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丽江泸沽湖畔神秘的女儿国,是在1998年9月。没错,就是在省民专的第一次班会上,后来先后当过导游45班的团支部书记、班长的陈旦史告诉我的。
也许你不知道,当摩梭人、泸沽湖、猪槽船、走婚等一个个关键词,从陈旦史的口中叙述出来时,我当时是有多向往。
跟陈旦史一样,张泽燕、杨汝新、和万仙这四位同学都来自丽江地区(现在改为LJ市了)。其中,陈旦史、张泽燕、杨汝新就来自泸沽湖所在的宁蒗县,而和万仙来自丽江县(现在的GC区这四位同学都是纳西族,不同的是,宁蒗县的三位同学都是纳西族中的一个很特别的支系——摩梭人。
就先从陈旦史说起吧。
先交代一下。陈旦史其实不姓陈,他的摩梭名字叫“次尔旦史”,“陈旦史”这个名字是为了方便读书,根据当地的有关习惯改的。这个情况是2015年我去丽江旅游时,陪了我两天的陈旦史告诉我的。
摩梭人朴实、善良、正直,陈旦史也具备这些特质,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在同学们的面前,特别是在我的面前,他自称“老大”。不过,别想歪了,他可是同学们眼中和蔼可亲的老大哥。不管是当团支部书记,还是后来当班长,他自始至终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每逢集体活动,他忙前忙后,认真组织,确保了每一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当然,同学们最喜欢听他讲泸沽湖的圣洁与美丽、阿夏婚姻的传奇与神秘,经常听得如醉如痴,都恨不得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瞬间飞落泸沽湖,一睹世外桃园般的仙境和原始浓郁的摩梭风情。
等等,插播一条广告。现在,泸沽湖机场已经正式通航,飞去泸沽湖不再是梦想!
“美丽的泸沽湖,迎来了朝霞;雄伟的狮子山,白云缭绕……”,平时在宿舍里,陈旦史经常吟唱这首摩梭民歌给我和张学明、李绍平、王贵荣、陈德富、蒙双荣等几个人听,经常跟我们几个讲起关于“女儿国”美丽而神秘的神奇习俗,还真诚地邀请我们到泸沽湖畔的木楞房做客。他还跟我开玩笑:“罗勇,有空要常到木楞房坐坐,也许你的灵感又会从天而降哦。”还别说,这或许是一个寻找灵感的好点子!
像班上的一些同学一样,陈旦史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受当地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十多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有点“高原红”的脸上虽然悄悄地留下了些许岁月的印痕,但始终不变的,是他朴实、善良、正直的品质。
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真男人。
在2012年的那次聚会中,饭桌上,班主任张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几年前,张老师和学校的同事去泸沽湖旅游。一天晚上,陈旦史提着一壶酒,奇迹般地出现在他们下榻的酒店,出现在张老师的面前!陈旦史是怎么知道她去了泸沽湖的,又是怎么样找到她的,她至今一无所知。她只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师生俩在美丽的泸沽湖畔浅饮低语,互诉离情别绪、重温那份珍贵的师生情。那一夜,张老师醉了,醉在这位摩梭汉子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意中。那一夜,与张老师同行的同事们感动了,不为这壶突如其来的酒,而为这份永恒纯真的师生情。
听到这个故事后,再根据多年的接触,我对陈旦史当时的举动一点都不惊讶。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把师生情、同学谊看得很重的人。
2015年8月,单位安排了10天左右的带薪年假。几经考虑,我决定去丽江、香格里拉散散心。由于妻子因工作的原因走不开,我带上四岁多女儿就直奔丽江而去。
说实话,一个大男人带着一个不到五岁的女儿外出旅游,真不是一件好差事。在丽江的第一站,是游丽江古城。盛情款待我的,就是家住LJ市GC区的女同学和万仙。在她们一家人的陪同下,我终于领略了神往多年的丽江古城的魅力。
第二站,就是去陈旦史的故乡——宁蒗县。美丽的泸沽湖就位于宁蒗县与SCYY县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
由于当时去泸沽湖的公路正在维修,行程有些漫长。当得知我要去泸沽湖后,陈旦史在电话中帮我联系车子、嘱咐我如何找客栈住下。还未见到本人,他的热情,已经让我很是感动。
到达泸沽湖后,已是下午。接到我的电话后,陈旦史驱车赶到我落脚的客栈,领着我去品尝当地美食。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女儿次尔拉姆。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女儿还和这个善良的小姐姐成了朋友。当晚,他还带着我和女儿去欣赏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族舞蹈,更让我女儿兴奋不已。
第二天,陈旦史还带着他的妻子和女儿,陪着我和女儿环泸沽湖游了一圈。品美食、游走婚桥、爬女神洞,谈经历、叙别情、合影留念,不知不觉中,纯真的同学情再次升温,眼前的这个摩梭汉子越发亲切起来。
如前文所述,在我的这次丽江之行中,和万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同学。
人们都说,纳西族人性格热情开放,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身为纳西族的和万仙,也基本具备这些特质。除了有一点,就是跟我一样,有些内向。在导游45班读书期间,羞答答的她,其实是一个很实在、与人为善的女生。除了埋头读书,似乎也没什么别的爱好,也没听说她跟那些同学有过纠纷。
总之,这是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纳西族女孩。
毕业之后,和万仙回到家乡,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玉龙县的一个乡镇林业工作站谋得一份正式工作。由于玉龙县和GC区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虽然她上班在玉龙、居住在古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也没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现在,她是父母眼中的孝顺女儿、公婆口中的好儿媳、丈夫疼爱的贤惠老婆、儿子嘴中的好妈妈,日子过得安稳、幸福。
我觉得和万仙有时候有点“抠门”。在陪我们逛丽江古城的那天,她随时领着我走一些僻静的小巷,避开收“古城维护费”的景区工作人员。不知道以后我去丽江古城旅游,会不会因此被列入黑名单?哈哈,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从这些小细节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好女人。我想,关于这一点,她的先生应该最有发言权。
如果说和万仙沉稳内敛,相对而言,“小燕子”张泽燕则俏皮得多。
张泽燕应该属于那种性格比较豁达的女生,这一点,或许跟她是摩梭人(纳西族)有关系吧。身材高挑的她,在班上算得上一个有些才气的女生。如果没记错的话,她最大的特长,就是心灵手巧。要出墙报,她会剪纸;要装饰教室,她会折叠各种栩栩如生的手工;要出黑板报,找她负责美工更没得问题。
她曾经告诉我:会记住我做事一本正经的样子,回家后好好的模仿。其实,她做起事来,认真程度跟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燕子”飞回家乡后,变身为一名人民教师,一直兢兢业业地在山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经过多年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当年的“小燕子”是不是变得更加活泼了?她教过的学生,有多少人像她一样心灵手巧?老实说,去丽江旅游期间,我真想见见她。不巧的是,当我打电话联系她时,她刚到昆明陪儿子检查身体。就这样,只留下了擦肩而过的遗憾。
丽江的另一位“男神”、纳西帅哥杨汝新,平时同学们都叫他“侄儿子”。
“侄儿子”这个绰号,大概是我的老乡吴光亮起的。在省民专读书期间,他俩同住一间宿舍。至于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何时喊起的,我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这个高大、帅气的纳西小伙,平常说话轻言细语的,像个温柔的小女生。孟相喊告诉我,杨汝新只要一见到车说,就会脸红,不晓得他为什么这样。
这样的一个人,很有人缘,是全班同学的开心果。当然,我也不清楚,有没有哪位女生把他当做自己的“男闺蜜”,找他倾诉内心的小秘密。
和丽江的其他三位同学一样,杨汝新现在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时不时,都能看见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哭诉”教师的不易、当前教育的弊端。嗯,我说“侄儿子”,偶尔发泄一下是可以的,等心情平复下去后,记得要微笑着走进课堂。话又说回来,当初我教书的时候,好像也有他的这些言行。
毕业至今,我和杨汝新也未能见上一面。不晓得这家伙,现在到底成家没有?这方面的事情,他好像没在微信里提过。
最后,请容我自我膨胀一下,2015年从丽江旅游回来后,我真的像“老大”(陈旦史)所说的那样,被丽江美丽的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好客的同学所感动,也的的确确激发了创作的灵感。经过多次修改,一首《艳遇丽江》有感而出:
晚乘朝至
一觉醒来就到丽江
算准了列车时刻表
小看了丽江勾人魂魄的能耐
无奈地凭一张无座票
我挤到嗅觉已迟钝的火车卫生间旁
听女儿熟睡的声音
看各色人等进出匆忙
一个小男孩嘘嘘完之后
阳光从车窗外挤了进来
吵醒一夜无眠后混乱的思绪
前脚
刚踏上丽江的一脚掌土地
后脚
迫不急待抖落从昭通和昆明踩来的风尘
去一米阳光
听酒吧老板和美女酒托
策划传言中的艳遇
爬玉龙雪山
试试邂逅某个熟人的惊喜
要不
干脆躺在木楞房里
请泸沽湖讲摩梭人的走婚风俗
刚走出火车站
陌生的丽江微笑着
给我一个恋人般的拥抱
左躲右闪
我像一个腼腆的小男孩
羞涩地回应着猝不及防的热情
老同学快上车
熟悉又陌生的呼唤
将我拉进一辆白色的轿车里
仿佛回到大观河畔的校园内
车轮激动地向前奔驰
偷听着纯真的同窗故事
丽江古城风云木府
主角变成了五湖四海的商贾游人
茶马古道马铃叮当
马背上的女儿躲在我怀里惊奇地掉眼泪
装着一颗浮躁的心
猪槽船驶离俗世的码头
抵达湖中小岛上的喇嘛庙
我的心已像泸沽湖水那般清澈
小心翼翼走过SC境内的走婚桥
羡慕着老同学次尔旦史一家的幸福美满
接下来的几天里
丽江的多情与柔美
征服了我这个外乡人
两位老同学的质朴热情
让我在感动中再次感动
又该往下一站了
尽管
时间有些仓促
尽管
还没聊够
十五年前的同窗逸事
丽江的同学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