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闺女女婿走丈人家。
一大早,鸡叫头遍,李文恪和李文秀睡得正香,李玉吉和英守花却睡不着,索性起来了。
虽然走丈人家需要重视,要好好梳洗打扮一番,拿的东西也要精挑细选,再三检查,可是两口子早起的原因不是这些。
李玉吉不用说,这个女婿李文恪姥爷很满意的,读书人,脾气好,对待自己闺女没说的,虽说过了门闺女还是吃苦受累,可是日子过得比在家时轻松多了,门里门外都是自己闺女说了算;老丈人对自己的态度,李玉吉也是心中有数,因此对于到丈人家怕老丈人挑毛病的担心一点没有;再说给老泰山的年礼,年前虽然忙,可是也在腊月二十二的时候让李玉吉亲自送去了,没用李玉龙捎着-------英守花的主意,怕李玉龙见了回来跟李宗信,特别是跟婆婆说漏了嘴。因为今年的年礼,是用手推车推去的。今年英守花出手阔绰,五斤肉,五斤鱼,三斤豆油,五斤黑油,五把鸡蛋,一只鸡,还有李文恪五舅、三姨、小舅每人一身衣服。一通打发下来,六七十元呢!把英守花这些年的家底打发了个七七八八。要不是顾及还有李文恪的二姨英守美年前也要给娘家送年礼,自己比妹妹多太多不好看,英守花还要再买上几十块钱的东西。但是不管英守花给老泰山置办了多少年礼,李玉吉都没说什么,因为这一个多月以来,每次回家英守花都会让他再帮忙把收入的钱清点一遍,榨油条以来收入多少李玉吉门清,更别说,成本跟英守花一问,堂堂联中数学老师,收入减去成本,利润多少,自家能分多少更是有数,再想到丈人家的日子,就随英守花的意思了。赶到年二十七算了帐,分了钱,李玉吉更觉得给丈人家花的钱不值一提了-------虽然被李文恪这小子大手大脚花了个心惊肉跳。
现在让李玉吉两口子心神不宁的是昨天晚上李文恪说的一件事:卖柴油!
柴油,现在可是宝贝。浇地全靠它,小麦一季收下来,最少要浇五遍:蒙头水、二水、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套种的玉米最少也要四五遍,每次浇地,肩挑人扛的搬弄柴油机先不说,最要命的是你要浇地了买不到柴油!因为产量是确定的,因此一到农业生产大忙的时候柴油就紧张,一紧张就限制购买数量,每家只允许买三十斤二十斤的,一限购就更紧张。一家人全家出动,通宵达旦的在油站排队也买不上油。于是或者找人拉关系,或者趁农闲时节十几二十斤的零买存起来,或者跑出几十上百里路去外地买,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无论有多么的不方便,却从没有一个人想起来去买卖柴油!这里一方面是这个年代人们的经商意识不强,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淳朴的庄稼人从来没想到:柴油这种东西,一般人也能买卖!当然,从来把成品油买卖做大的都不是一般人。但是,这个时代的农村人,思想还停留在买卖瓜子、蔬菜瓜果、布匹五金的小商小贩的类型上,认为洋油、柴油等天然就是公家买卖的!
因此从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文恪说出来以后,李玉吉两口子就没安顿过,晚上睡觉时两人在炕上又翻来覆去的问李文恪,虽然李文恪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可是两人却怎么也放不下心来,一晚上辗转反侧,将近半夜才朦朦胧胧睡着,稍稍眯了会儿眼,鸡叫头遍就又被惊醒了。
两人一边做饭,一边又将昨晚不知絮叨了几遍的问题重新絮叨了几遍,一边担心,一边不时瞅瞅炕上,真不知道是真有办法还是没心没肺,此时的李文恪睡得正香,丝毫感觉不到父母的担心。天要亮了,饭也要熟了,还是女人最先有了决断,英守花心一横,告诉丈夫,就按李文恪说的办!看老婆有了主意,李玉吉也不再多操闲心。事就这样定了。
急急的唤起李文恪、李文秀两兄妹,吃过饭,梳洗罢,推出手推车,一边捆上箢篼,里面装着给外边亲戚的油条,另一边铺上褥子,李文恪和李文秀坐上去,然后再用被子把两人裹在里面,推车出门向临河村进发。
走了一个多时辰,到了临河村,走进姥姥家里,很明显的感觉到全家人的喜悦之情。是啊,给亲家代销油条,因为干净卫生,卖相好,四庄八疃的都来自家买油条,一个多月的时间,挣下了二百多块钱,三百多斤粮食。虽然还不足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可是却给人以希望,这是有来钱处了啊,一家人不会再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个什么状况。穷家难过呀。有了希望,日子有了奔头,精神气儿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一家人乱哄哄的打过招呼,姥姥和几个妗子赶紧开始做饭,不一会儿,二姨英守美和姨夫王新生也来了,于是李玉吉、英守花、王新生、英守美四人由大舅英守仁领着,去各个本家家里出门。
所谓的出门,就是过年过节拜访的意思,但是,在这个物资匮乏,整体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里,所谓的拜访,真的只是拜访。拿的东西,都是用一个箢篼或者人造革皮包,里面装上几个大白饽饽,用白粗布一盖,挎着开始走亲访友,临到话别,亲近的亲戚就留下几个饽饽,一般关系的,就会客人跟主家一个要给留下几个饽饽,一个硬拉着不让留,推让一番,然后一个饽饽都不少的拿回来。绝大多数的,从年初二开始出门,拿出去几个饽饽,到所有亲戚走完,还会一个不少的带回来。
但是今年李玉吉两口子没这样,也没让英守美两口子拿什么东西。他们直接带的油条,十个一串,都用茅草拴好,外面包上一层麻纸,到了谁家,给放下就是。这个主意还是李文恪给出的,一是今年手里有了钱,犯不着再那样装模作样,另一个原因,就是想起一个示范效应,引领一下潮流,让以后的过年过节形成一种新风尚,逢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那个,噢,油条!当然,都是自己家的油条最好。
出门回来,英守花找到坐在大门口晒太阳的英连举,按照商量好的,将李文恪的打算当成自己的主意说给了英连举听。英连举听了也是大吃一惊,觉得这件事匪夷所思,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听了英守花说自家啥都不用操心,只是给代销,每代销一斤提成三分钱时,这个临河村三队二十几年的老队长才认真起来。然后脑子开始飞快的运转起来:浇一亩地少说都要用十斤柴油,自己村里有三千多亩地,即使只有两千亩浇返青水,也要用两万斤柴油,一斤提成三分,就是六百块啊,更别说还有周围四庄八疃呢!大闺女说是过了初六就开始操办,到正月初八前后就能来柴油,这时候,国营加油站的油根本还进不来,即使来了也不够,所以只要有油,有多少就能给你卖多少。可是。。。。可是。。。。。
英连举又陷入了李玉吉和英守花一样的困境,好长时间不能决断。最后实在头疼,就说:“先吃饭!吃了饭跟你兄弟们一起商量商量。这个事太大了,一车油差不多要两万块钱呢!两万块!咱一家人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钱呀!万一有个什么差错,咱一家人可就没活路了。”
中午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过午饭,女人们收拾停当,都各自找个凳子,随意的拉呱。不多时,走丈人家的三舅英守礼两口子也回来了。
这时候英守花看人齐了,就吆喝了一嗓子:“哎哎哎,先静一静了,我说件事。”大姐大的威风果然不是盖的,大家立即停下闲啦,转过头来听英守花有什么事。于是英守花又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
一家人听了同样先是大吃一惊,但是接下来却跟英连举的反应大相径庭:“很好啊,啥时候油能来?”
看的英连举连连摇头叹息,看的李文恪心花怒放。其实这怪不得舅舅妗子、二姨姨夫们好像没脑子的行为。英守花作为老大姐,帮着父母把下面的兄弟姐妹一手拉扯大,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的时候,自己跟父母一样饿肚子,也要先让兄弟姊妹吃饱,为了这个家,二十六七才嫁人,没要家里一分钱嫁妆,她婆婆没少在背地里嘟囔。特别是兄弟们成家后,两口子吵架了什么的,媳妇子们吃了亏,喊公公婆婆都没用,但是一说要去找大姐评评理,你看看吧,小的几个真的吓得哆嗦。大姐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况且,年前大姐家送来代销的油条也给家里带来了一笔收入,这说明大姐心里还记挂着娘家的,真心想帮娘家一把。因此只要大姐提出来的,一定是为大家着想的。
看到大家的反应,英守花的信心也高涨起来,于是一家人又将如果开始代销柴油,家里的活计怎么安排都商量妥当,然后满怀希望的盼望着出发日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