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一家人被窗外的爆竹声吵醒,小姑娘睡眼惺忪的起身,头发乱糟糟的,坐在床边,晃着肥嘟嘟白嫩嫩的小脚丫,嘟着嘴,发泄着被扰了清梦的不满,老太太慈爱的抱起小姑娘,汉子拍门叫来伙计烧了热水,给一家人梳洗。
老太太坐在床沿给小姑娘梳理着头发,小姑娘年级尚小,并未蓄发,只简单的梳起两个小辫子,半披着头发,晃起脑袋来两个小辫子一甩一甩的,老太太又给孙女擦了脸,梳洗完毕,小姑娘蹦蹦跳跳的跑到汉子身后抱着,撒着娇。汉子简单梳洗之后,引着一家人在楼下随意吃了些饭食,便嘱咐了伙计安顿好家人,径直出了客店,直奔县衙。
路上行人匆匆,虽然店铺尚未开市,街上人流却丝毫不减。宴客迎宾,热闹非凡。
汉子也无心驻足多看几眼,一路走到县衙前,此时的县衙空荡荡的,只有门口站了一个值守的快班衙役,无精打采的东张西望着,看到眼前走来一个彪形大汉,器宇不凡,也是精神为之一振,自知来者绝非等闲,行了一揖礼,客气的问道:“先生何事?”
汉子也客气了的抬手回了个揖礼“我乃新来补缺的典史特来拜见知县大人。”
衙役赶忙回答道:“知县大人平时并不住在县衙,于东市边上置了一所宅邸①,大人若是想拜见知县大人,小人愿为典史大人引路。”
汉子忙摆手“无需如此,我自会去得你好生当班吧。告辞!”说罢汉子转身超东市走去。沿路打听,找到了知县的邸宅,大门前宾客往来,人声鼎沸。只见门前放了一小桌,上铺一张红纸,另置一砚台。一旁站立着一位老者,老者见汉子径直走来便问道“阁下可是来贺节②的?留下拜帖即可,敢问尊姓大名。老夫好记录下来。”
“我乃补缺的新任典史,姓阎名应元字丽亨,特来拜见知县大人。”
老者闻之赶忙道“原来是阎典史,刘大人应陈员外之邀,前去赴宴了。典史大人可先到中堂③等候,未时便该回来了。”
阎应元在老者的引领下前去中堂等候,进入中堂,只见中堂虽不大,但家具装饰颇为考究,正中摆放一束腰雕花紫檀八仙桌。另有八对紫檀官帽椅。墙上挂着楠木挂屏上雕梅兰竹菊。与整个房间浑然一体。老者引阎应元坐下。
说道“阎典史先在此歇息一会儿。老朽还要去接待一下登门贺节的宾客,招呼不周望请见谅”
“老先生客气了。”
老者随即吩咐一旁的小童,便退了下去。
不多时,一小童端着茶壶走了上来,为阎应元倒上茶,饮茶用具皆是小而精细的紫砂茶具。
与阎应元的雄壮体格颇不协调。
阎应元亦觉口中干渴,便端起茶杯饮起茶来,只觉得此茶味道甘甜清冽,味香醇而不厚,甘而不苦,香气如兰,回味悠长。惊异到“此是何茶,味道竟如此甘甜!”
一旁的小童客气的答道“此茶是产自黄山的云雾茶④,本地喜好喝茶之士,皆喜欢龙井,天池,虎丘,碧螺春,而我家大人独爱此茶,每年必托人从去黄山采购此茶。”
阎应元放下茶杯,看着一旁的小童,十来岁的样子,生得颇为机灵可爱,不禁与他攀谈起来。
“我初到此地,正赶上正月年节之时,昨日见街上人流如潮,甚是热闹,但为何昨夜间依然是喧闹异常,使得我几乎彻夜难眠。”
“大人有所不知,此是本地风俗,年节期间,无论昼夜,本地人皆欢畅游玩,饮酒取乐,乃是称为放魂。一直到正月十八过了元宵灯会,方才罢休,为收魂。大人莫要见怪。”
阎应元笑道“既如此,当入乡随俗。”
说罢,阎应元便闭目在中堂内等候,一直到未时只听得本已安静的院落中传来嘈杂之声。阎应元睁开双眼,只间一面容枯瘦身形不高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方才的老者也伴随在男子一旁。
阎应元知道此人必是知县大人,赶忙起身走到男子身后,行礼。
“末官阎应元,拜见知县大人。”
此时枯瘦男子眯起眼笑笑,随即用平和的语调说道“本官是江阴知县刘秉贤,刚才进门之时,管家已经为我说明了情况,既如此,丽亨不必拘泥于礼数,坐吧。”
随即刘知县走到上座坐下,老管家笑着立在旁边,阎应元走到一旁的座位坐下,此时刘知县方才细细看着座位上的阎应元。只见得此人身形高大结实,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简直犹如云长转世,只是没有关云长的长髯,只有几缕细髯挂于嘴边,身穿深色宽袖衫子,头戴平定四方巾。与这身形不甚匹配,衣着虽然破旧,但极为整洁,整体看来不怒自威,看得刘知县频频点头,嘴角始终挂着微笑。
“看阎典史打扮倒是士人的模样,但身形却不似一般文人的孱弱模样。不知是哪里人士”
“下官祖籍ZJ绍兴,祖上当过锦衣校尉,后举家迁居至北直隶。年幼之时一边读书一边随父亲习武,于崇祯七年乡试中举,后在通州京仓当了个掾史,后父亲去世,结发妻子不久也病逝,只留下老母与年幼的女儿。年前得到调令,迁任江阴典史,遂卖了家中几亩薄田,举家至此。”
刘知县一边听着掷地有声阎应元的答话,一边看着阎应元的英伟相貌。越发觉得此人举止甚是得体,必定不是凡夫俗子,欣赏至极。
“既如此,可带家小先暂住在本官这里,待过了年节,叫管家带你去寻一处宅院,也好在本地安个家。”
阎应元闻之忙说道“大人,末官岂敢如此。”
“不必见外,本官不喜欢繁文缛节,既来之,则以礼相待。”
“那末官便叨扰了。谢刘大人。”
拜谢过刘知县,阎应元带着老管家,去客店接来老母和女儿,安顿在刘府的厢房内,刘知县也嘱咐老管家好生款待阎应元一家老小。
又摆下宴席为阎应元接风洗尘。推杯换盏,交谈甚欢,一直喝到深夜,酩酊大醉,才在老管家的搀扶下回房休息。
望着刘知县瘦弱的背影,回想着刚才的以诚相待,阎应元心里很是温暖,想着自己远行千里,能遇到如此亲切的上司。如此际遇,对于刘大人的情义,他当铭感不忘。
注:
①洪武年间,规定凡县官必须住在县衙,一家老小日常费用,雇佣师爷,出行的轿子,全部要自掏腰包。官员的经济拮据,普遍俸禄也只够度日之用,随着时代变迁,明中后期官员普遍经商,贪腐,年节送礼也见怪不怪,只要政绩考核能通过,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俸禄已经不是官员们的唯一经济来源,所以官员普遍另置房产。
②明代年节风俗,官场元旦贺节(即拜年)之俗比较特别。到了正月初一的早上,主人就出去贺节,只是在家中的几上放置白纸和笔砚,贺客一到,在薄上写上名,就算是拜过年了。主人根本不在家,并无迎送之礼。
一般说,新年一至,家家门前都贴上了“桃符”、春帖(即春联)。明代的BJ春帖除了自己手书或请人手书之外,有些商家已经开始印制出卖。
③明朝客厅的名称。
④就是今天的黄山毛峰茶,历史悠久。叫法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