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懿公是春秋时期北方卫国的君主。卫国很小,常受北狄侵扰,平时靠求助强国保护。卫懿公在位九年期间,主要仰赖霸主齐桓公,才勉强维持了国家生存。但是,由于他在国弱民贫、外患频频的危局中,专好养鹤,不理国政,不防北狄,结果,国力日弱,民怨沸腾,最后,在外敌侵犯下,以国破身亡而告终。
卫懿公好鹤,举国皆知。在卫国的宫廷和苑圃里,到处养有成群仙鹤,千姿百态,懿公一见到它们,便忘乎所以,乐不思归。他可以整天不理国政,专以仙鹤为伴,甚至与它们相依为命。他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苑圃中去观赏鹤群,听它们唱歌,看它们跳舞。到了进餐的时候,他一面吃饭,一面给仙鹤喂食。
卫国可算是仙鹤的乐园和天堂,老百姓过着贫苦的生活,但还要交纳重税,担负懿公养鹤经费。这里的仙鹤分品位等级,饲料与饲养员也依次分成相应级别:上等仙鹤,吃高级饲料,由高级饲养员照管;次等仙鹤,饲料和饲养员均依次按级供给和配置,等级森严,丝毫不容混淆。饲养员的俸禄也分上中下三级,可与大夫待遇等同。懿公每次带仙鹤出去玩时,仙鹤都不用笼子关着,而是坐在车上,随他同游,上等仙鹤坐头等车,二等仙鹤坐二等车,特等仙鹤则坐大夫乘用的棚车,这种仙鹤被称为“鹤将军”,非常神气。而他本人是统率这群仙鹤的“鹤司令”。
卫国有两个贤臣,一个叫石祁子,一个叫宁速。他们见懿公终日与鹤为伍,专好游乐,不理国政,不惜民力,心急如焚,曾多次向懿公进谏,劝他励精图治,节衣缩食,减轻民负,增强国力,防止北狄入侵。但是,懿公好鹤成癖,根本不纳忠言,不顾内忧外患,照旧与鹤为伴,终日玩乐不止。这时在卫国北方,狄族部落势力日益强盛,常想入侵中原。他们见卫国弱小,懿公养鹤为乐,不修边幅,便乘机发兵侵入卫国。“狄寇入侵”警报送到懿公手中时,他正率领鹤群出游,玩兴正浓。突然而来的军情,使他感到十分扫兴,只好被迫暂停游乐,回宫主持抗狄之事。
懿公首先下命令,要将士们和老百姓登城御敌,严防北狄攻城,但是,这时他发现,谁也不听命令。许多老百姓逃到城外避难,士兵不拿兵器,将军不穿铠甲,没有人愿意守城打仗。懿公这才着急起来,责问他们为什么不服从命令。他们说:“主公只用一种东西,就可击退北狄,用不着我们去打仗。”懿公感到很奇怪,忙问:“什么东西,有这么大本事,怎么我一点也不知道?”大家回答说:“主公的仙鹤。”懿公说:“仙鹤怎么能御敌呢?”大家说:“鹤既不能打仗,是无用之物,主公为什么不养有用之物,而专养无用之物?大家不服从您,原因就在这里。”
懿公顿时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为了养鹤,已经得罪了文武百官,失去民心。自我谴责说:“寡人知道错了,我现在愿意放走所有的仙鹤,完全听从民众的意见,可以吗?”
石祁子说:“陛下赶快放走鹤群,否则,就来不及了。”
懿公于是命人放走鹤群。但是,仙鹤恋主,在空中盘旋翱翔,飞来飞去,又回到原地,似乎在求他留养它们。懿公见群鹤纵而复回,不忍飞去,心如刀割,但为了悔罪,他现在顾不得它们了。他手拿长鞭,猛抽乱哄鹤群,甚至接连顺手抓起几只,狠心摔死在地上,这才把大群的仙鹤吓得远走高飞。
石祁子和宁速两位大夫,见懿公确有悔罪之心,便跑到街上向老百姓反复解释,进行说服工作。他们说:“国君已经用实际行动表示悔过认罪。大敌当前,守城要紧,否则,北狄打破城池,国破家亡,玉石俱焚,再后悔也就晚了。”百姓觉得这番话说得在理,回心转意,拿起武器登城御敌。
这时,狄兵已经杀到荥泽。军情万分紧急,一天三次急报,石大夫对懿公说:“狄兵凶悍,不可轻视,请主公派我去齐国求救吧!”懿公说:“齐国过去曾派兵来讨伐过北方戎狄,回师以后,我国没有去进贡酬谢,现在去求救,齐国怎能答应?不如同北狄拼死一战,决定存亡!”
宁速说:“请让我率兵同狄兵打仗,主公留守都城。”懿公坚决不同意,说:“寡人不亲自出战,军民不能同心杀敌。”他说完,就把国君宝印交给石大夫,命他全权代理国政;将弓矢交给宁大夫,命他全力守城。
懿公交代完毕,立即集中所有兵车和士卒,亲自到前线迎击北狄。他尽管亲自出战,但卫军士气仍是不高。懿公晚上巡视,侧耳细听,有人在唱怨歌:“仙鹤食俸禄,百姓苦耕耘。仙鹤乘车马,民众苦练兵。北狄锋厉不可挡,欲战兮死一生。仙鹤今何在?独我悚然行。”懿公听了,知道是士兵怨他好鹤误国,导致北狄入侵,给百姓带来国难和痛苦。他万分愧疚,发誓要战死沙场向国民赎罪。
懿公率军行至荥泽,见狄军千余骑,左右分驰,全无秩序,立即擂鼓速进,追击狄兵。其实,这是狄军诈败,将卫军引入埋伏,然后截作三处,围攻聚歼,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懿公被敌兵层层围住,眼看就要被俘。有个将军劝他穿便服混出重围。他执戈再战,接连杀死数名狄兵,最后,被敌军乱砍而死,实现了战死赎罪的誓言。
狄军击败卫军以后,乘胜长驱,直入卫都,大肆烧杀,将卫国府库和民间财物抢劫一空,满载而去。
齐桓公知道卫国惨败以后,派一支军队到卫国,扶立新君卫文公收拾残局。卫文公只好将遗留下来的卫国百姓聚合起来,总共才有七百三十人,再从别的地方拨来四千余人,凑足五千人,重建家园,恢复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