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仁的腿已不属于他自己,就这样直愣愣的站着。
他只是一个三关的副将,在这一万二千的“禁卫军”里面级别最高,可副将就是副将,平时要见巡抚都难,不要说觐见皇帝。可现在,皇帝陛下就这么向他走来,他只感到那身金黄越来越近,气压越来越大,大到快喘不出气来。
作为皇帝,崇祯自然认得出中军的大帐,他就是要去看看,是哪位大将护着他出京,或者是押着他出京。
就在刚才的片刻,无数的可能闪过崇祯的脑海。京师怎么了?如果京师不出事,就算自己昏睡了十来天,朝臣们也不可能让他出京啊!是建奴来了,还是有人造反,可者流寇?
不对,造反不可能,这个他有信心,满天下就没有能够造反的宗室。流寇也不可能,现在都在很远的地方,不可能打到京师,如果打到了,他也就出不了京了!
那就只有建奴了,自己昏倒,天下勤王的兵马或许不容易调动,朝庭只能暂时撤离京师,这倒也好解释。但是这样的话,不可能身边一个大臣也没有,至少温体仁肯定是要在的,朱纯臣也一定会在,还有骆养性,还有太子和皇后也一定会随行。不可能皇后和太子留下,两个贵妃反倒撤离京师的道理。
还有,这王承恩的田贵妃为什么支支唔唔,他们在隐瞒什么?为什么要隐瞒。说带朕到河北看病,朕有病为什么要到河北去看?天下有好的郎中直接召到宫里来就好了,还能让皇帝亲自上门就诊?
太奇怪了,这倒底是为什么?
但是帝王心术这玩意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多少名师的教诲,多少血火的淬炼,才将一个人打造成天下的君主。所以,在短暂的慌乱后,他马上抓住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兵马!
“你是哪个总兵的手下,见到朕为什么不跪?”崇祯非常脑火,他从来没碰到过不向他下跪的兵将。
“扑咚”张达仁和其它几位将军终于反应过来,一下就跪了下去,对着皇帝就死命磕头。
崇祯见他们还没回答,火气就更大了:“朕问你话为何不答?都抬起头来!”
“哎哟,陛下,您千万别动怒,张达仁,你傻了,还不快给陛下回话。”王承恩大急,生怕皇上气急了,等下又晕过去。
“臣……臣是三关总兵应昌的副将,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张达仁胆战心惊的回道。
听到应昌,崇祯心中一凛,不过也没来得及细想,便接着问:
“应昌?他不是在山西吗?怎么跑到河北来了?他人在那里?让他马上来见朕!”
张达仁只好奏道:“启禀陛下,应昌总兵……他不在营中!”
“陛下,张将军的兵马,前些日子驻在永宁,并非和应昌总兵在一起!”王承恩赶紧提醒皇帝。
“你住嘴!”崇祯喝斥住王承恩,他越来越觉得这家伙十分可疑,不想听他多说。只顾自己问:“你叫张达仁?”
“臣正是张达仁!”张达仁马上应道。
张达仁这个名字,崇祯是知道的,因为上回的弹劾案,他的署名就在应昌之后,而且还参与了那场“征宋战役”。
“征宋战役”的具体细节崇祯并不知道,一是因为他内心十分抵制这次征剿,完全是因为抗不住群臣的“法统”大义而勉强同意的。二是因为这次战役结束是五月十六号,而他是五月十八号晕倒的,两天时间,消息还传不到京师,所以不要说细节,就连结果他也不知道。
当然,就算他不晕倒,也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因为左良玉和王向科有一份《绍兴老酒协议》,规定了双方都不能说;内阁这边则是知道了也不敢说,因为这个事牵涉到对他们的弹劾案,说了对他们完全没有好处。
所以皇帝不可能知道,张达仁在征剿作战中究竟发挥过什么作用,也不知道在他昏迷期间,皇太极打进关来,应昌和张达仁随后誓师出征的事情。
但是,他知道这个弹劾案是那个宋王搞的鬼,张达仁既然弹劾案有关,也就一定和那宋王有关,一个和宋王有关的武将把自己带到了河北,这事情就非常严重了!
因为这可是正正的“法统”问题。
当时他和皇后都有认为,那宋王搞出天下皆知的弹劾内阁案,完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因为那些产业中也有他的好处和皇后的“股份”,所以并不是特别的反感。
毕竟,那宋王曾经给他送过百万两以上的金银,还要送给他每个月7200斤的铁,又拿着他的旗帜到处去赈灾,完全不象要造反的样子,反而更象是个大金主。
然后现在就不一样了,他竟然勾通朝庭武将把自己挟持出京,这已是彻彻底底的造反了!
“张达仁,你们想造反吗?”崇祯大怒,用不是很清楚的吐齿,大声喝骂!
张达仁几人顿时吓得全身瘫软,他们其实是有一些思想准备的,而且知道这事是皇后同意的,但这算这样,听到皇帝亲口说过“你们要造反吗?”这样的话,也是七魂走了六魄。想想,有几个武将听到过皇帝这样的话。
“。。。皇上,臣。。。臣等不是。。。不是。。。造反!”
“你说,应昌知道这事吗?”
“知。。。知道!”
崇祯心中一阵阵抽紧,头痛欲裂,大叫:“好啊,好啊!你们想干什么?想迎那宋王归朝?朕的朝臣呢?皇后和太子呢?都被你们杀了吗?”
“陛下。。。”王承恩急的大汗直流,在边上叫。
“王承恩,你也投敌了吗?好,好,你们还等什么,现在这杀了朕,让他故宋复国。。。”这不是后来李自成到了北京城下,好呆有个缓冲,这是他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被反贼劫持了,如何能不疯狂?
“谁说故宋要复国?”突然从后面传来一个朗朗的声音。
“谁说我要造反?”
“谁说大明的朝臣都被我杀了?”
“谁说王承恩。。。”
话还没说完,崇祯一个转身,怒视王向科,大声叫道:“你是谁?胆敢在朕面前胡言乱语?”
有一个身影跪了下去,大礼参拜。崇祯看着这个短头发的家伙,心中竟然出现一丝温暖,心情也突然放松了许多。
那人身上穿的衣服,和送给自己的非常象。只要不上朝,自己也会穿这种衣服。不过当时送来的多是冬衣,而他现在穿的竟然是如此漂亮的单衣。还有那人头发上传来的香气,不就是自己用的那个洗发水的味道吗?特别是那种眼神,清彻的超过了自己见过的所有目光。
有的时候,人,不用见面,不见面而熟悉,那叫神交。
再说,现代人的眼神和表情,绝对是和古代人不一样的,想想三十年前的农村,那个时代的眼神和表情和现在大街上奔走的是一样的吗?
也就是说,真正芈月的眼神绝对不会有孙俪的明亮,反之,任何一个女演员也表达不出甄嬛的深沉和秦香莲的哀怨!一句话,就是气质不同。
崇祯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气质,当时景慧瑶毅然舍家,黄夫人痴迷连连,鸣翠紧跟不舍,张三叫、王显明、韩石头、邱洪、白纪凤等等也许不知道为什么,却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气质,还有后来骆养性一见折服,皇后更是亲手奉茶,也是因为这种气质!再说具体点,对于那个时代,这只能是一种神的气质。
“海外游子、华夏苗裔,故宋祥兴帝新封世袭新越郡王王向科参见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向科摸过前面这个帝王的额头,搭过他的脉搏,用针插过他的血管,可现在向他跪下去,竟然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非常非常的漂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