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900000023

第23章 文臣谋士(2)

当然,在西域,劫杀过往商客和汉朝廷使臣的不仅仅是楼兰国,龟兹等国也多次劫杀过往商客和汉朝廷使臣。对此,西汉朝廷非常重视,要求傅介子出使大宛国时,顺便到楼兰国和龟兹国处理此事,给楼兰国王和龟兹国王一个警告。

傅介子首先来到楼兰国,他责问楼兰国王:“你为什么要让匈奴人在这里杀死大汉使臣?”

楼兰国王知道自己没有理,低下头,不吭声。

傅介子又说:“现在,我大汉的军队就要来了,要跟你清算这笔人命账。你怎么办,你总不会叫匈奴的军队来抵挡大汉的军队吧?”

楼兰国王一听大汉的军队要来找他算账,吓坏了,慌忙请求傅介子,要傅介子奏请西汉朝廷,宽恕他的罪责。

傅介子又问:“我听说匈奴的使臣常从这里路过,串联西域各国。你既然要与我大汉和好,为什么不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

楼兰国王一听又急了,忙说:“今后,我一定与大汉朝廷和好,服从大汉朝廷的管辖,再也不跟匈奴人来往了。”说到这里,他话头一转,“最近有匈奴的使臣从这里经过,去了乌孙国,途中要经过龟兹国。您要不要去龟兹国看看?”

傅介子听了楼兰国王的话,立即赶往龟兹国。可是,傅介子来迟了一步,匈奴使臣已经离开龟兹国,去了别的地方。傅介子只好又像责问楼兰国王那样,责问龟兹国王。龟兹国王听说大汉军队要来,也害怕了,立即认错,并一再表示要跟汉朝和好,不跟匈奴来往。

傅介子未能追上匈奴使臣,只好继续出使大宛国。在大宛国,傅介子得到消息,匈奴使臣一行已经返回龟兹国。傅介子带着人马,赶到龟兹国,直奔王宫,去问龟兹国王。国王悄悄告诉傅介子,匈奴使臣和他的随从人马,已从乌孙国回到这里,正在他们的住处休息。傅介子率领随行将士,摸到匈奴使臣的住处,发起突然袭击,将匈奴使臣一行全部杀死,彻底摧毁了匈奴的一次大规模外交行动。

傅介子机智果敢,见机行事,主动打击匈奴的外交活动,击杀匈奴使臣的事迹传到西汉朝廷,引起震动。大臣们认为傅介子的这一行动,打击了匈奴的气焰,朝廷应该奖赏。在大臣们的请求下,朝廷封傅介子为中郎将,由骏马监迁任平乐监。

可是,好景不长。傅介子离开楼兰不久,楼兰国王又投向了匈奴的怀抱,继续与匈奴勾结,劫杀过往客商和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楼兰国王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傅介子非常愤怒。他对当时掌管朝政的大将军霍光说:“楼兰国王多次劫杀我大汉使者,不治罪无以显示我国威。”他提出要出使西域,借机惩处楼兰国。霍光同意了傅介子的请求。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傅介子率领部分将士,带着大批的金银绸缎等财物,前往楼兰国。进入楼兰城后,傅介子放出话来,说他这次是代表大汉朝廷送赏赐来的。可他去见楼兰国王尝归时,却空着两只手。楼兰国王听说傅介子是来送赏赐的,满心欢喜,见了傅介子,又发现他空着两手,很不高兴,因此对傅介子十分冷淡。

傅介子的目的在于吊楼兰国王的胃口。第二天,傅介子装出要离开楼兰的样子,对驿馆的楼兰官员说:“我们这次带来好多黄金和锦缎,要赏赐西域各国。可是,你们国王对我们很不礼貌,我只好把这些财宝带到别国去了。”说完,傅介子还拿出黄金和锦缎,给驿馆的官员看。

驿馆的官员看到财宝,连忙跑去报告了国王尝归。

楼兰国王得到报告,匆匆赶来向傅介子赔礼。傅介子把楼兰国王让进驿馆,又把带来的财宝摆出来,让他过目。

琳琅满目的财宝,看得楼兰王尝归眼花缭乱。傅介子发现楼兰国王看着财宝直流口水,心中暗暗高兴,吩咐属下置酒上菜,盛情款待楼兰国王。傅介子频频劝酒,与楼兰国王推杯换盏,喝了不少酒,不一会儿,就把楼兰国王灌得晕晕乎乎。傅介子一看时机到了,对楼兰国王耳语道:“国王殿下,我这次奉天子之命来到楼兰,有几句要紧话,要单独对你说,你看……”

楼兰国王明白傅介子的意思,立即喝退左右。这时,从大帐后跳出两名勇士,来到楼兰国王身后,举剑就刺,只听扑哧两声响,两把利剑同时刺穿了楼兰国王的胸膛。他们杀死楼兰国王,砍下他的头颅。

待在帐外的国王侍卫,听到帐内响动,急忙冲进帐来,一看国王被杀,全都拔出刀来。傅介子看着楼兰侍卫,厉声喝道:“不许动!谁敢动,就灭他的九族。你们听着,我是奉大汉天子之命来问罪的。尝归的死,是罪有应得。如今尝归死了,你们应该另立新国王,竭力扶佑新国王。今后再有叛逆者,将以尝归的头颅为鉴。”楼兰侍卫被傅介子吓住了,把刀悄悄地插入刀鞘。

傅介子提着尝归的头颅,冲进楼兰的王宫,召集楼兰国群臣说话。那些大臣见他们的国王死了,全都吓得身如筛糠。傅介子站在大堂上,对那些平时近亲汉朝的大臣,一一加以封赏,对那些平时亲近匈奴的大臣,一一加以斥责。很快,傅介子稳定住了楼兰国的局势。

傅介子诛杀楼兰国王的消息传到长安,西汉朝廷的大臣个个喜笑颜开,盛赞傅介子有勇有谋,既扬了国威,又雪了国耻,要求皇帝表彰傅介子的功绩。汉昭帝下诏表彰了傅介子的功绩,封傅介子为义阳侯,赐食邑七百户。同时,汉昭帝还下诏,立尝归的弟弟尉屠耆为楼兰国王。为了与楼兰人民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汉昭帝下诏将楼兰更名为鄯善国,王城向东迁移,还为鄯善国王刻制了印玺,赏赐了宫女。此后,鄯善国一直与西汉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傅介子两次出使楼兰,不辱使命,显示了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维护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安宁作出了贡献。历代的史家和名流,对傅介子借酒斩杀楼兰国王的事迹盛赞不已。唐代诗仙李白写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清代乾隆皇帝也在诗中写道:“昔有傅介子,手斩楼兰头。”

傅介子去世后,安葬于北地故里,即今甘肃庆城县西塬石马坳。

毒士到来曹操笑:三国谋臣贾诩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时代,总是给高智商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三国时代造就了大批名将,也培育了不少谋臣。在众多的三国谋臣中,贾诩是个佼佼者。《魏书》中将贾诩列为当时的谋臣之首;陈寿说贾诩“算无遗策”;史家则认为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最著名的毒士和鬼才。

贾诩,字文和,生于公元147年,卒于公元224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贾诩少时并无特别之处,在邻居们的眼里,是个平平常常的孩子。只有当时的一位名士,见到贾诩之后,看出了一些端倪,说你们可别小看这孩子,他有张良、陈平的才华。起初,有人不相信,不过,有一件事很快证实了名士的看法。

早年间,贾诩被举为孝廉,本应进入朝廷为官,因有病辞官回家。贾诩与人结伴西行,当走到汧地(今陕西千阳县)时,遇上反叛的氐人,同行数十人全被氐人抓走。这伙氐人非常凶残,要将所有的人杀掉。贾诩连忙说:“我是段公的外孙。请你们不要杀我,我家一定会用重金来赎我。”贾诩说的“段公”,与贾诩是同乡,是镇守西北的护羌校尉段颎。他是边关名将,威震西北。贾诩假称自己是段颎的外孙,不过是急中生智,想用段颎的威名吓唬氐人。反叛的氐人一听贾诩是段颎的外孙,不仅不敢杀他,还把他敬为上宾,一番盟誓之后,把他送了回去。其他被抓的人,全部被杀。这件事,说明了贾诩过人的才华,也说明了贾诩的应变能力。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攻入都城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十一月,董卓自封为相国,独揽朝政。贾诩以过人才智受到董卓集团的重用,以太尉属官的身份出任平津都尉,不久,又升为讨虏校尉。董卓的女婿牛辅,当时屯兵陕西,贾诩在牛辅大营中任职。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等人设计谋杀。岳父死了,牛辅大势已去,开始亡命天涯,不久也被部下所杀。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见靠山已倒,急忙派人去长安,请求刚掌大权的王允赦免自己,王允不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见王允不肯赦免自己,要按董卓同党治罪,非常恐慌。他们想来想去,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就想解散各自的部队,逃回乡下避难。贾诩也是董卓的旧部,也为自己的出路发愁。他见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给李傕等人找条出路,也为了保护自己,建议他们带领部队西进,以为董卓报仇为号召,沿途收罗董卓旧部,然后攻打长安。如果成功,大权在握,可以随心所欲;如果失败,再逃往乡下避难不迟。

贾诩的计策被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采纳。他们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董卓的旧部,组成讨伐军,杀向长安。贾诩等人高举讨伐大旗杀去,一路上不断有西北将士加入,等讨伐大军来到长安城下时,部队已发展到10多万人。在李傕、樊稠和李蒙等将领的指挥下,讨伐大军围攻长安城。镇守长安的是名将吕布,他英勇善战,指挥有方,再加上长安城池十分坚固,讨伐大军久攻不克。就在大家快要失去信心时,长安城内士卒哗变,打开城门,将李傕大军引进城中。

李傕10多万大军涌进长安城,挤满了大街小巷。吕布指挥守城将士,与讨伐大军展开巷战。讨伐大军人数太多,少得可怜的守城将士,很快淹没在讨伐大军的汪洋大海之中。吕布见败局已定,率领百余轻骑杀开一条血路,逃出长安城。讨伐大军夺下长安城,李傕等人开始纵兵杀掠,一日之内,在长安杀人上万,大街小巷,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讨伐军严重失控,朝野大乱,到处腥风血雨,人们四下奔逃。

贾诩做梦也没有想到李傕等人夺取长安后,会纵兵抢掠,滥杀无辜,给长安军民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他后悔给李傕等人出谋划策,可是已经晚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李傕等人的行动,把东汉推向了战乱时代。

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拥兵皇宫,威逼汉献帝和司徒王允,要汉献帝封赏这次讨伐的有功之臣。汉献帝被逼无奈,只好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等人认为贾诩立了头功,任命贾诩为左冯翊,接着要汉献帝对贾诩封侯。贾诩坚辞不受,他说:“我有什么功劳?我不过是出了一个保命的计谋。”李傕等人见贾诩不愿受封,又要拜他为尚书仆射。贾诩又拒绝了这一职务,他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人的榜样。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众,怎么能接受这一职务呢?就算我贪图荣华富贵,接受了这一职务,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朝廷只好拜贾诩为尚书。

贾诩过于聪明,计谋太多,李傕等人既想亲近他,又从内心惧怕他;既想重用他,又担心他掌握大权对己不利。贾诩也看出了李傕等人的心事,恰在此时,母亲去世,贾诩以奔丧为由,辞掉官职,回家守孝。李傕等人不想放走贾诩,又拜他为光禄大夫。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东汉王朝中出现了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大权的局面。三人从起兵之日起就心怀异志,三人共同把持朝政后,更是互相猜忌,互不服气。汉献帝也看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总是设法挑拨三人的关系。为了争权夺利,三人由争吵发展到斗殴,再发展到动用兵力,相互攻打。贾诩本是一个谋士,手中没有军队,夹在三人中间,处境十分艰难。为了维持大局,贾诩反复开导他们,晓以利害。在贾诩的调解下,三人虽然面和心不和,但总算维持住了大局。

这样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汉献帝兴平二年二月,李傕派遣自己的外甥胡封行刺樊稠。樊稠一死,三人执政变成了二人执政,李傕与郭汜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双方动用各自兵马,打了起来,还劫持了献帝和部分朝臣。李傕任命贾诩为宣义将军,担任自己的谋臣。为了维持大局,贾诩又奔波于李、郭之间,做劝和工作。在贾诩的努力下,李、郭二人罢兵讲和,放出了被劫持的献帝和朝臣。长安躲过了一场新的灾难,贾诩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把宣义将军的印信还给了李傕。

经过这场动乱,贾诩进一步认清了李傕,深感李傕大营不是久留之地。恰在这时,贾诩的姑臧同乡、段熲的族弟段煨驻军华阴。贾诩离开李傕,去投靠段煨。这时的贾诩,已经很有名气,为段煨军中将士所仰慕。贾诩的到来,受到段煨军中将士的欢迎,却让段煨心中不安。贾诩名气大,智慧过人,段煨担心贾诩乘机夺了自己的兵权。表面上段煨对贾诩很尊重,暗中却处处提防贾诩。贾诩看出了段煨的心事,知道留在段煨军中不妥,想离开段煨另谋出路。

贾诩有一位姑臧同乡,名叫张绣,也是当时的豪杰。张绣仰慕贾诩的才华,一心想把贾诩纳入自己帐下。贾诩临行前,段煨军中有人得到了消息,劝贾诩不要离开段煨,说:“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离开呀?”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他待我不薄,可我却觉得一点也靠不住。如果我留下,时间长了,必然为他所害。我离开段煨,他一定暗暗高兴,指望哪天有事的时候,我会帮助他。因此,即使我走了,他也会善待我家人。”就这样,贾诩一个人去了张绣军中。张绣得到贾诩,非常高兴,率领很多人前来迎接。段煨得知贾诩走了,也很高兴,对贾诩的家人善待如故。

贾诩得到张绣重用,成了张绣的得力助手。他给张绣出谋划策,深得张绣信任。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强迫汉献帝迁往许都(今河南许昌市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了统一中原的战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贾诩献计,要张绣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与荆州牧刘表联合。张、刘联合之后,实力大增,成了曹操的心腹之患。不灭张绣和刘表,曹操寝食难安。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了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冀州牧袁绍的谋士田丰,劝袁绍趁曹操攻打张绣的机会,袭取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迎汉献帝以号令天下。曹操吓坏了,急忙从穰城撤退。

张绣发现曹操退,率军追击。刘表得知曹操退兵,也派荆州大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退兵途中,曹操定下妙计,故意示弱于张绣和刘表,诱使张绣和刘表倾力相追,结果曹操奇兵骤出,步兵骑兵夹攻,大破张、刘联军,然后迅速北撤。张绣见曹军打胜后不敢恋战,迅速北撤,要亲自率大军追击。贾诩劝他:“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没想到曹操亲自断后,率军反击,打败了张绣的追兵。

张绣吃了败仗,垂头丧气。这时,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追击,一战必胜。”张绣说:“你别说了,我军已败,还追什么?”贾诩说:“兵势有变,现在追击必胜!”张绣听了贾诩意见,收拢部下,再次追击,果然一举击溃了曹操的后卫部队。

同类推荐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本书选定的名人,每一个人物,均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具体说有五条标准:其一,贡献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在入选的这些名人中,严格按前述五条标准,再加一个分类遴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分为若干类,每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用以勾勒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比单纯的排序具有历史内涵与启发意义。他们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林林总总,横贯全世界、全人类。
  •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热门推荐
  • 超出天际来爱你

    超出天际来爱你

    简单粗暴版文案:许宁在一次任性辞职而得来的旅行中遇见一个神秘男人江术城,并在误入深山之中又遇到了他,并度过三日。旅行结束的许宁虽会时常想起在西双版纳和江术城的事情,但也开始认真工作,哪想到在收到一份采访新锐总裁的任务是,发现这个熟悉的人竟然就是他。而令许宁更加难以呼吸的是,他说:我是为你而来。
  • 汇率战争

    汇率战争

    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之战,暂时歇火。然而谁都知道,一贯以全球霸主自居的美国绝不会就此放手,美国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以汇率压制别国以干涉别国经济乃至政治的手段将进一步加强。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动用一切力量,保持汇率稳定,随时做好反击美国施压的准备。在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形下,各方的博弈将导致全球汇率市场继续着一场不知结果、难料胜负的持久之战。德国经济部长布鲁德雷为此就曾发出这样的警告:汇率争端在未来极有可能招致经济大国的报复性措施,这最终可能导致全球爆发贸易大战,而这种情况是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都不希望发生的结果。
  • 人皇大帝

    人皇大帝

    一介书生,本不善交际,厌倦战争,却因缘际会卷入一场神兽争夺战,从此踏入纷扰天下,结交天下英雄,开派立国,与天下群雄争霸,终成为一代天下皇者。
  • 绝世云图

    绝世云图

    什么样的阴谋在力量面前都是扯淡,没有最强的功法,只有最强的人!
  • 痞子神迹

    痞子神迹

    犹如莱茵河畔的旋律,萦绕在心头。亦如来自天上神曲,让人流连忘返...每一场情节,何不是一个优美的音符;每一个故事,何不是一曲动听的歌谣;每一段旅程,何不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过了孩童般的心性,生活也是种无聊的日子;偶然突发奇思妙想,一场幻梦即将上演...(曾经多次尝试提笔,墨水少之可怜,尔今厚着脸皮、续写文章。望给予多多关怀以及关照。)
  • 杀手蛇帝

    杀手蛇帝

    八年之前,父母绝命突击保下爱子性命,八年之后,小子再入杀手界,历经万难,终报大仇。青龙一战惊天下,白虎万里杀一人。朱雀百死还复生,玄武一盾傲乾坤。
  • 清穿之复鼎

    清穿之复鼎

    蛮夷叩关,天下易主前朝皇裔,卷土重来穿越加重生,既为前朝长公主之女,当不惜代价,不择手段,誓要复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天师

    无敌大天师

    从象牙塔似的大学走进油锅般的社会中,一个怀疑人生的少年,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无名道士,少年收到了一件神秘礼物............“测量宿主生命力、体温、心跳、体质......”“融合进度百分之二十......“......“融合进度百分之九十九......”“融合成功。”检测属性体质:1力量:1......PS:这是一个混迹都市打僵尸收鬼怪外加泡妹子的故事。
  • 我的宝贝是校花

    我的宝贝是校花

    改变之前,唉,又要去上学?!烦人……改变之后,今天晚上该去谁那睡呢???老婆多了也不是什么……
  • 黑锋月下雪

    黑锋月下雪

    黑锋,黑色锋芒却有月光的皎洁、缥缈,像月下的雪绚美、迷幻。黑锋,江湖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英雄、枭雄、孤侠、浪子、众说纷纭。死而未死,他走出黑暗,手中黑锋掀起风云变化,斩断恩怨情仇,美女云集,强敌四起,挚爱死而复生,生存还是毁灭全凭一刃黑锋决断。掀开黑色锋芒,却是月下照花前,雪月逐风花,旖旎无限月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