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山是莲芝市郊外一片连绵不绝的山脉的统称。宁山三峰则是指宁山深处三座并排而立的山峰。当地的采芝人按地理位置分别称它们为西峰、中峰以及东峰。这三座山峰尽皆高耸入云,一如擎天之柱般,直刺天穹。往年秋天,只有极少数经验最为丰富、技艺最为高超的采芝人才有勇气登上三峰采集秋芝。
然而此时,在西峰半山腰背阴处一片极小的山坪上却聚集着数十个背着背包的身影。
方默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步走向面前那面杂草丛生的石壁。他将背包取下抱到胸前,取出望远镜,而后用背部抵住石壁,望向右边东峰的方向。
望远镜狭窄的视野中,充斥着花絮一般漂浮着的雾气与云朵。远处的东峰掩映其中。有风自山间来,云雾随风而散。东峰也随之现出身形---在午时阳光的照耀下,那崖边虬须般的劲松以及树根处几株小小的赤芝,都变得清晰可见。
方默放下望远镜,仍旧望着东峰的方向,想起了那首小诗。
秋时有日却无光,远望东山雾茫茫,隐约似见芝归处,心心念念便成殇。
这是方默在翻阅大量燕国历史资料时,偶尔在一本野史上看到的一首小诗。从文学方面看,这首诗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只不过是一首韵脚极佳、文采却极差的抒情诗。然而,对于方默而言,它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因为它的作者是方彦!
方彦,燕时四大名将之一。据史载,此人高八尺、身颀长,善辩驳、能骑射,为将时御下有方、统兵无匹,作战时运筹帷幄、多行奇招。除此之外,大量的历史资料还证明此人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
燕时四大名将是方默大学四年以及硕士三年的主要研究课题。而其一的方彦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关于方彦的故事,方默能一口气不停地讲上一整天。
现在却不是时候。
方默收回心神,转过身面向石壁。他深深地看了眼石壁,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他向后招招手,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是这里吗,方小哥?”中年人看了看石壁,问道。
“绝对是这里,没错的!”方默肯定地回答道。
自从偶然间读到那首小诗,方默隐隐觉得这必定是方彦在某座山峰居住时所写。他写诗的缘由以及写时的心境自然无法得知。但既然居住过,必然会留下很多痕迹,而这些痕迹都将成为研究其人其事的重要材料。
打那以后,方默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史册和地理古书籍,最终确定方彦当时居住的地方就是宁山三峰中的西峰!
于是,他便雇佣这支专业的考古挖掘队,来到了这里。
然而,让方默如此肯定的真正原因,却是片刻前背靠石壁眺望东峰时,一股从胸膛升起的直觉。这直觉来得莫名其妙却又强烈无比,它在他的心底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就是这里!就是这里!
“那我们开挖?”中年人见方默又陷入了沉思,出声问道。
方默再次深深地看了一眼石壁,重重地点点头。
......
挖掘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石壁在微型炸药和手铲的作用下一层层地变薄。
黄昏时分,一名挖掘人员突然兴奋地叫道:“穿了!穿了!”
方默闻声赶到石壁前。
此时的石壁已经不能再叫做石壁了,经过考古挖掘队全队一下午的努力,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宽三米、高两米、深半米的石洞。
大功率的探照灯将狭小的石洞照得亮堂堂的,几个挖掘队的队员正围在一处,兴奋地交谈着。
其中一个扭过头来,向方默招招手,正是之前的中年男人。
方默走近。中年男人黝黑的脸上难掩激动,他指了指石洞深处,对方默说道:“方小哥说的没错哩,这里边果然有个山洞!”
方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支长有一米的手铲竟有一多半插入了石壁之内!
中年人忽然把手铲拔了出来。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石壁上。
方默看着那个不规则的漆黑小洞,想到这小小的洞口后面可能就是方彦曾居住的地方,一股焦灼感自胸中升起。
“大叔,还要多久能挖通?”他问道。
中年男人的情绪也很亢奋,他拍拍方默的肩膀,笑着说道:“方小哥,你去外边稍等,不出半个小时,保证你能进到这石洞里!”
方默闻言点点头:“那就辛苦大家了!”
方默走出石洞,来到山崖边,看着脚下昏暗而朦胧的山景。
对方彦的研究,并不是一时兴起。很小的时候,方默突然产生了一种猜测---自己的家族与燕时四大名将之一的方彦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渊源。
小小的他翻遍了厚厚的族谱,却查不到任何线索,询问族内的老人,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年岁渐长,幼时的想法便慢慢被抛诸脑后。
直到大一那年收拾祖宗祠堂时,偶然发现的一件东西,让他又回想起当年偷入祠堂看族谱的日子,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研究方彦的道路。
“已经八年了啊!”方默叹了口气,抬起头,迷离地看着黄昏浑浊的天空。
从大学开始,到研究生,再到博士。八年的时光,八年的青春,方默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方彦的研究中。
海量的古籍、史册以及考古发现,让方默掌握了此人大量的事迹。
说是大量,其实不过是方彦25岁到32岁七年间发生的事情。
因为,史料上对方彦25岁前的生活以及32岁后的去向竟没有丝毫记录可查!
这一直是历史学术界的一大谜题,同时也是一大遗憾。
“而今,终于要由我,来揭开这个谜底了!”方默想到这儿,心情很是激动。
一声惊呼,打断了方默的回忆。
中年男人一路小跑来到方默身边。
“方小哥,打通了,可以进去了!”
完成挖掘的挖掘队员也想看看自己劳累一天的成果。他们跟在方默身后,拥入石洞。
石洞的内部很是宽敞,数十个人进来后也丝毫不显拥挤,顶部距地面则有两米多高。
方默环视一周。探照灯的强光将洞内照得一览无余。
一张石床,一个放在床上的石匣子。
仅此而已。
方默走到床边端详了半天石匣子,终于还是忍不住伸出了手。
中年男人见状急忙阻止他。
“小哥,小心,带上手套再摸!”
方默点点头,接过中年人递来的手套,戴好。他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再度伸出手。
顿时,在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期待着那石匣子里的物事,时隔千年,重见天日。
咔。
石匣子应声而开,其上的灰尘受到震动,迅速扩散到空气中,在探照灯明亮的光线中,翩然起舞,似乎在激荡着千年的时光。
方默眯起眼,待灰尘消散后,第一时间看向石匣子。
然后,他便怔在了原地。
站在方默身后等待着的中年男人注意到了方默的异常反应。
“方小哥,怎么了?”他走到方默身侧,一边看向方默的脸,一边问道。
方默脸上的表情在激动、震惊、不解、难以置信间不停转换。他似乎没听到中年人的询问,仍然怔怔地盯着已经打开的石匣子。
中年人疑惑地顺着方默的视线看去。
一枚光滑洁白的玉片静静地躺在匣子里。
中年人盯着玉片看了一会儿,又看了看依旧呆滞的方默,不明白他为何会有这等反应。
他伸手取出玉片,又对着光线翻来覆去看了片刻,却还是没看出什么名堂,便走到人群里将玉递给了另一个中年男人。
“老何,看看这玉什么名堂。”
被称作老何的男人,欣喜地接过玉片。其余的挖掘队队员迅速凑到他身边,好奇地围观。
只见老何左手拿着玉,右手轻轻地抚摸着玉的边缘以及正反面,而后将玉对着光,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片刻后,老何眼中的欣喜渐渐消失,开始不住地摇头叹气。
有人喊道:“老何,你别光叹气,说说到底怎么个情况啊。”
老何将玉举到众人面前转了一圈,沉声说道:“这是一块寒玉,顾名思义,我现在隔着手套都能感觉到一丝凉意。这种玉多被古代帝王制成寒玉床用来避暑。”
众人咦了一声,感叹道:“真是奢侈哩。”
“但是,”老何话音一转,接着说道,“制成寒玉床的寒玉可以用来避暑,这么一小块玉佩却是没什么作用。在玉石市场,做成玉佩的寒玉也并不是毫无价值,其以光滑洁白闻名,以透明无暇为贵。然而,大家看这块玉,大体呈长方形,长约十公分,宽约两公分,两条宽边和其中一条长边很直,不知为何,另一条长边却是光滑的曲线。这样不规则的形状使其价值大打折扣。”
老何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这样的话,也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可是,大家看。”
说着,老何把手中的玉佩举过头顶,让明亮的光线穿过玉佩。
众人抬头端详了片刻空中的玉佩,突然有人“呀”地惊叫了一声。
老何放下手臂,耸了耸肩,惋惜地说道:“看到了吧,这玉佩里有一条红色的细线!有这样一条红线,这块玉佩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众人也纷纷摇头叹息。
中年男人听老何讲完,从老何手里接过玉佩,捏在手里看了两眼后,放到了仍没回过神的方默的左手里,然后转身对众人说道:“大家仔细搜查一下整个山洞,看能不能找到其他有用的东西。”
方默就是在这时从那复杂的情绪里挣脱的。
准确地说,他是被手里和胸前两团火一样的灼热惊醒的。
方默疑惑地看向自己的左手,石匣里的那枚玉片静静地躺在手心,若有若无的温度正透过手套沿着胳膊传向胸膛,整只左臂似乎都变得暖洋洋的。
他神色古怪地将那块玉举到眼前,静静地、细细地看着。
玉的背面布满了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复杂纹络,正面下半部则有一条红色的细线,线的一端连着曲边的中点,另一端则消失在玉佩左下角一小团花纹里。
方默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团花纹,脑海中竭力搜索着一些知识。
片刻后,他认出了那个花纹。
那花纹其实是一个字。
一个燕国古文字。
翻译为现代文字,还是一个字。
一个“芝”字。
方默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考这个“芝”代表了什么。
突然,他把右手伸入领口,从胸膛处抓出一件东西。
握紧的右手放在跟左手相同的高度,然后被缓缓摊开。
一枚一模一样的玉片出现在方默的右手上!
这枚玉片便是方默当年在收拾祠堂时偶尔找到的那件东西,那件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那条路并最终来到这个石洞的东西。
自从发现这枚玉片,方默一直将它贴身佩戴,自然早已将其研究透彻。所以,他此时清楚地知道,这两枚玉佩并非乍看上去那样一模一样。
唯一的不同之处,便是那团花纹,那个文字。
一个是“芝”,一个是“彦”。
方默一直认为“彦”字代表的便是燕时四大名将之一的方彦,那么,这个几乎一样的玉佩上镌刻的“芝”字代表的又是谁呢?
他陷入了沉思,手上无意识地把玩着两块玉片。
突然,一股异常炽热的温度蓦地爆发。
方默差点把手里如火般滚烫的玉片扔出去。
他定睛看去,只见两块玉佩竟然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了一起,曲边相合,红线相接,两字相连,似乎有红光在其间来回流动。
原来这两块玉佩竟是一对儿!
手中的玉佩还在持续升温,方默终于忍不住将手中的玉佩扔了出去。
就在玉佩离手的一瞬间,红光大作!
妖艳的红光中,方默看到四周正埋头检查石洞的挖掘队队员们纷纷看向自己。他们抬头的动作很慢,脸上惊讶的表情还未做足。方默便感觉到一阵锥心的疼痛,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抽离了自己的身体。
下一刹那,他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