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城从外面看去并不华丽,只是大,墙高濠深,楼宇森严,城墙精兵把守,左望右望看不见城墙的尽头,自从上次北原进攻之后,新皇帝又命工匠加厚了瑞安的城墙,现在北原想攻进来没有以前军队的好几倍是攻不进来的。
“这瑞安城的城门比我们村口的那个门大好几倍啊。”杜匿焉感叹道。
“废话,村口的门再怎么也是村口,这个可是城啊。”李避之毫不客气道。
“我这是第一次进这大城市,很正常嘛,而且村口的门也不小。”杜匿焉嘟囔道。
“走吧。”
二人径直地向城门走去,进城的人络绎不绝,盘问的卫兵也很多,奇怪的是,卫兵并没有注意到二人,这二人直接无视排队的人群,也无视了卫兵的盘查就进了那黝黑深邃带着些许嘈杂的城洞。
这城洞并不讨喜,一个连接城外和城内的东西,走起来却是这么的压抑,顺着人群,朝着那城内走去,向着那城洞里对面的光走去,看着李避之有些吃力地背着行李,杜匿焉便从他背上取下了属于自己的行李自己背起来。
穿过城洞,之前的阴郁黝黑,被眼前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一扫而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围观猴戏的孩童,叫喊着买酒的酒贩子,讨价还价的酒鬼,衣着清凉出来遛狗的夫人,三五成群围着坐着等着老友一起出去找个幽静地方遛鸟的大爷们,坐在轿子里打量着闹市的贵家小姐,眉目含春的好似在寻找有缘郎君。
“好热闹!”杜匿焉一路走一路看着这以前没有感受过的氛围,目不暇接,问着李避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李避之也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从城洞一路向北到头便是当今皇帝所居住的寝宫,越过那片喧闹繁华的街道,挤出了嘈杂的人群。
凭着在这儿生活了十多年的李避之带着杜匿焉东一拐西一转,走到了一片安静的地方,远离闹市,很难想象,刚刚还无处不热闹的瑞安城,到了这儿便只能感到树叶迎风舒展,偶有夏虫微鸣的安静,李避之停在了一个大院前,院子很大,站在门口的李避之引起了门卫的注意,门卫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门卫见院外站了了陌生人边问道:“请问,有事吗?”
李避之看着院内的那一颗槐树出神,门卫也打量着这陌生的但是没有恶意的青年,杜匿焉推了推李避之,这才回过神来,就在李避之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老门卫声音颤抖的说道:“是...是大少爷吗?”李避之只是微微的笑了笑,老门卫放下了之前所有的戒心,向李避之走来,李避之迎过去。
“大少爷都长这么大了....我...我没想到还能再看见大少爷。”老门卫握着李避之的手喜极而泣,握着的手因为激动而颤抖着。
“瞧你说的,老赵这么多年了,你身子骨也是这么硬朗。”李避之看着老门卫的这般,鼻子也是一酸。
“走走走,大少爷,先进院子再说。”老门卫姓赵,自大李避之记事以来就在他家当门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没事的时候喜欢搬个躺椅在院门口晒晒太阳,李避之小时候特爱和老赵一起晒太阳,只不过他喜欢在院中央的那颗老槐树上晒太阳。
这个大院子就是李避之家的,之前夏花所说的那个做书画生意的李家,就是他家,家底不多但也不少,至少能在都城里面立足,李避之十三岁之前都在这个大院子里面成长,院子最大的特征就是那颗老槐树,他那文绉绉的父亲说这颗老槐树有个名字,叫哑槐。
“大少爷,你在外面一定吃了很多苦吧,你看你头发都白了。”
“大少爷你以前白白胖胖的怎么现在瘦成这模样了啊,和那个槐树一样。”老赵一边念叨,一边抹着眼泪。在一旁听着的杜匿焉也噗嗤一声,老赵这才注意到了杜匿焉的存在,一看大少爷身边跟着的是一个模样秀气的姑娘,脸上的愁绪一扫而空,嘿嘿的笑了笑,心想,大少爷有出息了,出去几年带了个媳妇儿回来了。
“老赵,家里怎么没人?”李避之四处望了望,发现院子里没有一个人。
“夫人和二少爷在启元白大人的府邸做客,据说这次的庆日要和鲜家定个胜负,老爷这都三年没有回来了,还好每月都有信寄回来。”老赵说道。
“那他们多久回来?”李避之问。
“明天一早,你也知道夫人的性格,这些年二少爷也很争气,在启大人那儿学了很多。”老赵想起颇有出息的二少爷脸上也笑嘻嘻的,老赵又问道:“大少爷,这位姑娘是?”
“院落的同学,这段时间院落的风头过去了,我们也就能出来去找院长了,毕竟院长把我们的东西保管着。”李避之回答道。院落的学生在院落被毁之前就被送出了院落,院长也保管着对于学生很重要的东西,没了这些东西,别人也不好查出来你是院落的弟子,至于东西是什么,也就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了。
“大少爷,你这次回来,不是回家的吗?”老赵作为忠心耿耿的下人,也知道大少爷是院落弟子的事情,不知怎么南国却没有查到关于院落学生的家庭背景,所以就不存在什么牵连家人的事情。
“老赵,你也知道我为什么会在院落呆那么久的。”李避之苦笑道,李避之一家管事的是他母亲,母亲性子急功近利,强势非凡,然而李避之却继承了他父亲的那种悠闲,不争不强的性格,他父亲就敬而远之了,李避之也是如此,但是毕竟是母亲,这次回来还是得看看的。
离开自家院子,李避之便带着杜匿焉四处逛,已经到了下午,二人在周围吃了些东西,便在周围转了起来,杜匿焉并没有吃的尽兴,她是不是的还是会看看这边的糖葫芦,那边的烤串,步入闹市区,环境也开始嘈杂起来,李避之很喜欢这种环境,人多嘴杂,时不时能听到些有趣的东西,就像在桃蹊村的时候一样,桃蹊村人口也算多,每周都会有赶集,李避之就挺喜欢赶集,因为除了能买东西之外,更多的还能听见村民们的闲嘴,听听谁家姑娘看上谁家小子了,谁家大爷养的鹅和野猫大战了几百回合之类的,给困在村子里的他添了些许欢乐。
“喂,听说这次李家的少爷要和鲜家真正的决一胜负了,赌注就是那一幅画春山枕流图。”说话的是一个卖香料的商贩,过了卖香料的最好时间,便也收起了吆喝和周围的商贩们闲谈起来。
“嚯!春山枕流图!不是在皇帝手上吗?怎么会沦为赌注?”旁边卖鹿皮的一个猎户正埋头磨着他那把剥皮刀,听见香料商的闲谈,抬头问道。
“这我就不知道了,这处处都在传,李家少爷是启元白的学生,如果李家拥有春山枕流图的话那倒也是说的过去。”香料商掸掉粉饼盒子上的灰尘,回答道。
“如果有幸能看一眼那图该多好呀,你说,如果我也觉得很好看,是不是就和皇帝的欣赏水平一样了?我是不是离皇帝也进了一步了?哈哈!”猎户边磨刀边笑道。
南邦是个民风开放的国家,偶尔开开皇帝的玩笑,嘲讽嘲讽当今统治阶级,官府对于这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凡事也是有个度的,要是超过了的话,就会被巡事们请去衙门里面了。
“什么春山枕流图!你们都不知道春山枕流图被分成了春山图和枕流图了吗?还在这儿瞎猜。”说话的是一个算命老先生,声音苍老,有气无力的,算命老先生坐在一个马扎上,右手撑着一个幡上面写着知无不言,留着三绺胡须戴着道冠,可怎么看都不靠谱。
“牛鼻子,你又是从哪儿听来的?”闲聊的小贩谈话被一个算命道士打断,但觉得说的在理。
算命老道置若未闻,坐在马扎上东望西望,小贩看着没趣便继续了各自的生意。
李避之也听见了小贩们的对话,走到了算命老道面前,鞠躬,恭恭敬敬地道:“见过十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