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16

第16章 黄芪类方(2)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常用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本方常加葛根、川芎、丹参;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骨质增生症、肩周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也有效,常配合怀牛膝、石斛、葛根、丹参等。

本方还能治疗创口不愈。笔者曾治疗一位老农,手掌脚掌皮肤皲裂数月,搔痒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观其人黄肿貌,即用本方合玉屏风散,重用黄芪60克,2剂后即不搔痒、疼痛消失,1周后即脚掌裂口愈合,活动基本正常,2周后皮肤已经光滑如初。

在笔者看来,黄芪桂枝五物汤其实是一张调理方,特别适合于黄芪体质的中老年人日常调理。这些人多肌肉不发达,皮肤缺乏弹性,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经常疲乏,头晕,气短,一动就气喘,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运动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面色黄暗,其舌质多淡红,舌体比较胖,或紫暗,两下肢多浮肿。这些人的经久不愈的头痛、胸痛、身痛、肢麻等,均可考虑使用本方。

另外,从许多报道来看,本方中黄芪的用量宜大。有报道本方(黄芪60~120g,芍药15g,桂枝6~10g,生姜10g,大枣20枚)加味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5例,感觉障碍甚者加当归10g,运动障碍甚者加附子5~15g,白术10g,另用生姜浸酒外涂。结果临床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3例(5)。另有报道用本方重用黄芪60g以上治愈2例雷诺病(6)。还有报道以黄芪100g,赤芍药10g,桂枝3g,防风10g,加减治疗17例五十肩(肩周炎)患者,治愈12例,好转2例,无效2例,1例中断治疗。服药最少者6剂,最多者16剂(7)。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黄芪一两半(30g)桂枝三两(15g)甘草二两(10g)大枣十二枚(20g)芍药六两(30g)生姜三两(15g)胶饴一升(30g)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规定:“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虚劳是慢性衰弱性疾患,里急是指腹痛呈痉挛性,诸不足是指表里俱虚,所以本方证应有自汗恶风、身体重或轻度浮肿、大便不实等证。在笔者看来,本方证可以解释为“桂枝体质”的慢性腹痛伴黄芪证者,或“黄芪体质”伴慢性腹痛者。还有,本方是小建中汤加黄芪,故可以看作是桂枝类方的小建中汤证加黄芪证者。其方证为:

1.慢性腹痛、喜温喜按;

2.易自汗或盗汗、形寒恶风、面色萎黄、身体重或有轻度浮肿;

3.舌质淡红或暗,脉虚大。

本方的组成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似乎相差不多,但本方重用芍药,且有胶饴、甘草。芍药能解挛急、止疼痛,胶饴能补脾胃,甘草能缓急,故本方用于慢性腹痛伴见黄芪证者。而黄芪桂枝五物汤重用黄芪、生姜,能除湿、散寒、通经络,故用于肢体麻木不仁伴黄芪证者最为适合。

——以慢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症、血卟啉病等多见本方证。刘氏报道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50例,疗效满意。他认为本方对虚寒型溃疡病疗效确实。辨证时必须抓住以下特点:胃脘痛为时日久,痛处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喜热怕凉,脉多虚缓或虚弦,舌苔淡白。如果痛处拒按,不分食前食后,有时如同刀割,口干舌燥而不思饮,大便干结,辨证属于瘀血症者,本方的疗效便不显著(8)。一些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的患者往往伴有消化道溃疡或有该病史。只要见自汗、面黄、舌质暗淡者,也可使用本方。

——以形寒微热、自汗盗汗、面黄虚浮为症状的贫血、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低热等病也可见本方证。杨氏曾治1例溶血性黄疸,患者发热、盗汗、腹泻、大便黏液带血、头晕心悸、面色萎黄、全身倦怠感明显,据其脉大、舌淡、面色萎黄、便溏、小便自利等证,投黄芪建中汤,20剂后自觉症状改善,血象上升,继续以本方加味治疗3月而愈(9)。

黄芪建中汤中的胶饴,就是民间所说的麦芽糖,味甘甜。如果患者不喜甜食,或腹胀、舌苔厚者,可以用麦芽代替。如患者便秘,可以冲服蜂蜜代替。蜂蜜既能补中,又能润肠通便,是一药两用。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

黄芪一钱(30g)人参三分(10g)当归二分(10g)白术三分(10g)甘草五分(15g)陈皮三分(10g)升麻三分(10g)柴胡三分(10g)原作散,煎后热服。现代多作煎剂或丸剂。

补中益气汤是金代名医李东垣所创制的一张名方,用于治疗一种叫作“脾胃内伤”的病症。这种病症具有较明显的热感,患者有烦躁、头痛、口渴、脉大等。这种发热与传染病高热不同,是患者体质下降虚弱后产生的一种虚性发热。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内伤的“始得之证”,可惜李东垣没有对方证作严格的规定。以药测证,补中益气汤证中应有黄芪证、柴胡证、人参证、白术证、当归证。黄芪证的自汗而浮肿、易感冒、四肢麻痹,柴胡证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人参证的心下痞硬、形神憔悴,白术证的浮肿、小便不利,当归的腹痛、身痛,在补中益气汤证中都应存在。补中益气汤证如下:

1.面色萎黄呈贫血貌,体型瘦长或昔肥今瘦,舌淡红,舌质嫩,苔薄白;

2.自觉发热或恶风寒,全身倦怠感明显,有轻微的胸胁苦满感,手足冷,自汗恶风;

3.或内脏下垂,或子宫下垂,或脱肛,或腹泻,或便秘,或腹痛,或头痛,或昏晕,或浮肿,或小便不利等。

补中益气汤证多见于体型比较瘦长的患者。其方证是黄芪证与柴胡证的结合体,黄芪证伴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者,或柴胡证伴见自汗、恶风、浮肿、贫血面容者,或玉屏风散证兼见胸胁苦满者,或小柴胡汤证伴见全身营养状态不良时,都可使用本方。

补中益气汤证与柴胡桂枝汤证颇为相似,其区别在于:①体力上补中益气汤证偏于低下,面色、神情均有明显虚弱枯瘁表现。②病程上补中益气汤证多呈慢性化倾向,而柴胡桂枝汤证则不一定。③柴胡桂枝汤证中的桂枝证比较明显,如自汗、恶风、腹痛、关节痛等,而补中益气汤证的黄芪证比较明显,如浮肿、尿量减少、贫血、肌无力、全身倦怠感等。

补中益气汤证应与黄芪建中汤证相鉴别:黄芪建中汤证以慢性腹痛为特征,而补中益气汤证以浮肿、自汗、身体重、无力感、慢性腹泻、食欲不振等为特征。

——发热性疾患多见本方证。补中益气汤原本是治疗发热的,李东垣说本方为甘温之剂,“能除大热”。这种大热,显然不是白虎汤证,也不是承气汤证,而是一种虚弱体质的发热,临床以非感染性发热、低热、长期性慢性化的发热为多见,某些流行性感冒也可见此种发热。甘氏报告以本方重用柴胡、升麻治疗气虚型流感30余例,均能迅速退热,一般3~4天即复常(10)。李氏报告77例小儿夏季热患者中,13例使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倍量,平均退热时间为3天,1周内2例复发,以本方再治而愈(11)。

——肌弛缓性疾患多见本方证。肌弛缓性疾患主要指胃肠道平滑肌、横纹肌、括约肌等张力弛缓。由于病种不同,临床应随证加减。有报告本方加枳壳、山楂、鸡内金、郁金、山药、大枣等治疗胃下垂108例,全部患者均经X线透视确诊,见胃张力减低,蠕动减慢,经治15~60天后,治愈50.9%,显效25%,有效21.3%,总有效率为97.2%(12)。顾氏报告用本方治疗子宫脱垂23例,脱垂程度呈Ⅰ、Ⅱ、Ⅲ度者分别占21.7%、43.5%及34.8%,经治疗痊愈76.2%,有效9.5%,无效14.3%(13)。陈氏报告用本方加茯苓、苡仁、冬葵子等治疗产后尿潴留24例,其中22例为产钳分娩,2例顺产但产程过长,均为先后用热敷及西药治疗无效者,尿潴留时间为48~144小时,服用本方后快者1剂,慢者3剂,小便即恢复正常(14)。此外,补中益气汤对重症肌无力、肾下垂、老年性虚性便秘、脱肛也有治疗作用。

——以眩晕、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如低血压、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等。体型瘦长患者的低血压多见,常伴有胘晕、四肢冷等证。何氏以本方加枳壳、五味子为基本方治疗低血压16例,患者血压均在80/50~86/56mmHg,并已排除心脏疾患者,经6~24剂治疗后血压达100/70mmHg而获显效者6例,余10例均高于90/60mmHg(15)。日本有用本方治疗男性精子过少的报道,这种男性多有眩晕、倦怠、消瘦等症。

——乳糜尿亦有补中益气汤证。曹氏报告以本方辨证加减治疗14例,13例获不同程度的疗效(16),后又报告治疗30例,治愈19例,好转8例,无效3例,不仅能使尿液变清,还能改善贫血状态,恢复体力(17)。

——癌症的治疗中本方常与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并用,以对抗以上疗法的副作用。武田氏等用本方提取物2.5g,1日3次,服用2~21个月,治疗抗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治疗15例,其食欲不振、全身倦怠感等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淋巴细胞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使承受化疗时间从4.19±0.48月增至10.17±2.03月(18)。

——五官科疾患中的补中益气汤证比较多见。中医认为五官是清气充盈之处,“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李东垣语)。麻痹性斜视、角膜云翳、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或视网膜剥离、角膜溃疡、白内障、夜盲、眼干燥症等眼病常见本方证。鼓膜内陷、耳鸣、神经性耳聋、复发性口疮、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也多见本方证。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面确实是非常广的,而方剂治病的病种越多,应用的面越广,对方证的把握越应严格,这是古方应用的规律。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黄芪四两(60g)当归二钱(10g)赤芍药一钱半(10g)地龙一钱(5g)川芎一钱(10g)红花一钱(5g)桃仁一钱(10g)水煎服。

本方是清代名医王清任针对中风半身不遂而制的方剂。王氏指出:“人之半身不遂,由元气亏损。夫人之元气,分布周身,若亏损过半,经络自然空虚,……故半身不遂。”后世将此说法归结为“气虚血瘀”。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的动力是“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亦血瘀。一旦气血不能荣养肢体,便致萎废不遂。补阳还五汤是一张补气活血的方剂。方中主要以大剂量黄芪补气,小剂量当归、赤芍药、川芎、地龙、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适用于中风气虚血瘀证。

临床用好补阳还五汤的关键是对气虚血瘀证的把握。这里所指的气虚证,主要是指黄芪证,因为本方中黄芪的用量重达四两,黄芪证的自汗而浮肿及麻木不仁是必见的。瘀血证则主要表现在舌质上,舌质多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当然,若血液流变学检查出现血液黏度增高的话,也是诊断瘀血证的重要依据。补阳还五汤证如下:

1.半身不遂,肢体麻痹不仁,或身体痛;

2.浮肿,下肢为甚,自汗,恶风;

3.舌质多淡胖,呈紫暗色,或有瘀斑瘀点。

本方虽然以半身不遂为主要适应病证,但临床应用不必拘泥于此。凡见“气虚血瘀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及自身免疫性疾患的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使用本方。

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心脑血管疾患有良好的疗效,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血液黏度。王氏报告,60例8天内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其中定位有颈动脉系者占95%,椎基底动脉系者5%,91.7%的患者伴高血压,43.3%伴冠心病,20%伴糖尿病,随机取30例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结果可见随着疗程的延长,两组的疗效均逐步提高,但至2月时本方显效率比对照组明显为高,多数服用本方者在三周即可见效,于2月达最佳疗效。此时获基本治愈者11例,显效14例,好转1例,无效4例,但服药超过2月,疗效就不再显著提高。经过血液流变学测定,全血比黏度、血清比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沉K值及纤维蛋白含量均在服药二周后较药前显著下降(18)。郑氏以本方治疗冠心病41例,经治疗2月后其中21例轻度心绞痛患者获显效者5例,改善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显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26例中,显效4例,改善17例,经治疗4月好转者1例,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3.7%。此外,对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71%。经心阻抗微分图计测心输出量也有增加趋势,经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浆比黏度、血沉及血沉方程K均显著降低,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比黏度及血液压积也有下降趋势,9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者经治疗后明显下降,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也有所缩短(20)。

本方是黄芪类方中的活血化瘀剂,与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的区别如下:桂枝茯苓丸证是桂枝证加瘀血证,可见少腹痛、上冲感、头痛、面暗红、妇人月经不调等证,舌质紫暗坚老;血府逐瘀汤证是柴胡证加瘀血证,可见面色发青、情绪起伏、胸闷痛、两肋下按之硬、脉弦等证;本方的黄芪证比较突出,主治病症多为肢体运动或知觉的异常,同时伴有自汗、浮肿等,舌质多暗淡而胖。

本方证与黄芪桂枝五物汤证都属于气虚血瘀证,但本方证的瘀血程度比黄芪桂枝五物汤证严重,反映在由四肢麻木而为半身不遂,舌象由暗而为紫。

参考文献

1.易宁育.全国药理学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全国药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成都:1977.88

2.陈梅芳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6):16

3.吴葆德等.新医学,1984,(6):298

4.谷志平.河北中医,1987,(6):11

5.岳美中.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257

6.阮士军.北京中医杂志,1985,(4):35

7.吉田麻美.国外医药·中医中药分册,1996,(4):30

8.阮士军.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3):34

9.矢数道明.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961,11(4)

10.李量德.中医临床与保健,1990,(4):14

11.金学仁.中医杂志,1982,(1):72

12.付忠芬.吉林中医药,1982,(4):29

13.刘善元.中医杂志,1963,(3):20

14.李蔚普.江西中医药,1955,(6):43

同类推荐
  • 春季奇招抗过敏

    春季奇招抗过敏

    大家对过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经历过过敏。过敏虽然似乎无时不在,但是也有高发季节,如春季。春季本是欣欣向荣、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季节。却也正因为它的欣欣向荣,容易催发过敏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过敏,尽情享受这样美好的季节呢?本书将重点为大家讲述春季易于发生的过敏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和对症治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帮助,并祝读者度过快乐的春天!
  • 你了解疫苗吗?

    你了解疫苗吗?

    说起疫苗,大家都不陌生。婴儿一出生就会接种疫苗,一些特殊的职业也需要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使我们远离某些疾病的困扰。但是,疫苗有时又使我们担心。看多了与疫苗相关的负面报道,在接种疫苗前,心里总会有些忐忑。那么,是不是疫苗都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呢?这里,我们将讲述各种不同的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 新汤头歌诀读本

    新汤头歌诀读本

    本书与清·汪昂的《汤头歌诀》一脉相承,调整了其格局,并对格诀、语言做了较大修润,补充了大量的资料。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其实是“论寒伤”。若直译过来,就是“论述寒凉(对人体的)伤害”。但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失之于狭隘,比较合乎于书中具体内容的综合认识应该是:“论述寒、凉、温、热等四时之气与时行疫疠之气等诸多病邪对人体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伤害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机转以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护理预防的一部中医药学专著。”这样表述似乎有些繁琐而累赘,但这也只是对全书知识要点的一个基本概括,其中蕴涵的医药学内容还有很多很多,远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说全的。好在这已经点明了本书的主题和要旨,以后阅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热门推荐
  • 惊惧游戏

    惊惧游戏

    完美犯罪为什么不存在?因为它们不为人所知。我就是那个不为人所知的人。
  • 玩出来的智慧(1~2岁)

    玩出来的智慧(1~2岁)

    本书作者从1~2岁宝宝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家长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让家长轻松掌握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作者还创编了40多个朗朗上口的、极易操作的亲子儿歌互动游戏,将宝宝的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融入游戏中,使宝宝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本书既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又是早教从业人员的工具书。
  • 撩汉手册

    撩汉手册

    陈启帆提着刚买的菜哼着小调就进了家门。
  • 倾城暖恋:大牌明星有点甜

    倾城暖恋:大牌明星有点甜

    他,他,他,全世界瞩目男团——knight组合。她,她,她,全世界闪耀女团——soulgirl组合。当两大天团相遇,又会擦除怎么样的火花呢?情景一:染白夫妇:“老婆,抱——!”慕月白嘟嘴说道,柳叶染不雅的翻了个白眼,喃喃道:“说好的高冷呢?还我高冷男神啊“情景二:轻枫夫妇:”洛亦枫,你给老娘滚过来!你看看你把客厅弄成什么样了?“若轻依一阵怒吼,什么暖男,明明是邋遢男。情景三:落花夫妇:”老公呐,我饿了——“落媚儿萌萌的眨眼,花俊熙无奈撇嘴,却还是转身进了厨房,谁让他就吃这一套。PS:新人驾到,请多关照,太阳质量保障,绝不弃文,请放心入坑。
  • 烬梦

    烬梦

    七世缠绵,残魂不甘。创造凄恋,逆天改命,万死重生。爱,改变一切。
  • 江湖传奇

    江湖传奇

    本书主要描写武林晚辈董子宁和“小魔女”燕燕这一对侠侣,一个心地善良,多方化解武林恩怨仇杀。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异样分明。他们坚持正义,不畏强暴和邪恶,几经九死一生,一个练成了惊世骇俗的“九阳神功”,一个学成了举世无双的“西门剑法”,集武功、气功于一身,双双重出江湖,与制造武林分裂、仇杀和企图称霸武林的一些人展开了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大搏斗,从而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趣味横生而带有神奇色彩的武林活剧来,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动人的爱情……
  • 欢喜忧伤

    欢喜忧伤

    很多时候,我们的改变是从一个人的到来或者离开开始的。当爱不知不觉成为习惯,那曾经的美好有多少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历经浮华,忽然发现。那个十指紧扣,山盟海誓说着不离不弃的人,原来早已成为追忆。才发现,欢喜时,爱是必需品,占据了生命的全部。忧伤来临,情感世界侵蚀的面目全非。摇摆不定的思绪里一切都变得似乎不再重要。曾经,爱可以承担生命的全部重量。如今却轻的鸿毛一般,风轻轻一吹,任由它飞扬。人海中际遇,咫尺天涯。谁与谁遇见,谁与谁分离。感谢某些人的出现,曾经慌乱过我们的流年。岁月似水流过,时光中不经意的一幕幕。试着把他们连接起来,里面浸润着我们欢喜忧伤的青春。
  • 鬼婚契:邪心冥夫追妻难

    鬼婚契:邪心冥夫追妻难

    大学生白谨言在参加校游泳队集训中,突然溺水,却在恍惚中被夺去了处子之身。日夜在梦中纠缠的鬼魅男子禾折,出现在她的面前,称她为“妻”。自此,阴魂厉鬼缠身,白谨言陷入各种灵异事件之中,可是这一切仅仅是她走向深渊的开始。禾折甜蜜言语编织的牢笼,让从小没有亲情的白谨言深陷泥沼。可是另一个她的出现撕碎了白谨言的梦,让曾经的情话成为了笑话,让曾经的甜蜜变成了苦海。当疑云慢慢拨开,人神大战一触即发,禾折和白谨言这对冤家能否再续前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神演义

    道神演义

    修道的境界分为道士境,道者境,道师境,道君境,道祖境,真人境,圣者境,天人境。修武的境界分为武士境,武生境,武师境,先天境,后天境,武王境,武圣境,武神境。主角天人修为逆天重生,经历重重的劫难,终于超脱天人,飞升成仙。成仙?这只是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势力纷纷而来,甚至高高在上的神王都对其出手,围绕着主角展开一系列的故事。这一切隐藏什么?天地的动荡,似乎才刚刚开始。
  • 阴阳典当行

    阴阳典当行

    神袍戏衣竖葬坟,夜半更深鬼敲门,我从先秦公主尸手里收了一块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