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开心的时候,总会感觉日子过得飞快。此刻的沈韵琴便有这种感觉。转眼间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沈韵琴迎来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上元灯节。
这半个月以来,沈韵琴闲暇的时候就陪在窦氏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当窦氏和她说起灯节的时,沈韵琴一脸茫然,惹得窦氏心疼不已:“唉,可怜的孩子,以前究竟吃了多少苦啊。”随后便向她灯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相传这个节日最早是在开春为了求得蚕丝丰收而于此日祭祀“地神”的。后来因汉代人迷信“太乙天神”,从正月十五日黄昏开始,通夜在灯火中祭祀,因而逐渐形成了这天夜里张灯的习俗。古代把正月十五日的灯节称为“上元节”(与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相对应),又称为“元宵节”。沈韵琴经过窦氏的指导,明白了这个节日的由来。
她暗自想着,在现代这个节日是要吃汤圆的,然而在隋朝却没有这种食物。她不禁有些想念自己在那个时代的父母,每年的除夕,元宵,自己都是和他们过,可是此刻自己却来到了这个陌生的环境,心里不禁涌起一阵伤感。
窦氏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抚着她的情绪,紧接着窦氏告诉她:“岐州虽说不比长安,但在元宵节的夜晚,岐州也是很热闹的,晚上大街上人来人往,还有各色各样的花灯,我今年怀着身孕,这样,晚上让建成带着你去看看。”
晚上岐州城确实很热闹,人们摩肩擦踵,还有此起彼伏的商贩叫卖声,小吃,玩具,络绎不绝。沈韵琴也真的是大开眼界,原来在隋朝,这样的大型的节日也是如此的繁华。
她和建成边走边看,最后,两个人各买了一个花灯,挂在灯会的挂钩上以供其他人观赏。不得不说,古代人的审美真的很好,挂在挂钩上的花灯样式各异,有动物形状的,还有人物形状的,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人在花灯上题诗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韵琴看着那些诗词,脑海中也浮现出很多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来,其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有人说是欧阳修所写,也有人说是朱淑真所作,无论是谁也好,能给后世留下如此佳作也算不枉此生了。
韵琴看着身旁的建成,心里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建成拉着她的手,笑着对她说:“韵琴,以后我们每年都出来看灯,好不好?”
韵琴还未说什么,这时候,李世民这个小豆丁出现在二人的视线之内,只见他手上还拿着一串糖葫芦,后面是紧跟着他的仆人李兴,李兴看见李世民停下,也赶忙停下脚步,嘴里却不停地念叨着:“我的小祖宗,您慢点跑,万一摔着了,小的们可就惨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李兴的话,抬起头,黑亮的眸子看着建成和韵琴:“大哥,韵琴姐姐以后可是要嫁人的,你们怎么能每年出来看灯呢。”
韵琴看了看幼小的世民,然后笑着对建成说:“这个问题,世民已经替我回答了。”
建成无语地看看韵琴,又看看世民,笑出声来。
韵琴在心里说:“如果以后我嫁给你,便每年陪你出来看灯,直到我们都慢慢变老。”
随后几个人没有再继续刚才的话题,继续向前走着,大家都没注意到,不远处的一个术士,一直面带笑容地看着他们,准确的说,他看着沈韵琴,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