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本方证理解为“桂枝体质”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呕吐口苦者,或“柴胡体质”见自汗、鼻塞、腹痛、关节酸痛、肌肉痉挛者;或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互见者。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疾患,体质的辨别是颇为重要的。此外,舌质多偏暗,若舌质光红无苔,或舌质淡胖、苔白腻者,即应考虑其他方证了。
——柴胡桂枝汤在日本被用于治疗癫痫而特别引人注目。日本医生相见氏多次报道应用本方效果显著(14—17)。实验也证明本方具有一般的抗癫痫药与镇静药不同的抗癫痫及镇静作用(18—20)。根据相见氏的报道,433例患者中125例治愈,79例发作显著减轻,其余病例由于种种原因中断治疗无法评价。上述病例中,曾经脑电图检查者181例,检查前2个月有发作者123例,经用本方后发作停止,脑电图癫痫波消失者达46%,38%的患者脑电图虽仍有癫痫波,但临床发作消失(15)。相见氏尚注意到这些患者大多有胸胁苦满和腹直肌拘挛等腹证。他认为治疗过程中,只要患者腹证存在,即使癫痫停止发作,癫痫波消失,仍应继续用药直至腹证消失。
——柴胡桂枝汤证的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腹痛等症状是消化系统疾患的常见症状,故本方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慢性结肠炎、胰腺炎等。笔者以本方治疗数例伴恶风、自汗、对气温敏感的慢性结肠炎,自觉症状均在1周后逐渐减轻或消失。肝脏疾患亦多表现为胸胁苦满,故日本把柴胡剂作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药物,本方也是常用方。不过,仍应严格把握方证和调整用药剂量。临床所见,慢性肝脏病不少并不表现为柴胡证,而是桂枝证,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芍药甘草汤应用的机会比较多。
——柴胡桂枝汤证尚多见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神经症、经前期紧张症等。本方对改善自汗、胸闷、腹痛、食欲不振、精神抑郁等症状有效。笔者曾治1例被诊断为颈椎病的中年妇女,主诉肩颈酸痛,并伴有自汗恶风、胸骨压痛明显,全身状态良好。此病是否颈椎病,当时未能作出结论,但因柴胡桂枝汤证俱在,遂嘱服用5剂,药后症状消失。此后,患者又患腹满腹痛,不随泻止,且排气多,根据其自汗恶风、胸胁苦满等,服柴胡桂枝汤3剂即愈。
——一些过敏性疾患也有本方证者,如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患者大多表现为恶风自汗,对气温、疼痛等过敏,烦躁,胸胁苦满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21,22)
——发热原因不明、有往来寒热、恶风汗出等症状时,可以考虑本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20g)桂枝三两(15g)干姜二两(10g)黄芩三两(15g)瓜蒌根四两(20g)牡蛎二两(10g)甘草二两(10g)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柴胡类方中的安定剂及精神疲劳恢复剂。日本汉方家细野史郎的《汉方医学十讲》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疲劳性的精神症状,女性最多此证。例如有客人时或外出时,精神颇饱满,应接热情,但过后即感疲劳,情绪低落。这些类型的患者,常可出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细野氏所说的这种体质类型属于“柴胡体质”,即情绪的波动幅度大。过度的精神紧张,饮食不调,加上连续的体力劳动及过多出汗的刺激下,容易形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柴胡类方中的调和剂,适用于寒热虚实燥湿相互交错混杂的状态。从方剂配伍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全方有三个组合,第一,由柴胡、甘草、黄芩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是清热,是解郁;第二,由桂枝、甘草、干姜主治心动悸而下利,是温中,是通阳;第三,用牡蛎、瓜蒌根治惊悸、口渴而胸胁痞硬,是润燥,是散结。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第147条)。这些患者本来体质强健,病伤寒发热,已经服用过发汗药和泻下药,患者的体力已经有些受伤,所以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而且还在出汗,以头部的出汗为多,也有可能还在腹泻,但是,原来的发热还在持续,还有胸闷胁痛,或者在腋下腹股沟有结块;患者还容易惊悸,睡眠也不好。但总体状况还比较好,没有人参证,也没有附子证,也没有大黄证。这种状态,不能发汗,也不能攻下,也不能温补,只能调和。调和之中,既要调气解郁消热,也要调神定惊除烦,既要温中调和胃肠,也要止渴生津。这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如下:
1.往来寒热;
2.胸胁满微结,或胸闷咳嗽,或胸骨痛;
3.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食欲不振;
4.口干、心烦、易惊,胸腹动悸;
5.舌苔白厚或干腻。
往来寒热,可以表现为寒热交替的自我感觉,也可以表现为发热持续,疾病反复迁延。或有自汗盗汗,或出现局限性的多汗,如提出的“但头汗出”。
胸胁满,提示本方证可以有自觉的胸胁满闷感,也可以是他觉在胸胁部、两肋下、颈项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柴胡带)的结块、肿物。日本医家中田敬吾先生的经验,用手指按压胸骨,患者常有极为敏感的触痛,常可作为识别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方法之一。
口渴,是一种感觉;口干,是他觉症状。患者常有口苦、口臭、口粘腻的主诉。这种口渴、口干的症状,在精神紧张时、情绪低落时,还有失眠后明显或加重。
本方证与柴胡桂枝汤证都有自汗,但本方证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比较明显。柴胡桂枝汤证多见腹痛,腹诊腹部肌肉比较紧张,而本方证则无腹痛,腹部软弱,但以食欲不振为主。
——本方证多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如无名低热、疟疾、肺结核、胸膜炎、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风湿病等。如现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用本方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肝炎(23),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先生用本方治疗肺结核(24)。
——本方证也见于许多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症、肠易激综合征、局限性多汗、失眠等。也可以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15g)龙骨一两半(10g)黄芩一两半(10g)生姜一两半(10g)铅丹一两半(市场无售,可不用)人参一两半(10g)桂枝一两半(10g)茯苓一两半(10g)半夏二合半(10g)大黄二两(10g)牡蛎一两半(10g)大枣六枚(15g)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久病、高龄、长期的精神刺激、外伤等,均可导致“柴胡体质”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出现更为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在行为、情感、言语思维、感觉知觉、意识、注意与记忆、睡眠等方面的障碍,以及癫痫、震颤、头痛、耳鸣、肌紧张等神经系统的病变。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作了如下的规定:“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这里的胸满,可看作是以胸胁苦满为主的柴胡证;烦惊,可看作精神不安、不眠、胸胁动悸等精神症状;谵语,可看作为言语思维障碍;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可看作是神经肌肉的病变,也可以看作是意欲低下,动作迟缓以及精神性的木僵状态;小便不利,则可看作为心身疾患的尿失禁。几千年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中医治疗精神神经病患者的有效方剂,沿用至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如下:
1.柴胡证;
2.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脐腹动悸、易惊、谵语者;
脐腹动悸,是张仲景使用龙骨牡蛎的重要指征。症状严重时,患者常常以此为主诉;症状轻时,患者可以无明显感觉。医生按其腹部,可见腹部扁平,腹主动脉的搏动明显。易惊,也表现为夜梦多、易醒,易心慌等。谵语,即精神错乱。
本方证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鉴别点有:①舌苔有厚薄的不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舌苔薄白而润泽,而本方证舌苔黄腻、甚或干焦,且多腹满、便秘。②精神症状有轻重的不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精神症状仅为不眠、多梦,而本方有更严重的精神症状,如癫狂等。③体质有“柴胡体质”与“桂枝体质”的不同。
笔者观察,适用于柴胡加龙骨特蛎汤的患者,以中老年为多,体格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中等。面色黄或白,抑郁神情,表情淡漠,疲倦貌。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但体检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多恶梦,易惊,不安感,食欲不振,意欲低下、乏力、畏冷、大便或便秘或腹泻,或有关节疼痛。脉多弦,胸胁苦满,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此能下肝胆之惊痰,以治癫痫必效。”现代名医岳美中报告用本方加味治愈1例病孩顽固性癫痫(25)。日本医家坂口氏报告本方治疗癫痫有效(26)。本人曾用本方治疗1例爱沙尼亚留学生癫痫频发,一月内发一、二次,服用本方2月,服药期间一直未发,后来暑期回国,在当地服用其他方,癫痫又作,回南京后继续服用原方加甘草,发作遂止。可见本方证见于癫痫。
——本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葛氏报告治疗67例,治愈1例,显效35例,进步1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6.1%(27)。周氏报告用本方加桃仁、红花、丹皮、赤芍药、丹参、青皮、香附等治疗40例,治愈10例,好转10例,无效20例(28)。
——本方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有效。喻氏报告用本方加石膏、葛根、钩藤、僵蚕、朱砂等治疗100例,显效50例,有效41例,无效或复发者9例,总有效率91%(29)。
——本方对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有待研究。据周氏报道,本方合铁落饮治疗13例早老性精神病(其中10例脑萎缩),治愈3例,显著进步8例,稍进步者1例,无效1例(30)。
——本方对高血压及其伴有的神经症状有效。这方面日本的报道最多。
——笔者经验,本方可用于治疗抑郁症,能够明显地改善睡眠,减轻乏力感。焦虑腹胀者加栀子厚朴汤;伴有躁狂症的,合桃核承气汤。
——此外,本方对脱发、震颤、梅尼埃氏综合征、失眠、眩晕、头痛、性功能不良等病症也有疗效。
四逆散
柴胡(15g)芍药(15g)枳实(15g)甘草(5g)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按推荐剂量改作煎剂。)
桂枝类方中最能止腹痛的是小建中汤,而柴胡类方中最善治胸胁腹部疼痛的则是四逆散。本方中柴胡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芍药与甘草,是解痉止痛的名方芍药甘草汤,也是小建中汤的主要药物。枳实主治胸腹胀满、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等。《金匮要略》中用枳实与芍药相合,专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药组成的四逆散,以胸胁腹痛为主要目标,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外科等以疼痛为症状的疾患。根据报道,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肝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异型增生症、胃神经症、胃下垂、顽固性腹痛、过敏性肠炎、腹泻、痢疾、呃逆、阑尾炎、阑尾脓肿、肠梗阻、肠粘连、胰腺炎、咳嗽、冠心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输卵管不通、急性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梅核气、泌尿系结石、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阳痿、遗精、过敏性鼻炎、皮炎、高热肢厥、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等均有用四逆散的。使用范围如此之广,是其他方剂所不及的。这要求严格把握好四逆散证。
规定:“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指四肢的末端发冷,四逆的出现有因为阳虚的,如桂枝加附子汤证、四逆汤证。也有因为热郁的,如白虎汤证、大承气汤证及本方证。这种四肢发冷,并不是体内的阳气不足,而是阳气郁结在里,不得发散。四逆散证的四肢冷,其同时有许多或然证,而其中腹痛是最关键的指征。这种腹痛部位多偏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可以说,四逆散证为具柴胡证的腹痛或胸胁痛。四逆散证为:
1.柴胡证或为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易紧张、肌肉易痉挛的柴胡体质;
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
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脉弦,指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这种脉经常出现在痛证中。柴胡体质亦多见此脉。
四逆散证与小建中汤证都以腹痛为主证,然而多有不同。①体质不同:柴胡体质与桂枝体质可以鉴别。②脉舌不同:小建中汤的脉象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而润,苔多薄白;四逆散的脉象弦而有力,舌质坚老而干,舌苔或薄白;或薄黄,多干腻。③腹痛性质的不同。四逆散的腹痛往往连及胸胁,按之更痛;小建中汤的腹痛则多呈阵发性,按之则舒。
一些四逆散的个案报道,对理解本方的应用规律颇有帮助。如谢氏治疗1例顽固性腹痛4年余的患者,诊见面色晦滞,脉缓,口渴不欲多饮,痛在脐上寸许,范围约茶杯大小,痛发则四肢不温;投予四逆散重用白芍,服12剂获效(31)。笔者也治疗1例37岁的女教师。少腹痛3年,痛则发热,四肢不温,平时下肢常抽痛痉挛,便秘。某西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形瘦色青白,舌薄白,脉细弦,与四逆散重用芍药30g,5剂即痛止。后虽然有反复,但疼痛的程度已经减轻,且再服用原方即能止痛。这是以腹痛为主诉的病例,可见腹痛以外,尚有四肢不温是其特点。
还有不以腹痛为主诉的病症,四逆散亦能收到显效。如范中林老中医治疗1例36岁的小学女教师。小便不畅已十余年,重则尿黄窘迫,欲解不能。尿道灼痛,淋漓不尽。经多方检查治疗,疗效不显。诊时主诉每昼夜小便数十次,量极少,有时仅数滴、涩痛,腰及小腹亦感觉疼痛;下阴糜烂,白带多,四肢不温;舌尖边红,苔白滑。与四逆散加味:柴胡、芍药、枳实各24g,甘草9g,桔梗30g,茯苓30g,4剂。另以自制九成丹涂下阴患处。药后,小便通利,诸症悉解(32)。
胸胁腹疼痛,四肢不温,“柴胡体质”,是本人诊断四逆散证的基本条件。还有,虽然腹痛频发而精神尚饱满,形体不憔悴,且无大黄证、桂枝证、附子证,也是重要的参考指征。
四逆散的应用范围极广,临床使用本方通常需要加味。举例如下:胸胁痛胀加川芎、香附、陈皮;头痛加川芎;痛经加当归;胃肠炎腹痛腹泻,加黄连、黄芩、木香;便秘腹痛加大黄;泛酸腹痛加左金丸;舌苔黄腻腹痛加黄连、黄芩、山栀;腹痛舌淡脉沉加附子;少腹痛、舌紫暗,合桂枝茯苓丸;腹胀、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伴尿频尿急尿痛者,合猪苓汤;上腹痛胀、恶心呕吐,加黄芩、半夏、大黄;阳痿加蜈蚣;心动悸、腹痛,加桂枝;胸闷腹痛加薤白等。
若四逆散证伴有顽固性的精神神经症状,如顽固性头痛、失眠、腹痛、呃逆、或伴见舌紫暗、面色晦暗者,应该选用血府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