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三年冬,公孙赞公孙越刘备刘光简雍五人外出打猎。在洛水南岸,有一山,名叫大石山,山石嶙峋,怪石常出。
大石山,听名字,就知道,不缺石头,关键是石头大。幸好大石山虽是山,却不高,还算平坦,树木林立,杂草丛生,野兽飞禽出没,总是在山道的两侧,突尤地出来一两块大石头,小的有缸般大小,大的数千上万斤,这也是大石山名的由来。
一个普通名字的大石山,为何士子争相前往呢?因为此山临水处,曾出土过河图。
古人重异象,如果得到天华地宝,那必是天授,它日必有非常成就。连刘备家旁有颗大桑树,都有人认为这是奇象,可以想象,得到其它宝贝,要多大的奇缘。
大石山边,总有一些年轻人,手拿锄头,木棒,边走边看,挖挖找找,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机缘。
刘备刚来洛阳时,也跟刘光去找过一天,没多久就厌了。公孙赞由于出于辽西士族,倒听过一些传说。
五年前,太仆在洛水间,听过一民谣:魑魅出,天下乱,刑天把那黄帝换;蚩尤现,刑天难,颛顼迎帝到许县;炎帝逃,少吴见,夸父大意荆州献;神龙出,旱魃显,太皋三世把位篡。
这一民谣一出,信的人不少,包括公孙赞,因为西汉末王莽时,就传出:刘秀当为天子。还有人专门改名叫刘秀,当时还是农民的刘秀听了,还笑着说:这不就是说我嘛。周围的人听了,一笑而散。不想这传言成真,光武帝刘秀真正君临了天下。既然曾经的那个成了真,这个也有板有眼,为什么不真了呢?
大家正争辩几句。
刘光叫道:“卢师也来打猎了。”
众人抬头四望,只见山的东边几个人骑马过了来,其中有老师卢植,师兄卢俊。几人连忙上前拜见卢植。
卢植下了马,见公孙赞刘备五人猎物打了不少,还温了酒。就道:“一起息息吧。”
众人又重新在地上多辅了些布,依次落了坐,卢植当然居于上首。简雍道:“卢师,我们正议论这洛水的民谣,老师也说说吧。”
卢植道:“就这洛水那相传的民谣,我也有所耳闻。传言之人有两种可能,一是有所图谋不轨之人,造遥妄图起事,二是大智者,知未来之人。”
卢植停顿了一下又道:“哎,现在天下不稳。即使这民谣成真,里面的人都是大英雄或大奸贼,但最终改天换地的是这太皋。”
刘光道:“怎么知道这些英雄或奸者就好了,从英雄,除奸贼。”
公孙赞道:“我们这里有没民谣里面的人呢?”
我道:“依这民谣,魑魅,刑天,早魃,太皋是奸;蚩尤,颛顼,炎帝,少吴,神龙是忠,夸父不清楚忠奸。”
公孙赞道:“如果我要做一个,就做蚩尤吧,杀掉换黄帝的刑天。”
公孙越道:“颛顼也不错,迎帝了啊。”
刘光道:“我要做神龙,名字不错。”
卢植道:“刘备愿意做其中何人?”
我道:“炎帝吧。”
简雍道:“炎帝就说了逃,宁愿选少吴。”
卢植哈哈一笑,问我:“玄德,为何选炎帝。”
我道:“炎帝是与黄帝齐名的人,少吴差了一些,关键是夸父把荆州献给谁?”
卢植道:“玄德好见识,蚩尤虽然杀了刑天,但是是颛顼迎帝,可见蚩尤已败,颛顼虽迎了帝,但炎帝出逃,可见天下并未稳定,少吴虽也为上古一帝,但本领差了一些,神龙即黄帝身边神兽应龙,看来唯一可能兴汉的只有炎帝了吧。”
公孙赞道:“玄德贤弟瞎猜的吧?”
我道:“随口一说。”
停顿了一下,我又道:“权臣当道啊,刑天和太皋,太皋三世篡。”
卢植悄声道:“汉室立威四百年,宗室才俊不少,谁能料到,不能再出一个孝光武帝呢。”
公孙赞道:“管他是谁,敢造反,冲过去就给他一槊。”
公孙越亦道:“兄长说得对,怕他不成。”
卢俊道:“民谣这种传言,九假一真,一但真了,就近十成。人力恐难逆天。”
简雍道:“各位,其实不必太忧心,万事就怕没方向,只要知道扶谁,灭谁,就容易得多。”
刘光亦道:“肯定匡汉的多,逆贼少,看谁刀剑多。兄长,是不?”
我本不想说话,刘光这样说,大家都看着我。
我只好道:“天下承平,名士大儒世家治世,天下大乱,果敢勇悍武夫当国,聚天下能人,集天下勇士,自当能匡汉。”
卢植道:“都说得不错。大家都有匡汉之心,吾心甚慰,不管天下人有何种看法,老夫生是汉人,死是汉种。”
大家都道:“生是汉人,死是汉种。”
公孙赞道:“吾愿为征北大将军,学卫青霍去病大将军,威振塞北,名动天下。”
公孙越道:“吾愿跟随吾兄,杀尽匈奴、乌丸。”
卢俊道:“吾愿为萧和东方朔,随明君定天下。”
刘光道:“吾愿为先锋,冲锋在前,为大军先。”
我道:“我愿为一郡守,安定地方,与民安息。天下乱时,率一军四方征讨。”
简雍却傻傻地不说话,刘光道:“简兄,你有何志啊?”
不曾想,简雍却道:“玄德既为一郡守,我就去他那喝酒吧。”
大家一愣,也包括我。
公孙赞这厮发话了:“宪和和玄德交好,乡党情很重要。宪和不如做一姑娘,嫁给玄德吧。”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包括卢植老师,我亦很感动。
大家又都议论了一会儿,看看天色,都不早了,卢师便招呼大家返回了洛阳。
正是:
初闻宪和誓跟随,自古乡党是一家。
从此风雨一起过,多年生死不离他。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欲知后事如何,且观下回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