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差吗?真的不知道。第一次小测试成绩真是让我很难过,根本不想多看一眼,我知道我有很多不服气的地方,可又不想让自己像个失败者,总是事后去争执。即使有理解误差,也得忍了,这是在人家的国度;哪怕人家脑子进水,你也得入乡随俗。至少人家国家比你的强,这也是你来这里的原因,学人家脑子进水。我想我将来,在路上,写,音乐,看,相机。最好还有一架钢琴,没钱买音乐的时候,自己弹。听说在加拿大,袋鼠横穿马路,开车得给它让路——这幅景,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事有难易乎?罗尼博士布置的作业不到一个星期就要交了。面对一无所知的住房研究,我几欲崩溃,文章都看不懂,何谈批判性分析?!于是,我想,为什么要来这里呀,一点都不感兴趣呀,其实我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其实什么都不想学;回国当个售货员挺好,不用学这些玩意儿,或者干脆去死好了,活着受罪。离截止期还有三天的时候,我到图书馆硬着头皮写,结果发现也不是那么难,甚至意犹未尽。终于!完成了!不管怎样,完成了,于是也有勇气挑战歌德博士的阅读作业了。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生死一念之间,喜忧一念之间,成败一念之间,态度决定一切。
刚刚跟一个比我小两三岁的女生陈曦聊了半个多小时,自打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奇怪我为什么这么小心?害怕伤害了小妹妹?忘了该怎么交朋友了。这个年龄真是,尴尬。也许,我心底里,根本不想别人靠近,如果我足够诚实的话。我告诉她,我在校车上碰到那个韩国哥哥了,真的有些缘分。可是,我完全不在乎他了,如果有什么感觉的话,那就是厌恶。在还没了解之前,我对很多人感觉良好,可是稍稍接触,感觉就会消失;也可能是还没遇到真正喜欢的。前者是太挑剔;后者是需等待。就像对这个韩国哥哥有那么几天,我是很在乎他的。让我想起了,我对很多人都是这种结果。是太挑剔还是需等待?
最近事情多了起来,没有关注与室友的关系,居然吵架了。才发现自己很久没吵架了,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和语气。让我回想起一年多前跟研究生室友吵架的情形,当时脑袋里没有逻辑,而是直觉引导。完全忘了平时因不满而假想的力证言辞,所以没有达到吵架应有的效果。想要说狠话脏话却总是力不从心,跟所受高等教育有关吗?但是为了发泄情绪,提高了分贝;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发现不是那么生气了。原来,高声嚷嚷真的可以发泄,就像在KTV引吭高歌一样。回想了一下,吵架最多的时候是叛逆期跟母亲在一起,对吵架很熟悉且当作乐趣。长大懂事后,几乎没有吵架的记忆了,陌生。很难想象,经常吵架的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一直我在担心,吵架是不是不成熟的表现。虽然,我已到达这样一种状态,就是能默默感知别人的高度,并自行化解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别人不好的方面,我很难进行有效沟通。积攒的怨气,最后通过吵架来发泄;这是一种失败。这一点很像我父亲,我决不做那样的人,也不嫁那样的人。
感恩节我去了谢叔叔家,谢叔叔是一个远房亲戚,他来美国20多年了。这几天我接触了这个特殊群体,首先是到他们的邻居方家聚会,结识了很多美籍华人。叔叔带我去钓鱼了,见到了海,没有我想象中的浪漫。但也体验到了恐惧:浪退的时候,它不仅温柔地带走了我脚下的沙粒,似乎也想把我带走,我感觉到了它的力道。在回来的高速公路上,我并不想到达终点,一直开下去。原来叔叔喜欢听90年代流行歌曲,一人一首成名曲,而拒绝英文歌曲。这两天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是,在中国出生的美籍华人和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后裔,他们不一样,可为什么?我自己呢,如何自处。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方家怪现象,他是医生,应该是真的有钱。家里有很多中国的东西,中国厨房,中国电视频道。忍不住在想,为什么要在美国仿造出一个小中国;而不愿留在主流中国。美籍华人的悲哀,中国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
渐渐地,我为所欲为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迟到了好多年,20岁,或者更小年纪应该想的,做的,得到的,我现在才可以想,可以做,可以得到。回头想想,我最终等到的是最好的,因为不肯屈服。之前,我穿的都是姐姐的衣服,几乎没有自己的衣服。当我可以自己买衣服时,在一般商场是不考虑价钱的。之前,我没学过化妆。当我可以化妆时,用的是奢侈品牌。之前,我没有电脑,当我可以买电脑时,是店里上等的配置。之前,我没坐过飞机。当我可以坐飞机时,飞的是美国。之前,我没谈过恋爱,来来回回就是没有,当我准备好时,对象是怎样的?你想成为什么样,就会成为什么样。由于不肯接受现状,我一直努力,我可以成为我想要成为的那种女人。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曾经这句歌词,激励着我,现在,如同黄花菜。实现了真的渴望么?我真的在天堂了么?果然,我追的是海市蜃楼,就像那只无腿的鸟——只能不停地飞,直到死。成长是如此无奈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