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御风而行,龙乘气而变化,真人应时而修。
一日四正时,一年诸忌日,皆有阴阳之变化,生息之规律。
潮有起落,人有呼吸,万物有生灭,天地有合分。
夫天地之间,犹如橐龠乎?宇宙之内,变皆二爻乎?
道即在二爻之间。变犹未变,将生未生。
观就一日之内,昼夜交替,蜉蝣有朝生夕死,气有清浊升沉。
所谓应时而为,即乘气而修,方显功效。
子丑、寅卯、巳午、亥时,各有感动。
其中,亥、子、午时以武火为佳,金诚所致,金石为开。
其余,以文火为好,心不在焉,若存若亡,知白守黑,只留一点心灵即可。
修士讲火候,知守中,而真人顺应自性,忘乎执守,不采而采。
若无天真赤子之心,心存正念善念,则药难生矣。
故曰:修性亦大。
戊日不朝真,亦曰:戊不飞神。
即在明暗戊日,莫要修行,安心休息,行常人事即可,否则招阴损德,于身心不利。
庚申日三尸上朝,淫秽滋扰,阴气生魔,祸乱心脑,损精盗命。
故要长守不懈,端坐天明。
午后清气下降,浊气上升,而谷气阴湿,故应避之。是曰:戒食非时食。
过午不食,戒酒肉刺激类食,可使身轻体盈,七魄空乏,有利宁神入定。
古人云常保三分饥寒,我持一二分既可,足以养身。
平常时分返观内照,念起不随,活在当下,修缘修业。
纯思静心则精生,劳神役形则精损。
吕祖言: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
子午收精炼炁,烧除阴滓。
丑时寅时一阳初生,观得黄牙金光一线,当猛醒而坐,服药还脑。
此趋生避死之道也,修士当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