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曰,左良玉行进到文水,四月十二日翻山到了古交,就扎营停住了。
左良玉的行军路线很怪,他可以从长治直接穿过太原盆地到静乐,但是他却先去了汾州,除了汾州有6000边军要去接收外,主要还是为了粮草。
大军征剿,自身带的粮草其实很少,都要由地方州县和乡绅提供,绕的弯多些,消耗大但收到的“劳军”也就多。左良玉进山西带着20000人马,人吃马嚼的,如果不多绕几个圈,如何筹集粮草。好在山西盆地一带这个时候还算大平,各个州县见这么一支大军,也只好捏着鼻子把东西送上,只求他们快些离开。
进到文水,不但县衙出来劳军,沿路各个乡镇士绅也纷纷慷慨解囊,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左良玉非常奇怪,什么时候自己这么受欢迎了。要是每个地方都如文水这般,这几年那能有这么苦逼,比如那河南巡抚元默,让他出点血比杀头还难。
高高兴兴到了汾州,汾州人民也不错,戴君恩那老头也比元默上路多了,一应粮草全都准备的妥妥贴贴。看来这山西还真比河南富裕。
现在在前面就只有两条路了,要不直接去永宁,要不就又回文水,过古交再杀到静乐山中反王的老巢。
去永宁,收复一个州,自然是很大的功劳,但左良玉选择了去静乐。因为他此行的目的,按照候阁老的意思,就是把人赶走,把宝贝抢回。哪里有宝贝,自然在反贼的老巢,也就是武起潜去过的地方。
再说,那永宁听说有十几万的流民涌入,正在种田垦荒,要是大军与他们闪出点火花,哪可不是闹着玩的。十几万啊,比张献忠那贼寇的人都多。
好在,听说这反王脑袋被门夹了,只让他们种地修路,如果是张献忠早就裹胁着去打太原了。
要说这反王被门夹了还真不至一两回,好端端的你去拜什么年嘛?造反还和皇帝分赃,真不知你那是什么门,夹的这么厉害。
“唉,这世道有吹的,有狠的,也有傻的,就是没有消停的!”左良玉望着营外的群山,深有感触。
有些人在天下没有崩塌前世界观已经崩塌,而另一些人在天下崩塌后,世界观才会崩塌,左良玉属于后者。所以这个时期的左良玉还不是后来的混蛋,也算是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为崇祯天下四处奔杀,战功赫赫。2000兵马就破了几十路流寇,还死死的盯着八大王。
左良玉也给反贼带过信,信去的是两封,因为戴君恩这个老文人又写了一封。
左良玉的意思是朝庭派了人去问了应昌,应昌说你在永宁才二个连,也就是两个百户的兵。能让十来万流民去种田而不对抗朝庭,我狠狠的认为你很赞!所以觉得你和八大王不一样,八大王没被门夹,你是夹的太伤。200多号人再乘个10也就2000人,再乘10也就20000人,你怎么和我打?这样吧,你建议你还是赶快逃走,我拿我的东西,你逃你的性命,你我心知肚明,让人家稀里糊涂去好了。
戴君恩这回有些松动,只是说番王啊!这法统的事情没你想的这么简单,这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过既然是政治问题,咱们还是政治解决吧,皇上偷偷的告诉我,封王那是不可能的,封公大臣们也不肯,封候也有人反对,要不就封个伯吧,他再争取争取?
这可是皇上囗喻,你听过了我可没说。
还有听说你对武起潜很是客气,还请他一起看戏,对史可法也有些神交,那你也不能害了人家啊!这两人都被我扣了二个多月了,要不是我觉得你不同于流寇,早就把他们下了监了!
王向科很礼貌的回了信,意思是你们认为我和张献忠不一样,我非常感谢!你们认为让十几万流民去种地很赞,我也很心慰!你们说法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很认同,我这个人历来讲政治顾大局,绝不搞两国论和一明各表这样的弯弯文章,但能不能暂时一国两制,试点试点?至于封什么那就算了,我那个封号也是三百多年前的祖上传的,千万不要当真。
对了,老戴,我手上有批蜂窝煤,火头不错,有没有兴趣吃下?
左良玉,你敢说我脑袋让门夹了!你家的门不是用来防隔壁老王而是用来夹脑袋的吗?
这次你要打不赢,你就是核桃!
“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后,营门口传来戏文般的长声,身穿大红夹袄的传信小校翻身滚下马鞍。
“说!”左良玉一听这个声调就知道有紧急的军情到了,便马上喝了声。
“启禀将军,汾州急报,贼军现于城外!”报信的小校半跪在地,递上一份求救文书,书上粘着三根鸡毛。
“什么?汾州?”左良玉大惊,这边自己寸功未立,那边贼就围了汾州,这还了得,马上问“贼有多少人?”
“有约五千之众!”小校道。
“五千,怎么这么多人,不是说他只有……”左良玉一晃:“原来没被门夹啊!”
“有马队吗?”
“没有,俱是步卒。”
“可携带攻城器械!”
“不曾见到!”
“军容可整?”
“气势甚大!”
左良玉就纳闷了,五千步卒,他们从哪里绕过来的?从南边,不可能,这么多路,还有好几个州县呢!从北边,也不可能,自己就走的这条路。难道翻山过来的?
汾州当然不能丢,那是自己的屁股,但5000步卒,又没有什么大的攻城器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下定了主意。
“张达仁,你速点8000人马,回汾州救援!不得让此股贼军从汾州走脱。”
“属下领命!”张达仁是原应昌手下,边军的副将,左良玉是援剿总兵,职位在游击之上,又是这次征剿的主帅。
“传令下去,大军马上开拨,明日抵达天池山,后日攻入贼子老巢!”左良玉下令道,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王行围魏救赵之计,既然这样,我偏直接杀过去,看你怎么救。
拨营起寨一个时辰后,前面有堵断崖,断崖上写了几个大字:“凌波微步”,这几个字很怪,写肯定是刚写的,弯弯扭扭,比七八岁的童子写的还难看。但仔细看去,却不是用笔写上去,也不是先刻再描,倒好象是喷上去的,一笔一画都是很细很细的小点,不知是怎么做到的。
“凌波微步,什么意思?”左良玉站在崖下,看了半天没明白。把几个有点文化底子的幕僚叫来分析。
一个读书较多的说:“唐时骆宾王倒有首诗,内有‘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之语,他想捡宝?”
另个人则道:“不对,曹植《洛神赋》也有‘陵波微步罗韈生尘’,他是骂我等动作慢,象个女人!”
左良玉很生气,但又很想笑,因为他认为这二个人讲的都对,我不就是来捡宝的吗,无非走的慢了点而已。
顺着山间小路,大军绵延好几里,又向前走了大半天。天色将晚,山路高高低低非常不好走,晚上士兵也看不清道,只好选了几个稍微平坦的小山坡扎营。谁知第一根营桩还没打下,又有军情传来。
“贼众上万,进逼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