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采菱的日子,村子不远处有个公共的池塘。每年的七月底,全村的妇女们便会带着大大小小的澡盆去池塘采菱。后来的人们总喜欢煮熟了吃,但沈毅却最喜欢生的吃。水份多,又甜又凉凉的,煮熟了总感觉没啥味道。
池塘很大,但大片的菱叶却把整个池塘都遮住了。
叽叽喳喳的妇女,小孩声充塞着池塘周围。孩子们拿着杆子捞边上的菱叶,而妇女们坐着澡盆进入池塘中间采集。虽然池塘边放着好几个小澡盆给孩子们摘来放的,但每每收工回家的时候澡盆都是空的,采到菱全进入了孩子们的肚子。
当火红的太阳进入云层的时候,孩子们各个挺着大肚子被满载而归的女人们拎着耳朵往回走。晚饭当然是吃不下了。
晚上各家各户开始炒菱的时候,又会被孩子偷偷的藏掉不少,熟的孩子们不爱吃,并且炒熟了的基本是拿到镇上卖的,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嘴里。
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曝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树上的知了拼命的喊着,似乎也是被太阳晒得不行的样子。但沈毅却再次出征了。
这回不再是糟蹋别人家的东西了,而是跟着堂哥去抓知了。课本上的名字叫蝉,但它老是“知了”“知了”的叫着,在农村都管它叫知了。
抓知了很简单,弄根足够长的杆子,在头顶搞个圆形的铁圈,绑上塑料弄成个袋子就行了。看到知了,把它罩住它自己便会跑进袋子里。知了是吃它的腹部的肉,又嫩又鲜美。
小时候只是觉得好吃,其他没什么记忆。但当沈毅看到知了被大妈活生生的在锅里炒的时候,不禁浑身有些毛毛的感觉,似乎胃口一下变差了。
早知道不看怎么做了。沈毅懊恼的抓抓头。
结果晚上吃的时候他一个都没吃,惹得奶奶以为他又病了。他只好用上小孩子的耍懒话语:就是不想吃。最后一大盘知了全进入了大伯和堂哥堂姐的肚子。爷爷奶奶是从不吃这东西,大妈则总是把好吃的留给自家的男人和孩子们。
大妈就是七十年代农村贤惠妇女的代表:肯吃苦,从不抱怨,对人宽厚。虽然没读过书,但通情达理,不懂大道理,却总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事情。
在后来沈毅长大后,除了小舅舅跟未来的舅妈外,也就只要大妈让他感到亲切,有人情味。
是的,随着社会飞快的发展,所有出现在其他家庭的问题,在十几年后的沈家都有。人心总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人们总喜欢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沈毅很享受这样的氛围,未来也许他能够有能力维持这样的状况,最少不用闹到老死不想往来的地步。
整个夏天沈毅把在记忆中儿时能做的都做了。比如:抓螃蟹,吊田鸡。弄跟杆子帮上绳,在一头绑个毛毛虫,抓着杆子在麦田里一上一下的抖动,不用半分钟就会上钩。虽然以后会大量的宣传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益虫,不过现在谁管它呢。
快乐的暑假在孩子们不舍的目光中慢慢逝去。
九月一日,在堂姐堂哥的带领下,沈毅和沈小兴来到黄林小学。这个学校是一个叫黄林村的村庄建的,里面都是附近村子的小孩,差不多有十几个村。
不过小孩似乎并不是很多,一共才五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班。等沈毅上四年级的时候才有了小学六年制,那时候他还很抱怨,晚一年实行不就可以少上一年学了么。
整个学校就五个老师加一个校长,记得明年下半年因为少了一个老师,弄一年级跟二年级合一起上课了,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分开的。
对于学校的老师沈毅没有一点印象,他也就读到三年级便转学去了镇上。而明年的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导致学校放了三个多月假,比暑假还长。加上当时的沈毅时不时的赖家里不肯去,三年加起来估计也就一年多点。
开学的当天倒是认识了不少小伙伴,当然还有村里的熟人。比如:三耳朵,大眼。
大雪一如既往的到来,孩子们开心了。不光是堆雪人,打雪仗。重要的是不用上学了,当不到五十却已经秃顶的校长宣布放假等通知上课,孩子们一片欢腾。
因为一张双百分的成绩单和三好学生的奖状,沈毅这个年过的异常的舒坦,不但大人们奖励了不少东西,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连压岁钱都涨了,从五分变成了一毛,并且没有没收。
一毛哦,对这时的沈毅来讲那是巨款。因为一毛能买到二十根冰棍,或两盒响弹,或半盒饼干。嗯,周围靠着的六个村只有一家小店,而店里的饼干可以开盒分开卖。
沈小兴开始纠缠他了,因为自己的压岁钱才五分,就这还给大人没收了,美其名曰:给你存着将来讨媳妇用。沈毅不禁腹诽:五分,五分的存,将来连媳妇的一根头发都讨不到好吧。
最后耐不住沈小兴的纠缠买了两盒响弹,一人一盒。也不知道其他地方叫什么,反正沈家村的孩子管它叫响弹。
外面是柴火盒,里面一个小塑料袋子包裹着一颗一颗的跟老鼠屎差不多的颗粒。往地上一丢便会“啪”的一声响。小孩子多数都是用来吓唬人用得,那种看别人被吓一跳,自己开心的大笑的心情沈毅现在有些难以理解了。
于是二十根冰棍就在这啪啪响声跟小孩的惊叫,大人的笑骂声中不到半天就消失了。换来的却是沈小兴又一次的屁股开花,而沈毅则屁事也没有。
胖胖的雪人,丢进脖子冰冷的雪球,爷爷给做的铁环,还有偷偷拆了沈富贵家的一辆三八自行车链条而让沈毅第一次挨训的火药枪枪成了这个冬天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