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林海音,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不愿意放弃读书的梦想,所以才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和林海音相比,我们真是生活在天堂,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不去珍惜时光,好好读书,作者能感悟到这些,也算汲取到了这篇文章的精髓。侧重对作者身世和命运的挖掘,便于更深地了解作者的作品,是这篇读后感的特点。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短文,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麦子的哲学
一个农夫向上帝祈祷:“全能的主啊,您可不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不要大风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虫害?”上帝说:“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
农夫本以为,没有了旱涝虫灾,庄稼会长势喜人。可等到收成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粒。农夫大惑不解,他向上帝问道:“仁慈的主啊,这是怎么回事,您是不是搞错了啊?”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什么,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变得十分无能。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是十分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甚至蝗虫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的灵魂。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麦子如此,人更如此。事事顺利,只会落得一事无成。
第三课怎样写看图作文
一、什么是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根据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画,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然后围绕图的中心,精心构思,用自己的话有条理,有重点地把图画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
二、看图作文的写法指导
看图作文也是作文,它和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样,都要求达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是,看图作文毕竟是看图作文,它有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思想。
看图作文就形式而言有两种:单图作文和连图作文。单图作文要求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连图作文要求先看懂每一幅画面的内容,研究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几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我认为要写好看图作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认真观察,理解画面
我们观察图画,要有整体观念,要统观全貌,不能只观察一个部分,一个局部。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要从整体出发,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也要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先要统观几幅图画,看这几幅图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再按照看单图的方法,逐幅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还要统观全局。
其次,要有顺序地观察。
我们这里讲的观察顺序,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多幅图是要从第一幅看起的,依次看到最后,这是不用多说的了。单幅图观察顺序就很多了,有的图画需要从上往下的,也有的画需要从下往上看,有的图画是从远处往近处看的,也有的画需要从近处往远处看,还有从左往右看的,从右向左看的,由物及人的,有的图画,几种观察顺序都要用上。
再有,要有重点地观察。
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绘画目的,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这要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必须要了解作画人的意图,掌握图画的重点,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搞清楚了,我们的作文才会和作画人的原意相吻合。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详略也会得当了。
第二、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看图作文中的想象,就是从眼前所展现的画面的内容出发,在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想象出不在眼前的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看图作文中的联想,就是由眼前的画面内容引发,想到与此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我们知道,提供给我们作文的图画有两种,一种是单幅的,另一种是多幅的。多幅图画的各幅图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如果把多幅图和写出来的文章一一对照,我们会发现,图与图之间还有无法画出来或没有画出来的内容,也就是说,图与图之间有跳跃性,不像文章那样紧密相连。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文时发挥联想,把图上没有画出来的要想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加连贯自然。
写好看图作文,一般要做到“四看一想理思路”。
四看
看标题。就是要看清图片的标题。
看时间。就是要看清图中事情发生的时间。
看地点。就是要看清图中事情发生的地点。
看人物。就是要看清图中都有哪些人物。
一想
就是要想图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理思路
就是要理清事情发生的条理顺序。
如果“四看一想理思路”都清楚了,我们的看图作文写起来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三、优秀作文范例
下面是根据所给图片写出的两篇例文,同学们边读边体会,这两篇习作发挥了哪些联想和想象,使习作变得流畅优美。
给妈妈洗脚
从小到大,妈妈不知道给我洗了多少次的脚。每次洗完脚,妈妈总会把我的脚放进暖暖的被窝,为我盖上棉被,轻轻地亲了我一下,把我寄给甜蜜的梦乡……
又是一年的“三八”妇女节了,下班后的妈妈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一回家就躺在床上了。我知道妈妈肯定又在为他班的淘气蛋伤脑筋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妈妈每次给我洗完脚后的舒服,我今天也要给妈妈洗一次脚。
我从阳台上拿来脸盆,放了些温水,小心翼翼地向妈妈的房间走去。“妈妈,我要给你洗一次脚,把你的笑容洗回来。”妈妈听了我的话,扑哧地笑了:“好呀!你会洗吗?”“没问题的,你让我试试吧!”看到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眼里噙着泪花。
我捧起妈妈的脚,脱下妈妈那洁白的袜子,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呀!这双脚上面布满了条条青筋,脚底结着厚厚的茧子,隐隐约约还能看出岁月留下的痕迹:那可是妈妈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喜欢光脚丫踩在雪地上造成的冻伤愈合后留下的;那是妈妈年少时下河抓螃蟹时不小心被瓦片割破后留下的痕迹;脚背上那三角形的伤疤最明显了,那是大前年妈妈在家洗碗时,被门上的玻璃扎的……
原来劳累的妈妈也有调皮的一面,我偷偷地笑了。我给妈妈的脚抹上沐浴露,轻轻地搓洗。我要洗去妈妈脚上的污垢,我要洗去妈妈脚上的伤痕,我要洗去妈妈一天的疲劳,我要洗去妈妈心中的烦恼和忧伤,我要为妈妈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
突然间,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个大人了。擦完了妈妈的脚,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有说不出的高兴,妈妈激动地把我搂在了怀里。
我轻轻地挣脱了妈妈的怀抱,也把妈妈的脚塞进暖烘烘的被窝里,又在妈妈的额头上印下一个深深的吻,我也要把妈妈带进甜蜜的梦乡……
点评: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给自己洗脚的事情引入文章的主题,给妈妈洗脚,联想丰富,细节描写生动,语句流畅,整篇习作采用了抒情的笔调,是这篇看图习作的特点。
雨中情
“沙沙沙,沙沙沙……”雨像筛豆子一样,下个没完没了。天像被捅破了一个窟窿似的,雨水时而倾泻而下,时而飘飘忽忽,犹如一曲永无止境的悲歌,给人心中又平添了无尽的烦恼。
山村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只剩下了我孤独的身影。早上还是春光明媚,到了下午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家里的那把打满补丁的“花”雨伞,这时也只能让我可望而不可求了。爸爸出外打工已近半年,妈妈得了重感冒卧床不起。想到还有三公里多的山间泥泞小路,再望望窗外阴暗的天空、倾盆的大雨,不争气的泪水涌出了眼眶。“怎么办?怎么办……”我无可奈何,我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蹒跚的身影正向破旧的教室跑来。“呀!不可能,怎么会是罗老师?她不是老毛病——胃溃疡发作已经先走了吗?”
“小花,等急了吧?老师去借了把大伞……”罗老师的脸比医院里的床单还要煞白,洗得灰白的粗布衣因为淋了雨水变得深一块浅一块,水珠沿着裤管一滴一滴地往地上掉,握着伞的手微微地颤抖着。“来,天快黑了,老师送你回家。”说完她艰难地弯下了腰,把不知所措的我拉上了她那还冒着热气的背上。“拿稳雨伞,我们走!”她把撑开的雨伞交到我手中,毫不犹豫地迈进了雨帘……
雨,依然下个不停。罗老师背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气也喘得越来越快。可她还是不停地招呼着经过身边的其他高年级的同学:“同学们,小心了,这里有一个水坑,前面路中间有块高起的石块,别摔着。”
忽然,罗老师停了下来,皱起了眉头。原来走到了去我家的必经之地——独木桥。这桥虽然名字很好听——桃花桥,可本来就难走,桥面不过三、四十公分,与水沟底的距离却有两米多,再加上雨水的浇淋,不用十二分的小心是过不去的。万一有个闪失,那我们师生两都要掉进湍急的水中,后果不堪设想。罗老师犹豫了几秒钟,像做出了重大决定一样:挺了挺脊背,双手勒紧了我的大腿:“身体贴紧老师,手抓牢我的衣服。”说着小心翼翼地探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豆大的汗珠伴着雨水从老师的发梢流到我的手上。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任它混入老师的汗水尽情地往下流……我把脸紧紧地贴上罗老师冰凉的面颊,在内心一遍一遍地呼喊着:“罗老师,妈妈,我的好妈妈……
点评:
看图作文写作的依据就是图,详细看图,展开联想,也就是所说的“四看一想理思路”,这幅图的标题:雨中。时间:放学后。地点:放学路上。人物;冒雨回家的学生和送学生的老师。一想:老师为什么要送我回家(爸爸外出打工,妈妈有病卧床)。理思路:理清整个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联想非常合理,细节的描写也非常细致,特别是背“我”过桥的那一部分,加上形象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四、实战演练
一幅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下面这幅图,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把它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