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25

第25章 半夏类方(2)

十味温胆汤方出《证治准绳》,为温胆汤加人参、熟地黄、酸枣仁、远志。适用于患者体形羸瘦、精神萎靡、病程较长、舌体较瘦、质淡红,以心悸、失眠、健忘为主诉的温胆汤证。心脏疾患、神经衰弱等应用比较多。

竹茹温胆汤方出《万病回春》,为温胆汤加柴胡、人参、黄连、桔梗、麦冬、香附。本方适用于温胆汤证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咳嗽痰黄、心烦失眠者。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半夏二升(60g)人参三两(15g)白蜜一升(50g)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前述的小半夏汤是止呕剂,大半夏汤也是止呕剂,不过适应证不同。《金匮要略》规定:“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胃反,是一种“朝食暮吐”的呕吐。病程已经比较长而呈慢性化,呕吐的程度也不严重,故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从本方的用药推测,大半夏汤的适应证当有心下痞硬、大便干燥等症,因为张仲景每用人参治疗心下痞硬、不食、呕吐等症。白蜜则用于治疗腹痛急迫等症。从临床看来,患者大多精神萎靡,形体羸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大便干燥难解,胃反,呕吐涎沫。这些症状中医多辨为脾胃虚弱证,故可以使用补脾胃的药物,如人参、白蜜。

大半夏汤证如下:

1.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2.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

3.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本方与小半夏汤证的区别在于:小半夏汤证的痰饮证比较明显,故有不渴、呕吐清水、心下有水声、眩晕、动悸等。而大半夏汤证的津液不足证比较明显,如形容枯憔、大便干燥等。

大半夏汤证可见于食管痉挛、食管癌、胃肠神经症、幽门梗阻等病症,特别是体质虚弱、久病高年者多见。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半夏一升(30g)厚朴三两(15g)茯苓四两(30g)苏叶二两(10g)生姜五两(15g)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本方是治疗咽喉异物感的专方。出自《金匮要略》,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千金要方》谓本方治“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和剂局方》的记载更为详细:“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之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积,呕逆恶心,宜并治之。”半夏厚朴汤证如下: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黏腻。

——本方证多见于神经症、癔病。有报告用本方治疗主诉咽喉及食管附近有异常感觉的患者11例,经诊断分别有焦虑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神经症性抑制状态及忧郁症等,除2例服药1次即拒服外,余9例均全部获效,自觉症状消失者5例,偶然有症状者4例,而且其他精神症状也有改善,疗效出现时间为2天~3周(13)。日本奥田氏报告以本方治疗脊椎棘突过敏症7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本病表现为脊椎棘突有强烈的压痛与叩痛,X线检查无异常。患者多属神经质,且常有心下痞胀。而无心下痞胀者,本方治疗无效(14)。

——本方证也见于咽喉病,如急慢性咽炎、失盲、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笔者常用本方加桔梗、甘草治疗咽炎呛咳,加栀子、连翘治失音声嘶。

——笔者常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这些小儿除食欲不振之外,常有易胆怯,性格偏于内向,面色黄、大便干结等症状。

——半夏厚朴汤还多用于胸闷、腹胀、嗳气、痰多的消化道疾病与呼吸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常与四逆散合用;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常与小柴胡汤合用。

本方除用于治疗慢性疾患以外,后世还以本方加味治疗夏秋季的发热。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可用于治疗夏秋季的感冒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身困、咳嗽吐痰者。亦可以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神经症等病见恶心呕吐、头痛身困、苔腻者。又如藿朴夏苓汤(《医原》可以治疗半夏厚朴汤证见小便不利、浮肿倾向、脘闷腹胀、腹泻、苔腻者,夏秋季的发热性疾患用之较多。半夏厚朴汤成为后世温病家芳香“化湿”的常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半夏一钱五分(10g)白术三钱(10g)天麻一钱(5g)陈皮一钱(5g)茯苓一钱(5g)甘草五分(3g)大枣二枚(10g)水煎服。

本方是治疗痰厥头痛眩晕的效方。金代名医李东垣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疗。”半夏与天麻,是历代医家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当然,这种眩晕头痛,与“痰”有关,临床多见半夏证,不难诊断。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天麻为主,尚有白术、茯苓等,不仅可以镇痛止眩,还能调和胃肠、利尿等,特别适用于体形肥胖,有浮肿倾向,或消化系统功能低下者的头痛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证如下:

1.头痛、眩晕、头重压感;

2.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

3.肌肉松软,浮肿感,或经常浮肿,或易出汗;

4.舌质红或淡红,舌体较大,苔腻或微黄腻。

本方证多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内耳眩晕综合征、神经衰弱、贫血等。

本方证应与真武汤证相鉴别:两方皆可用于治疗眩晕、浮肿,但两者在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一般来说,真武汤证要比本方病重,表现在:①真武汤证的寒象重,如恶寒、身体痛、四肢逆冷、舌质淡白等,而半夏白术天麻汤证无此症状。②真武汤证的体力低下,表现为精神萎靡,站立不稳,而本方证患者的精神状态比较好。③真武汤证的浮肿比较明显,而本方的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

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

半夏半升(15g)黄连一两(5g)黄芩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人参三两(15g)大枣十二枚(2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张仲景用于治疗一种叫“心下痞”的疾病。所谓“痞”,的解释是心下“满而不痛”“按之濡”,现在的理解是上腹部不适,但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也不是腹满如覆瓦,相反很软。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心下痞以外,还能治疗恶心呕吐、肠鸣等症,《金匮要略》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的记载。临床可见,患者见食欲不振,或有恶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进食不久以后上腹部发胀,或消化液返流。肠鸣的同时,往往伴有腹泻。半夏泻心汤有黄连、黄芩,以药测证,本方证当有心烦不安等精神症状,如睡眠障碍,或烦躁不安,或心悸、胸闷等。

半夏泻心汤证如下:

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

2.恶心、呕吐、腹泻、腹鸣等胃肠道症状;

3.烦躁,内热感,多梦或失眠;

4.舌苔薄腻或黄腻。

临床上,第1项与第2、4项是易见证,而第3项有的患者不明显或不以此为主诉,可以问一下其睡眠情况及精神状态。笔者经验,一般有胃肠疾患的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有这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特别是半夏泻心汤证的患者这种情况更为多见。所以,笔者对于有心下痞、呕吐、腹泻、舌苔黄腻的失眠或神经症的患者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非常好。

从临床应用来看,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报道急性胃肠炎、慢性肠炎、痢疾、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症、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酒醉、口腔黏膜溃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眠、梅核气、妊娠恶阻等疾病中均有用本方取效的。

寒证与热证并存互见,是本方证的基本特点。其临床表现很难用单纯的热证或寒证来解释。如心下痞闷、腹部胀满遇寒则甚、不欲饮而见口渴、唇干、舌红、苔黄;也可以见心下痞痛,遇冷遇热均感不适;也可见大便或溏或秘,小便或清或黄。有人应用本方汤剂时,常常不使用干姜、人参、甘草、大枣,似乎这些药物无消炎作用,且与黄连、黄芩的性质相反,可以省略。其实这是对半夏泻心汤缺乏理解的缘故。中医方剂组合的奥妙之一,便是清热药与补益药相合,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合,发散药与收敛药相合,这称为“相反相成”。半夏泻心汤就是寒热补泻诸药的混合体。其中黄连、黄芩性寒清热虽为主药,但若无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等的配合,就无法发挥其功效。因为诸温热药、补益药能保护和调和胃肠的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等。近几年来,半夏泻心汤的现代研究资料较多,提示本方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胃粘膜屏障、参与免疫调节、促胃排空、止血、健胃、止呕吐、止痛、调整胃肠功能等多种作用。

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温胆汤的作用相似。区别在于:本方的胃肠症状比较明显,如心下部的痞痛不适,而黄连温胆汤的精神心理症状比较突出,如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

半夏泻心汤与黄连类方的黄连解毒汤均有黄连、黄芩,其方证也有共同点,如心下痞、精神不安等,其区别在于:黄连解毒汤证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半夏泻心汤证则以胃肠症状为主。

半夏泻心汤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重用半夏而成,故本方与小柴胡汤证均有明显的胃肠症状,区别在于:本方无柴胡证的胸胁苦满、寒热往来,而有黄连证的心下痞、烦躁与精神不安。

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的组成十分相近,仅仅是黄芩与桂枝的有无,故主治亦多相同。不同的是,黄连汤证有桂枝证的汗出、动悸,而半夏泻心汤证无此证。胃肠症状虽然大体相似,但黄连汤证以腹痛为多,半夏泻心汤证以心下痞为主。当然,若半夏泻心汤证见桂枝证的话,即可以加桂枝,便是两方的合方了。

参考文献

1.西安医学院学报,1958,(5):105

2.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组.新医学,1974,(1):25

3.王子德.四川中医,1983,(2):26

4.蔡惠群.浙江中医杂志,1958,(5):5

5.王俊国.陕西中医,1987,(3):139

6.王吉友.辽宁中级医刊,1978,(6):51

7.林家坤.江西中医药,1986,(2):20

8.阎宗玲.赤脚医生,1986,(1):15

9.王海州等.河南中医,1985,(3):24

10.陈克忠等.山东医学院学报,1978,(3):61

11.郭国栋.浙江中医杂志,1986,(11):496

12.张笑平.新医药学杂志,1978,(7):44

13.杉本浩太郎.汉方医学,1984,8(3):19

14.奥田隆司.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86,(4):16

同类推荐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肥胖系指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尤其腰部和臀部的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而且还会伴发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古人在40岁以后以“轻身”为美,这“轻身”包含现代所说的“减肥”。古代学者对轻身的食物研究十分重视,发现了许多食物具有轻身作用。这些食物减肥,不同于节食减肥,也不同于用其他药物减肥,不但不伤耗身体,而且使身体更加健美,更加充满活力。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治宜化痰利湿、消脂减肥。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主要内容分为针灸的起源、针灸的发展、针灸面面观等章节。 究竟谁是第一个发明针灸的人,已经无从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针灸学是古人从自卫、谋取缓解痛苦的种种动作中逐渐掌握的。由无意识的动作到有意识的解除痛苦,经过了不知多少尝试,是若干年的经验所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热门推荐
  • 妻不可弃

    妻不可弃

    一夜之间,高高在上的公主夏雨其,跌落凡尘,爱情,亲人都相继离她而去,留下的只有伤痛和疲惫。遇前夫,前夫身边有了新欢;遇到自己的继母,她有怎甘心放弃报仇的机会。他说:“我来领我儿子回家。”夏雨其:“那是我的儿子,凭什么给你。”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新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
  • The Amateur

    The Amateu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胖妞成长日记

    胖妞成长日记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胖子很可爱,我明明是个猥琐老大叔好伐。家庭和学校给白欣琪的压力让她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就如说散就散里的歌词一样:因为成长,我们逼不得已要习惯。因为成长,我们说散就散……
  • 神启之地

    神启之地

    于迷失间崛起,自放逐中复苏;光与影的轮回间,唯有余烬残存。神辉之下,众生皆负罪衍;群峰之巅,是谁笑傲人间。于临界之地。只余一人独自前行。直至新纪元。(本书略微慢热,作者尽量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各位读者勾勒出一个完整的魔法世界,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本文以传统社区研究的“场域论”为基础,探讨网络传播中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文章首先从传统社区传播的场域性特征出发,探讨网络传播的社区性和场域性。然后分别分析了传统门户、BBS论坛和私人博客等三种主流的网络传播的场域性互动、意见表达和舆论形成的特点。最后结合“张殊凡事件”、“王石捐款”事件以及“黑砖窑”事件,探讨网络传播中的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从虚拟到现实的影响。
  • 无限之世界空间

    无限之世界空间

    被世界所征召,生命不在属于自己。被世界所驱使,宛若恶魔般入侵无限世界。这是一群人的进化,也是一个世界的崛起。PS: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 无敌道神

    无敌道神

    三百多万年前,天生仙体,奈何规则限制!为求仙道,偶的仙人传承,得一仙石,谋得一法。二百五十万年前,我将赤宵推上九天至高尊位,神帝之位!我为帝师,名传九天,万神来贺!二百多万年前,为求仙道,我取混沌一气以诸多造化神玄之物,另辟大道。创造一星,其为原星,此星辰上的凡人谓之地球。一百多万年前,修为止步,成仙无望。我以通天手段布下绝世大局,只为来世成仙。我取世界树一嫩枝以万物土放入诸天万界中...我将一条幸得混沌大道的鲤鱼放入诸天万界一曲河流中...我命一龟在诸天万界中布下十座神府,选拔神帝之才...我取一石,今日做法,求的来生!
  • 绯色之剑

    绯色之剑

    林奇发现自己穿越到了《绯色之剑》开服前的前十年。这个时候骑士王还是个萝莉人类的第一剑圣还是个一无是处的落魄男让整个大陆恐慌的恐怖魔王还是个痴情男林奇在烦恼:是要弄个萝莉养成计划呢,还是剑圣养成计划呢,貌似魔王养成计划也挺不错的。要不抢了剑圣的圣剑,把骑士王萝莉养在家中,自己当魔王算了。好像挺不错的样子。林奇如是想到。
  • 祭世亡灵

    祭世亡灵

    魔法大陆,一处禁地,两大神迹,三个充满诡异的地方,传言与着大陆上最为邪恶的东西有联系。究其传言真假,却是无从得知。不过,柯泽相信传言是有的,一个普通魔法学院的普通学员,由于某种原因,他不得不信。[祭世亡灵将带给读者一个完全不同的魔法世界,一个由亡灵系为主的法师,在搜寻生命的旅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多多支持!]
  • 大日造乾坤

    大日造乾坤

    修炼一途,夺天地造化,与天斗,其乐无穷。大千世界,无其不有,宗族林立,强者辈出,经万世演绎,一套套体系功法层出不穷。一场造化来临,天才少年一夜间沦为废物,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