但它却一直被看做是一种逗人开心的计谋,或是作者为了构筑其现实主义故事而竖立起来的脚手架,而在竣工后的整个结构中并不具有任何重要意义。在我看来,奥尔丁顿先生几年前对《尤利西斯》的评论也是由于这一疏忽而归于失败的——但因为奥尔丁顿先生是在整本书问世之前进行评论的,所以相对那些在整本书问世之后尝试对它进行评论的人,他失败得更为体面。奥尔丁顿把乔伊斯看作一位骚乱的预言家;他哀叹达达主义即将洪水般泛滥,他的慧眼看出,只要这位魔法师的魔棒轻轻一触,这股洪流便会奔涌而出,当然,我觉得乔伊斯这部书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不相干的。一部伟大的书确实可能产生极坏的影响;而一部平庸的书最终可能是最有裨益的。下一代人需要对他们自己的灵魂负责;一个天才则要对其他天才负责,而不是对一工作室没受教育、未经训练的花花公子负责。然而,奥尔丁顿先生对低能者的深切关心,在我看来,还是带有某些关于乔伊斯作品本质的暗示,对这些暗示我是无法苟同的。他觉得这部书——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是对混乱的迎请,对种种变态、不完整感觉的表现,对现实的扭曲。但我最好还是引一下奥尔丁顿先生的原话,不然我也许是在撒谎。他说,“另外,我认为当乔伊斯先生以其杰出的才华来使我们对人类产生厌恶的时候,他是在做某种虚假的事情,是在诽谤人性。”这些话似乎有点像温文尔雅的萨克雷对斯威夫特的看法。“至于在道义方面,我觉到它简直就令人发指,不知廉耻、毫无人性、亵渎神灵:尽管这位教长崇高、伟大,我说我们还是应该把他轰走。”(这是针对贤马国之旅的结尾说的——我认为这是人类灵魂取得过的最伟大胜利之一。不错,后来萨克雷对斯威夫特做了一个人所能给予或接受的最高赞扬:“在我看来,他是如此伟大,想起他就像想起一座正在崩溃的帝国。”在他那个时代,奥尔丁顿先生几乎是同样的慷慨)。

是否有可能诽谤人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诽谤,后者是对除去其他人之外的某个人或某个集体的诽谤)这问题应该由哲学界来讨论;但毫无疑问,如果《尤利西斯》确是一种“诽谤”,那它就只能是一份伪造的文献、一件软弱无力的赝品,也决不会吸引奥尔丁顿先生片刻的注意。关于这一点我不希望再多说什么:有趣的是,当奥尔丁顿先生提及乔伊斯先生的“伟大而没有节制的天才”时,他是在虚设前提。

我想奥尔丁顿先生和我多多少少同意我们在原则上要得到什么,并且同意称之为古典主义。正是因为我们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我才选择在眼下这一问题上攻击奥尔丁顿先生。我们对我们要持什么相同意见,但不是对怎样获得它,或是当代文学创作在这方面显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趋势。我希望我们同意“古典主义”并非与“浪漫主义”相对的选择对象,不同于“把这帮流氓赶下去”讲坛上的那些政治党派,不是保守党就是自由党,不是共和党就是民主党,它是一切优秀文学——只要确实优秀的话——根据各自在区域和时间上的可能性,力争达到的一个目标。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作家可以通过放弃手头上十分之九的材料,只挑选博物馆中木乃伊般的玩意儿来进行创作,而成为“古典的”——正像某些当代作家一样,如果有必要的话,任何人都可以就这一点说他们一些脏话(奥尔丁顿当然不是他们中的一个)。或者,一个作家可以通过尽量出色地处理手头上的材料,而成为具有古典倾向的作家。关于“古典”这个词之所以会产生混淆不清的现象,是因为人们非但将它用于文学,还将它用于各种利益、行为方式以及包含文学在内的社会所构成的整个复合体;而它在两种用法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创造艺术相比,在文学批评领域成为古典主义者较为容易,因为在进行批评时,你只须对自己需要什么负责,在进行创作时,你就要对你能够怎样处理那些你不得不接受的材料负责。我把作家本人的激情和感觉也包括在这种材料中,对这位作家来说,他自己的激情和感觉毫无疑问是他必须接受的材料——并非需要夸张的美德或减轻的邪恶。因而,关于乔伊斯先生的问题是:他处理了多少活的材料,以及他——作为艺术家,而不是立法者或劝诫者——是如何处理它们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乔伊斯先生对《奥德修》的并行性利用具有巨大的重要性。它具有相同于一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以前从没人在这样一个基座上构造过小说:以前从来就没有这个必要。我把《尤利西斯》称作一部“小说”并非想虚设前提;如果你把它称作一部史诗也没关系。如果它不是一部小说,那只是因为小说已成为一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形式;因为小说——不是作为一种形式——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自我表现,它还没有完全失去形式,因而也不觉得需要一种更为缜密的东西。乔伊斯先生写过一部小说,名叫《肖像》;温德姆·路易斯先生写过一部小说,名叫《塔尔》。我认为他们俩都不会再写一部“小说”。小说已在福楼拜和詹姆斯那里结束了。我认为这是因为乔伊斯先生和路易斯先生“超越”了他们的时代,这样他们有意无意地对这种形式产生了不满,致使与那些聪明但尚未意识到它已过时的作家相比,他们的小说在形式上更不规整。

在使用神话,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而其他人必定也会随后进行这种尝试。他们不是模仿者,就像一个科学家利用爱因斯坦的发现,从事自己独立、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样。它只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它是一种已由叶芝先生勾勒出来的方式,我相信叶芝先生是当代首先意识到这一需要的人。它是一种靠占星图显示吉兆的方法。心理学(尽管有其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也不管我们是以取笑的态度还是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人种学以及《金枝》共同发生作用,使得几年前都还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我们现在可以使用神话方法,而不只是叙述方法了。我真诚地相信,这是在使现代世界获得艺术可能性的方向向前迈进了一步,是在建立那种奥尔丁顿先生如此热烈渴望的秩序和形式的方向向前迈进了一步。只有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一个无法为此目的提供什么帮助的世界上,默默地掌握了自己的方法的那些人,才能帮助推动这一进步。

(王恩衷译)

同类推荐
  • 徜徉书海

    徜徉书海

    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徜徉书海/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旁观集

    旁观集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热门推荐
  • 没法说不爱

    没法说不爱

    就是一个没脾气的总裁两次栽在同一个女人手里,然后没脸没皮的追人家,最后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小日子的故事。
  • 神峰通考

    神峰通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千古天尊

    千古天尊

    他带着仇恨转世重生,前世债今生收!灭我妻儿随强必诛之。武神之路艰难重重但我萧枫何曾怕之?武道之路谁能挡我?踏入天尊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无宠弃后金灿灿

    无宠弃后金灿灿

    云絮会的很简单,那就是招财,敛财和散财。眨着眼睛对刺客说:“你先别杀我,你腰上的青玉翡翠卖不卖?”无辜的看着一脸黑线的皇帝道:“不好意思,你的国家我帮你卖了,比行价高了点,这是你的分红……”黄昏十分,在后宫摆了一个摊子,对妃嫔娘娘们说:“给皇上侍寝一夜三百两,有包月,团购的面谈……”无宠可以,却不能无尊。无爱可以,却不能无财……当云絮揽够大批财富的时候,皇帝还不乖乖的靠上来:“朕亲爱的皇后,借点银子救急吧?”“亲爱的夫君,你上次借的银子利息已经滚到一百倍了,这次你恐怕要拿皇位来抵了呢。”把胸前的爪子拍下去,怒道,“少来这招,色诱早就过时了……”
  • 墨世再临

    墨世再临

    修仙豪门墨家衰落,万年后,墨家最后一位血脉墨阳,在墨山打开了血莲封印,万年来的隐秘,墨家衰落之谜渐渐揭开,融合了血莲的墨阳,在远古之门回归,奇才并起的时代,如何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
  • 至尊龙后:冷面夫君暧昧一下

    至尊龙后:冷面夫君暧昧一下

    当阴人无下限,腹黑无下限,逗比无下限的女杀手程如雪重生到了程家废物嫡女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天生废骨?不能修炼灵武?没关系,就算能修炼,她还不稀罕呢,她喜欢纯武力揍人。被各路人马欺负?被未婚夫退婚?没关系,渣男不稀罕,路人死远点。程家三大渣:渣妹,渣爹,渣姨母,一渣到底?没关系,比比谁更渣,看谁能渣到最后。有人砸场子?要找她单挑?来人,关门,放妖兽!敢一个人单挑他们一群,咬死他丫的!警报!前方有美男!程如雪擦擦嘴角的口水:哎呀!别动!老娘劫个色!只可惜,想法挺丰满,现实太骨感。一直跟在她身后沉默的君落轩一掌打飞所有的追求者,揽过她的腰“美女,约不?”
  • 玄幻梦镜

    玄幻梦镜

    一镜照一梦,一梦显一生。梦幻般的世界,传说中的巅峰。在这,体武者破苍穹;在这,梦师创乾坤!欲破梦,七侠哭!欲离去,难舍弃!天地之间,谁知巅峰寒?试问:这,是梦吗?对,这是梦!这,不是梦吗?对,这不是梦!
  • 乱世寻宓

    乱世寻宓

    她,绝世之貌,却命运坎坷他,混世魔王,却偏偏栽在她手里他,孤傲君主,却爱美人不爱江山他,冷血杀手,却为她背弃组织他,柔情医仙,却因她双手沾满鲜血他,心机商人,却愿做她坚强的后盾乱世之中,因何起,又如何结束,她又如何抉择他们的情。一女多男,不喜勿进,微虐微喜。
  • 无魔法的异界:位面卡牌

    无魔法的异界:位面卡牌

    他说他会魔法,结果被人说成“你是巴拉拉小魔仙么?中二病!”“手机?是新型的魔法器吗?”“硬盘?!那是啥?是拿来练刀的么?”“大哥!求求你!别砍我的硬盘啊!”艾伦·兰德尔,一名优秀的炼卡师,卷入宗教与皇权的战争……无意间来到了这个没有魔法的世界,一穷二白毫无现代知识的他该怎样在这里生存?命运的『尘缘』会带给他怎样的爱情?生命交换,逆转时空。位面卡牌,『逆流咏叹』……位面交错,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