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漫谈31探囊取物,纸上谈兵
霜剑风刀蚀小城,
萧萧芦笛尽秋声。
空谈壮志囊中物,
枉废雄心纸上兵。
踏破山河无觅处,
收来花雨自多情。
苍天若与随心老,
叱咤风云豪气横。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中的主人公名叫韩熙载。他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这有必要说一下五代十国,也就是唐朝灭亡之后到宋朝建立之间五十多年的这一段历史。
当时在中原地区依次出现了五个政权,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才结束了五代。
在中原地区以外,也存在许多的割据政权。一共出现了十个国家: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最后都让宋朝灭了。这个时期非常的混乱,大小战争不断。
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当的在中原的后唐为官,唐庄宗的时候邺都发生兵变,庄宗派大将李嗣源征讨,不料走到半路,李嗣源的军队也发生了兵变,与邺都的乱兵联合在一起拥李嗣源当皇帝。
李嗣源派王公俨为登州刺史,王公俨不去,于是李嗣源派大将霍彦威征讨,结里将王公俨杀死,他手下的人也倒了楣,其中就有韩光嗣。
韩光嗣被杀后,韩熙载就逃离了中原。
韩熙载考中过进士,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他伪装成商贾,经过正阳渡过淮河逃到吴国境内。他之所以选择这条路,是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名字叫李谷。李谷家住颍州,不远处就是吴国。
两人见面之后举杯痛饮,韩熙载就对李谷说。如果吴国用我为宰相,我一定会长驱直入,直取中原如探囊取物。
李谷就笑着说,如果中原用我为宰相,我取吴国探囊取物。后来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并采用他的策略,夺取了南唐好多的地方,而韩熙载在南唐却无所作为。
并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生不逢时,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韩熙载到了吴国之后,先给吴王递交了一份推荐信,也就是自己的简历,出身籍贯什么的,然后又说了一个国家选取才能贤士的重要性,最后就说自己是多么多么的好。说自己是文武全才,说我在少年儿童的时候,我就跟别人不一样,他们玩耍我不玩耍,我就是爱学习,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抱负。
当时吴国真正掌握政权的是徐知诰,徐知诰是一个孤儿,他在战争中被杨行密抓了来,杨把他收为养子,可是其他的儿子不容于他。杨行密就把他送给了徐温,所以改名叫徐知诰。
徐知诰这个人,比较宽厚,生活上很节俭。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他一看韩熙载的文字,觉得此人有些狂妄自大,心中就不怎么喜欢。所以就给了他一个小官儿做,没有重用,只让他当了一个从事。从事也就是一个幕僚。
他这一干就是十年。徐知诰后来独揽大权,就想自己当皇帝。于是就逼迫睿帝杨溥封自己为齐王。第二年杨溥就被迫下诏,禅让帝位给徐知诰。
徐知诰定国号为南唐,并恢复了他原来的姓,改名叫李昪。
李昪也知道韩熙载很有才,当了皇帝之后,才给了他一个秘书郎的职务,被派到东宫太子手下。主要的任务就是专门管图书的收藏以及校写,这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儿。
于是韩熙载就整天与太子李璟谈天说地,吟诗作对,这一待就是七年。
李昪当了皇帝之后,有没有放弃他勤俭的好习惯,平时穿的就是草鞋,从来就不用金银器具,而且穿的衣服也都是粗布做的。由于他勤政爱民,而且是不主张进行战争,大力发展生产农业,所以南唐在那个时候是非常的安定,国富民强。
但是李昪却相信方术,就想着长生不老,由于长时间服用丹石就中毒了。不但没有多活,反而少活了几年。
驾崩之后,太子李璟继位,李璟对韩熙载非常气重,韩熙载以为自己一生的所学,这回就要有用武之地了。
他得到了重用,一心想着尽心为国,全然没有考虑到那些权谋之术,没有想到怎么来保护自己,看到朝中有弊端啊,或者是不合礼数的地方,他都要去指正或者弹劾,所以就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满。
于是他就遭到了别人的诬陷,说他喝酒猖狂。李璟就把他降职,几年之后才又升了官。
后来后周的军队进攻南唐,李璟就派他的弟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陈觉为监军。陈觉这个人是志大才疏,嫉贤妒能,所以韩熙载就反对让他去,但是李璟不听。因为齐王李景达最初想被立为太子,虽然最后立了李璟,但是这件事在李璟心中留下了阴影。
南唐军队果然是大败而归,李璟郁郁寡欢,结果一病而亡。
后主李煜继位,他就是著名的千古词帝。李煜生性宽仁厚爱,他的志向也不大,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想向外扩张。
韩熙载的政治抱负非常的远大,他的见识以及学问都有非常的独到之处,但是由于和李后主合不到一起,所以并没有被重用。
因为当时的宋朝是最大的威胁者,南唐一方面向北宋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这些从北方来的官员猜疑陷害。
韩熙载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破灭了,为了自保,就纵情声色。李煜为了能验证他到底有没有野心,就派了两个画家,去他家暗暗地看一看,然后把他的所作所为画下来。
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假装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人,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
《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大画家顾闳中所画的。顾闳中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力的观察力,把韩熙载在家里夜宴的过程都记在心里,回去后,就画出了这一千古名画。
这是一幅长卷,有五个场景,这幅画线条非常的流畅,充满了表现力,极为灵动,极其富有神韵。
后主李煜看到之后就放过了韩熙载,韩熙载享年69岁。
*******************************
“纸上谈兵”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名字叫赵括。
赵括是战国时期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熟读兵法,往往以出奇制胜而闻名。
赵括年轻的时候也学习兵法,一谈起兵法来,是滔滔不绝,就连他父亲也说不过他。
于是赵括就非常的骄傲,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谁都没有他的军事才能好。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赵奢却知道他的才能,经常的劝他不要只是纸上谈兵。并早已经下了结论说:如果赵国不用他为将也就罢了,如果用他,一定会遭受挫败。
公元259年,秦国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一开始是廉颇指挥全军,廉颇一共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被秦军攻破,廉颇就退到了第二道防线进行死守。秦军无论如何都无法攻破,这一对峙就是三年。
双方都耗不起,于是秦国就使用反间计,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就说秦军现在不怕廉颇,廉颇已经老了,没啥能力了,就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如果让赵括带兵打仗的话,秦国就完了。
因为赵奢曾经打败过秦国,赵王心怀侥幸,他也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就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上任之后就认为自己非常的会打仗,他按照兵书所说的死搬硬套。到长平之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战术和作战方案。
秦国的大帅名字叫白起,此人被后世称为杀神。他定了一计兵分两路,一路是假装失败,把赵军一步一步的引到了包围圈里,然后切断了后路,把赵军包围了起来。
赵括几次突围都没有出去,后来被秦军乱箭射死,四十万赵兵都投降了。投降之后却都被白起给活埋,因为怕他们再反。这一战使赵国受到了重创,要不是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有可能就此灭亡。
赵括用40万人的性命,换来的是一句成语。这个成语就比空谈理想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