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100000049

第49章 [南非]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2)

我不是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我上的学校也不提供音乐教育,而且即便提供,我也不会接受:在殖民地,古典音乐被认为是娘娘腔的。我能听出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那就是我的音乐知识水平。我们家没有乐器,没有唱机。收音机里有大量乏味的美国流行音乐,但对我没产生多大影响。

我现在描述的是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前英国殖民地的中产阶级音乐氛围,这些殖民地正在迅速地成为美国的文化附庸。那种音乐文化中的所谓古典成分也许在源头上是欧洲的,但已没有了多少欧洲味道,感觉上是由波士顿流行乐手们编写的曲子。

然后,那个在花园里的下午,巴赫的音乐令一切改变了。那是一个启示的时刻—我不会称之为艾略特式的时刻,那样会玷污艾略特诗歌中所称颂的那些启示的时刻—而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我平生第一次感受了“古典”的冲击。

巴赫的音乐中没有什么是艰涩难懂的,没有什么是神奇得无法模仿的。然而,当连续的音符渐次响起,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这些音符的组合就不再是零散音符的纯粹组合。这些音符谐调成更高级的东西,我只能用类比来描述:就像是比音乐更笼统的呈示、复杂和解决这样的概念活生生地体现出来了。巴赫在用音乐思考。音乐通过巴赫在思考自身。

花园里的启示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桩重要事件。现在我想要再次检验一下那个时刻,思路就是我前面用在艾略特身上的,尤其是用外省的艾略特作为我自己的范式,以及用更为怀疑的方式,提出当代文化分析就文化和文化理想所拷问的那些问题。

我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点残酷:我是否可以毫不妄言地说,其时巴赫的精魂正穿越时空在我耳边诉说,将特定的理想在我眼前展现;抑或,在那一刻真正发生的是,我在象征性地选择高等欧洲文化,掌握那一文化的代码,以图突围出我在南非白人社会中所处的阶级地位,以及最终突围出我所模糊或神秘地感受到的那个历史性的死胡同—这种企图的最高峰(同样也是象征性地),在我,是站在欧洲的一个讲坛上,面对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侃侃而谈巴赫、托·斯·艾略特,以及古典是什么的问题。换言之,这一经历是否正如我所理解的,是一次无偏见和(在某种意义上的)非个人的审美经验,抑或实际上是一种包含现实利益的乔装表达?

这种问题会让人误以为自己能够作出回答。即便如此,却并不意味着不能问这样的问题;如此提问意味着恰当地提问,尽可能清楚和全面地提问。为了达到清楚地提出问题的目的,且让我先提问我说古典音乐穿越时空向我诉说,是什么意思?

古典有三重意义,巴赫的音乐在前两重上可谓古典。意义之一:古典没有时间限制,在其后的世世代代中都保有意义,“万古长青”。意义之二:一部分巴赫音乐属于人们泛泛而称的“经典”—现今仍在广为演奏(即便不是特别经常或是有特别庞大的受众)的欧洲音乐正典。意义之三(巴赫并不满足这一定义):他不属于肇始于十八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艺术中所谓古典价值的复兴。

对新古典主义运动而言,巴赫不仅仅是太老态,太过时:他的思想倾向和他整个的音乐方向都属于一个正在消逝的世界。在通常的描述中,巴赫的遭遇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浪漫化了,说他在世时,特别是他晚年,已经是非常地默默无闻了,及至他死后,更是完全不为公众所知,直到八十年后,主要是因了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的热情,才得以重见天日。依照这一通常的说法,巴赫的音乐在长达好几代人的时间中都根本谈不上是古典作品:不仅他不是新古典主义者,而且这么多世代的人都从不曾听闻过他。他的乐谱没有出版,也绝少被演奏。他是音乐史中的一个名字,是书中的一个脚注,如此而已。

我希望强调的就是这一关于误解、无闻和沉默的非古典的历史,它如果不是确切意义上的信史,也可视为史实记录的一个侧面,因为它引发人们质疑古典的种种浮浅的观念:认为古典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能毫不费力地超越一切界限让人们听到它的声音。我想提醒你们的是,作为古典的巴赫是历史的产物,由多种可辨识的历史作用力,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塑造而成的。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问更难回答的问题了:古典作品的这种历史相对论有哪些局限?古典作品被历史化以后,还剩什么能够仍然得以跨越时空对后人诉说?

1737年,巴赫正处在其职业生涯的第三和最后阶段的中点,一份在当时独领风骚的音乐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以巴赫为主题的文章。文章作者是巴赫教过的一个学生,叫约翰·阿道夫·沙伊贝。文中沙伊贝攻击巴赫的音乐“浮夸复杂”,而不“朴素自然”,意欲“崇高”时却只做到“阴郁”,总的来说“枉费心机和……辛劳”。

沙伊贝的文章既是年轻人对长辈的攻击,也可视为一种新音乐的宣言,这种音乐的基础是启蒙运动的关于感情和理智的价值观,将巴赫音乐后面蕴涵的思想遗产(经院的)和音乐遗产(复调的)统统抛弃。重旋律甚于对位法、统一、简洁、清晰,重修饰甚于结构复杂,重感觉甚于思想。沙伊贝为蓬勃绽放的现代代言,结果令巴赫、以及整个复调传统,成为行将就木的中世纪的最后一缕气息。

沙伊贝的立场也许偏激,但是当我们记起,在1737年海顿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莫扎特还没出生,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他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感觉是不谬的。沙伊贝的宣判是时代的宣判。巴赫在晚年已成了一个旧朝遗老式的人物。他所有的声誉都基于他四十岁前写的曲子。

总之,真实情况与其说是巴赫的音乐在他死后被人们遗忘了,不如说他的音乐在他生前就没有在公众意识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如果说巴赫的音乐在巴赫复兴前就是古典的话,那么不仅是人们看不见的古典,而且是听不见的古典。他是纸上的一些记号。他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他不仅不属于传统曲目,甚至不是通俗曲目。那么,巴赫是怎样恢复声誉的呢?

必须承认,不是通过纯粹和简单的音乐品质,或者至少不是通过适当包装前的音乐品质。巴赫的名字和音乐首先是成为一项事业的一部分,即反对拿破仑的德国民族主义运动,以及与此同时的新教复兴。巴赫成为德国民族主义和新教运动推广自身的工具之一。而巴赫的音乐,以德国和新教的名义,也被推崇为经典。整个事业又得到反叛理性主义的浪漫主义运动的援手,得到把音乐当做能够直接进行灵魂和灵魂之间对话的独特的艺术方式而对之倾注满腔热情的风尚的协助。

第一本关于巴赫的书出版于1802年,详述了这个故事。书名叫《约·塞·巴赫的生平、艺术和作品:致崇拜真正音乐艺术的爱国者》。作者在介绍中写道:“这个伟大的人……是个德国人。为他自豪吧,德国父亲……他的作品是无价的国宝,没有哪个国家能拿出什么来与之媲美。”在后来有关巴赫的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同样对巴赫的德国血统甚至北欧血统的强调。巴赫其人和其音乐都成了建筑德国甚至所谓的日耳曼种族的一部分。

巴赫从湮没无闻到声名鹊起的转折点是人们常常论及的1829年在柏林由门德尔松指挥的《马太受难曲》的演出。然而要是说,这些演出让巴赫得以本来面目重回历史,则未免有失天真。门德尔松调整了巴赫的乐谱,不仅使之适应自己指挥的更大型的乐队和合唱队,而且还投合柏林观众新近的口味—他们对韦伯的《自由射手》的浪漫民族主义反应强烈,热情高涨。也是柏林的观众在不断要求重演《马太受难曲》。相反,在康德的家乡哥尼斯堡—那儿还是理性主义的中心—《马太受难曲》却受挫,音乐被批评为“过时的垃圾”。

同类推荐
  •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俺这辈子跟弹花锤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走在阳光下

    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 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 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 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 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 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 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 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 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 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 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 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 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 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 文乾义作品选(诗歌卷)

    文乾义作品选(诗歌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内与外:心灵的视镜、回忆中的叙述、遗忘、诱惑、结束、消失、梦境、栖居、幸福、距离、静思、寓言、沉寂等。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四大武才:虐妃贤丶美男虐

    四大武才:虐妃贤丶美男虐

    倾城,倾贵人,跑路到宫外,却无厘头进入皇上重用的京城四大美男的府内做了丫鬟,三天之后,当倾城与府中的姐妹偷溜外面逛街,大群士兵追两人跑,在危难之情,姐妹化作狐妖,为倾城挡着,倾城知道这件事再也瞒不下去,向四人坦白了一切,并说明自己的不愿,四人决定帮助她,但在保护的时间内,皇上发现,五人必斩.............
  • 综穿之精分男主欺上

    综穿之精分男主欺上

    夜子汐被那该死的系统强制绑定,又被强行穿梭到各各世界中去,成为各式各样的配角专为男女主角的生命保驾护航,最后还得当肉盾挡刀子,她是一个娇滴滴软妹子啊!这些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还有为什么每个世界的男主都是同一个人,而且还一个世界比一个世界蛇精病,她的节操清白都已经被他碎了个干净,还让不让人愉快的完成任务了,系统、系统、系统…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刻掉链子…回到原来世界的她看到那个熟悉的俊颜时……只感到来自世界的深深恶意……(绝对1v1,)
  • 全系废材倾城废材七小姐

    全系废材倾城废材七小姐

    她是只手遮天的黑白道界嗜血修罗一次意外让她成了千家七小姐,说我是废材的让你看看驭万兽,全能系,天赋百分百血脉百分百,先天性紫雷圣火,四方神兽全有了,十方神器她占了九方还有一方被她毁了自带王者光环还带着圣峰大陆独一无二的凤戾凰空间项链如果她是废材你是什么野草么
  • 浊世仙路

    浊世仙路

    末法时代,神迹不显,仙踪不现。混混乱世,是逍遥红尘?还是在浊世中沉沦!且看都市少年,不忘初心,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浊世仙路。
  • 感谢生命中的所有过往

    感谢生命中的所有过往

    真正的成长,不是外表的成熟,而是能勇敢地面对所有的不幸,勇于承受孤独、平淡、失意。本书以此为主旨,带你学会以感激之心面对过去的种种经历,以释然的态度面对曾经的遗憾和失意、挫折和迷茫,感谢那些折磨过你的人和事,将所有的经历都化为人生最值得珍藏的财富。
  • 明年,你还爱我吗

    明年,你还爱我吗

    情窦初开的我们以为彼此会深爱对方一辈子,时间却告诉我们只是一阵子,或长或短。亲爱的,难道我们为青春流的泪都是眼里进的沙吗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乡村童趣拾遗

    乡村童趣拾遗

    我出生在华北的一个农村,村里没有高山,没有森林,更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是,在这个普通的平原小农村,却留下了我不能磨灭的记忆
  • 火影之超越之瞳

    火影之超越之瞳

    现代忍者神谷彻人因命运的安排而在火影的世界中重生了,继承了两份意志的彻人开启了写轮眼的力量。右眼寄宿着银色的不灭之风“志那都彦命”,左眼寄宿着跨越“神之境界”的未知之力。战乱的雨之国,势力庞大的五大国,难以捉摸的邪教组织...彻人能否在乱局之中力挽狂澜?
  • 明眸紫瞳

    明眸紫瞳

    [花雨授权]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她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可他也太阴魂不散了吧,既然这样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可是心跳怎么会越来越没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