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18

第18章 伤寒论注释(13)

语,潮热,为胃热,当消谷引食,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而胃中实也。若能食者,胃中虚热,虽鞕不得为有燥屎。杂病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伤寒则胃实热甚者不能食,胃中虚热甚者能食,与杂病为异也。与大承气汤,以下燥屎,逐结热。

阳明病,下血、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阳明病,热入血室,迫血下行,使下血语。阳明病,法多汗,以夺血者无汗,故但头汗出也。刺期门以散血室之热,随其实而泻之,以除阳明之邪热,散邪除热,荣卫得通,津液得复,濈然汗出而解。

汗出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胃中有燥屎则语,以汗出为表未罢,故云风也。燥屎在胃则当下,以表未和,则未可下,须过太阳经,无表证乃可下之。若下之早,燥屎虽除,则表邪乘虚,复陷于里,为表虚里实。胃虚热甚,语言必乱。与大承气汤,却下胃中邪热则止。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语。邪气入内之时,得脉沉而喘满,里证具也,则当下之。反发其汗,令津液越出,胃中干燥,大便必难,久则屎燥胃实,必发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腹满身重,难以反侧,口不仁,语者,阳明也。《针经》曰:“少阳病甚,则面微尘。暠此面垢者,少阳也。遗尿者,太阳也。三者以阳明证多,故出阳明篇中。三阳合病,为表里有邪,若发汗攻表,则燥热益甚,必愈语。若下之攻里,表热乘虚内陷,必额上汗出,手足逆冷。其自汗出者,三阳经热甚也。

《内经》曰:“热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暠与白虎汤,以解内外之热。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本太阳病,并于阳明,名曰并病。太阳证罢,是无表证。但发潮热,是热并阳明。

一身汗出为热越,今手足漐漐汗出,是热聚于胃也。必大便难而语。《经》曰:“手足漐然而汗出者,必大便已鞕也。暠与大承气汤,以下胃中实热。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语。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脉浮发热,为邪在表。咽燥口苦,为热在经。脉紧,腹满而喘,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为邪在里。此表里俱有邪,犹当和解之。

若发汗攻表,表热虽除,而内热益甚,故躁而愦愦,反语。愦愦者,心乱。《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行,更发热而躁烦。暠此表里有热,若加烧针,则损动阴气,故怵惕烦躁不得眠也。若下之,里热虽去,则胃中空虚,表中客邪之气乘虚陷于上焦,烦动于膈,使心中懊而不了了也。舌上胎黄者,热气客于胃中;舌上胎白,知热气客于胸中。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下后,邪热客于上焦者,为虚烦。此下后,邪热不客于上焦,而客于中焦者,是为干燥烦渴。与白虎加人参汤,散热润燥。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此下后,客热客于下焦者也。邪气自表入里,客于下焦,三焦俱带热也。脉浮发热者,上焦热也。渴欲饮水者,中焦热也。小便不利者,邪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也。与猪苓汤,利小便,以泻下焦之热也。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甘,平茯苓甘,平阿胶甘,平滑石(碎)甘,寒泽泻甘、咸,寒各一两甘甚而反淡,淡味渗泄为阳,猪苓、茯苓之甘,以行小便。咸味涌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泄伏水。滑利窍,阿胶、滑石之滑,以利水道。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针经》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天热衣厚则为汗。暠是汗、溺一液也。汗多为津液外泄,胃中干燥,故不可与猪苓汤利小便也。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浮为表热,迟为里寒,下利清谷者,里寒甚也。与四逆汤,温里散寒。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哕者,咳逆是也。

《千金》曰:“咳逆者,哕逆之名。暠胃中虚冷,得水则水寒相抟,胃气逆而哕。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者,热在经也。能食者,里和也。热甚于经,迫血为衄。胃中虚冷,阴胜也。水入于经,其血乃成。饮水者,助阴气,逆为哕。发热,口干,阳胜也。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能食者助阳,血妄为衄。三者偏阴偏阳之疾也。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表未罢而下者,应邪热内陷也。热内陷者,则外热而无手足寒。今外有热而手足温者,热虽内陷,然而不深,故不作结胸也。心中懊,饥不能食者,热客胸中,为虚烦也。热自胸中,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虚烦。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病,潮热为胃实,大便鞕而小便数。今大便溏,小便自可,则胃热未实,而水谷不别也。大便溏者,应气降而胸胁满去。今反不去者,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与小柴胡汤,以去表里之邪。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阳明病,腹满,不大便,舌上胎黄者,为邪热入府,可下。若胁下鞕满,虽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为邪未入府,在表里之间,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上焦得通,则呕止。津液得下,则胃气因和,汗出而解。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馀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浮大为阳,风在表也。弦则为阴,风在里也。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风热壅于腹中而不通也。若寒客于内而痛者,按之则寒气散而痛止,此以风热内壅,故虽久按,而气亦不通。阳明病,鼻干,不得卧,自汗出者,邪在表也。此鼻干,不得汗而嗜卧者,风热内攻,不干表也。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者,风热攻于胃也。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行人,热胜则肿,此风热在经,故耳前后肿,刺之经气通,肿则小差。如此者,外证罢则可攻。若外证不解,虽过十日,脉续浮者,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若其脉但浮而不弦大,无诸里证者,是邪但在表也,可与麻黄汤,以发其汗。

若不尿,腹满加哕者,关格之疾也,故云不治。《难经》曰: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津液内竭,肠胃干燥,大便因鞕,此非结热,故不可攻,宜以药外治而导引之。

蜜煎导方

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当责邪在里,以微恶寒,知表未解,与桂枝汤和表。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伤寒,表实脉浮,无汗而喘也,与麻黄汤以发汗。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者,热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热甚于胃,津液内竭也。胃为土而色黄,胃为热蒸则色夺于外,必发黄也。与茵陈汤,逐热退黄。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苦,微寒栀子十四枚(擘)苦,寒大黄二两(去皮)苦,寒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茵陈、栀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宜下必以苦,宜补必以酸,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内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暠此下本有久瘀血,所以喜忘也。津液少,大便鞕,以畜血在内。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黑也。与抵当汤,以下瘀血。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下后心中懊而烦者,虚烦也,当与栀子豉汤。

若胃中有燥屎者,非虚烦也,可与大承气汤下之。其腹微满,初鞕后溏,是无燥屎,此热不在胃而在上也,故不可攻。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不大便六七日者,则大便必结为燥屎也。胃中燥,其气不得下通,故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虽得阳明证,未可便为里实,审看脉候,以别内外。其脉实者,热已入府为实,可与大承气汤下之。

其脉浮虚者,是热未入府,犹在表也,可与桂枝汤发汗则愈。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大下之后,则胃弱不能消谷,至六七日不大便,则宿食已结不消,故使烦热不解而腹满痛,是知有燥屎也。与大承气汤,以下除之。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小便利,则大便鞕,此以有燥屎,故小便不利,而大便乍难乍易。胃热者,发热,喘冒无时及嗜卧也。此燥屎在胃,故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也。与大承气汤,以下燥屎。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上焦主内,胃为之布,食谷欲呕者,胃不受也。

与吴茱萸汤,以温胃气。得汤反剧者,上焦不内也,以治上焦法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辛,热人参三两甘,温生姜六两(切)辛,温大枣十二枚(擘)甘,温《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暠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太阳病,脉阳浮阴弱,为邪在表。今寸缓、关浮、尺弱,邪气渐传里,则发热汗出,复恶寒者,表未解也。传经之邪入里,里不和者必呕。此不呕但心下痞者,医下之早,邪气留于心下也。如其不下者,必渐不恶寒而渴,太阳之邪转属阳明也。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小便数,大便鞕者,当与小承气汤和之。此不因吐下发汗后,小便数,大便鞕,若是无满实,虽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候津液还入胃中,小便数少,大便必自出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润胃气,但审邪气所在,以法救之。如渴不止,与五苓散是也。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脉阳微者,邪气少,汗出少者为适当,故自和。汗出多者,反损正气,是汗出太过也。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阳脉实者,表热甚也。因发汗,热乘虚蒸津液外泄,致汗出太过。汗出多者,亡其阳,阳绝于里,肠胃干燥,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浮芤相抟,阴阳不谐,胃气独治,郁而生热,消烁津液,其阳为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趺阳者,脾胃之脉,诊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暠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通肠润燥。

麻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甘,平芍药半斤酸,平枳实半斤(炙)苦,寒大黄一斤(去皮)苦,寒厚朴一尺(斤)(炙,去皮)苦,温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暠麻子、杏仁之甘,缓脾而润燥。津液不足,以酸收之,芍药之酸,以敛津液。肠燥胃强,以苦泄之,枳实、厚朴、大黄之苦,下燥结而泄胃强也。

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蒸蒸者,如热熏蒸,言甚热也。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则表邪已罢,蒸蒸发热,胃热为甚,与调胃承气汤下胃热。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内经》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暠热在上焦则吐,吐后不解,复腹胀满者,邪热入胃也。与调胃承气汤,下其胃热。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吐、下、发汗,皆损津液,表邪乘虚传里。大烦者,邪在表也;微烦者,邪入里也。小便数,大便因鞕者,其脾为约也。小承气汤和之愈。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针经》

曰:“脉软者,病将下。暠弱为阴脉,当责邪在里,得病二三日脉弱,是日数虽浅而邪气已入里也。无太阳证,为表证已罢;无柴胡证,为无半表半里之证。烦躁,心下鞕者,邪气内甚也。胃实热甚,则不能食。

胃虚热甚,至四五日虽能食,亦当与小承气汤微和之。至六日则热甚,与大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多者,为津液内竭,大便必鞕,则可下之。小便少者,则胃中水谷不别,必初鞕后溏。虽不能食,为胃实,以小便少则未定成鞕,亦不可攻。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暠伤寒六七日,邪气入里之时,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邪热内甚,上熏于目也。无表里证,大便难者,里实也。

身大热者,表热也。身微热者,里热也。《针经》曰:“热病目不明,热不已者死。暠此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则证近危恶也。须急与大承气汤下之。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邪热入府,外发热汗多者,热迫津液将竭,急与大承气汤,以下其府热。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不解,邪热传入府,而成腹满痛者,传之迅也,是须急下之。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邪气实也。《经》曰:“大满大实,自可除下之。暠大承气汤下其满实,若腹满时减,非内实也,则不可下。《金匮要略》曰:“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暠是减不足言也。

同类推荐
  • 忠孝勇烈奇女传

    忠孝勇烈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智囊现代释用

    智囊现代释用

    全书以《智囊》为主干,又不拘泥于它,放开文笔,结合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难题,力图把《智囊》之“智”与现实之“智”融为一体,让读者彻悟并活用,以便一生有成。
  • 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随园诗话(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反经

    反经

    本书共9卷,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用,探讨了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了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
热门推荐
  • 返世魔魂

    返世魔魂

    双生的北冥天和北冥皇,为了找回被魔王百目缭挟持走的母亲,和为了寻找母亲而失踪的父亲而踏上旅途。因为捉鬼世家北冥家的名声而一路不断被央求与各色鬼怪接触的两兄弟,逐渐在事件中发现前世魔王虹枭,似乎与百目缭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若是想打败百目缭必须找到虹枭,但这早就已经死掉烟消云散的前世魔王,要如何请出他来?而一提到虹枭心情就异常烦躁的北冥天,和有着怀念感觉的北冥皇,与那前世魔王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返世魔魂》,向你展示魔王的前世今生!
  • 知与道

    知与道

    有点儿诡异的作品。没事可以看看,打发打发时间。谢谢。
  • 笑傲国术

    笑傲国术

    在地球这篇陆地上最神奇的莫过于流传在泱泱华夏的国术(神学、武术、中医),时代在变化,在二十一世纪大多数人眼中成为封建迷信。但是,华夏国术真的就是迷信就是封建?要知道正是这所谓的封建迷信支持者我中华大地上无数华夏儿女生活了无数年。有人就说了华夏国术不科学,科学是个屁,科学才出现多久,为何要用西方所谓的科学来衡量我华夏国术,而不是有我华夏文化去衡量科学?存在即是道理,而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坚信中华国术必定有它的道理。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就从笑傲江湖开始,见证武功的时代,臆想大侠的时代(刚开始可能有点生涩,请大家见谅,本作品纯属娱乐。)
  • 带个仙女闯末世

    带个仙女闯末世

    人家进的都是什么天庭红包群,仙界红包群,地狱红包群,而陆明却被邀请进了一个仙女红包群,里面清一色的仙女,就连他自己的群名都是小仙女。一个大老爷们存在于这个仙女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群号:635490321)
  • 婚姻保卫战

    婚姻保卫战

    文轩和沈茹结婚六年,过着平静而恩爱的生活。一张不经意的相片,打破了这份宁静,阴影笼罩在文轩的心头,为了查明妻子背后的真相,在困惑和矛盾中,他不得不以牺牲信任为代价。面对丈夫的质疑,作为妻子的沈茹在爱和背叛之间该如何做出抉择?美丽的故事一开始,悲伤就在倒计时。
  • 护花狂龙

    护花狂龙

    转世炎帝,携手九尾天狐,收集上古神器,重走一遭通天之路。
  • 夜行书

    夜行书

    古董这玩意,轻易碰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就是这行当里混饭吃的。我虽然也靠着买卖古董赚钱,却不是靠自己的眼力捡漏过活,而是另凭本事吃饭。正常的古董,因为价格过高,买到手里再转手也没什么利润可图。我找的都是一些沾染上东西,不“干净”的冥器。正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古物缠上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以至于拥有者深受其害,而我打听到这种消息找到他们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拿到手里,最后高价卖出,可称得上是利润颇丰......开启诡异之旅,探寻古董之秘,夜行书,一本你不敢看的书。
  • 重生之受君不懂爱

    重生之受君不懂爱

    一个人在不懂爱的情况下,接受了另一个人的爱,最后却败给现实的无奈。当他意外重生,想与那人再续前缘时,却遇到了另一个人。
  • 丛芜深渊

    丛芜深渊

    耽美|玄幻主角:沈临渊羲芜其他:蔚蓝傀魔帝超物族垣恨玄幻|长篇|种族之战简介:混沌初开,各族兴起,广袤天地生灵崛起。为争一席之霸主,各族战火四起硝烟弥漫,最终神族与魔族达成一致共导和平。而总有人心术不正,偷取了神物聚灵石,获得了超越一切自然的力量,称之为所有种族之不同的超物族,且野心勃勃,试图扰乱各界平静,登上巅峰。而超物族却并未得逞,遭遇各界封杀,最终族灭城空。而超物族所有的力量,便被封印在这聚灵石之中,正压在冰雪魔窟之下。只有及其五味神器才可解封。而若是拥有了这聚灵石,便是全界无敌。
  • 帝之龙

    帝之龙

    龙神现,风雨起!碎大地,破苍穹!灭星辰,毁世间!血腥屠杀,无人能挡!种族消逝,星球寂寥!视弱者为蝼蚁,视生命如草芥地球修真界最有天赋被称为万古奇才的帝昊,却惨遭自己最心爱的人与最好的兄弟的背叛,被这对狗男女陷害致死。或是老天有眼,亦或是命不该绝,帝昊在死后却穿越到一个同名同姓的“废物”太子身上,携带无上秘籍帝龙术,逆天改命,一次次让人震惊,一次次让敌人胆怯,一次次打破束缚,一次次挑战极限,且看帝昊如好在这异世界掀起一片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