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大家子人在老宅子里一起热热闹闹吃了一顿水饺,饭后李玉吉一家回了自己的家,准备过年的东西。李宗信发了话,让文恪文秀兄妹晚上来老宅子这边,在老家过年。一家人答应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时有挑着盒子箢篼去上坟的走过,李玉吉跟人打着招呼,互相笑着说几句,不时听到墓地方向响起的鞭炮声,这是各家在给逝去的先人送饭送钱,时令已过雨水,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空气里飘荡着炸鸡炸鱼的香气,其间夹杂着鞭炮里火药的味道,一路上,李文秀欢喜的连蹦带跳,不停地问过年的事情,咱家买糖了没有,买瓜子花生了没有,我的新衣服什么时候才能穿,你给不给我压岁钱,爸爸给不给我压岁钱,哥哥给不给我压岁钱。。。。。。等等等等,英守花一一作答。
看到一家人都沉浸在欢乐中,李文恪心如刀绞。这么短的时间还不能将前世的记忆冲淡。儿子还是什么而不懂的年纪,但是那时候的孩子心智发育早,他是不是也会在过年的时候跟妹妹一样无忧无虑的问东问西?年下节下,妻子女儿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为了不让家人看出自己的异样,李文恪跟他们拉开了距离,装作看各家春联的样子,慢腾腾的在后面走着,良久才收拾好心情。
回到家又是一番忙碌,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了下来,还没等到吃晚饭,李宗信就亲自来叫了。英守花赶紧抱上早就准备好的两个孩子的新衣服,一行人一起到了老家里。
晚饭也是水饺,还是先供给祖宗先人,只不过这一次没有那么繁琐,只是李宗信自己把三碗水饺摆上供桌,用筷子虚夹几下,把水饺汤向地下洒了三次,同时嘴里祝祷。
但是不知李宗信怎么想的,没用李玉吉李玉龙兄弟俩跟着,却让李文恪全程参与,跟自己一起把仪式做完,并且跟自己一起磕头。两人做仪式的时候,其他人在一边一声不出,更不让吃饭,就在一边看着。直到两人磕完头起身,一家人才重新动作起来,各自开吃,欢声笑语不断。
吃着吃着,突然“咯蹦”一下,李文恪咬到了一个硬物,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枚二分硬币。李文恪这才想起来上午包的水饺里有放了硬币和红糖的。
看到李文恪吃出了硬币,一家人都笑了,三姑打趣说,怪不得文恪买东西的时候那么有钱,原来命里就该当有钱。还别说,看他那能挣会花的样子,第一个吃到有钱的水饺还真应该。
年二十八李文恪在百货大楼“挥金如土”,拿钱不当钱的“败家”行径二姑三姑早跟一家人绘声绘色的描述过了,因此再联想到李文恪给家里出的挣钱主意,都觉得三姑的这个“能挣会花”真的很贴切。
谁知道怎么回事,这件事还没说完,李文恪夹起一个水饺,一口咬下去,又感到嘴里一甜。心下明白自己又第一个吃到包了红糖的了。怕大家再拿自己打趣,就不动声色的咽了下去。因为煤油灯的灯光昏暗,供桌上的蜡烛离的太远,又加上房间里热气腾腾,所以大家都没有察觉。
不一会儿,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吃到了硬币或是糖的,二叔最有福,一人吃到了两个糖的,两个硬币的。大家也纷纷说了几句讨口彩的话。但是到最后数来数去却是少了一个红糖水饺,大家都有些疑惑,最后还是李文恪说了一句,大概是你们少包了一个。大家也觉得只能是这个原因。
吃过饭,女人们收拾碗筷,李宗信又将白天已经准备好的木棍在大门内以及各个屋门外都放了一根,谓之“拦门棍”,孤魂野鬼想进宅的话就会被拦住,绊倒从而进不了门。然后又把明早要放的鞭炮放到炕席底下最热的地方去去潮气,以免出现“哑鞭”,又将爆仗、等也放到了周围。
又说了一会儿话,因为明早还要早起,李玉吉两口子就回家了,但是因为今年请了家堂,供桌上的高香和蜡烛不能灭,因此收拾妥当后,李宗信让几个小的在屋里守着,老两口和李文恪兄妹先歇下了。
听着脚地下二姑三姑和二叔的嘁嘁喳喳,伴随着周围零星的鞭炮声,李文恪心潮起伏,不多时就泪流满面。但是因为没人注意,所以无人打扰。静静的想了一番心事,心情渐渐平复,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半梦半醒之间,听到有说话的声音,勉强睁眼看去,原来是爷爷起来替换二姑三姑和二叔他们睡觉去了。然后就又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李文恪被一阵连续的鞭炮声吵醒,听到周围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已经渐响渐密,知道是年初一来了。
1985年正月初一,岁在乙丑。
跳起身来,看到爷爷奶奶已经在锅台边忙碌,叔叔也已经把鞭炮挂上了竹竿,于是赶快叫醒李文秀,穿好新衣服,等着举行仪式。
不多时,两人穿戴停当,锅里的饺子也出了锅,李宗信又要李文恪一起将昨晚的流程走了一边,只不过这一次在祝祷之前先去院子里烧了一刀纸,一边烧纸一边祝祷,各处鞭炮声太大,李文恪没听清李宗信说的什么,唯有跟在李宗信后面磕头而已。
等到两人烧完纸回房里的时候,李玉龙将长长的鞭炮点燃了引信,于是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起来,良久方息。再把爆仗一字排开,抠一抠引信露出少许火药,手持细香挨个点过去,于是一阵青烟过后,一个个挨次炸响,然后又放二十多岁的人,比李文恪玩心还重。
吃过饭,这才是拜年时间,等到李宗信老两口在炕沿上坐好,李文恪领着李文秀跪倒在房间中间的蒲团上,高声喊:“爷爷嫲嫲过年好!给你们磕头了!”然后磕了个头。李宗信笑容满面,嘴里喊着起来起来,等两人站起身来,转身从炕席下摸出两个红纸包,递给两人一人一个。李文秀迫不及待,立即拆开,里面是一张十块的大票。然后又想要李文恪的看看是多少,李宗信连忙阻止,抱过她来,神秘的低声说:咱不看他的,他的不如你得多,你一看他就抢你的了。吓的小妮子赶紧撩开外衣,把自己的压岁钱装进最里边李文恪刚给做的棉布内衣的口袋里,还使劲按了一下,防止钱掉出来,也不再看李文恪的红包里有多少钱。
李文恪暗笑,看来自己的压岁钱应该是比妹妹的多。爷爷还是重男轻女的毛病。以前不记事都忘了,反正前世从自己记事的时候起,过年的压岁钱都是自己五元,妹妹两元,大姑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儿,跟妹妹一样大,也是两元。今年增长了好多。以前的时候爷爷都是直接毫不掩饰的就当着李玉吉两口子和李文恪李文秀的面给,从小就已经习惯了的李玉吉两口子也觉得很正常,前世的李文恪只是为自己比妹妹多而欣喜,还想不到重男轻女上去,可是经历过后世独生子女政策的李文恪现在再看到这一幕,设身处地,觉得如果是发生在后世的话,这个长辈今年这个年,不对,最起码是整个这一年,是不能安生的了。偷个空拆开红包一看,果不其然,两张大票。李文恪倒吸一口凉气,太大方了,搁在以前,要爷爷一家五口拼死拼活两个月呢!即使现在,也顶的上父亲的大半个月的工资呢!
不多时,李玉吉两口子也来拜年了,李文秀聪明的没去父母面前显摆爷爷给的压岁钱,怕被母亲“给你收着”。然后李玉吉、李玉龙、李文恪三人以李玉吉为首,女人们以英守花为首一起去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
走在村内大路上,到处是拜年的人群,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见面互相乱哄哄一阵过年好过年好的问候,如果是年龄比较大但是辈分比较低的,碰到同样年龄大但辈分高的,还会按照老礼儿就地跪下磕头。
到了长辈家,李玉吉就高喊:大叔大婶过年好!给你们拜年了,磕头了!亲缘关系稍远一些的,就会赶紧回答:过年好!过年好!你们一家人都好!磕头免了!免了!一群人就趁势止住下跪的架势,跨进房间,再闹哄哄说几句吉祥话,然后赶紧闪人,赶往下一家。而在亲缘关系还比较近的人家家里就又是另一番景象:进门就高喊:大叔大婶过年好!立即跪下磕头,每逢这时,不管你有没有进到屋里,立即就地跪下磕头。坐在炕沿的老人虽然也会笑容满面,却是不会跟你说免了的,只有你磕完头站起身来,这才会问候你家老人,然后招呼小孩子们吃糖,吃花生,吃瓜子,吃软枣。
但是不管远近亲疏,到了任何一家,小孩子都可以得到主家的糖啊,花生等,你不必等主家给你分,尽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主家不会怪你不懂礼貌。几家下来,李文秀的几个口袋就装的满满的了,没地儿装新吃食的李文秀,就把相比之下稍次一点的让李文恪给她装着,自己再去装更好吃的。又转了几家,李文恪的几个口袋也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