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临江王,共敖子,共尉,嗣爵为王,尚念项王旧恩,也不肯降汉。汉王派刘贾等率兵往讨,才阅数日就把共尉擒捆来了。
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结束了。由肖何极力推荐,汉王亲自授于的大将韩信,谋略和武艺异举,克服和战胜了重重艰辛,扫荡一个又一个顽敌,削平了一个又一个贼匪,最后以令人高仰的妙算,灵活机动的战术,指挥千军万马,终于制服了当今世界上第一顽冠西楚霸王项羽!为汉王谋取天下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王至定陶与张良、陈平二人密商多时,即趋入韩信营中。韩信迅速相迎,奉王就坐,汉王要韩信交出齐王印换成了楚王印。接着又去封彭越为梁王。惟韩信易齐为楚明知是汉王记着前时因自请立齐王有嫌。但韩信也无甚计较。他眼下最为要想到的是回家乡一次,寻访漂母及小时受辱胯的恶少年。漂母见韩信归来喜出望外韩信亦坐下慰问,特赐千金。继而恶少年来,吓得面无人色,俯伏请罪。韩信笑着说:“我不会像小人样报复你,请相信我,我还要授你为中尉官呢。那恶少年怎敢承当,忙起身退去。韩信的这种举动让左右侍卫及乡人都服,韩信大度交口称赞。
至此,刘邦起自布衣,树立一代雄风以取胜天下而成功。
三、嗣位背景
经过多年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时间考验和见证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本领。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联名,昧死拜言,劝刘邦称尊。刘邦经过一番推让之后,决定接受大家的请求,而择日宣誓就职。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庆贺与分封
汉王四年(前203年)十二月项羽败死乌江。汉王五年(前202)正月刘邦称帝,号国号为汉。汉高祖既平定海内。免不得大有一番庆贺。首先派大臣前往栎阳奉迎太公、吕后及太子盈;又遣使至沛乡故里召入次兄刘仲,从子刘倍并同父异母少弟刘交;还有微时外妇曹氏;暨定陶人戚氏父女,亦乘便接入。曹女生子‘肥’,戚生子‘如意’,当然挚同至都。父子兄弟,妻妾子侄陆续到齐,欢聚皇宫,人人喜出望外,额手称庆。汉帝皆文武百官亦乐不胜言。好一派耀武扬威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
庆祝会开过不久。汉高祖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酝酿协商,先后两次即一次是三月,一次是九月下达命令,在原所封功臣有异姓王七人,他们是:楚王韩信,淮南王鲸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燕王藏茶,韩王信,衡山王吴茵。此外仍为郡县各置守吏如秦制相同的基础上两次又共计封侯二十九人,他们是:肖何封赞侯,曹参封平阳侯,周勃封绛侯,樊哙封午阳侯,郦商封周侯,夏侯婴封汝阴侯,灌婴封颖阴侯,傅宽封阳陵侯,靳歙封建武侯,王吸封清阳侯,薛欧封广严侯,陈婴封尝邑侯,周緤封信武侯,吕泽封周吕侯,吕释之封建成侯、孔熙封蓼侯,陈贺封费侯,陈稀封阳夏侯,任敖封广阿侯,周昌封汾阴侯,王陵封安国侯,审食其封辟阳侯,张良封留侯,陈平封户庸侯,张仓封北平侯,赵尧封江邑侯,周成封高景侯,申屠嘉封故安侯,利几封颖川侯。
惟肖何名列侯首和张良、陈平两文吏也封侯,致一班有功战将有些不服,因齐向高祖提出质问。高祖说:“追杀兽兔靠着猎狗,发纵指示靠猎夫,诸君攻城克敌与猎狗相似,诸君不过功狗,他们却是功人”。还有大臣高起,王陵向高祖表功颂德,高祖听后回答说“我取天下你们只是知其一,尚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食,不绝粮道吾不如肖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群臣听后无不心服。便表示无疑议了。
在以上分封完毕,接下来刘邦对自己家族的人也进行了分封:兄长刘贾封为荆王,次兄:刘仲封为代王;小弟刘交封为楚王;刘肥(刘邦长子、野妻曹氏)封为齐王。然后在老爹刘执嘉的强烈要求下,又封了刘邦的大哥(英年早逝)的儿子刘倍为羌颉侯。
不久的一天,刘邦和张良在南宫散步,偶然看见一帮武士聚集一堆,窃窃私语,说到激动的时候还满脸飞眉毛呢!刘邦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便问张良:“这帮人在嘀咕什么?”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哩!”刘邦一听眉头一皱,显得有些冲动,但马上忍住了回来,再问张良:“他们如何要谋反,这天下可才平定呀”张良说:“天下是平定了,可人心尚未平定呢。比如说分封,被封地受爵的人都是你的亲信,他们得了土地和官爵,固然高兴。而没得到的就觉得不公,还有些曾经得罪过你的,又怕遭到暗算,因而他就想先下手为强,早谋反早超生呢。”
刘邦一听倒更急了说:“刚建国就内乱那还得了,怪不得说打天下难,治理天下更难呢。”于是又冲着张良说:“那该什么办?”张良说:“陛下不必慌张,我来问你,在我们这些尚未封赏的人群中,你对那个人最恨?”刘邦说:“这莫过于雍齿这人,他反复无常我几次想杀了他,不过看他还有些功劳。”张良接着说:“那就封了他吧,把他给封了自然会引发议论:‘象雍齿这样的人都封赏了,我们迟早是要封的哩!’众人的怨也就自然会平定下来。”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后,不久封雍齿为什邡侯。并同大家讲了,有功的都封侯并叮嘱丞相御史尽快评定出每个人的功绩以便按功给赏。这样一来,动了谋反念头心将军很快转怒为喜了。
共定礼义
高祖称帝后把父亲太公接到皇宫。乃每天朝拜和问安。其父是乡下人,不愿如此做,且约定五日一朝,从未失约总算是孝敬。独有一侍从,也就是太公的家令,见高祖即位已久,如何太公尚无尊号。于是便对太公说:“皇帝是太公的儿子,究竟是个人主,太公虽是皇帝的父亲,究竟是个人臣,奈何任人主拜人臣呢?太公问家令用何礼仪,家令教他用篲即扫帚迎门才算合理。太公即便记着,待至高祖入朝,便照着去办,高祖猛然省悟。辞别回宫,令左右取黄金五百斤赏给太公家令。一面使词臣拟定私朝礼仪,在奉朝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和补充。“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日策书。二日制书。三日诏书。四戒书。”由于皇帝名号的确定,于是其亲属亦均有尊号,如皇帝父曰太上皇。母曰皇太后。妻曰皇后。子曰皇太子。皇子。女日公主。孙曰皇孙等等。
且由此高祖又想到一班功臣,举止粗豪便诏集儒生来制订朝礼。独有叔孙通卖力。他招呼弟子百余人,公同商定逐条弄明白,且实地练习有不对的地方就修正。乃要高祖请拨给他文吏若干人,至演礼场,高祖便依议拨给,通过一段时间的演习认定,复请高祖亲自出去参观,经高祖同意后并拟定次年出首举行。届时巧值肖何也来报告说长乐宫告成。长乐宫就是秦朝的兴乐宫,由肖何监工修筑,工已经告竣。高祖正好凑便长乐宫过年,是为汉朝七年元旦各国诸侯王与大小文武百官都通知到新官朝贺,照着新编的礼仪执行,高祖不由大喜说:“我今日方知皇帝的尊贵了。”
再说太公为他制订的礼仪坐得尊荣。其实他并不满足,他还需要的是能看到其故乡熟地的环境才感到生活得心情舒畅。于是高祖又使工匠吴宽,去丰邑老家,把故乡的田园屋宇绘成图样,携立都城在附近择一地方照样建设,而且从丰邑召来许多父老妇幼散居是地。乃请太上皇结缘,与父老乡亲往来列坐谈心,不拘礼节,太公才言笑如故,易愁为乐,高祖又命名所建地方郦邑为新丰,垂为纪念。
纳季戮丁
季布是楚将。项羽的力助。高祖彭城战败后,落荒而逃,季布紧追刘邦不放。好在汉将夏侯婴急驰推车前进,才得脱险。项羽失败以后,私藏一家好友濮阳周家,因为周家与季布交好多年。所以将布收留。在此其间汉廷曾悬赏缉拿季布并要罪及三族。周家也不觉慌意起来,当下想出一法:要季布剃发后遣送至鲁地朱家,卖做奴仆。朱家是个著名大侠,他便把季布收下了。自己去洛阳扮作商人替布设法。朱家与朝臣夏侯婴结识,夏也素闻朱家之大名,当然接洽,两下对酌谈心,慢慢进入。当提到季布也是个贤士时朱再进步,攀得婴有诚意,为其说情才告别。果然,抚今追昔刘邦对季布怎能不恨。
但夏侯婴却不是这样看。他对高祖说:“人臣各为其主,季布前为楚将,难道不应该为项羽效力吗?不效才不忠呢!今项羽已灭,季布北不投胡,南不投粤,而偏偏投于你处,实属弃暗投明,望我皇深恩!”刘邦一想认为夏侯婴说之有理,便吩咐准进见。季布入朝屈膝殿前,顿首请罪,高祖笑着说:“过去的事情有可愿,朕不会计较的,我还要加封你为郎中。”季布谢恩而退。
不久,又有一个楚将名叫丁公的。他还是季布的母弟呢。他听说朝廷赦免季布并得官做。心想同在彭城战败后刘邦奔逃途中,我还放过刘邦走脱不死呢!不免也去求官应该是更加方便。于是也主动来到洛阳求见高祖。谁知高祖命令把丁公(有说叫丁固)捆绑起来推出斩首。丁公哭着说:“陛下尚不记得彭城故事么?”高祖拍案怒道:“我正为此事,将你斩首,那时你身为楚将,奈何纵敌弃忠呢?”丁公至此,才自知悔,闭目就斩。可怜丁公一场高兴反把生命送去。落得身首分离!事后高祖对众臣说:“朕斩丁公,足为后世教忠免致效尤,当时汉廷中正当诸将争功好赏无法处置的局面。纳布戮丁无疑成了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
高祖家乡情,肖何怜百姓
汉高祖十一年底。高祖亲自讨完英布顺道到沛省视父老。沛县官吏预备盛宴供张接待。至高祖到来出城跪迎,高祖在马上答礼,命他起集引入城中,百姓统老携幼,欢迎高祖,香花载道灯彩盈街高祖瞧着非常高兴。
二个行宫传集父老子弟一体进见,且嘱他们不必多礼。两旁分坐。沛中官吏奉高祖上坐,令父老弟子共同饮酒,自编得一些儿歌教他们唱。其中有一首叫大风歌,歌词是这样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令大家一齐唱,自己且手舞足蹈,慷慨激昂地唱了一番后,忽时又感到伤怀流泪,高祖对乡亲们说:“游子思故乡,虽身在宫中,万岁后晚族仍归乡!”满口乡音,高祖很开心,一时作歌呤词舞了片刻,又回到从前状况上来。不由的悲感交集。高祖见了乡亲也难过,便说游子思故乡乃属常情。接连欢聚了十余日才拟启程,在离开家乡前夕并宣布免去家乡的赋役。
再说肖何怜民的事。汉朝建国已经几年了,肖何身在关中他已经了解和掌握着全国的民情和民意,他想千方百计地来为人民改善生活,巩固汉朝的政权统一。当他了解到一些地方,大部分土地,仍被当地官吏和地主霸占了的情况后。便想出一个办法即用自己的钱在那个地方买下一些田地。再将所买的田地,分发给一些无田的人去耕种,适当向他们收取一点手续费作为租金。这样便平衡了一些地方的田地,分配不均的弊病,当然在行使过程中不免有些人便产生了意见:有些人的地,出钱向他买的便宜了点,有些人家令他多出卖了一点,这样一来这些人就将意见投诉到了中央。高祖知道后责成肖何退回了些田地和补尝了些资金给稍便宜出买的人家。他总体上来说还是调整和均衡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还是一次利国利民的举动,并且效益显著,人民称快。
事后不久,肖何又上了一篇凑章,要高祖也买下长安附近一些荒凉之地,叫俾民去开垦出来。可种粮增收,又有稻草兽食,本是一条上下交济的办法。谁知高祖疑他讨好百姓,竟心计前功饬令系治,好在一位姓王的卫尉《史书未留名》代肖何鸣不平。而入侍高祖,趁他欢容时,遂与高祖表达肖何的举动和意情。而高祖才反省,方才赦肖何出狱,恢复交好如常。
太子的废立之争
高祖自从宠爱戚姬以后,吕后便越对戚姬深仇大恨了。此时戚姬最担心的是高祖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遭到吕氏的排斥和打击,甚至丧失性命!所以她想去想来只有缠着高祖,待他身体健康时,设法保全她母子,今后的平安生活。高祖在戚姬的强烈要求下,也不得不考虑其事,但是除去疲去原立太子另立戚姬所生子如意为太子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所以高祖也只好把这个事情提了出来,但是这个事情不是一般的事情,而是有关国家传国的原则与根基问题。自古以来已形成制度,传嫡长,怎么能随意改变呢?所以这个事情一提出来就遭到了许多大臣们的反对,首先是群臣黑压压地跪了一地,表示同心协力要争个高低,说是立嫡以长古今通例,且东宫册立有年并无过失如何无端废立?请陛下慎重云云。高祖不肯遽从,并顾令词臣草诏颁出,忽又听得一声大叫:“不可,不可!”高祖瞧着乃是口吃的周昌,问他什么理由,他又说不清楚,越急越无法可说,惹得高祖也笑了起来,而不再问,只好宣布退朝不敢再议。
其实在这以前高祖也曾提出过。张良为太子少傅,义难坐视。他首先入谏,说了许多,高祖其他事情都听张良的。此事才也没理嗯!还有一次恼动了太子太傅叔孙通,他也入营强谏过,见高祖不听,便拔剑欲自刎,才使高祖佯改意说:“我听群言,不易太子了”。
很长一段时候以来,关于稳住太子的事,吕后急得要命,总是无处着手限住刘邦的心!现在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虽然大臣们几乎一致反对,眼见得刘邦还是执意。要听那戚夫人的怎么办呢?吕后心里感到恐惧,几天来废寝忘食反来复去的想,最后还是决定去找张良为求解难。张良说我也劝过陛下,他不听,现在只好为你出个主意:“陛下曾报告寻求天下贤士,当时有四位贤士想召都没有召来,陛下对这四个贤士非常尊重。现在只要太子盈,写封亲笔信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作说客,带上金银去邀情或许他们会出山”吕后听了当然照办。
这四位贤人被称为“商山四皓”通过说客和亲笔信的打动,才认为朝中实有诚意,便答应出山了。
四位贤人到长安,吕后亲自接见。并又详细与他们叙述了要求他们帮忙稳住储君的事,四位贤人也听之有理,这时正好又碰上说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身体又正有病,便命太子刘盈挂帅征讨英布。吕后越加急坏了,怕太子出事,坚决拒旨不让太子去,而又找到四位神秘高人向他们要主意。
这时四位贤人表态很果断,意见也一致,他们说:“太了不能挂帅,因为他已是储君,挂帅出征即使有功,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万一失败,正好给人一个无用的把柄了,如此一来废立之祸就在眼前,必须马上阻止。”
听了四位神秘高人的意见刘邦也就没有什么话说了,不仅表示自己愿去出征,而且太子易储的事也表示不再提了。
通过反复的废立之争,总算把原立太子稳住了下来。没奈何高祖只好把少子如意徙出就国。用了周昌为国相。将原赵王张敖调回京城。并用了赵尧代周昌为御史大夫。那是高祖九年<;前198>;的事。
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