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那个六月,我不断的徘徊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在烈日下,在风雨里。每天一大早从蛇口出发,花6块钱坐到罗湖的人才大市场。往返的话需要3个小时。当时的深圳还没有地铁,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小巴,一到夏天,就充斥着各种汗流浃背的味道。
有一次车上人太多,司机突然大叫“快蹲下。”我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往下了,内心惶惶不安,以为我遇到恐怖袭击了,后来才知道是有交警在检查。
每日每日,每一天都是那么多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最让我感到奇葩的是,居然还有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招聘要求:
一、本科毕业
二、年龄24岁以下
三、工作经验三年以上
四、应届生不予考虑
来跟着我连起来念试试,24岁以下本科毕业且工作经验三年以上,而且不是应届毕业生!
我当时想那个HR一定是疯了,不然就是没带脑子写的。
互联网老兵变形记四、五——逃出传销窝点,等我的也不简单 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七月的暑假,小姨带着我6岁的表妹一起来到了深圳。犹记得小姨的行囊里面有大葱,大蒜等一些无厘头的东西。因为物价有别,能带来的都是赚的。最开心的是小姨还带来了我心爱的球鞋,这样我就可以到蛇口体育中心踢球,其实早就想去那草坪上蹦跶了。
但随之而来的尴尬是在十多平米的小房间里面住4个人,可想而知,有多拥挤。所以,对我而言,找到一份工作和一个落脚点,已是刻不容缓了。
有一天,人才市场里面有一家公司,前面排满了人,看起来是一家大公司在招聘。
直至今日,我依然常常可以在各大街角,电视上看到这家企业的广告,一个美丽的公主爱上一个落魄的学者的故事,虽然看到结局我也依然不明白他想要表达什么。
我走近一看,上面大大的写着:
招聘
业务员20名 能吃苦耐劳
我一看就来劲了,心想还真是一家有人性的公司,只要能吃苦耐劳就好了。面试官简单看了看简历。问我能不能吃苦,我当然说能。然后他告诉我第二天穿上正装到,试用期7天,月薪1000块,包住。当时差点没把我兴奋的跳起来,走在路上都是飘的。
能够进入这样的大企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想想坐在办公室里上上网,然后联系下客户。客户来了,说不定还可以一起吃饭喝酒———我早已开始浮想联翩了。下午路过沃尔玛的时候,还特意买了一只9。9元的烧鸡,平常每次路过我就看看,两瓶绿金威,和姨夫喝了两杯,庆祝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并踏入了大企业。
第二天一大早,我穿着西裤衬衣赶往了这家大企业,一下车,就听着头顶上的喜鹊在叫喳喳,心想着今天一定是交了好运了。连小鸟都在给我庆祝。但万万没想到,艳阳高照的天空竟突然下起了几滴雨,用手一摸,怎么头上平白的多了些鸟粪。啊!喜鹊竟然直接拉在了我的头顶上。哎,真不知是喜是忧。
到了公司,我环顾了一下四周。不久后,来了一个短发的经理。一看就是标准的GD人,蒜头鼻,大嘴巴。用不大标准的普通话说:“小伙计,你是新来的啊?”“恩”我应道。“我们介里业务都是要外面跑的,不是坐办公四的。介样子,你分配到沙头角去。介是你的主管,你接下来跟着他去跑业务。”
经理手指了下旁边的一个黑黑瘦瘦的年轻人(接下来就叫小黑吧)小黑看着我一脸不屑,那感觉就像“小样,你新来的把?”
我心里默默嘀咕着“你丫的算老几,不就比我早来一点么,拽你妹。”不过嘴上还是乖乖的道了声:“主管好!”。小黑用鼻子哼了一下,说我们马上要出发了,去沙头角。
说起沙头角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谈起中英街,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过去,大家都很想看看,在腐朽的没落的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香港是怎样的。但是在当时办理港澳通行证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去香港了,就连进入深圳关内,都还需要一张边防证。
所以在当时,深圳的中英街就成了大家蜂拥而至的景点,因为这条街一边属于深圳,一边属于香港。他就像是链接深圳与香港的一条纽带,也满足了大部分人对于香港可望而不可即的向往。
我和小黑一起坐上了一辆送水的货车,想着马上就能到沙头角,甚至还有可能去下中英街,我心里得意的笑。一路上和司机聊天,司机也是GD人,很热情。小黑始终保持着他那一脸死相,就和别人欠了他几百万似的。开了1个多小时,车到了一家士多店门口。我们一起下了货车,手上拿了两瓶矿泉水。
然后到了士多店,“老板,我是XX矿泉水的,你那边货卖完了吗?”老板摇了摇头,“老板,你看我们刚刚推出了新品,大炮装的(就是大瓶装的)给你搬几箱吧?”老板还是摇了摇头说,生意不好哦~不要。
于是我们又去了下一家,以及下下家店。同样的台词说了一遍又一遍,碰到店里缺货的,我们就电话通知司机把车开到店门口,然后我们就一箱箱的把水往店里搬。
一个上午,不到2小时,走了32家店,抬了108箱水。当然作为新人的我被小黑当做免费劳动力,搬了大部分的水。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当时人才市场的那个海报。
“业务员 20名 能吃苦耐劳”
什么业务员,不过就是个干苦力的搬运工罢了。套用了今天流行的广告语,“我不是业务员,我只是搬运工罢了!”呵呵。
中午,在嘉旺吃了个快餐,但快餐的价格令我咋舌。最便宜的饭都是十二块以上,并且分量对于我一个体力劳动者来说又少的可怜。
此时怀念起我大学食堂以及宿舍门口的无名餐馆,素菜2块,荤菜3块。米饭5毛。我有一同学,点了一盘酸辣土豆丝,吃了8碗米饭,最后结账是2。5元。成为当时学校里的一段佳话。因为姓胡,又名“胡八碗”。
现在在看看小黑那一脸衰样的监工,还有只能解决温饱的工资,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