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寓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一位落难秀才已多顿未吃饭了。这天,他来到一家财主门前想讨口饭。可是这个财主,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秀才刚到门口,他便叫家丁把秀才轰走。但是秀才却暗下决心,一定要运用计谋吃到这个财主的一顿饭。于是,他就对财主说:“我不是来向你讨饭的,我已经在邻村吃得饱饱的了。我只想借盆炭火把我的湿衣服烘干,烤干就走,这对你并没有多大损失。”财主眼珠子转了几圈,最后还是答应了,并叫家丁不要给他东西吃。秀才指着火盆边上的一口小铁锅,问财主:“这口锅暂时不用,可以借我用一下吗?”财主问道:“你又想干什么?”秀才说:“我看火这么旺,想熬石头汤喝。”财主惊奇地问:“石头能熬汤?”
秀才说:“这你就不知道了,石头汤的味道好极了。”财主带着好奇答应了秀才的要求。秀才开始从院子里捧回几捧雪放在锅里,架在火上烧,到水快开的时候,他从院子里捡回几块石头,用雪擦干净,放在锅里煮起来。石头在锅里发出响声,秀才还不时地用筷子在锅里搅拌几下,偶尔舀一勺尝尝味道。财主问秀才:“可以不可以放点盐进去?”秀才说:“这样当然味道更好一些”。于是,锅里的淡水就变成了盐水。秀才不着急,继续煮石头。财主还是好奇地问:“这石头汤可以不可以放点葱花、蒜苗之类进去?”秀才回答:“当然多一味比少一味要好。”于是财主便又指使家丁把厨房剩下的葱花、蒜苗、姜末、辣椒以及饺子馅都放到石头汤里去了。最后,财主索性把案板上的饺子皮、碎肉末、面渣等统统放到石头汤里,待秀才对财主说“好了”的时候,锅里已经是又稠又香的杂烩汤了。于是,秀才饱餐了一顿,烤干了衣服走了。
秀才正是运用计谋,吃到了那个吝啬财主的饭,使自己免于受冻挨饿之苦。但由于策略、谋略有自身的特点,若为人太过于斤斤计较,什么事都玩花招,都使计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谋略是别人的圈套,也可能是自己的圈套。
迷信自己的谋略,容易掉人别人谋略的圈套。
周瑜为了打败刘备,使用美人计,派人给刘备说媒,劝刘备到东吴招亲。刘备怕此事有诈,诸葛亮却大笑说:“周瑜尽管善于用计,但他岂能逃过我的神机妙算?主公但去无妨。”诸葛亮给了刘备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让随同前去的赵云装在身上。结果,刘备不仅娶了孙权的妹妹,而且将东吴的兵将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要善于运用谋略,就需要把握谋略的特点。
谋略有针对性。所有的谋略都有其适用范围,都是针对某人或某事而预行的。超出其适用范围,谋略就不能称之为谋略,而成为什么都不是的空想幻想。继续按这样的谋略去行事,失败是必然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姜子牙,其智慧可以保证周朝880年的天下。但如果他去做生意,可能连一担面粉都卖不出去。谋略有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谋略总是具体的,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结合特定的场合,由特定的人针对特定的事才能起作用。否则,失败难免。拿破仑是世界上传奇式的军事家,很会用兵。在一战中,法军效仿拿破仑的用兵之法,“除攻击之外不知其他”,但当时机关枪已盛行,一味进攻的法军在敌军的机关枪面前大吃苦头。二战中,法军汲取“教训”,把取胜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呕心沥血构筑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但狡猾的德军则避开锋芒,从防线背后绕过去了。做人的灵活,就是要相机而动,随时而发,据守于预先的谋略,只会给自己制造麻烦和失败。
做人也是这样。要讲究谋略,要善于运用谋略,但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谋略上。
实力不能决定一切
当市场经济的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人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原始的资本积累越来越难,没有钱想去挣钱是难上加难。于是,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人赚钱难,而钱赚钱容易。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就容易犯迷信经济实力的错误。因为,你即使经济实力再雄厚,钱毕竟是由人来赚的,而不是钱本身“下的蛋”。即使有经济实力,也不等于就能成功。实力不代表一切。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就是实力强大者失败的最典型例子。
实力不等于能力。知道怎么运用自己的实力,才是能力。实力是实实在在的力量,这是一种死的东西。要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全在于运用得法,所谓存活之间全在乎一念之间也。钱“生”钱,全在于使用钱的人怎样使用,否则,钱永远只是钱,不可能“生”出钱来。
事事变化的各种可能性真是太多太多,都被这“一切”二字囊括。实力既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是客观的,那么一个人所拥有的实力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实力不能决定一切为人处世,不应当过于迷信实力,否则就会陷进实力的陷阱中。
做人不要过于迷信实力。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实力,正确地分析彼方的实力,应对得当,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做人不要太在乎实力,就需要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要不然,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对手,还没有等对方与你交手,你自己首先就将自己打败了。人往往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
明白实力不能决定一切,就是要你树立信心,面对强大的对手,只要寻找到对方的弱点和不足,击倒对手是迟早的事。
那么,如何才能探明对手的弱点和不足呢不要被对手强大的实力所吓倒。要是未交手前你自己先倒下去了,那么你就永远没有战胜对手的机会了。自信是自立的前提。
但也不要显得你毫不惧怕的样子,要学会示弱。只有当对手不再注意你时,你才有机会接近对手,探知对手真正的弱点和不足。
强大者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弱小者的弱小。太在乎实力者,终将在实力面前倒下。真正有实力者,别人是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实力的,因为他的实力是运用实力的能力,有能力者才是最后的强者。
贪欲为众恶之本
“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人的不满和愤懑、不快和痛苦,往往是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很多人期望能有万贯家财,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期望权倾朝野,却失意官场。理想未能实现,便表现出郁郁不乐,口出怨言,甚至萌生不良之心,采用不义手段来为自己谋利,其实这种做法于事无补,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过于贪欲者,往往都是虚荣心在作祟。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是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通常是虚荣而非是恶意使人们变得更凶恶、变得更贪婪。当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缺点和错误,承认我们有贪婪的欲望时,往往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人们对受耻辱和被猜忌感到非常痛苦的原因,是因为虚荣心忍受不了它们。虚荣心比理智做了更多不合我们口味的事。
贪欲常常产生各种对立的效果:许多人为了某些可疑和遥远的欲望,而牺牲他们的所有财产;另一些人却为了现在的蝇头微利,而轻视将要来临的重大利益。
春秋末期,晋国贵族智伯,是一个蛮横不讲理、只知贪欲的人。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土地范围,毫无理由地向其他人索要土地。贪欲者利欲熏心,索要无度,必会遭到众人的联合反对,智伯后来因此而遭到灭亡的命运。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贪欲是由利益在后面推动着前行的。利益以各种形式玩弄各种人,甚至玩弄无私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盲目贪欲,有些人眼明心清。一个精明的人必须安排好他的利益等级,使之井然有序。在我们同时着急做着许多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贪婪常常会扰乱这一次序,结果不要因为欲望了太多的很不重要的东西,而错过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贪欲者因贪欲而看不到:过去某人给予我们的利益,其实是想要我们不计较他现在给我们造成的损失。贪欲犹如死亡一样令人害怕,然而我们又像不死那样渴望一切。假如我们完全清楚我们在渴望什么,我们大概就不会那样热烈地追求那些东西了。贪欲正是因为人于无知而欲求有知的本性中才出现的。
贪欲起于私心。私心过重,则患得患失,贪心过重,则嗜欲太过,乃至于不顾一切,以不正当手段谋求自己所求,是以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对于我们如何直面生活,确是足资凭借的箴言。
名枷利锁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养肥了必然导致被屠杀,成为他人之美肴;而人出名后,则会招来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挤,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种下自己的祸根,直至走入死地。
然而,对于世人,对于这个竞争色彩浓厚的缤纷世界,名和利又是那么富有吸引力,同时又是那么多人立足社会、搏击人生的动力所在。在这个充满欲望和追求享受的时代,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功名利禄成了人们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历史上有多少英杰,有多少文人墨客,因逐名利而落得郁郁寡欢,无奈和悲愤。无论是官场、生意场,还是其他社会圈子,成功者、青云直上者毕竟是少数,于是生活中演出多少为名利所困、所击败的悲剧。昔年,汉武派兵征讨匈奴,李广数次请求同行,终于在东道战场上吃了败仗而获罪。廉颇不服老,终于受困于郭开,而只能抱恨余生。李白耐不住清闲寂寞,在官场里走过风雨人生,然而政治上却难以那么通达,仕途不得志使他无奈地吟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千古绝唱。
名利确实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好处。然而,过于在乎名者不仅会导致身败名裂,更可怕的是追求虚名。虚名虽能给人带来一时的满足感和荣耀,但人生的众多悲剧正是为了虚名而争名夺利才不断地发生着。真正的智者决不会为得到一个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虚名而去钩心斗角,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
一个人追求虚名,其受害总是有限的,但要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求取虚名,求取表面上的阿谀奉承,求取别人的歌功颂德,求取荣华富贵,那就是殃及国家,就会荼毒民众。
汉代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引用这样的谚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谁也不能把功名利禄抛在脑后,连民族英雄岳飞也是“自首为功名”。可见恰当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往往容易催人奋起,服务社会。然而,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有滋有味,不妨在名利的砝码上减轻几分,看开名利,看淡名利,活出生命的本色,不为浮名微利而斤斤计较,这是做人应有的胸襟。
一个人如果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那么他面对生活,也就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而把求之不得、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抛却于脑后。现代人,面对着花花绿绿的精彩世界,更应当有寡欲淡名的思想,如此方能在纷扰喧嚣的世界里,寻得一片祥和、平静。
人人都是胜利者
如果从结果来看,有胜利的必有失败的。胜利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如何胜利、如何成功却是一种方法问题。所以,从方法论角度看,成功告诉我们:谁都可以成功,人人都是胜利者,只要他方法、策略得当。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般来说,作为结果的胜利者总不免会受到时代条件的局限,它们可能随时间推移而过时,或由正确变成错误,或由整体变为部分,而正确的方法总能给人提出独立探索的合理途径,并且能够反过来验证结论本身。
那么,人人都是胜利者的成功法则是什么呢?这就是“由自己开始,靠大家推进”。只有敢于开始和善于开始一项创意、一项事业,然后是敢于和善于依靠大家推进,依靠大家升华,依靠大家腾飞。微软公司由比尔·盖茨开始,靠干百个精英推进,才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商业帝国。
大凡每一位成功者都是由自己开始,因为成功者实行积极思维,在他的心中总是想着“怎样改变才会比现在更好”,而失败的人却总是想着“怎样做才能维持现状”。成功须由大家来推进,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助合作的时代,要成功就需要有别人的参与。所以,每一位胜利者在成功的道路上都珍视人际关系,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每一位成功者一定不会为了赞扬一个客人而去贬低另外一个客人,因为拿一个人去与另外一个人比较的人会同时失去这两个人对他的爱和信任。
成功者相信:人人都有成功的权利。所以,成功者很重视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凡事自己干或把功劳全部归于自己的人,是当不了杰出人物的。
有许多荒唐的说法,认为只有有钱的人才能成功;只有力气大的人才能成为举重冠军;只有漂亮的人才能得到所希望的一切……我们当中很多人都由于这些说法对自己产生了误解,其实这是不对的。
事实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有许多人克服了身体上严重的障碍而成为成功者: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又是聋子,却学会了读书写字,最后成为杰出的作家。她到拉德克利夫去上学,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她到处游历,通过写文章和演讲宣传盲童应当有受教育的机会,成年盲人应当有学习技术和就业的机会,为盲人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土鲁斯·劳特雷患侏儒症,身体畸形,但是他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被誉为印象画派的大师之一。他虽然身体矮小,如今却被视为伟人,至今他的作品仍被广为传颂欣赏。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创作了伟大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这些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他们克服了障碍,获得了成功。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推断,假如他们把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宝贵光阴花费在怨天尤人上,他们就决不会获得任何成就,而只能日渐衰老地度过平凡的一生。
不要以为上面所说人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是大的成功。成功没有大小之分,不一定非是大事才能称为成功,每一件小小的工作完成,都是成功。只要你在这一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自己给予自己的肯定,而不是长久满足于某件事情的完成上,你都是成功者。
所以,成功的人都知道,他们所依据的法则并非由命运来决定一切事物,相信事情的开始和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偶然的。
只有见识浅薄的人才会相信命运,而睿智坚定的人却相信他们的信念。
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面子”这个东西,人人都爱。因为,它总是与一个人的人格、自尊、荣誉、威信、影响、体面等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