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0200000076

第76章 农场内外(1)

4月上旬,省国营农(牧)场工作会议由省农垦局会同省农业厅负责筹划、组织,在乐德地委第一招待所举行。当时,由省直机关下放干部办的几个农场,已明确定性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纳入国家计划和地方财政。曾源他们所在的农场,供给关系仍在军区,农场的人员尚未正式办理退役和复员、转业手续。农场的定性、定位仍很模糊,故而农场场长何仁是作为“特约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的。

出席会议在即,农场场长何仁指定曾源作为随行“秘书”,又命曾源再物色一名随员,条件是:懂一点农业技术,原单位在廊中市并在那里有家。曾源翻遍人员花名册,终于筛选出一名符合要求的人员,他叫李崇让,陕西关中道人,参军前上过两年职业学校,来农场前任预备师某团副指导员,现其家属仍在廊中市。

不知因何缘故,农场场长何仁要求曾、李二随员皆着军装,佩戴军衔,还让曾源肩挎“五四式”手枪,而首长仍旧是“关中老农”的打扮,只差手里没拿旱烟袋。此举令曾、李二人茫然又不情愿一一巳经解甲归田了还来这一套干啥?帐篷里乱糟糟的,原先压在枕头底下的肩章只找到一只,另一只不翼而飞,急得李崇让满头大汗,农场场长在帐篷外直吼怎么磨磨蹭蹭老半天不出来?还像个军人吗?”李崇让后来终于在铺草里找到了另一块肩章,总算赶上了趟。曾源也对着军装、扛肩章不大乐意,加之近日因天干上火,嘴角生了疮,着军装有损军人仪表,更不自在,心中有“抵触情绪”,只是不敢吭气罢了。这情景自然被首长看在眼里,心中老大不快,觉得这小子不善于领会领导意图,又不听招呼,有失所望,只是尚未形于颜色。

这次农垦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中央农垦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省国营农(牧)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会议确定了铺摊子,上规模,大干快上的激进方针。鉴于农场的性质、隶属关系当时尚未明确,省上没有给其下达具体任务,作为农场代表的何仁也有自知之明,在会上伸耳朵不开口,虚心向内行们学习。

会议后期安排与会人员参观位于距本市东郊约二十公里的“国营东寺农场”,重点是学习该场认真贯彻执行农垦王部长提出的“五边方针”和因陋就简建设职工宿舍的经验。据该场负责人介绍,他们修建的这种土木结构、一面出水的简易住房,每平方米只有八元左右,一间房子的造价不足百元。何仁对此很感兴趣,他对曾、李二随员:“这种房子省工省料,简便易行,我看咱们回去后,可以照此办理。”

令曾源始料不及的是时隔数年之后,自己也被调到这个农场工作长达14年之久,经历了诸多煎熬和磨炼,付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此是后话。会上的伙食由招待所承办,副食供应、烹调技术都还可以,唯主食按当时的机关干部标准定量供应,每人每天八两粮,这对于曾源和李崇让这些过惯了军营里“尽饱吃”日子的年轻人来说,不仅不习惯,而且还有点打饥荒。农场场长何仁,地道的关中口味:早餐离不了“油泼辣子夹蒸馍”,晚饭没有二两烧酒下肚,心里不自在。好在李崇让也是三秦子弟,又在本市有家,每晚备有可口的夜宵,三人在一起各吃一碗汤面,再喝上几杯,也就补偿了招待所食堂留下的空缺。

会议共开了四天,按预定时间结束。散会后,农场场长给李崇让准假两天,料理料理家务急需,他便带着曾源搭乘东去的火车直抵凉城,想去看一下农场家属在那里的安置情况。

原文化干校兰州留守处的工作本月初已结束。滞留人员视不同情况,分别做调(动)、转(业)、复(处)处理,原文化干校的全部家底包括大门口立了多年的“停车检查”的牌子在内全部搬到了农场。营房将移交军区后勤,韩杰政委在完成最后的监交工作后将于近期来农场赴任。

原暂住校内的家属,除少数有公职者由其所在单位安排外,其余随军家属(包括住在校外的),一律暂迁凉城军分区家属院,一俟农场房建竣工后再搬到农场。

曾源这次跟农场场长出来开会之前,曾接到妻子许如蕙来信告知:她巳搬到学校集体宿舍居住,“妊娠正常,望勿挂念”。如今有此机会来凉城看望新迁来的家属们,多了解一些留守处那边的情况也好。说实在的,他是多么期盼早日能在妻子身边尽一份做丈夫的责任,给孕期的妻子以应有的关照,直到婴儿哭着、叫着闯进这奇妙的世界。

农场场长何仁带着秘书曾源在凉城逗留了两天,对二十几户家属逐户访问了一遍,看到各家都已安顿停当。令她们最满意的是,这里的肉、蛋、蔬菜等副食的价格比省城里便宜,上市场采购也很是方便。大家最关心的是农场的生产、生活情况!

里都牵挂着自己的男人。农场场长有问必答,报喜不报忧,听得家属们心里热乎乎,没有孩子的年轻媳妇们纷纷要求去参加农场建设,何仁当场表示:“各位主动请缨’有花木兰的风格,本场长表示欢迎,不过我还要同韩政委研究一下,尽快做出安排。”行将组建一个直属场部的“女子排”的方案他已成竹在胸。

来凉城家属队巡视,给曾源留下一个悬念:这位农场场长在他心目中是位“工农化”了的知识分子,其妻也是一位老干部,在省直一个幼儿园任园长,夫妇相敬如宾,膝下二子皆已上学,品学兼优,讨人喜欢。如此家属多为外人所称道,他本人也以称其妻为“老基本”而自诩,给人以正人君子的印象,然而这次前来看望家属和同她们拉家常中,却使曾源有了另类感受。农场场长对于长得好看一点的女人,总是格外垂青,刻意搭讪,甚至说些荤话、酸话,臊得人家羞红上脸,他则大大咧咧哈哈一笑。曾源看在眼里,虽觉有点过分,却又暗自思忖:这大概也是人家“工农化”的一种表现吧!

最后到达的这家却是另有一番风景。农场场长抬脚跨进门,便一迭连声地喊:“小张,小张,张月娥”那声音既亲切又随便,好像到了自己的家。

“哟!是一是校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快上炕坐呀。”女主人从厨房里出来,一面解去围在腰里的蓝底白花小围裙,一面热情地招呼客人。

农场场长说:“我来给你们俩介绍,这位是咱们农场一大队教导员李玉发同志的爱人,这位是咱农场的秘书曾源同志。”

两人行注目礼,相互点点头。

女主人年约三十出头,粉面细腰,眉眼儿甚是整齐,颇有几分姿色,她原是一位国民党起义军官的妻子,其夫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改造,表现不错,被留任军教导团副大队长,当时何仁任教导团政委。因为两家是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张月娥夫妇对何仁夫妇毕恭毕敬,殷情备至,时不时地给何家的孩子送点小衣服。张月娥还亲手给何的小孩子缝制过几件衣服,裁剪得体,做工精细,深得何仁夫妇的欢欣。后来教导团改为文化干校,何仁任校长,张月娥的丈夫继续留任副大队长。

不幸的是文化干校迁省城后不久,其夫突患心肌炎医治无效而亡故,张月娥年纪轻轻守了寡,好在丈夫为她留下了一个5岁的儿子,少了一点孤独却实在耐不了长久的寂寞,终日郁郁寡欢。这般情景,使何仁夫妇动了恻隐之心,经过一番周折,吸收张月娥在何妻所在的幼儿园当了一名保育员。张月娥上过两年初中,心灵手巧,能歌善舞,会哄孩子,模样儿长得又俊,深得园内上下和孩子家长们的好评。张月娥自然对何仁夫妇感激不尽,恩同再造,做上一点好吃的,都要给恩人送去一些,当着众人的面称何仁夫妇为叔叔、阿姨,没有外人时便甜甜地叫“干大”、“干妈”。何仁夫妇未拒绝,默认了这个“干闺女”。

张月娥改嫁做了李玉发的妻子还不到一年。说来也是机缘凑巧:文化干校“审干”中李玉发从学员兼干部一跃成为其所在大队的教导员,大队长正是张月娥的丈夫。军、政两搭挡,自然交往较多。当时李玉发已与山西老家的农家女离了婚,3岁的女儿判给女方,孤身一人颇感寂寞,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常去大队长家串门,一来二去,逐渐与大队长夫妇熟悉、亲近起来。作为非党干部的大队长,自是对老干部的“一把手”谦恭有加,张月娥也觉得这位教导员没架子,谈吐随和,待人热情,长得也还可以,总的印象不错。茶余饭后三人常在一起聊天、玩扑克,嬉笑取闹,互不介意。张月娥的绰约丰姿,一颦一笑,令李玉发倾倒,无奈美娟有主,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暗自单相思而已。

张月娥的丈夫暴病身亡,李玉发梦想成真。旷男怨女两相望,自有月老牵线来。李玉发主动出击,表明心意,何校长从中撮合,两人“二婚头”结成一对新夫妻,好在李玉发的女儿判归前妻,张月娥的原婆家怜惜本家根苗,儿子被极力要回去收养。尽管骨肉之情,难以割舍,免不了要发生一些情感纠葛,但事已至此,只能顾一头不顾一头,还是重组家庭要紧。

对再婚的李玉发夫妇来说,何仁校长自是半个岳父,囫囵一个大媒,双双感恩不尽。何仁对此结局,也颇为得意,舒心,“一俊遮百丑”,几个方面都堵严了、抹平了,何惧别人说三道四?但是闲言碎语还是不胫而走。

对于李玉发其人曾源有过两次接触:一次是在文化干校“审干”期间,曾源受命查证一个学员的历史问题,当时李玉发任该学员所在班的支部书记,高强任支部委员。在支委会讨论该学员的问题时,曾源列席了会议。会上李玉发与高强意见分歧较大,高认为该学员与已定为“富农分子”的舅父虽有往来’但仍属于一般社会关系问题,李则认为属于“立场问题”。给曾源的印象是李的观点有点偏“左”一似有小题大做,但他工作还是很负责任,对校部机关下来了解情况的干部很尊重,也很热情,显得挺有修养。

另一次是在来农场之后。起先全体人员分编为五个独立的生产队直属场部,李玉发只是一个生产队的兼职支部书记。后来随着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管理,遂产生了三级管理机构,将全农场分为两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三个生产队。李玉发被提升为一大队总支书记,成为农场领导层位、是何、韩之后的第三号人物。李并未因此而盛气凌人,反而更加谦虚谨慎,对上温顺,对下谦和,对场部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则更是喜欢套近乎。有天下午,曾源浇水换班回来,路过大队部帐篷门口碰到李玉发,李招手请曾源进来,帐篷内再无别人,他从办公桌柜子里取出半瓶汾酒,一包牛肉干说:“曾秘书,这些日子你们浇水很辛苦,今天我来慰劳你,请不要客气,咱俩今天把它干掉,回去别让校长知道了,影响不好,往后你要是馋酒了,就来找我。”曾源心想,农场里的生活这么艰苦,难得有人请你喝酒,不喝白不喝。至于农场场长那头,我心里有数,他几乎天天少不了二两白酒,没有个自个半身不遂还给旁人治风瘫的道理。

曾源早就听说,李玉发的老婆原是国民党一个军官的太太,长得很漂亮,直到今天才算对上了号,又见她见了农场场长,两人那副亲昵、暧昧劲儿,他意识到农场场长与李玉发夫妻的关系非比寻常,至于何以如此?当时在曾源心中虽有困惑,但不敢妄加猜测。

晚饭后,农场场长告诉曾源:“我准备明天去省城一趟,有几件大事要向军区和省委汇报、请示,还有些具体问题要与韩政委商量,你先回去,至多三五日我就回来了。”

何仁场长自省城返回农场的第二天下午,向全体人员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

农场场长外出这么长时间,人们期待着他带回来事关农场大局和农场全体人员利益的好消息。他很善于捕捉群众的思想脉搏,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而且巧妙地将会谈精神、领导谈话融化于自己的讲话之中,既言之有据,又不拾人牙慧,憨憨厚厚,绘声绘色,尽是实话实说。不论能否实现,都能让你着实乐和一阵子,从而把思想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何仁场长两手插腰,站在新梁地西面的一个土台子上,面对数月来战风沙、斗严寒,烈日暴晒下辛勤劳动,灰尘扑面,皮肤变黑的人们,尽讲大家最关心的热门话题:

“咱们这个农场,生下来都快半岁了,还没有名字哩,这次我专门请示了军区和省委,首长们一致同意取名4红星农场’,我看很好,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传统代代传。让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个名字的来历。

“……修房子的事,我知道大家等得不耐烦了。这一次我们在参加省上在廊中地区召开的农垦工作会议期间,参观了‘东寺农场’本着因陋就简的精神修建的职工宿舍,每平米造价只有八元,人家的精神,我们要学习,我们还应当多、快、好、省。我跟韩政委商量过了,咱们修干打垒住房’留下少量劳力负责田间管理,主力向营建工程上转移,分脱胚、烧砖、筑墙三摊子一齐开工。咱们得说话算数,‘八一大团圆’的目标一定要如期实现。你们表个态:谁不愿早日把老婆孩子接来的请举手——没有,那就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吧!”

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何仁接着说有不少同志反映,大伙在这荒滩上苦干了三个多月,还没看过一场电影,要求把咱们原来文化干校的35毫米放影机拿出来,从军区借几部片子放放。按说同志们的这个要求不高嘛,可是同志们呀,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们知道文化干校的全部家当包括大门口的‘停车检查’牌子在内统统搬到了农场,电影机还能不拿?早就拿来了,藏在库房里。你们不知道这电影机按规定是军区文化部要收回去的,我们舍不得,你去借片子,我怕人家想起机子来。再等一段时间吧,等人家把机子的事忘掉了,我们再放也不迟……”

想“吃”的东西没吃到口,不过从长远看这个主意也很“解馋”,台下的人们立时将怨气化作笑声。

“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喜讯,”何仁故意吊大家的胃口,“你们说咱们农场眼下最缺的是什么?”台下听众翘首以待。“咱们的农场生活,就要变得丰富多彩了。好事成双,一个是农场马上就要成立女子排,欢迎身体好,没有孩子缠身的年轻媳妇们到农场来。另外据可靠消息,西安、扬州、兰州、凉城等地有一批青年女学生志愿报名到农场来。这么一来,农场里有男有女,热热闹闹,还不好吗?男子筑高墙,女子种杂粮,田园诗一般的生活哩。女同志们来了,当然正当地谈恋爱、娶媳妇,都是允许的,不过你们都得规矩点,现时条件还男女有别,各住各的帐篷,不能乱了阵脚。第二个好消息是,咱们农场准备成立业余演出队,原有的人员中说拉弹唱,能歌善舞,来自各部队的文艺骨干不少,最近军区决定有几位文工团的团员要来农场安家落户。建立一支业余演出队’咱不缺乏人才,我看必定很棒。这两件事我跟韩政委研究决定,女子排的排长由原文化干校教员、高强同志的爱人何静担任;业余演出队的队长由二大队教导员李玉发同志兼任,他当过军分区文化科副科长,干这事很内行哩。这事情马上就办,指日可待。”

台下又一次响起热烈的—声。

同类推荐
  • 《驼铃》选粹

    《驼铃》选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职工的精神家园。我们期望通过这套文学丛书的发行,进一步推动兰州铁路局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建设,同时发挥文化独特的感化教育作用,引领和激发全局广大干部职工投身铁路安全、改革、建设、经营实践,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聚合起推动全局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为推动兰州铁路局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城市的荒凉

    城市的荒凉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婚姻家庭矛盾,展现了城市人物的闹心世界,同时也牵动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卡门

    卡门

    那个口衔金合欢的西班牙吉卜赛女郎,对人间的伦理规范视若无睹,认为爱情是无法束缚的鸟儿,即使情人夺走她的生命,却夺不走她那颗自由不羁的心。卡门出自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梅莱美笔下,她的倾城魅力举世闻名,洋溢着不自觉的女性解放思想,是西方最具神话色彩的女性角色之一。
  • 活着的秘密

    活着的秘密

    《活着的秘密》为短篇小说合集,语言通俗易懂,故事贴近现实,让人印象深刻。
  • 围屋里的女人

    围屋里的女人

    那个县城很小,玲珑中有一种险峭,这险峭似乎来源于那条河,它那么湍急地从山中泻下,刀一般地将县城劈开,但更多的还是缘于城外的椅背岩。椅背岩在县城扩张以前肯定离县城很远,现在则像一个冷漠的男人,漫不经心地倚城而立,远观的确如一把巨大的椅子。椅座上有一幢虽经过修葺但仍显得破败的围屋。围屋呈四方形,青砖砌就,俗称谢家老围。在我看来,谢家老围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匣子,它收藏了该县所能产生的最离奇的故事。那种种散发着哀怨与血腥甚或暴戾的传说我暂且不作记录,光谢家老围本身的历史,便足以征服一颗易感的心灵。
热门推荐
  • 无主游魂

    无主游魂

    两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一起意外中接触了超自然力量,自此人生改变,先后遇到了邪恶的盗墓团伙、美貌的华裔天才少女、神秘的科研组织以及不可描述的军事机构,这些势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了不同的目的展开激烈角逐,一切,最终竟是为了一个上千年的局?
  • 倾世冰颜:殿下太冷情

    倾世冰颜:殿下太冷情

    在命运的长河里,他们都是卑微的游鱼,被搁浅在沙滩上,拼命地想要游回去,却只得让生命流逝的更快……在她的世界里,即便是一望无际的黑暗,她也是微笑着,努力地向前走,因为体会过阳光的美好,便再也不愿留在这个只有她的阴暗的世界里……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黑暗和光明着两个词,因为他从来没有体会过,他永远都是留在这个只有他的小小的角落,蜷缩在一起,只是想要感受自己给自己的温暖……直到有一天,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里……从此,他的心里便有了一个她,他的世界里小的只可以容下她一人……她爱得隐匿,他爱得卑微,她的爱太深情!他的爱太痴狂!
  • 七界妖魔之都市行

    七界妖魔之都市行

    轮回重生,浮尘一梦谁相随,七界齐出,孤身邀与天下醉。一个少年,凭着一身的修为强大的转世惊天地、泣鬼神、换七界、破规律。美人抱,情人倾,玉女爱。王明阳,一出生就引来“飞僵”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因此,村里人都远离他、排斥他、无视他。好在他生性乐观、要强,与异性的关怀与动物的陪伴,加上正确引导才没有思想扭曲。世界末日,王明阳为保地球与独自一人与末日神战斗,最后同归于尽保住了地球。从此王明阳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重生了的王明阳记忆被封成了许凌霄。末日神被鬼界夺走。七界不同的道路,为了一样的目的谁对谁错?神魔集体来穿到了当代都市会发生什么有趣事?三十六方神器,绝世秘籍。真挚的羁绊,纠缠不清的爱情……
  • 一声兄弟一生义

    一声兄弟一生义

    一名中国士兵,再一次战争中失去了他的哥哥,哥哥在临死前让他照顾好父母妹妹,如果有可能,让他一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特种兵,要让这个世界听到这个名字都要颤抖!要让所有侵略过这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的侵略者们付出代价!要让他们知道,华夏士兵,尚可一战!
  • 下一场初恋

    下一场初恋

    网络三流小说家与工地建筑泥水匠的爱情故事
  • 等月落

    等月落

    抬头,是不变的明月。垂首,只有一杯凉茶。我在这里等月落,看日出,只因你说过,你会在某个早晨忽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嘲笑我依旧那么傻……可,又是谁踏着月光而来?又是谁在月下伫立?那些,都不重要了……
  • 背后有人

    背后有人

    大学毕业生刘菲菲,只身来到N市创荡,应聘进入条件优越的宏达公司。刘菲菲进入公司,才发现这个公司太诡异:换文秘比翻书还快,她的前任,不是车祸身亡,就是离奇失踪,公司的女文秘被称为“死亡替补员”。而更让她恐慌的是,老板方渐鸿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有时机就对她进行骚扰;夜半时分,楼上久无人居住的房间竟然有脚步声…….
  • 末日重生之荣耀

    末日重生之荣耀

    明媚的阳光,连太阳都无法穿透,你还在喝下午茶么,是扛起你的肩膀竖立一座天,还是当一个弱者在喘息。
  • 地球唯一仙人

    地球唯一仙人

    身获奇遇,成为地球唯一仙人,玩转都市!这是一个非常低调,偏偏内心却渴望高调的穷屌丝闷骚男在获得奇遇后在都市扮猪吃虎的狗血故事。玉树临风,貌胜潘安,玉树潘安2012强力之作,不容错过,敬请期待!
  • 苏晓的重生

    苏晓的重生

    她是个工作狂,又是个糊涂虫;她聪慧睿智,却不善于人情世故;她坚韧勇敢,又柔弱不堪;她心地善良,又狠心决绝。她几度陷入绝境,伤痕累累,却从不被打垮。她用她柔弱的双手,拨开层层雾霾,重生在新的世界!骄傲、快乐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