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节平川
少年勇士队的少男少女们站在山梁上,望着前方,一时有些愣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前面的若干日子里,他们一直在连绵的山脉中攀上爬下,而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凹凹凸凸的平川,让他们产生些许始料不及的感觉:连绵无尽的山脉,到这里戛然而止了。
看着前方,铭的脸色有些凝重。喀注意到了,便向他询问。铭说道:“总感觉这里地形变化的有些突然。”
喀说道:“我倒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常。”
路还是要继续走的,总不能向北翻越邛崃山脉折回原路吧?那样要多费许多路程和时间,也艰难的许多,因此只能继续一路向东。
下山进入平川不久,他们就看到刚才在山上飞起的那种似鸭非鸭的禽类。其实,这种飞禽并不十分怕人,它们悠闲地踱着步,在地上啄食着什么。少年们可以接近到二十几米,它们只是暂时停止啄食,略有警觉地用眼睛观望着。当然,要是再继续接近,它们便扑扇着翅膀,飞得稍远一些。
平川上的草不是很茂密,一堆堆,一撮撮,杂乱地生长着;零零落落地生长着一些树木,不粗也不高,没有成片成林的。
很快,少年们便知道这些禽类啄食的是什么了,并且,这些被啄食的东西迅即便给少年勇士队带来麻烦。
那是一只只巴掌大小的蝎子。一个少年顺脚踢飞一块石头,但他并没有注意脚下,当即被一只蝎子蜇伤。随后,又有几名少男少女被蜇伤。蝎毒发作得很快,尽管少年勇士队备有解毒药,但被蜇伤的部位迅速紫肿起来,疼痛钻心,不敢落脚。少年们只好砍来一些树枝扎成担架,抬着被蜇伤不能走路的少男少女们。
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少年们对那些似鸭非鸭的禽类产生些许好感,因为它们吃食蝎子,便将它们命名为“猎蝎鸭”。
少年勇士队重视起来,派出一些人在前面开路,处理蝎子;同时行进中也注意脚下,随时清理突然窜出来的蝎子。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个平川内竟然有如此多的蝎子,可以用数量惊人来形容。
继续行进中,少年们陆续见到一些奇怪的东西。那是一个个约一米半高,直径接近一米的土包,大约左右前后相隔几十米便有一个,孤立突兀,形状相同,他们判断那是某类动物的窝。
当从一个这样的窝旁边经过时,有几个少年忍不住好奇心,用长矛捅破了它。于是,成千上万的蚂蚁涌了出来,它们米粒般大小,速度极快,散向四面八方。有一些跑到少年勇士队中来,被叮咬着的,奇痒难耐。
那几个少年将蚁窝继续破坏,于是,一些蝎子露了出来。这些蝎子并没有死,腿还能动弹,看样子是被蚂蚁麻痹了。也有一些蝎子的残肢碎屑出现,应该是蚂蚁吃剩的。而从那些活着的蝎子来看,蚂蚁是吃活食的。
原来,这是一种以蝎子为食的蚂蚁。少年们称其为“食蝎蚁”。
又行进了一段路程,少年们发现了这个平川吃蝎子的主力军——蜥蛇。
蜥蛇的样子有些古怪。它生着蜥蜴的头,脖颈下部有两只犀利的脚爪,然后是一米多长的蛇身;行走如蛇那样游动,同时两只脚爪翘起;它只有在停下张望时,两只脚爪才落地,用以抬高头部,以便看得更远。它的脚爪的主要作用是捕捉蝎子,并在进食时抓紧和撕裂猎物。
一只蜥蛇一天只进食一只蝎子。说它是吃蝎子的主力军,是因为它们数量的庞大。平川里不知道有多少亿只蝎子,蜥蛇的存在却恰好地抑制了蝎子数量过度地增长,达到一个适度的生态平衡。对于这一点,食蝎鸭和食蝎蚁,还有其它一些以蝎为食的动物,只不过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蜥蛇的胆子非常小,远远地见到人就逃掉了,这也是最初几天少年们没有发现它的主要原因。
平川里的蝎子实在是太多了,已经万般小心了,还有少年被蜇伤。
筇皱着眉对喀说:“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蝎子?”
喀说:“谁知道呢?或许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适合它们生存?”
筇说:“这些蝎子个头实在是太大了,比我以前见过的要大出十几倍。”
喀说:“不仅个头大,毒性还强。我用了一些钩喙旱蛭解毒粉才见效。”
筇说:“难怪这里不见其它动物,就是有也都被蜇死了。”他看着远方说:“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这个地方。”
喀说:“我更担心的是晚上宿营。”
筇四下看着说:“是啊。这里草木这样稀疏,围成火圈都难。”
为了安全起见,少年勇士队天还大亮着就停止了行进,以便腾出时间清理晚上宿营的场地。他们圈出足够大的地方,里面的一石、一隙、一洞都仔细检查,凡是有可能隐藏蝎子的地方都不放过。最后,他们杀死的蝎子不计其数,在场地外堆成了若干座一米多高的小山,看看都觉得瘆得慌。
另一部分少年四处尽可能地收集干草枯枝。这一切忙活完了,天也就黑了下来。由于草和树枝数量不多,并且要燃烧一夜,少年们只能按照火堆与火堆之间不留照明死角的原则,隔一段距离点燃一个小火堆。入夜后,又安排少年轮值,在火堆之间来回检查。
一夜无事。这里的蝎子虽然个头大毒性强,但终究怕火怕亮光。
第二天天亮后出发,行进了大半天后,少年勇士队再遇难题,诺大个平川,竟然没有见到水源。
水荒从昨天就开始了。从山区出来时,少年勇士队没有想到会走进这样一个平川,更没有想到平川内如此缺水,行进了一天半了,竟然没有看到一条河流,甚至一条小溪都没有见到。因为草木稀疏,平川没有阴凉地,双日晒着,让人燥热,这使得勇士队的少男少女们越加觉得干渴。
筇对喀说道:“不应该这样的。我们之前翻开一些大的石块,下面是湿潮的,说明这里并不缺水。”
喀说:“或许只是地表干旱吧?”
筇说:“可是,为什么草木那么稀疏呢?”
喀说:“我们再行进一两个时辰。如果还见不到水源,就要另想办法了。”
筇极目眺望着,说道:“仍然是一眼望不到尽头。若是一直这样缺水,对于我们就不仅仅是麻烦了。”
喀忽然说道:“樨的家乡洱川来的那个叫作筑的少年对水很有研究。我去问问他,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喀到樨的小队,找到了筑。
筑说:“在这样的地方,即便找到了水,也不敢随便饮用。”
喀问:“为什么?”
筑说:“这里的蝎子如此之多,而且不知道它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多少年?你想想看,它们的排泄物和腐烂的尸体得积累多少?所以,水很可能都被污染了,有毒。”
喀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等事,不由得“啊”了一声。他问道:“那怎么办?”
筑说道:“最好是能找到大的河流。由于河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更新。另外,水势大了也不容易被污染。”
喀又问:“如果找不到大的河流,又该怎么办?”
筑说道:“那只好在夜晚积累地面下的水蒸汽了。”
尽管筑做了极为详尽的解说,但喀听罢,依然是一头雾水,将信将疑。然而,勇士大队一直走到接近黄昏,依然没有碰到河流,甚至死水湾子都没看见。所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按筑的方法去试试了。
少年们和昨日一样,在筑挑选的一片区域进行了清场扎营;另一些少年去采集干草枯枝,其中一部分按照筑的要求,找一些粗的树,将树皮一整段一整段地剥下来。
筑收集水的方法并不复杂。他让少年们在营区内挖了很多两尺多深的坑,将水囊等可以集水的物件放在坑底,然后把树皮内里光滑面朝下,呈拱形扣在坑口;又用一些宽草叶卷成引槽,一端固定在树皮的低处,一端伸到水囊口内。
喀疑惑地问:“这样能行吗?”
筑说:“明天早上起来看效果吧,之前我也没有试过。”
喀问:“你从哪里学的这种方法?”
筑说:“在塬参加冠礼的时候,我向七长老茔询问了很多关于水的知识。这个方法是在一次学习中,七长老茔偶尔说到的。”
第二天早晨,天还未完全放亮,喀、筇及筑等人,就迫不及待的起来看收集水的效果。结果很理想,大部分水囊都收集到一半以上的水。
筇高兴地说道:“我们以前探险时,偶尔会碰到几日找不到水的情况。不知道还有这样巧妙的收集水的方法。”
筑说道:“挖的坑,要感到里面有潮气才行。”他接着说:“这样获得的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纯净,基本可以放心饮用,不必担心中毒。”
喀长舒了一口气,说:“节约着用,这些水差不多够一天喝的。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找不到水源了。”
筇却叹了口气,说:“水的事算是暂时解决了,可是食物又成了问题。我们的储备大概只能维持今明两天了。”
喀说:“难道两天的时间,我们还走不出这个平川?”
筇说:“但愿吧!”他四下看着说:“这个地方连个野兽的影子也见不着,想捕猎都不行。”
喀说:“我们得加快行进了。”
筇说:“是啊。不知道夏族那里现在是个什么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