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说到公司的业绩2007年较2006年翻了三翻,达到了1个亿。当彪哥梦想着拿到百万年薪的时候,公司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公司的总部从统建楼搬到了福田的中央商务区,就是彪哥梦寐以求的办公场地——深圳会展中心附近。当然实际位置比会展中心还要好,乘公交车从投资大厦下来以后,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二、老杨提出在2008年业绩要较2007年翻一番,达到2个亿,并且将华北市场作为2008年的突破重点。
三、治理股权结构:对于分公司总监,取消承包责任制,从占干股到拥有实际股份。对于FJ、ZJ的这些诸侯——杭州的石总、FJ的尹总等来说,拿区域的股份换成总公司的股份。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公司上市。
公司年初规划一出,就决定了彪哥2008年百万收入泡汤了,但听到公司要上市的消息,我为之一振。因为上市对于中国人,或者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就是能套现,能实现财富自由。
实际上,老杨在股权结构治理上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首先这些股东,区域的合作方第一年刚挣了钱,第二年就马上被告知要进行股改,一般人都会难以接受。
其次是股份的换算,当时公司有1000名员工,20多家分公司。创业团队、区域合作方、空降高管、老杨自身,一共该拿出多少股份?如何能做到相对公平?这也是一个大难题。当然这些事情也不是老杨一个人在做,背后也有一个投资机构在做相应的辅导。
记得2008年4月,彪哥和公司的一群人一起到了深圳科技大厦。彪哥当时拿到的股份是 1。07%,看起来好像真没多少,但是互联网公司如果上市了,PE将会高于很多传统企业。按照07年盈利1600万来计算,如果PE能给到30倍的话,公司的市值就有4。8个亿,那么彪哥手上的股票就值513万。当时彪哥想想这500万,不是像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彩票中奖一样吗?
回到宁波,彪哥考虑的已经不只是宁波分公司层面的问题,而是整个华东的业绩情况。2008年5月,为了实现JS的苏锡常联动,我深圳时期的下属,也是当时和我一起在宁波共事的沈经理前往支援常州,成为了常州分公司总监。2008年7月,彪哥支援了一个行政经理小萌,负责义乌公司的筹备和后期的后勤管理工作。2008年9月,一直辅佐我的翠翠,也是几个经理中最负责任的翠翠,调往嘉兴,担任嘉兴分公司总监。
而我这里几个部门经理的职位空缺,也由小柯和小贺接手了下来。他们都是我在宁波之后招聘过来、从一线提拔起来的。两年过去了,我们华东的两家竞争对手因内部管理不善,在宁波、台州的分公司纷纷倒闭。而他们的员工、经理也陆续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一方面宁波在不断输出人才,另一方面又在不停补进人才。2008年并没有2007年那般惊心动魄,但发展很稳定,业绩和利润基本维持和2007年同等水平。2008年,整个公司实现了2个亿的销售目标,利润达到3000万。
而在此时,华北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公司设立BJ分公司,并且以BJ为中心,陆续设立了大连、烟台、济南、青岛、潍坊等分公司。带队的大区总监正是之前我深圳部门的小范,就是那个每天和老柯一起深挖注塑机行业的那个。小范人聪明,情商也很高,并且比彪哥胆子大。所以业绩起来的很快,并且团队规模也迅速扩大。
但就是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小范见异思迁了。对于2008年的分配制度,小范一盘算,自己今年也不会有多少收入,后来竟然暗度陈仓,在BJ自立门户,将一部分优秀的同事拉到自己的公司。一面做着大区总监,另一面还自己经营一家公司,并且据说业绩也不错,短短两个月就做了几十万的利润。最后搞得整个华北市场人心惶惶,业绩低迷……
当时已经是2008年的年末了,老杨和彪哥沟通了此事。彪哥知道,按照以往,老杨这些事情是不会和别人讲的。而如今打了这个电话,就预示着老杨希望我能去华北拨乱反正。京城是每一个互联网人都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谷歌、百度、新浪、搜狐……但彪哥过去要面对自己之前的弟子,又要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彪哥会去京城吗?在皇城根下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