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23

第23章 伤寒论注释(18)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卫为阳,荣为阴。卫气强实,阴血虚弱,阳乘阴虚,下至阴部。

阴部,下焦也。阳为热则消津液,当小便赤而难。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者,阴气内弱也。《经》曰:“阴弱者,汗自出。暠是以卫家不微,而反更实,荣竭血尽,干烦而不眠,血薄则肉消,而成暴液者,津液四射也。

医反下之,又虚其里,是为重虚,孤阳因下而又脱去,气血皆竭,胃气内尽,必下如污泥而死也。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则必烦,利不止。数为热,止则邪气结于经络之间,正气不得复行于表,则却结于藏,邪气独浮于皮毛。下之虚其里,邪气乘虚而入,里虚叶(协)热,必烦利不止。

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大属表,故不可下。

病欲吐者,不可下。

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为邪犹在胸中也。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表未解者,虽有里证,亦不可下,当先解外为顺。若反下之,则为逆也。《经》曰: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暠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鞕。阳热证多,则津液少,下之虽除热,复损津液,必便难也。或谓阳多者,表热也,下之则心下鞕。

无阳阴强,大便鞕者,下之则必清谷,腹满。无阳者,亡津液也。阴强者,寒多也。大便鞕,则为阴结。下之虚胃,阴寒内甚,必清谷腹满。

伤寒,发热,头痛,微汗出。发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腹满。下之则短气,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衄。伤寒则无汗,发热,头痛,微汗出者,寒邪变热,欲传于里也。发汗则亡阳增热,故不识人。若以火熏之,则火热伤气,内消津液,结为里实,故喘,不得小便,心腹满。若反下之,则内虚津液,邪欲入里,外动经络,故短气,小便难,头痛背强。若加温针,益阳增热,必动其血而为衄也。

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者便清谷,热多者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熨之,则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小便难者,为危殆。

脉阴阳俱紧,则清邪中上,浊邪中下,太阳、少阴俱感邪也。恶寒者少阴,发热者太阳,脉欲厥者,表邪欲传里也。恶寒甚者,则变热,翕翕汗出,喉中痛,以少阴之脉循喉咙故也。热多者,太阳多也。目赤脉多者,睛不慧,以太阳之脉起于目故也。发汗攻阳,则少阴之热因发而上行,故咽中伤。若复下之,则太阳之邪,因虚而内陷,故两目闭。

阴邪下行为寒多,必便清谷。阳邪下行为热多,必便脓血。熏之则大热甚,身必发黄。熨之则火热轻,必为咽燥。小便利者,为津液未竭,犹可救之。小便难者,精液已竭,则难可制而危殆矣。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两目闭。贪水者,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伤寒发热,寒变热也。口中勃勃气出,热客上膈也。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者,热蒸于上也。《千金》曰:无阳即厥,无阴即呕。贪水者必呕,则阴虚也。恶水者厥,则阳虚也。发热,口中勃勃气出者,咽中已热也。若下之,亡津液,则咽中生疮。热因里虚而下,若热气内结,则手足必厥。设手足温者,热气不结而下行,作协热利,下重便脓血也。

头痛目黄者,下之,热气内伏,则目闭也。贪水为阴虚,下之又虚其里,阳气内陷,故脉厥声嘤,咽喉闭塞。阴虚发汗,又虚其阳,使阴阳俱虚而战栗也。恶水为阳虚,下之又虚胃气,虚寒内甚,故里冷,不嗜食。阳虚发汗,则上焦虚燥,故口中伤烂,舌上白胎而烦燥也。《经》

曰:“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有瘀血。暠此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热畜血于内也。七日之后,邪热渐解,迫血下行,必便血也。便血发汗,阴阳俱虚,故小便利。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其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主之。脉大为虚,以未应下而下之,利因不休也。浮者,按之不足也。革者,实大而长,微弦也。

浮为虚,革为寒,寒虚相抟,则肠鸣。与当归四逆汤,补虚散寒。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一大法,秋宜下。秋时阳气下行,则邪亦在下,故宜下。

凡用下药,用汤胜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藏府,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理导润泽枯槁,悦人皮肤,益人血气。水能净万物,故胜丸散。中病即止者,如承气汤证云:“若一服,利则止后服。暠又曰:“若一服,语止,更莫复服。暠是不尽剂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鞕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下利,三部脉平者,已为实,而又按之心下鞕,则知邪甚也,故宜大承气汤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经》曰:“脉迟者,食干物得之。暠《金匮要略》曰:“滑则谷气实。暠下利,脉迟而滑者,胃有宿食也。脾胃伤食,不消水谷,是致下利者,为内实。若但以温中厚肠之药,利未必止,可与大承气汤,下去宿食,利自止矣。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寸以候外,尺以候内。

浮以候表,沉以候里。寸口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者,胃有宿食,里气不和也。与大承气汤,以下宿食。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与大承气汤。伤食则恶食,故不欲食,如伤风恶风、伤寒恶寒之类也。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秋则肺先受之。假令春时受病,气必伤肝,治之虽愈,邪有不尽者,至春时元受月日,内外相感,邪必复动而病也。下利为肠胃疾,宿积不尽,故当下去之。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脉经》曰:“脉滑者,为病食也。暠下利,脉滑,则内有宿食,故云当有所去。与大承气汤,以下宿食。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可下之。暠腹中满痛者,里气壅实也,故可下之。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伤寒后,为表已解,脉沉为里未和。与大柴胡汤,以下内实。

《经》曰: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鞕,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曰:“脉双弦者,寒也。暠《经》曰:“迟为在藏。暠脉双弦而迟者,阴中伏阳也,必心下鞕。大则为阳,紧则为寒,脉大而紧者,阳中伏阴也。与大承气汤,以分阴阳。

释音

啮(啮)鱼结切,噬也。盥音贯,澡手也。怅怏上丑亮切,望恨也。下於亮切,不服也。嘤於耕切,鸟鸣也。溉灌上居代切,下音贯,注也。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卷内释音上卷已有此已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汤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馀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馀依前法。

术附汤方,附于此方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馀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馀依前法。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株(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

白虎加人参汤方

于白虎汤内,加人参三两,馀依白虎汤法。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于桂枝汤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馀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已上九方,病证并在第二卷内。

葛根加半夏汤方

于葛根汤方内,加入半夏半升,馀依葛根汤法。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馀依桂枝汤法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馀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馀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柴胡加芒硝汤方

小柴胡汤内,加芒硝六两,馀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汤方

(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馀依前法。

已上六方病证并在第三卷内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人参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于黄芩汤方内,加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馀依黄芩汤法服。

已上五方病证并在第四卷内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一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芍药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通前共六两,馀依桂枝汤法。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二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伍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已上三方病证并在第六卷内四逆加人参汤方

于四逆汤方内,加人参一两,馀依四逆汤法服。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于四逆汤方内,加入猪胆汁半合,馀依前法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已上二方病证并在第七卷内第1章药方索引

桂枝汤方50

桂枝加葛根汤方5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52

桂枝加附子汤方53

桂枝去芍药汤方53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53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54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55

白虎加人参汤方55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56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57

甘草干姜汤方57

芍药甘草汤方58

调胃承气汤方58

四逆汤方58

葛根汤方61

葛根加半夏汤方62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62

麻黄汤方63

大青龙汤方64

小青龙汤方65

干姜附子汤方70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7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71

桂枝甘草汤方71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72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7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73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74

茯苓四逆汤方74

五苓散方75

茯苓甘草汤方75

栀子豉汤方77

栀子甘草豉汤方77

栀子生姜豉汤方77

栀子厚朴汤方78

栀子干姜汤方79

小柴胡汤方82

小建中汤方84

大柴胡汤方86

柴胡加芒硝汤方86

桃核承气汤方8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88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90

桂枝加桂汤方9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92

抵当汤方94

抵当丸方95

大陷胸丸方98

大陷胸汤方99

小陷胸汤方100

文蛤散方102

白散方102

柴胡桂枝汤方104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05

半夏泻心汤方107

十枣汤方108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109

附子泻心汤方109

生姜泻心汤方110

甘草泻心汤方110

赤石脂禹馀粮汤方111

旋复代赭石汤方112

桂枝人参汤方112

瓜蒂散方114

黄芩汤方115

黄连汤方116

桂枝附子汤方117

去桂加白术汤方117

甘草附子汤方118

白虎汤方118

炙甘草汤方119

大承气汤方127

小承气汤方127

猪苓汤方132

蜜煎导方134

猪胆汁方135

茵陈蒿汤方135

吴茱萸汤方137

麻仁丸方139

栀子柏皮汤方14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142

桂枝加大黄汤方14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149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150

黄连阿胶汤方150

附子汤方151

桃花汤方152

猪肤汤方153

甘草汤方153

桔梗汤方153

苦酒汤方154

半夏散及汤方154

白通汤方155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155

真武汤方156

通脉四逆汤方157

四逆散方157

乌梅圆方162

当归四逆汤方16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165

麻黄升麻汤方167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168

白头翁汤方170

四逆加人参汤方173

理中圆方174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方175

烧裈散方176

枳实栀子豉汤方176

牡蛎泽泻散方177

竹叶石膏汤方178

桂枝加葛根汤方19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194

桂枝加附子汤方195

术附汤方195

桂枝去芍药汤方19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195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195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195

白虎加人参汤方196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196

葛根加半夏汤方196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196

栀子甘草豉汤方196

栀子生姜豉汤方196

柴胡加芒硝汤方197

桂枝加桂汤方197

柴胡桂枝汤方197

附子泻心汤方197

生姜泻心汤方197

甘草泻心汤方198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98

桂枝加大黄汤方198

桂枝加芍药汤方198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198

四逆加人参汤方199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199

同类推荐
  • 山海经

    山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快士传

    快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绣球缘

    绣球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蜘蛛先生

    蜘蛛先生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是为什么一次次把握卷入这些阴谋的漩涡里面?如果这些都是命运的安排,那么就让我把这该死的命运打破!但是为什么!这也是命中主动的安排?!
  • 神界危机

    神界危机

    玄幻新书…现在持续更新中…………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求推荐票,各种求!
  • 女尊天下:三少难为

    女尊天下:三少难为

    【本书已经转到女频】这是一篇伪幻想修仙的女尊文。柳是是带着封印的记忆一直以废材独子的身份在以强者位尊的修仙大陆九州大陆四大家族之一的柳家长大。柳家这一代除了柳是是还有两个姐姐。重生而来想要复仇的大姐柳如烟,纠结不定一会想要抱大腿一会想要抢夺机缘野心勃勃书穿的二姐柳若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皇者!
  • 倒霉剩女的穿越史:皇后培养计划

    倒霉剩女的穿越史:皇后培养计划

    实在是不好意思说,本人靠拍马屁起家。刚投胎就为名字放声大嚎,有个帅哥在身边却是自己亲哥,没法下手。刚刚长大,本以为还可以多快活几年,就犯了太岁,和皇帝较上了劲。不就是让他和男子“接触接触”吗?又没深入发展,至于要她进宫折磨她吗?跑吧跑吧,为了今后的美好生活.....      
  • 闪闪殿下别靠近

    闪闪殿下别靠近

    她艾雪晴是炎华大学的美女,他郑言枫是炎华大学的校草。他是名副其实的暖男,她是名副其实的犯二小姐。缘分让她们慢慢靠拢,可是出国留学这四个字却让他不得不离开。最后他是否离开?是千代沧桑的遗憾还是刻骨铭心的爱恋?艾雪晴与郑言枫之间令人痛心的爱情,最后是否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 于公案

    于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幽冥天师

    幽冥天师

    传说华夏大地藏着三处绝地,阴山,藏尸江,丰都鬼城,每到夜晚,阴魂不散,僵尸横行,鬼影扑朔。世间有阴阳道士,有风水大师,有算命先生,而我林正则是独一无二的阴阳天师!
  • 孩子喜欢问的456个问题

    孩子喜欢问的456个问题

    《孩子喜欢问的456个问题》编著者郭家宝。《孩子喜欢问的456个问题》收录了几百个儿童感兴趣的问题,无论是动物的、植物的、天文的、地理的、科技的,还是人体的,都能满足天下父母应对孩子的“刁难”。
  • 燕子岭

    燕子岭

    后来,长期的跋涉让他们欲火焚身,每当他们停歇下来时便对大毛拉进行拳脚施暴。也有一段时间,两名年轻人建议把大毛拉连同麻袋捆绑在树干上,让他自行风为干尸。何三亮对两名年轻人的想法,极力反对。他说:“它完全是个动物,我们应该把它驯化为劳动工具。”两名年轻人对何三亮的话未报任何信心。“一个连语言中枢尚未发育的家伙,怎么去驯服它肢体上的协调?”两名年轻人对大毛拉的驯服充满质疑。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