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登陆佛山
彪哥上篇说错了:一起出发佛山的实际上是5个人,因为刘大姐早在十月份就已经过去筹办了。到了佛山的禅城,前往住宿地——佛山中医院对面。看着路两边的梧桐树,还有树后破旧的房子,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江城武汉。我们在院子里停了车,发现刘大姐已经在那等候多时了。我们把东西都搬上了楼,已是满头大汗。房子虽然外表陈旧,但里面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装修也不错。稀奇的是阳台上竟然还有桑拿房——看得出房主家境还是不错的。但问题来了,三房一厅,一间主卧,一间次卧,还有一间是通往阳台的过道临时充用卧室。彪哥作为总监,按道理应该住主卧,但上一次去东莞的时候,在“怎么住”这个事情上吃了亏。
当时东莞的总监也蛮重视我,让我睡在了主卧的大床,那间主卧足足有40平米。而其他的同事则睡在外面,7-8个人挤在20多平米的空间里,睡的还是高低床。当时我只是觉得这是总监安排的,那我住着就好。但其实这个安排,让一些同事感受很不好。因此这次我就挑了个过道和张张一边一个床,把主卧和次卧留给了4个女同事。
安顿好了以后,彪哥一行就在刘大姐的带领下去了位于富荣中心的公司。对面是当时佛山地标性建筑——旋宫酒店,最高一层是旋转餐厅,可以喝喝早茶。到了公司一看,公司的铭牌、隔断、地板、办公座椅、电话机都置办得妥妥的。这个刘大姐在短短10天时间,从租写字楼、租宿舍,到装修、买办公家具,再到分公司注册,竟然都一个人搞定了,看来还是有一套的。办公室不大不小也有200多平米,设置了3个部门,30多个工位,偌大的公司只有我们6个人,显得格外的空荡。佛山分公司我们计划要招到3个部门的30多个人,而我们到佛山已经是年底11月了,在求职淡季招人其实是比较尴尬的。
下午大家一起开了个会,任命了三个经理:丹丹、小姜和小马,而张张担任小姜的助理。说是经理,其实都是光杆司令,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随后让刘大姐分享了佛山分公司的创建历程。当时她和老杨,还有另外一个渠道总监一起来佛山,一天之内就考察了3个办公场所,最后还是觉得富荣中心地段不错,于是当机立断,办理了相应手续。之后老杨就走了。据刘大姐讲,当时她一个人面对这空荡荡的房子,坐在地上大哭了一场。当时谁也没有告诉她该如何装修,该如何购买办公家具……
开完会不知不觉就8点多了,大家提议一起去寻找佛山美食。我们兴冲冲地出了门,却发现8点多的佛山已经很难找到还在营业的饭馆了。这和深圳相差甚远,就算是凌晨12点过后,深圳的城中村依然还是灯火通明,不要说去找家餐馆,就算是服装干洗店、裁缝店应该也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当时的佛山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市场,对此彪哥也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明确了市场开发的方向:
一、城市包围农村。佛山很大,比深圳、东莞都要大,结合我们当时的人力情况,肯定是先做好禅城、南海这片区域。
二、以服务业带动工业。当时正值年底,很多服务行业是旺季,比如餐馆、专科医院、美容美发、律师服务等。这些行业对于手机搜索的需求会更大,签单也相对容易一些,为以后开发工业企业,做好基础准备。
三、以老客户带动业绩。“基本”是空白市场,但并不“完全”是。当时广州分公司也来佛山开发过几个客户。虽说广州和佛山近,两地也通了地铁,但毕竟不是同个地方,因此广州分公司对这些客户基本上没有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决定挖掘这些客户信息,接管相应的服务。这三点策略具体执行得如何呢?我们下篇再讲……
难招人 招人难
前面说到佛山分公司摆了30多个工位,所以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招人。也像当初在深圳一样,我们找到了FS市的人才市场。没想到去了一看,心里哇凉哇凉的。一来人烟稀少,感觉摆摊招人的和找工作的相差无几。二来大多数应聘者是找工厂工作的工人,而且年龄普遍偏大。三来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奇葩。当时有一本地大妈拿着简历来到我们招聘摊位前,操一口生硬的普通话。我说大妈你年龄可能太大了,她还白了我一眼,说是给自己儿子找工作的。她拿着简历让我看,还一再说自己儿子很优秀,可他自己不想来找工作。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就这样一周去两三次人才市场,人才库却始终填充不起来。好不容易招了几个人,也感觉不是那么满意。当时招了一个AH人,79年出生,以前做陶瓷业务。他普通话很差,因为姓查,自我介绍时总是说成擦鞋的。还有一个GD清远78年出生的老林,初中都没有毕业,之前是餐厅服务员。在人才市场面试的时候,自己没有准备简历还总是问东问西。彪哥一直认为,找工作就应该拿上简历来和我们沟通,这是诚意的表现。简历是我们沟通的基础,你要是没简历就别唠叨,我今天是花钱过来买人,没时间废话,于是彪哥就不搭理这个老林了,但人就是贱,下午的复试他还去了,还乖乖地填了张简历。虽然这个老林人有些邪,并且对电脑一窍不通,但考虑到当时的招聘现状,没办法,先用了再说。
不曾想,这两个第一批的佛山员工之后可是起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