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坚与董卓交战的同时,联军这边王匡被击败,其他义军则全无动作,这令立志匡扶天下的曹操很着急。
在联军首脑聚会上,曹操说道:“结盟本为兴兵除暴,现大军聚集,诸位还迟疑什么?如果董卓听到SD起兵,倚仗天子之威,据守二周之地的险要,一旦向东出兵则可号令天下,尽管董卓暴逆无道,仍是很大的忧患,现在他焚烧宫殿,劫走天子,以致天下震惊,臣民不知归依何处,这正是上天要他灭亡的好机会,一战就可安定天下,诸位可不能丧失这个良机呀!”
曹操慷慨激扬的一番发言,无人响应,各诸候大多沉默应对。曹操非常失望,只有孤独的带着他的五千新兵西进,攻打成皋(今HN荥阳汜水镇)。曹操的大胆行动,只有济北相鲍信和张邈表示同情与支持。特别是鲍信非常佩服曹操,认为曹操是唯一能安定天下的英雄,而且也看出袁绍成事不足,但鲍信并没有立即参与曹操的行动,而张邈则与曹操要好,不便驳曹操的面子,于是派遣信任曹操的卫兹带领一部分军队随他出征。
曹军到荥阳附近的汴水岸边时,遇到了董卓部将徐荣,曹操召募的士兵缺乏训练,基本没打过仗,而且人数有限,被打得大败,士兵死伤无数,曹操自已也被流矢所伤,骑的马也受了伤,堂弟曹洪把自已的马让给曹操才得以在夜里逃脱,但曹操拼死力战,以少抵多,还能奋战一整天,也令徐荣胆怯,徐荣认为酸枣不容易攻打,也领兵返回。(此处极为不解的地方就是《三国志鲍勋传》注引《魏书》:曹操在已吾起兵之时,鲍信也与弟弟鲍韬率兵二万,骑兵七百响应曹操,汴水之战,鲍信与弟鲍韬都曾参与,鲍信受伤,鲍韬战死,但《三国志武帝纪》却没有提及此事。)
这次战败实在是意料中事,曹操只得和曹洪辗转回到家乡募兵,回家后,曹洪一家就出家兵一千多人,又想起扬州刺史陈温平素和自已要好。曹洪又自告奋勇要求到扬州、丹阳募兵。曹操则返回到酸枣。
此时各路汇集的义军已经有十多万人,可是却每天摆酒设宴,不考虑进兵的事。
曹操还是没明白各诸候的心思,又在酒会上剖析形势,劝到:“诸位,让渤海太守率领河内的军队前往孟津,酸枣的部队防守成皋,占敖仓(今HN荥阳东北),封锁圜辕(今HN偃师东南)、太谷(今HN洛阳东南)两关,再让袁术将军的部队进驻丹水县(今HN淅川西)和析县(今HN西峡),挺进武关(今SX商南西北),以威胁关中,各路大军都高筑垒壁,不与敌军交战,多设疑兵,形成合围之势,这样举国都知我军以正义之师讨伐叛逆,以我之见,天下很快就可以平定。”
见各诸候都没应声后,曹操极为生气的说道:“现我军高举义旗,却迟疑而不进兵,失天下之望,我为诸君感到可耻。”
曹操最后的几句话明显是气话,但刘岱、桥瑁、袁术等人并没在意,他们心中所思是脱离朝廷控制后怎样通过讨伐董卓的机会扩大势力范围,谁愿意将自已的兵马置于前阵呢!而且与彪悍的凉州兵作战并无胜算,所以听了曹操的话没人反对也没人当回事。
其实曹操分析的很有道理,通过与徐荣一战,他不再天真的认为一战而天下定,而是主张以优势兵力围而不攻,董卓民心已失,困守一隅,没有后援,实是难以持久。但曹操说得再有道理也是没用的,他只能和夏候惇到扬州接应募兵的曹洪,曹洪已在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的帮助下,募兵四千余人,曹操和曹洪在路上汇合后,准备一起回到联军驻地,不料回到龙亢县时,新招的士兵大多数都跑了,更有一些闹事的,趁夜把曹操的营帐都烧了,要不是曹操拼命杀了十人左右,估计小命都没了。
最后四千人中留下的只有五百名左右。路上又招收新兵一千多名,于是曹操带着这三千左右的人马进驻袁绍驻地河内。
曹操本想着联军总会有所动作吧,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彻底失望,原来这些诸候们可不想董卓挟天子自重,所以他们想另立一个天子和董卓对着干。
袁绍和韩馥就想谋划着立幽州牧刘虞当皇帝,找个借口也很容易:献帝年幼,又被董卓所挟持,生死不明,不如另立一个宗室长者。袁绍是极希望少年好友曹操结予支持,不想曹操本人一直反对废立,在大事大非问题上,曹操的观点是极为鲜明的,知道袁绍来意后,他明确答复:幼主微弱,受制于奸臣,并没有犯昌邑王的错误,一旦废立,怎能令天下安定?如果你们要拥立刘虞,那我仍然拥护幼主献帝。
袁绍仍不死心,不知在哪得到一块玉印,和曹操议事的时候,从曹操的座位举向他的肘旁,曹操没想到袁绍是自已想当皇帝,心中极为厌恶,但当下也不便与袁绍撕破脸,还得笑着应付一下,他也算是看穿了袁绍一帮人。
而袁绍根本不明白曹操的心思,当初被推举为盟主后,就露出了骄狂的本色,张邈曾说了他几句,他就记了仇,就叫曹操杀了张邈。曹操、袁绍、张邈本是少年好友,虽说意见不合,但也不至于几句话就杀人吧,曹操没理会。他没想到这事倒令张邈起了疑心,以致亲如兄弟的朋友反目成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不仅是曹操,就连董卓都知道所谓联军本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各怀鬼胎,相互防范,先说哪个韩馥,他是被董卓派为冀州牧的,各路诸候举义兵时,东郡太守桥瑁假借京师三公的名义写信给他,劝他参加,韩馥居然问部下,是应该帮助袁绍还是董卓,他的谋士刘子惠说:我们兴兵为国,说什么袁绍、董卓!弄得韩馥面红耳赤,刘子惠给韩馥出的主意是:按兵不动,观望,别人动了,我们再动。韩馥听进去了。
袁绍逃到冀州,又被任命为渤海太守。韩馥怕袁绍抢他地盘就派人去监视他,害得袁绍不敢动弹。后来韩馥参加了关东联军,袁绍才敢行动,孔伷是189年董卓任命的豫州刺史,参加联军没多久就病死了,还有那个桥瑁,本是原太尉桥玄的族子也是义军的主要召集人,可是却和刘岱有仇,两人相互防范,怎能同心讨贼。河内太守王匡被董卓打败后,元气大伤,只求自保。
接下来,桥瑁被刘岱所杀,刘岱任命王肱为东郡太守,而袁绍和韩馥也不顾曹操等人的反对,决定奉请刘虞当皇帝。
刘虞何德何能值得袁绍、韩馥如此重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