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见过那色彩艳丽,娇嫩多姿有“花中仙子”之称的荷花,目睹过深红似火、香气扑鼻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独钟还是那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昙花。
它是我们搬家时爷爷买来的。起初我觉得它毫不起眼,只有两片粗糙扁平,碧绿色的大叶子,经过风吹日晒碧绿色的叶片上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和沙土。但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在“庐山云雾”背后的昙花,才真正了解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
那是在夏天六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昙花仿佛受不了那种冷淡,被忽视的感觉,决定把这几年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开花让大家刮目相看。这一件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儿顿时引起全家人的关注,我们一眼不眨,耐心仔细地观察着昙花的一举一动。只见,昙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一个又一个微妙的变化。渐渐地、渐渐地昙花由小变大,成了一个巨大、洁白无瑕的花骨朵。从远处看,既像一块纯洁美丽的玉石,又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用手轻轻摸去,柔软得好像一段丝绸一般,真可谓是“天下第一奇景”。过了一会儿,花瓣慢慢张开,宛如玉制的紧口“杯”,从顶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嫩黄的花蕊伸出花外,独具风姿。同时微微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淡雅的香味,第一次发现比什么花香都好闻,我深深地被它陶醉了!可是过了几个小时美丽的花瓣萎缩了。
这次我看了昙花一现整个过程,昙花为了把自己的美献给人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精神确实可贵!
点评:
昙花的美,就美在“虽然生命短暂,也要把美带给人间!”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把昙花开花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语言生动,主题突出。
五、实战演练
选择自己常见的一种植物,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求作文时把植物的形态(静态和动态)、生长习性、植物的品质特点以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写生动具体,语句通顺、流畅。
第四课状建筑物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确,建筑以其外在的线条、内在的气质表现着人们对生活和美的理解与感悟。不同地方的建筑都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它体现了当地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我们看过雄浑的关隘、雅致的楼榭、小巧的亭台、回转的长廊……可是要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人写这类作文往往只是把所看到的描述出来而已,这样写出来的建筑难免有些“僵死”的感觉,没有一点灵魂渗透在里面。一个小作者在描写山海关的时候,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首先是从远处观察山海关,“只见这座雄伟的城楼背靠着连绵不断的苍山,面对波涛汹涌的碧海。万里长城仿佛是它的两只臂膀,护卫着身后的万里江山。”然后来到城下,“更显得高大雄伟,黑黑的城门,雄狮把守,显示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再走上城楼俯瞰看,“大街上车水马龙,好一派热闹非凡的城市风光。”转眼来到大殿,看着古建筑,展开自己的联想,“在久远的年代是血染红尘的沙场”,由此赞美为保卫中华民族而牺牲的英雄儿女。最后走进大殿,由近及远,用描写加联想和赞美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大殿里所陈设的物品。一篇对山海关的描写成功的作文完成了。
建筑体现了人的精神与人类的文化,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与文化渗透在里面,这样描写出来的建筑才是有血有肉的,我们应该写出不同建筑物的风格、构造、历史、用途、意义等等,用我们的笔使“凝固的音乐”变得动起来,能打动人心,让所有的建筑在我们的笔下都得到最充分、最恰当的表述,从而使读者对写作对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又能使作者的某种情感得以有致的抒发。“音乐”从此变得不再凝固,同学们对作文也从此不再发愁。
一、什么是状建筑物作文
建筑物通常指一些高大的建筑,如桥、塔、纪念碑,房屋等。写一座建筑物,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客观地介绍它,属于说明文;另一种是对它进行细致描写,写出它的特点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属于状物记叙文。
这两种写法中无论哪一种,一般都应写清楚下面这些内容:1.建筑物地理位置(出处);2.建筑物的外貌;3.建筑物的内部结构。4、建筑物的历史、文化、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对这些内容,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哪些不写,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性质来决定。比如介绍一座桥梁,一般就应写它在交通、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建筑物作文的写法指导
1.要交代观察点,也就是说明你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是远眺,还是近看,是定点看,还是“移步换景”。因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角度观察,对同一景物所获得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要围绕中心事物,按一定的方位,依次说清楚。方位是指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按一定的方位顺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细。要做到方位分明,还要有中心目标。有了中心点,其他事物的位置才能说得清楚。
3.要抓住建筑物的特征,重点突出。写一座建筑物,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特征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表现在外观上,也可以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可以表现在整体风格上,也可以表现在部分设计上;可以表现在造型上,也可以表现在装饰、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在历史的悠久,作用的重要性等等方面。所谓特征,是说这座建筑物综合起来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点。突出重点,是说对重要方面要详细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优秀作文范例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点评:
《长城》是小学课本中一篇课文,作者用非常凝练的语言,写出了长城的外形,构造,作用,并由此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同时也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故宫
故宫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宫之首,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面积约有725000平方米,相当于900个大操场那么大。
进了故宫的正门——午门,一个大广场呈现在我们眼前。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桥下有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
站在广场上,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内雕镂金漆的宝座,坐落在正中的须弥坐式楠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宝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龙藻井。
出了太和殿,绕过中和殿和保和殿,就是乾清宫。乾清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寝宫。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召见臣工,接见外国使臣及内廷受贺和举行家宴。
从乾清宫出来,绕过交泰殿和坤宁宫,就是御花园。进了御花园,就会看到一座亭子。葱郁的树丛映衬着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边是堆秀山,堆秀山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假山,四处是碧绿的树木,美丽极了。
关于故宫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叫刘伯温。有一天,他对皇帝说:“陛下,臣昨晚做了个梦,梦见玉帝召见臣,说皇上住的宫殿必须要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看守,否则会有灾难。说完腾云而去,臣就吓醒了。”皇帝听了,命令刘伯温去造一座宫殿,就叫紫禁城,要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把守。老百姓闻之此事后,都等着看刘伯温怎么造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把守的宫殿。过了十个月,宫殿造好了,皇帝看到宫里金光闪闪,好像是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在把守,高兴极了,奖赏了刘伯温,再晋升三级。后来人们才发现那些“三十六金刚”只不过是黄金,“七十二地煞”只不过是七十二口大缸。
故宫处处是美景,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丽的文化遗产。
点评: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故宫的建造面积、建造年代以及故宫的设计和传说,把一个气势宏伟的皇宫再现在读者面前。
丰富多彩、神奇无比的科技馆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一大早就来到了盼望已久的郑州科技馆,一进科技馆我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我们先兴奋地参观了一楼大厅的分形艺术。展出的分型艺术分四种,第一种是五颜六色的大球体;第二种是可以变化成各种图形的球形万花筒;第三种是黑白两色可以旋转的球体;第四种是随时都在变幻出冲浪、森林、瀑布、高山流水、沙漠、海底世界……奇妙景观的“电视球”。每当我趴在台上向下看的时候,里面就会有无数的我。它可以把一个图形变成许多同样的图形。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电、磁展厅。这里有很多让我惊喜的东西,如机器人弹琴,只要你点一首歌机器人马上就会弹出美妙的乐曲。你感受过“柔和的电”吗?在这里你只需把一只手放在“柔和的电”的五指影上(其中两个指影上有铁片),另一只手转动其转轴就会被“柔和的电一下”。这里还有高压静电,如果你把手放在不锈钢球上,通上电,并不断摇头,只需一两分钟5万伏的高压就会使你变成头发根根直立的“辣妹”。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二楼光学、声学展区。这里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光、声学知识。如“无弦琴”、“留影壁”、“隐身术”、“腾空而起”、“是你还是我”等等可好玩了。比如说“腾空而起”吧,它是用两块平面反射镜组成90°夹角的棱镜,玩时,站在一面镜子的旁边,让身体的一半被棱镜遮住,从棱镜中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自我。我还把脚一伸一收,好像自己真的在空中飞一样;还有一种光学展览叫“是你还是我”,刚开始我和妈妈面对面地坐在平面镜的两边,然后我和妈妈各自调节照在自己身上的光线,奇怪的是我看到妈妈的发型到了我的头上,而妈妈说我的发型成了她的发型。当时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吗?听我慢慢告诉你们,因为这块玻璃的两侧镀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它即能透光,又能反光,当我妈妈那一侧的光线较强时,她那侧的反射光强于我这侧的投射光,看起来就像照镜子一样。当妈妈那一侧的光线较暗时,投射光强于反射光,看起来就像透过玻璃窗看窗外一样。当我和妈妈两边的光线相等时,我和妈妈就能看见我们混合在一起的形象。所以慢慢地妈妈的眼镜戴在了我的鼻梁上,我正在写字的手变成了妈妈的手。你们说这好玩不好玩。
看完了声、光学展厅,我们又到了三楼的综合展区。这里有很多动手项目。你可以亲手织织布,体验一下那古老的纺织工艺;如果你对蜡染有兴趣,可以亲自描绘一幅图案,染一条心仪的手帕;爱好陶艺的朋友,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令你神往已久的工艺品带回家……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科技馆要关门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科技馆。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从来没看过的科学现象、从来没接触过的科学知识,科学是那么的神奇,世界上还有多少奥秘有待我们去揭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探索那未知的神秘世界做好准备。
点评:
作者按照游览参观的顺序来介绍科技馆的构造和功能作用,条理清晰,描写细致,读完就像真正参观了一次科技馆一样。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我手扶着桥栏杆,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侧耳倾听,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点评:
作者写南京长江大桥是按照“远看大桥—近看大桥—观看后的感想”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条理清楚,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结尾引用毛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的赞美之情。
四、实战演练
同学们一定探访过一些名胜古迹,参观过一些现代建筑,游览过一些名山大川。所到之处,一定有一些吸引你目光的建筑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一处有特点的建筑物,按照建筑物地理位置(出处);建筑物的外貌和内部结构;建筑物的历史、文化背景等顺序写出来。对这些内容,有些要细写,有些要略写,写一篇四五百字的习作,要求语言生动简练,叙述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