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奉了单于命至北海召还苏武置酒拍贺,且饮且说道:“足下今得归国,扬名天下,显功汉室,虽古时竹帛所载,具丹青所画,亦无过足下。惟恨陵不能相偕还朝,陵我自感到惭愧,而又显得胆怯,但请你回到汉朝后代我向主上请罪,并代我向老母墓前谢恩,我今天可算为我的家族都丢尽了脸。我那还有什么颜面去归我的故乡了。子卿(苏武字)你是我的知心人,我们俩此别恐成永诀了!”说至此,泣泪不止,离坐起舞,慷慨作歌:“经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夸失刃摧,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报恩将安归,苏武听着也为泪下,两人只好俟次饮毕,苏武随了李陵见了单于告别南归。
从前苏武出使,随行共百余人,此次除常惠同归外,只有九人偕还。唯多了一个马宏,宏是武帝以光禄大夫王忠同使西域路过楼兰,被楼兰告知匈奴,发兵截击,王忠战死,马宏被擒,匈奴胁迫马宏投降,宏抵死不从,坐被拘留,至此也得与苏武一同告还,重入都门。苏武出使时年方四十,至此须眉尽白,手中尚持着汉节族头,早落尽无余。长安城市民无不嘉叹,既已朝见昭帝,缴还使节,然后奉诏使苏武去谒告武帝陵庙,祭用大牢,拜苏武为典属国,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官拜郎中。尚有徐基,赵终根二人授官与常惠相同,此外数人年老无能各赐钱十万,令他归家,终身免役。独马宏未闻封赏,也是一奇。
苏武子苏元,闻父归来当然欢喜相迎,苏武回家后虽尚子侄团聚,但追思老母故妻,先兄亡弟未免伤感得很,且遥念胡妇有孕未曾带归,又觉得死别生离更增凄恻,还幸南北息争旋得李陵来书,得知胡妇已得生男。心下稍慰,乃寄书作复,取胡妇子名为通国。托陵始终照顾!并嘱陵得僚归汉。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与陵有同僚谊,特遣陵故人任立政,前往匈奴,名为奉使实是招陵,陵与任立政等宴会数次,立政见李陵穿的胡服椎警,不觉怅然,又有卫律常在陵侧未便进言,等到有隙可乘开口相劝,陵终恐再辱无志重归。任立政乃别陵南还。临别时陵取一书托带苏武,任立政返到长安复命霍光、上官桀,陵不肯回朝,只好作罢。独陵给武书乃是一篇答复词,文字却酣畅淋漓。至苏武回国一年,上官桀与霍光争权酿成大祸,武子苏元牵连一同坐罪。
丞相频殁,少主天也不暇年
元凤四年(前71),朝内大臣决定替昭帝提早举行婚礼。昭帝时年已经十八岁,大将军霍光以下一律入贺。只有丞相田千秋患病严重,不能到来。待冠礼告成,千秋当即谢世。昭帝谥给了他一个侯位,好算一生为国为民而善终,总计田千秋为相十二年,持重老成,尚还算得一个良相。昭帝因他年老专门赐给他一部小车,每次入朝均是乘车而来,当时人号为车丞相。继任职务的就是御史大夫壬沂。沂由邑令起家,累迁至御史大夫,超拜宰辅受封宜春侯,却也是步步青云,毫无阻碍,到了官极阶,反至转运,才阅一载便即病终。搜粟都尉杨敝已升任为御史大夫,至是继沂为相,敝本庸懦无能,徒知守谨,好在国家大政,俱由大将军霍光主持,所以杨敝得进退雍容,安享太平岁月。御史大夫用了蔡义。
转眼已是始平元年(前74),昭帝大诏减口赋,宽养民力,上任十余年来节财省事,国库渐充,所以定议减征,这真是仁爱及民的好政策了。
孟春过后,便是仲春。一天,天空中忽然现出一星,体大如月,向西飞去,后面有许多小星,随着那颗大星一齐同行,万目共睹,大家都感到惊奇,视为异事。谁知不久便适应了在昭帝身上,昭帝年仅二十一岁,偏生了一种绝症,四处寻药方医,都无济于事,竟于始平元年夏四月,在未央宫告崩,上官皇后年止十五岁。
一代聪明少主天不暇年。无奈,朝廷上下无不悲哀。天在啸,地在吼,人人的心送走了英灵,带来了创伤。大将军霍光沉着应对,带领着公卿大臣满朝文武时刻警惕,秩序井然,万事絮絮,一步一个脚印地迎接新的挑战。
2、讨伐内外
范明友战胜鸟桓国
元凤元年(前80)得鸟桓校尉奏报,鸟桓部众不服管束。时有叛心。鸟桓是东湖后裔。从前为冒顿单于所破,余众绝大部分走往鸟桓鲜卑上山。从此遂分为鸟桓、鲜卑二部,仍为匈奴役属。至汉武帝时发兵攻入匈奴各地,并将鸟桓人徒居上谷,渔阳、左北平、辽东四郡,特设置鸟桓校尉就地监护,使他与匈奴断绝关系,为汉与匈奴之间立下一屏蔽。既而时间一长,鸟桓渐渐地强大起来,因此他又想反侧汉朝。汉大将军霍光正在费心踌躇这一事实。可巧得到一个匈奴降人,他说鸟桓侵掠匈奴,并发掘先单于墓,匈奴方要发兵报复,出了二万骑兵往攻鸟桓。霍光一听那匈奴人说后却又另生一计:采取阳击匈奴,阴图鸟桓的办法。当下集众会议,护军都尉赵充国说是不宜出师,独中郎将范明友力言可击。霍光即将会议情况如实报告给昭帝。昭帝立即拜范明友度辽将军率二万骑兵赴辽东,且面嘱明友说:“匈奴屡言与我和亲,但仍然掠我边境,你不妨声罪致讨。倘或匈奴退兵,便可借机转击鸟桓,掩他不备,定可取胜。”范明友领命而去,行到塞外,早闻匈奴兵已经退去,当即麾兵捣入鸟桓。鸟桓才与匈奴兵交战,兵力疲乏再加汉兵袭入,势难拒弃,顿时纷纷窜匿,被明友驱杀一阵,斩获六千余级,奏凯班师,范明友得受封平陵侯。同时又有平乐监传介子,也得驱虏立功,获得上赏。
鸟桓小国遭此一击,焦头烂额。一时找不到医治的创伤,很长一段时间,老老实实做人,又重新乖乖地受着汉朝管束了。
介子智勇取楼兰
介子北地人,少年好学,从小对读书无味,对武艺却是很感兴趣。因从军得官,他到参加范明友指挥的袭击鸟桓的战斗,表现得很勇敢,记功簿上有他的名,回朝后也得了赏。此时,他又听到说楼兰龟兹两国叛服靡常,竟敢屡杀汉使,弄得朝廷与大宛的交通都已截断。因而介子心里感到很是气愤。他乃独向朝廷上书,自请效命。霍光见到这种举动颇为嘉叹。便命出使大宛,并顺路到楼兰,龟兹传达汉廷的诏旨,指责他们这样做不对。介子受命即行,先至楼兰。楼兰小国却是西域要冲,曾经赵破奴征服后,向汉称臣。又苦匈奴征伐,只得一面事汉,一面事匈奴,两处各遣一子为质。当武帝征和元年(前82)楼兰王死,国人致书汉廷,请遣还质子为王。正当质子犯了汉法,身受宫刑,不能遣归,乃设词答复,叫他另立新王。汉廷又责令再遣质子,新王因复遣子入质,并且又遣一子入匈奴。不久新王又死,匈奴即释归质子嗣承父位。为楼兰王,此子叫作安归,他遵照了他的胡夷的专俗,将其继母据为妻室。
不久汉使已经到来,转达汉廷的意见,要征令安归入朝。安归听后怀疑未决,伊妻从旁劝阻道:“先王尚遣两子入汉,至今未还,奈何再欲往都呢?”安归也觉得有理,便拒绝汉使,但是又怕汉使再来严责,便决定索性归附匈奴,不与汉通,且为匈奴遮杀汉使。
这时傅介子也正好到了楼兰,知道了安妇附匈异汉,便严词斥责安归并扬言汉有大兵将至讨伐其罪。安归被斥后感到理屈词穷,只好表示屈服,连忙谢过。介子才辞别安归转赴龟兹,龟兹王见了介子,不敢作轻,也即服罪。这时又正好碰上匈奴人自鸟孙国还至龟兹又被介子探悉,介子便连夜率领从吏攻入客帐,竟将匈奴使人杀死并提匈奴使人的首级,飞快地返回汉廷去赏功。朝廷给介子迁官中郎为平乐监。
元凤二年(前79),介子又入朝对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不测,前次空言责备,未提严惩,从前一次接触两国的情况来看,龟兹国王很坦率近人,容易上勾,愿往刺杀诱王,威示诸国。”霍光说龟兹道远,不如去楼兰,你若有胆量的话,可把楼兰国王杀了。介子仍募得壮士百人,带着金帛,扬言是颁赐各国,奉诏西行。不几日便到了楼兰。楼兰王安归闻报介子又到,也即出见。介子与他说了一番话,但看见安归后左右卫士甚多,未便下手,因即退出。并假言对楼兰的官吏说:“我奉天子之命远来颁赐,你王应该亲自出迎才是,为什么这么慢腾腾,表示不怎么欢迎呢?我的时间很紧,明日又要动身去其他地方呢。”番官们听了,便很快去报知安归,安归探得介子果然带了许多金帛来了,不由得起了贪心,立即命令备办好酒席,请介子入席。偏介子不肯应召,连夜整装似乎行色匆匆。到了像就要出发了的时刻,安归赶紧使人挽留,并立即亲率左右近臣来到客帐中回拜介子,且将酒肴随后挑到,摆设起来款待介子。介子怡然就席,故意将金帛锦绣陈列席前,指示安归。安归见了目眩神迷,畅怀与饮,待至面色微醉,即起座向大家说:“天子尚有密诏传达,请王屏去左右,方好面陈。”安归酒后忘情,竟命左右退出帐外,突见介子举杯掷地,一下子便有十余名壮士,从帐后持刀跃出。安归急呼救命,那尖刀刺中心窝,一声猛叫倒地告终,帐外番官闻声吓走。介子却放胆出外,对着大家高声呼喊道:“你们的国王安归私结匈奴,屡贱汉使,得罪天子,故遣我来加诛,现在你王已死,你等无罪。你王弟尉屠耆留质汉廷,现已由大兵拥至代就王位,你等若敢妄动,恐不免玉石俱焚了!”大众听了只好唯唯听命,介子乃命番官各就各位,原职办事。停候新王,自己枭了安归首级,与壮士飞马入关入朝奏功。
霍光听奏大喜,转达昭帝命令将楼兰王安归首级悬示城门。封介子为义阳侯。并即日召见尉屠耆,特赐王印,并给宫女为夫人派兵护送登程。尉屠耆质汉数年,无意中得此荣宠,自然叩首拜谢,上车西去,从此楼兰国改为鄯善,不再叛反了。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国体构建承先帝不变。独对民政策,乃优于先帝:昭帝始平元年下诏减口赋钱十分之三。从前汉朝定制人民年十五以上每年需纳各百二十钱,十五岁以下准免。武帝在位一度因国币不足加强了税收,则人民生年七岁便要输二十三钱至十五岁。此昭帝下诏照原制号为口赋不纳税,昭帝嗣祚十余年,节财省事,仁爱及民!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无。
七、略评本帝
昭帝嗣位年甫八龄,驾崩时年仅二十一岁。可惜天不暇年。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短短执政的十几年时间,经历的风雨可不少,特别是当左将军安阳侯上官桀为争权企图陷害大将军霍光时,年仅十四岁的少帝却能察出中间情弊,得以粉碎其阴谋,从而挽救和扶植了正义,使政局得到稳定。
的确,大将军霍光忠心耿耿为汉廷,一心一意辅昭帝,内外用人明白,经济节俭自律,凡事坚持原则,认定道理,为昭帝一代的行政付尽了全力。昭帝岁少志高,心明眼亮,紧紧依靠霍光,赢得了政局稳定,人民安乐的可喜形势。
宣 帝
一、本帝的根基
宣帝——姓刘名询,公元前91~前49年,享年43岁,在位二十三年,<;前73~49>;国号承汉,国都长安,年号改元七次:本始四年,地节四年,元康四年,神爵四年,五凤四年,甘露四年,黄龙一年。
太皇太后:尊皇太后上官氏(因为婆孙关系)
太上皇:无。
皇太后:无。
皇后:先立许氏、继立:霍氏、再立:王氏。
皇妃:张氏、卫氏、公孙氏、戌氏、华氏。
皇太子:刘奭(许氏生)。
皇子:共有5子,除太子外,尚有4子即钦,张氏生,封淮阳王;器,卫氏生,封楚王;宇,公孙氏生,封东平王;竟,戌氏生,封青河王。
皇女:共2女,敬武公主,许氏生,还妩公主,华氏生。
谥号:孝宣皇帝。
庙号:中宗。
墓寝:北陵。
二、任前简历
宣帝刘询,字次卿,原名刘病已,于元康六年(前65)下诏改名为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武帝子,卫后生,太子据的孙。太子据娶史女为良娣,(良娣为东宫姬妻居妃下)生子名进,号史皇孙。娶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太子据举兵败死。史良娣、史皇孙进,王夫人并皆遇害。独病已尚在襁褓,坐系狱中。当时有个廷尉监叫做丙吉,他奉诏来到监狱检查工作,见了这个呱呱婴儿感到很是可怜,于是在女犯中选择了两位妇女:一姓赵一姓胡。对婴儿进行轮流供乳,并每一天都会来检查,不准虐待。这样病已乃得保全下来。以后武帝养病五祚官时,听到术士讲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因此武帝下诏,令长安各狱中,无论长幼一律处死。丙吉见诏使到来,闭门不纳。他对诏使郭穰说:“天子以好生为大德,他人无辜,常不可妄杀,何况狱中有皇曾孙呢。”郭穰只得回报武帝,武帝倒也省悟过来,知道有自己的亲缘血骨肉在狱,难怪是有天子气哩!并感叹地说:“这真个是天命所在了。”乃立即下了赦书说所有狱中罪犯一律免死。就这样经过一番惊吓,才又平安无事。接着,丙吉又为皇曾孙设法,想将他移送到京兆尹那里去,所以先去了一封书,想请他接受,偏那京兆尹驳还不受。这时皇曾孙已有数岁,常多病,好在丙吉多方寻医,按药进行治疗,才得痊愈。丙吉总在想,皇曾孙常留在狱中终属不妙,因此,他常仔细调查,总要想出办法来。一天他得知了史良娣有一母亲叫做贞君,与子史蓉还居住在故乡。那才好呢,便把曾皇孙送归了史氏,嘱令留养。史贞君虽然年老,但见了外曾孙,当然也是怜惜,所以振起了精神好生看待。
至武帝驾崩,留下遗诏,将曾孙病已收养掖庭。病已乃复入都,令张贺看管,贺即右将军张安世兄,前曾服侍过卫太子,今追念旧恩,才格外勤养皇曾孙,令他熟读经书。皇曾孙却发奋好学,学勉有成,渐渐地长大起来。张贺知道他成人有造,意欲把自己的女儿配与给他,弟张安世却不同意,他说:“皇太孙为卫太子后裔,衣食不愁,但要多大的前途是没有,我们张氏女儿配给他有什么多大的好处呢?”张贺只好另为择偶。这时又正好有一暴室啬夫(官名)叫做许广汉的,他生有一女,叫做许平君,原许配给欧阳氏之子为妻,尚未成婚,不久欧阳氏子一病身亡,所以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未再许于别人了。故此女仍然待字闺中,但许广汉与张贺前时因案牵连致受了宫刑,张贺是因卫太子事,而许广汉则是因上官桀案。由此看来,两个人都负有刑责。已经是降级使用,虽然调掖庭令与暴室啬夫官职有点高低,好在两人都同为官役,因此还是时常相会,免不得杯酒相邀,互谈衷曲。一日两人在一起饮酒,饮至半酣,张贺向许广汉说:“皇曾孙年纪长成,将来不失为关内侯,听说君有女待着要字人么?何不配与皇曾孙为妻哩?”许广汉已有三分酒意,一听便慨然应允,饮毕回家与妻谈及,妻不禁怒起很不同意,还是广汉表示一定要承诺他自己的话,不肯悔约。且思掖庭令是自己上一级的官长,更觉得不便违命。所以索性将皇曾孙的履历说得如何尊贵,妇人家是心存势利的,听得丈夫说来许多好处,也不禁开着笑颜,依了夫言,将女许嫁,张贺自出私财为皇曾孙娶得了许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