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儿,等爹回来给你买好吃的。”李欢对着拉着自己衣摆不放的儿子说道。
听到又好吃的,李景也就不再哭闹,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盯着李欢问:“那爹什么时候能回来?”
“大概三个月吧!”李欢冲着自己只有四岁的儿子说道,虽然现在儿子可能还不知道三个月代表了多长的时间。
“老李,赶紧走了,晚了就赶不上牛车了。”
一直在路旁背着行李的老王冲着李欢喊道。老王是李景的邻居,这次是与李欢一同带着几个村民去城里找活干,希望能在年前给家里挣到过年的花销。
“哎,来了来了,催什么催啊!”说着,李欢便告别了妻儿随着老王几人走了。
原本不哭闹的李景,看到爹突然走了。大声喊道:“爹~~,爹~~!”便要冲上前去,试图拉住李欢,不让自己的爹离开。却被自己娘抱了起来,只能在娘的怀里,大声的喊着并不断用自己的小拳头锤着娘的胸口。一遍又一遍的质问着:“为什么要让爹离开?为什么要让爹离开?”娘又怎么不希望自己丈夫留在身边,但家里要过日子啊,凭着地里的那些庄稼,虽然一家人饿不死,但却也别想过上好日子。所以李景娘虽然也想自己的丈夫留在身边,但她却被不能像李景一样恳求自己的丈夫留在身边。听着自己儿子的呼喊,她只能强忍着泪。
“老王,你家人今天怎么没来?”
走上官道后,李欢问老王。
听到李欢的提问,老王将烟锅放在嘴里,深深的吸了一口,吐出一团烟雾后说:“我没让家人来,每次走时,看着娘俩哭哭啼啼的,我就难受。”说着,老王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呜咽。
难受!谁不难受?想想自己小儿子李景出生四年了,自己跟儿子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年,并且这半年里还包括这农忙的时候。想起自己离开时,儿子撕心裂肺的叫,自己心里就难受的要死。可再难受自己也不能留下!也不敢留下!
“哎!”李欢叹了一声,也抽着烟锅,跟着队伍疾步走着,不再言语,似乎多说一句话就会让自己赶不上去城里的牛车。
……
眨眼间,李景便14岁了。七岁的时候,家里将李景送进了学堂,十岁的时候,自己又添了一个弟弟。李景记得自那以后父亲就只有过节、过年的时候会在家里,其余时间都在城里做工。
七年的学堂,李景已经懂得为什么父亲总要抛下自己,于是在父亲离去时,也就不再闹了。当然这闹嚷的声音还是有的,因为自己还有一个四岁的弟弟。
“照顾好你娘还有弟弟!”李欢对着李景说完这句话就走了。
李景看着正在哭闹的弟弟,还有佝偻着身子走在路上的父亲。看着走在父亲身旁,那一个个离去的年轻人的背影,李景心中怒吼着:“我不要这样的生活!”
七年的学堂,已经让李景开始懂事。
往常,只有等到快要过年的时候,父亲才会回来。但今年父亲却提前足有一个月的时间便回家了。听到父亲回来的消息,李景满怀欣喜的跑回家,却看到父亲愁着一张脸。
原来父亲发愁是有原因的,父亲提前回家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老王死了!’
听完父亲的解释,李景明白了老王为什么死了。原来城里开始抓壮丁了!老王因为被雇主送去代替自己儿子做壮丁,反抗官差而被打死了。因此父亲便也在雇主手下做不下去了,带着雇主给老王的十几两抚恤金回了家。
但李景知道,父亲愁得不仅仅是没活干。
李景已经十四了,他知道自己家和老王家的关系,自己的爷爷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走了,是老王家将父亲养到成人。所以父亲如今便也要承担起老王子女的抚养。李景知道这才是父亲真正发愁的原因,自家的三个孩子已经将父亲压弯了腰,要是再加上老王家的两个孩子,李景实在是不敢往下想。
这天晚上,李景被爹叫到了一旁。
“景儿,明天你就不要去学堂了!”李景没有想到爹这么晚叫自己过来,竟然是告诉自己这样的消息。
“为什么?”李景不愿意相信自己爹竟然会为了老王家的俩个孩子而不让自己上学。
李欢看着自己儿子愤怒的模样,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也知道儿子在学堂学的很好,但现在他也没有办法,以后老王家的孩子自己也要养,这样根本就没有办法供这个孩子上学。如今虽然对自己这个儿子不公平,但他却也没有办法。
看着儿子,李欢眼中充满了遗憾,叹息了一声走开了。
李景看着爹走开,心一下就冷了。他知道,自己以后没有机会再去学堂了。可是想到自己以后的生活,李景心里就充满了不甘心,他不想再想他爹一样,为了家人背井离乡的。可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摆脱这里的宿命。
一宿,李景都没有睡着,翻来覆去的想着自己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个村子,摆脱这个命运。但十四岁的他,又能想到什么办法。
李景没有想到办法,但他却知道谁有办法帮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那个人就是学堂的夫子,是一个有秀才功名的人。
“还请老师给学生指条明路。”李景跪在夫子面前说道。
夫子看着眼前少年稚嫩的脸庞,心中叹了一口气。李景在他学生中算是比较聪明的一个了,如今这个学生也要走了,夫子难免有些不舍。
“好吧,你我毕竟师徒一场,我便给你指条路吧。”说着,夫子从坐垫上站了起来。
“我觉你你如今参军能好一点。”夫子走到李景面前,轻声说道。
“参军?”
“没错,想来你应该也知道这些日子城里正在抓壮丁。”夫子慢条斯理的对李景说道。
抓壮丁这件事情,李景自然是知道的。老王就是因为抓壮丁这件事情死的,不然自己也不会来这里请夫子给自己找一条路。
“弟子知道。可是正因为如此,现在参军不正是撞在枪口上吗?”李景有些不解。
听到李景这么说,夫子有些生气,站了起来说道:“难道你还指望能逃出这场劫难?没错,现在是只在城里抓人,但你能保证不会到我们村子里抓人?”
夫子连续两个问题,将李景问的哑口无言,李景知道,一旦战乱,像自己这样的平头老百姓的是最不值钱的。并且壮丁是一定会抓到自己这里的。想到这里,汗便从李景的都上渗了出来。
如今自己家就只有爹一个人够得上壮丁的标准,要是爹被抓走了,家人往后可靠什么生活?
见李景似乎理解了自己的话,夫子又坐了下去说道:“所以,如果你现在参军是最好的选择。一来,你参军了,家人就可以免于被抓壮丁。其次,功名但凭马上取,要是你运气好的话,混上个一官半职的,你家里的生活也能改善一下。如一次来,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明白了吧。”
夫子一席话,将李景说的蠢蠢欲动。是的,要是自己能在战场上混上一官半职,自己家里也就哪呢过改善一下生活了。
“恩,弟子决定了,明天就是参军!”
见自己弟子如此识趣,夫子也有些高兴。
“那好,明天你就到我这来,跟着我一起投军去。”夫子捋着胡须,对着李景和蔼的说着。
“到这来?”
“没错,老师被征调为一名随军书记,到时候你跟在老师身边,也好有个照应。”这也是夫子为什么主张李景投军的原因,谁都想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信得过的亲信。对父子而言,李景就是亲信最好的人选。
当然李景是不会知道这些的,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而言,即便再成熟,对于别人心里的想法总是猜不透的。
要是李景将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李欢夫妇自然是会想到这些的。但李景有怎会将自己要去投军的消息告诉爹娘,他知道,爹娘是肯定不会同意自己前去投军的,他们宁愿自己被抓作壮丁,也不愿李景去投军!
因为这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