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47500000118

第118章 取次花丛

异语18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再次之,跟韦小宝对陈近南说的类似,韦小宝说,自康熙上位以来,国泰民安,老百姓人人都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为什么要反清呢,按照这逻辑,是不是只要日本人对中国人好,抗战失败也无所谓。

其实孟子兄说,只要对百姓好,就算外星人入侵,他都站在外星人一边。

————————————————————————————————————《闲庭记趣》

自觉大成的孟子野心勃勃,分析了天下局势,魏国如今四面受辱,魏惠王又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自己去魏国若是能施展抱负,把魏国从泥沼中拉出来,那天下人谁还会学其他的歪理邪说。

孟子千里迢迢,从山东赶到了山西,普快列车七个半小时,高铁三个半小时,可是当初可是半月的功夫。昔日孔明兄被三顾茅庐,地位有了保障才出山,孟子此举则跟大多数求官的人一样,渴望在魏国能闯出名堂,得到重用。

可是到了魏国,怎么告知魏惠王自己来了呢?

上门递书求见太跌份,孟子毕竟还算儒家的门派的领袖,出门也带了许多得意弟子,弟子们有钱的就坐着马车跟随孟子出国。那时候的马车如同现在的汽车,而且车子也分牌子,马车就只看装修的程度如何,一切皆有等级之分。

比如清代出门工具——轿子,清代皇帝妃子坐的称作辇(nian),别人坐的叫轿子。

亲王阿哥贝勒坐的轿子,要银顶黄盖红帏,抬轿子的人按照品级在10人到30人之间;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之内天子之都只能坐四人抬的银顶皂色盖纬的蓝呢官轿,出了京就是钦差可以做八个人抬得。

三品以下的只好坐坐两人抬的绿呢轿子,出京可以改成四人抬;地方督抚(高官干部)在外做八人抬轿子,下面亲眷可以坐四人抬,可谓是一级一级,皆有定数。

以上又称官轿,下面士绅也可以坐轿子,算是成功人士的象征。而我们所熟知的娶亲用的花轿,又称八抬大轿,一般连轿子都是借的,通常四个人抬就行了,讲究的人家要八个人抬也不违制,毕竟婚娶乃是国之大事,所以待遇也高。

坐轿子威风是威风,可是花钱也是花钱,平日里养着十个专门抬轿子的轿夫,富贵人家的轿夫怎么也得是月工资三千吧,算起来一个月就是三万,着实让人羡慕。

坐轿子也是看的,一般大家也不怎么管,比如明朝的南京镇守太监,一般说来只配做四人抬的轿子,可是这位镇守太监着实威风,算是太监中的排名前五的人物,跟内阁大臣地位都差不多,地方督抚都得赔小心,凭啥坐四人抬的,于是一般也做八人抬的(再多就造反了),一般也没人管。

但也有例外,比如海瑞先生当应天府尹的时候,南京镇守太监路过规规矩矩的换成四人抬的轿子一溜烟跑过去,生怕被这位海青天抓住借口参上一本,不死也得脱层皮。

但是孟子先生大可不必担心这个,礼乐崩坏,大多数人连什么人该坐什么马车都得翻书才知道,也没什么人吃饱了撑的去管,反而很向往。比如苏秦兄,随行车子上百辆,大是威风,连周天子都出门迎接,可谓出门看排场的典范。

孟子一行抵达之后,也不知道有没有客栈,估计是有的,不过这么多人还是租房子方便。

毕竟是一派首脑,很快大梁城内的相国等贵族过来拜访,而且墨家、杨家、道家等学派也派人致敬,表示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大家不如切磋切磋。

孟子曾说,其实我这个人也不喜欢辩论,觉得没用,可是人们就信这个,学问又不能像侠客一样比武见真章,所以面对挑战只能靠才思敏捷、嘴皮子利索说服对方,那些达官显贵看你说的好,自然鼓掌叫好,而后才会多邀请你,才会举荐你,不然你嘴笨,给君王举荐过去,应对不好,君王觉得你是半桶水,就算满腹经纶也没用,还连累着举荐人挨骂。

昔日商鞅大才,偏偏魏惠王觉不出来,而景监向秦孝公推荐了三次才算让秦孝公有点兴趣,可见没点口才着实很难混下去,也难怪苏秦、张仪靠着长篇大论能赢取功名。

我记得有人质疑《史记》里苏秦、张仪故事的可靠性,因为苏秦张仪劝说君王的话实在太长,有些空洞无物,我都懒得看,是谁把这些言论记下来的呢,估计是司马迁瞎编的吧。

其实也不全是,苏秦、张仪说的话可能不是原文,但大致是这个意思,春秋的时候朝廷开会,一般会有史官在做个会议纪要,不然你说安排了我去赈灾,我说没有,时间一长大家都忘了,国家大事总不能这样搞吧,虽然刻字麻烦点,但还是要的。

史官记忆力也好,回去后回忆过程把大致言论记下来,也是可能的。何况这种大事,卿大夫间也相互讨论,谈谈对对方言辞的看法,甚至传播到民间,演绎成故事而后被有心人记录下来,也是有可能的,于是流传下来。

孟子参加了几场宴会,牛刀小试一把,大梁城内其他门派弟子纷纷表示学艺不精,说不过,也着实让孟子露了把脸。

于是大梁城内,孟子成为街谈巷论的风云人物,席上舌辩群杰的言论也被编成故事广为传播。

一来二去,梁惠王也听说了,知道这人名气大,有真本事,于是正式接见,看见孟子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家。

我说孟子生于公元前380年,可是百度百科说梁惠王生于公元前400年,按照这逻辑,梁惠王应该说小伙子,除非梁惠王保养得好,而孟子则太老成。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要多思考的。

魏惠王跟孟子说,东辱于齐,西辱于秦,南辱于楚。商鞅是公元前341年攻打魏国的,而魏惠王是公元前369年即位的,按照这逻辑,此时魏惠王上位时孟子才11岁,得叫魏惠王叔叔,懂事点叫哥哥。

所以孟子见魏惠王的时候起码是四十五岁以上,五十多才出山可能性更高。

魏惠王说,老人家千里而来大梁,肯定是给寡人带来什么好处的吧。

魏惠王这么说很符合逻辑,那时候游说之人见面,怎么可能说是为自己谋取功名地位财富,肯定开口是说,我为君王送来什么,好消息啊,送来称霸的可能性啊,至不济也是君王你印堂发黑,不日就大祸临头,魏惠王配合的说,请先生指教之类。

孟子洒然一笑,大王为什么要说好处呢,我孑然一身,能给君王带来什么好处,我所知道的就只有仁义罢了。

魏惠王一怔,不过见多识广,当初爷爷魏文侯见吴起的时候也说自己好仁义,不喜欢打仗,结果吴起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啪啪的打爷爷的脸,还说的爷爷起身道歉,让奶奶给人家斟酒赔罪。

不过后来父亲魏武侯跟吴起说魏国山河险要时,吴起又说,在德不在险,让父亲佩服不已。吴起就是儒家学子,看来儒家都是这样,喜欢不走寻常路罢了。

魏惠王笑笑,还望先生指教。

孟子说,大王只讲好处,那卿大夫和士人也都讲好处。国家内能弑君的无非是卿大夫,他们只讲好处,君王就危险了。君王反不如讲仁义,没听过仁人不顾亲属,义士谋害君王的,为大王计,还是多听听我说的仁义吧。

魏惠王哈哈大笑,这人果然能说会道,只是掌国这么多年,自己也知道仁义那套不怎么灵光,这人还有待观察,于是慰问几句后让他会馆歇息,来日再召见他。

魏惠王在国家公园沼池游玩的时候,又约孟子一起聊聊,指着园林中的鹿群和鸿雁说,贤人也喜欢这个吗?

孟子说,贤人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诗经》上说,当初文王修筑灵台,百姓很开心,因为他们也能在灵台游玩,与民同乐尔。而《汤誓》上说,夏桀自比太阳,百姓得不到好处,怨恨说你这太阳何时下山啊,我们愿和你同归于尽,是因为他独享欢乐罢了。

《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的誓词,也是孟子学习的经典。儒家法先王,是以前代圣贤为师,用他们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所以孔子常以周文王周武王的行为来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

三国里有一段,备哥哥对取刘璋而代之一直不愿意松口,多番阻止庞统行为,可是一旦下定决心后,立刻发兵,赢了之后大宴军中文武,十分高兴。

庞统不爽了,说了一句,伐人之国却这么开心,不是贤主所为。

庞统这话既有反讽,也有劝谏,表示我劝你取刘璋是形势所迫,我其实也不愿意做无情无义之人,只是如今既然做了,那就低调点,你这么开心,传出去多丢人。

备哥哥气的不行,兴致被打扰,当初曹操讨伐东吴横槊(shuo)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偏偏有不识趣的刘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似乎有点不吉利,惹得阿瞒兄大怒,操起槊捅死了他,宴会不欢而散。

备哥哥好在有涵养,骂了一句,“昔日周武王讨伐纣王,一路载歌载舞,武王难道也不是贤主吗,姜子牙在军中却不劝谏,姜子牙也是佞臣吗?你给我滚出去。”

宴会之上被人指着鼻子说滚出去,偏偏还是主公,庞统自称是天下贤臣,不让与孔明,自然勃然大怒,丢人是丢到家了,以后群臣武将怎么看自己呢,只好起身大笑而去,心中估计有了走的心了。

想想也是,刚来投奔的时候备哥哥就把自己打发成了县令,而孙权听自己说跟周瑜学的东西不一样,也对自己敬而远之,唯独曹操对自己礼遇优渥,可惜被自己坑的最惨,哎,早知今日……

备哥哥酒醒之后,左右告诉了他整件事的过程,让备哥哥大惊,连忙在大帐之中招来庞统,当着众人的卖弄赔礼道歉说昨天喝多了,竟然冒犯了先生,实在罪该万死,还望先生海涵。

稍稍挽回点颜面的庞统谈笑自若,说不定还要说几句,罪臣怎么敢让君王请罪之类,总之昨天骂了老子,让我大为丢人,别以为说几句好话就行了,老子气还没消呢!

备哥哥于是出绝招,捶胸说,昨天全是我一人的错啊。

庞统见差不多了,于是说,君臣都有错罢了。

这句话很有意思,表示你昨天开宴会确实做的不对,骂我更不对,而我呢,昨天扫你的面子也不对,不过还是你错的多。

备哥哥大笑,知道庞统算是挽留住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多说无益,尽量消除不良影响吧,以后对他好点,不驳他的面子,千万别心生芥蒂就好。

孟子也类似,他说天下间没有人贤能超过孔子,把孔子作为榜样,同样是榜样的还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伯夷叔齐,凡是古代人人佩服的,那就是学习的榜样,做事也要想,换做是人家,人家会怎么做,以此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明朝的时候讽刺孟子还编了个段子,叫做“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表示你们儒家既然讲究礼法,尊王道,为什么不去辅佐周天子呢。

这就是以后世的儒家学说来批判孟子了,孟子兄才没有那么说过呢,所谓尊王的说法也是他的徒子徒孙根据时代发展而延伸出来的。

当时都知道周朝要完,连周天子也清楚不定哪天就有人把九鼎取走了。天下大势如此明朗,各国都在努力取周朝而代之,算是潮流了,孟子兄如此人杰,自然很识时务。

在孟子口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王再次之。

若是君为贵,那么商汤、周武便不会取代夏桀、商纣了,而商汤、周武都是贤君啊,伊尹、姜子牙都是贤臣,他们做的就是对的,是孟子兄要学习的。

所以齐宣王问孟子,孔子说君君臣臣,那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岂不是以臣弑君?

孟子立刻说,商纣王无道,算是独夫,为害百姓,周武王为天下诛杀独夫,算是替天行道,而后成为君王,是顺天承命。

周公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孟子也是深以为然,所以劝诫君王行仁义,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德行,德行够了,上天就会让你当天下共主,德行不够,就算是君主,老天爷也会安排人取代你的。

《寻秦记》里有个情节,吕不韦知道嬴政不是自己儿子,想要废了他,于是在《吕氏春秋》中写道“天下,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惹得朝野间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觉得说的很好,也符合历史,毕竟夏商周就是这么玩的。

我想,孟子兄的真义,是为天下人谋取福利。

废除君王,无政府主义实在太超前了,即便现在也要找个人当首脑,总统、主席、国王等人,有的实权有的名义,但总是有的,何况战国呢?

所以孟子兄觉得,君王是该有的,但君王的作用是替上天管理好百姓,管理得好,就是鸟生鱼汤,大家歌功颂德,以你为榜样,把你挂在宗庙最显眼的地方祭拜,甚至天子会册封你的后人为国君,给点封地以保证你的供奉不绝,这是对你的奖励。

可要是管理的不好,那上天不认你当儿子,百姓也不会认你当君王,孟子兄也认为你该杀。

所以孟子兄反问齐宣王,齐国有个大臣出使楚国,把妻子儿女托付给好朋友照顾,结果从楚国回来后,发现妻子儿女挨冻受饿,该怎样对待他的朋友呢。

齐宣王说,这种人算什么朋友,该绝交。

孟子兄点点头,齐国有一个郡县治理的不好,民不聊生,君王该怎么对待县令呢?

齐宣王说,撤了他。

孟子兄点点头,那齐国治理的不好,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其他。

其实无非是这个道理,常说春秋乱世,弑君多少多少,也是天下君主多了,总有些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的家伙,与其百姓受苦,还不如杀此独夫,拯救世人。

儒家在孟子的手中,算是一把利剑,誓要把所有不称职的君王清除,还天下一个安宁,算是当时非常尖锐的学说,离反动权威只差一步之遥,也无怪乎后期秦始皇焚书坑儒,这帮家伙实在可恶,说寡人的政策是暴政,说寡人不是合格的天子,还号召人推翻寡人,以秦始皇的性格,不这么做才怪。

而孟子兄,虽然一把年纪,可是言论如此尖锐,又如此一针见血,可谓是发前人之所未敢言,可以算的上是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樱其锋锐。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孟子这样浩浩荡荡的会天下高手,用并不想用辩论打败他们,阐述自己的学说,在君王贵族卿大夫间名声远播,在民间也招收了很多弟子,使得儒家学说再一次兴盛起来。

对儒家而言,生我者孔子,育我者孟子,也无怪乎孟子兄如此儒家崇拜,因为他进一步阐述了儒家的经典,使儒家能够适应战国时代的需求,为国家统一兼并的合理性做了理论阐述,故而能深入人心,再次得到大众的青睐,从杨朱墨翟之言中,杀出一条血路。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啊。

同类推荐
  •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云梦睡虎地泰简的发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薛武大唐

    薛武大唐

    穿越大唐,他该何去何从,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暗凶流动。女人称霸的大唐,看他如何步步为营。
  • 红玉珊瑚

    红玉珊瑚

    这是一个以杭州真实的历史山川名胜为舞台、以历史上一些真实的人物与事件为背景,力图以悬念与曲折吸引人的故事。明朝正德年间,浙江镇守府参随杨春堂,因怀恨塘栖镇秀才宁世荣带头状告自己强索贿赂、打死人命,便诬说宁家藏有七尺长的红玉珊瑚。镇守太监毕真为宁王宸濠即将谋叛准备成功后的进献搜罗奇珍异宝,因此便指派他前往宁家索取。因而,他就以“有宝不献”的罪名,逮走了宁世荣的爹娘。。。
  • 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
  • 我也侃侃苏东坡

    我也侃侃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传记作品《我也侃侃苏东坡》,带给你不一样的东坡感受……
热门推荐
  • 狂暴兵王

    狂暴兵王

    【火爆新书】我叫李阳,代号龙牙,来自祖国最神秘的部队龙魂兵团,因为一项特殊任务,我失败了,我回到了繁华大都市,原本以为我会就此消沉下去,却不料,我再次卷入了重重迷雾中,为国为民,血染红旗终不倒!!!
  • 超级神皇

    超级神皇

    (热血玄幻,火爆新书,强烈推荐)上古年间,神圣大战,打破三界,另立诸天。天庭崩塌,灵山沉陷,地狱破碎,人间紊乱,一场风暴悄然席卷。一个不甘平凡的杂役少年,偶得神秘玉佩,修神功,炼真身,闯秘境,夺造化,强势崛起。诸天万族,统统踩在脚下。
  • 烟狗斗

    烟狗斗

    老傻逼带小傻逼考驾照,遇见刁难的“二郎神”,烟狗之斗。
  • 腹黑系恋人:俏皮公主来扑倒

    腹黑系恋人:俏皮公主来扑倒

    乐观向上的蝶七遇上性格冷淡孤僻的韩俊宇,引发的一段校园之恋以及豪门内的恩怨。你腹黑,我俏皮,天生绝配!你呆萌,我活泼,天生一对!你忧伤,我治愈,正好配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五千

    五千

    一个掌心有痣的女孩,自小被人贩子拐卖到落梅岭,花了五千块钱的买家为其取名五千,买五千一年内家破人亡;其后收养她的罗双成家也事故不断,江湖相士指其掌心有痣,为天煞孤星,建议送入落梅岭后落梅庵寄养。自此五千在尼姑庵中成长,隔着寺院围墙,双成与五千相伴长大。五千初中毕业前再受伤害,双成拼死相救,五千自此不出庵门一步。数年过去,双成当兵在外,师太去世前,将五千送到城内还俗,双成复员后两人相爱。五千受邀到童家临时做保姆照顾受伤的童奶奶,保姆工作结束当天无意来到童家世交叶家,意外发现自己就是这家丢失的女儿红豆……
  • 金主BOSS,隐婚吧!

    金主BOSS,隐婚吧!

    勾搭霍少之前,尹衣衣想着怎么才能睡了他,可是睡了霍少之后,她天天想着怎么逃离魔爪!“不要...”他危险地眯了眯眼,“宝贝,再说一遍?“她瞬间怂了...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一把撕碎了契约,“我们两、不、相、干!”可是转眼却被拖到了民政局...“那张纸的确太薄了,我们换个厚点的。“
  • 一不小心成了大明星

    一不小心成了大明星

    原本只是想赚点小零花,一不小心火遍全世界。什么?那巨星,那天王,那影帝都是我迷弟?粉丝太大牌,小明星表示鸭梨山大呀~~~粉丝A:从小到大,我粉过SWING,粉过I-KING,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粉上个组合叫“天天向上”,一点也不洋气。粉丝B: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你和你妈粉上同一个组合,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你们一起粉的组合都是学霸。粉丝C:每次被粉的的明星督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特别想脱粉!!!求不是一个人!!!
  • 迷失的使命

    迷失的使命

    吾族唯遗存下的一支血脉,是就此毁灭,还是铸就辉煌?
  • 特种修真邪少

    特种修真邪少

    邪少回归,开启新时代,只为寻找最爱的她,却引来无数美女,他是坚守意志还是照单全收,且看沈飞游走都市为护红颜可杀神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