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我们的目标是那么单一,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或才华,你必须先参加高考再说,同学们之间没有矛盾,思想单纯。可讽刺的是,单纯的思想禁不起环境的变化,别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赞成或反对,都会引起我的情绪起伏。在大一,我延续了高中时的状态,坚持每天上晚自习,不管她们在寝室里玩什么。面对时而袭来的挑衅,我压抑自己或忽略矛盾,并认为我表现的是真我,没什么不对——我自己努力学习招谁惹谁了?!然而,在一次寝室夜谈中,我四面楚歌,十分受挫。
为了扫除学习的障碍,我去学社交。却不知不觉把社交当成了目的,跟闲散的人混在一起。我变得犹豫不决,否定自己,变得堕落,失去方向,迷失自我。怎样才能走出这无边的雾区呢?我又怕走出去。我该选择简单洒脱,坚持我黑白色的坚持,还是该失足于这彩色世界呢?人生只有一次,我该如何是好。为了适应,为了完善,我改变了冷漠的态度,变得平易近人。果然,别人更乐于接近我,我也更易于获利了。可我为什么像断了一只胳膊一样无奈,痛楚和惋惜呢?
后来发现,社交不是失去自己,而是相反——维护自己的坚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拒绝看课外书,因为怕它会吞没我的个性或扰乱我的思维,可在大学里,不看书才会被吞没个性,没有强悍的后台就容易被生活中一些人吞没或摧毁或俘获。若要按照自己的方向前行,就需要强劲的底蕴——来自深刻的思想或者足够的信心。我选择哪样作为力量的源泉呢?我没有选择,只能是前者,因为家庭背景和自身条件,决定了我会自卑。我的选择只能是用深邃的思想来支撑自信。当我自己想不通的时候,我会向高中室友求救,张欣通常能帮我摆正航向。有一次跟纪靓聊天,她否定了我很多言行和想法,我开始怀疑自己。于是我打电话给张欣,经过跟她的交谈,我找回了自己,陌生而又熟悉,我希望这次动摇能增强免疫力,不再轻易怀疑自己。大学室友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思想差异是必然的。比如隋苑,她给我的温暖一如当初,可每当讨论学霸之类的话题时,我们之间产生巨大分歧。这个社会存在着各种诱惑,既要加强心理防线,还要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话题——以免伤和气。由于受一些人的影响,我迷惑过,甚至被堕落之魔俘获,可也因为这些人,经受住考验的我变得更坚持——更有力,更彻底,更清晰,更理智的坚持。
然而,坚持并不是拒绝成长。撕掉自我标签,我可以做得更好,可我该怎么做呢,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呢?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世界观,我怎能要求自己一劳永逸,不可能,人是变化的,很可怕,如何是变好呢?找一个适用于该时期的计划,归根结底,都是学习最重要。本着一颗善良的心,不可加害于人,但一定要护卫自尊,面对别人的侵害要防护,对别人的帮助加以感激,爱莫能助时要说出难处并抱歉。时常微笑,不是随时是适时,说话做事不可暴力,不说别人坏话,不要说教别人。看好自己的东西,不可健忘。不可做白日梦,除非对现实绝望时用以打气。另外,如果凡事都要求彻底的话,很容易变成好讲大道理的人,具备理论性是这一类型的人的优点,但为了理论而理论就会脱离现实,而且太拘泥于枝叶会忽视大局。追根究底的个性,很容易惹人厌烦。活用内在的特长,把想象力用在创造方面,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不要太孩子气。
终于懂得独处是一种奢侈。每天上完晚自习,听着音乐走在校园路灯下,好舒服啊,人还要怎么个幸福法呢,完全彻底的幸福是怎么样的呢?庆幸的是我来了BJ发现了,承认了,我的缺点,慢慢改就是了,我也有很多别人学不来的气质呢。能让自己快乐并能让别人快乐的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务必沉默些,有些话是需要藏在内心的,说合适的话比说真实的话重要!我要快乐,不给自己找任何学习的理由,因为这个理由终会被另一个理由推翻,唯有喜好和快乐是没有理由可以否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期末,辅导员童老师很及时地给我们送来了一篇关于独立坚强的文章:“每一个人的寂寞都是与生俱来的。除非你不去深想,除非你以表面的热闹为满足,否则你总难免感觉到:即使在热闹繁华之中,你仍是孤零零的一个。”我深以为然,每当站在灯火辉煌的BJ街头,我总会心里笑笑:仍是孤零零的一个!孤独有什么不好吗?孤独而不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