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麼时候起,公司出现了一位高个子的印度姑娘,穿着传统的印度服装,上身是一件类似于连衣裙的衣服,却从腰部开了叉,下着一条收脚裤,脖子上搭着一条长长的就快及地的丝巾,低眉垂眼,别有风情。晓荣每次吃饭时都会看到她,她每次都是站在窗前轻声打着电话。
晓荣被她深深的吸引了,她想了解她,了解印度,于是她主动与印度姑娘打招呼。一来二去,二人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她叫Arora,刚刚二十五岁,未婚。印度未婚的女孩子通常都是她这身打扮,结过婚的女性才可以穿纱丽,两眉间才可以点红色的朱砂痣。
初来中国,Arora不懂中文,对一切都不熟悉。自从和晓荣相识,晓荣就成了她的左右手,两人如影随形。交流多了,晓荣对印度英语越听越顺耳,口语也提高了不少。
Arora是素食主义者,每次去食堂都明确要求“不要肉,不要鸡蛋”,但她喜欢喝牛奶和酸奶,喜欢吃甜食,因此身体很强壮。她之前经常叫印度外卖,一份印度套餐几十元的价格,对她来说,负担不小。与晓荣相识后,她也常跟晓荣去食堂点素菜吃,物美价廉。
Arora在公司通常拿着一个小勺子吃饭,但是,她更喜欢放松地用右手抓饭吃。她对晓荣说:你试试用手吃饭,这样会觉得饭菜更加好吃。
Arora家里已经为她选定了一位未婚夫Rahul,但是她不喜欢他。Rahul除了有些大男子主义,还是很喜欢Arora的。但是Rahul的母亲很势利,她在和Arora谈话时,了解到她做的是软件开发的工作,就问她的工资是多少,听她说的工资很高,才满意的点点头。
要知道,在印度,做软件开发是一个很受尊敬的行业。所以,印度的软件工程师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加起班来很拼命。Arora的一位女性朋友怀孕后为保住工作还拼命加班,困了就喝咖啡以保证自己清醒,结果导致流产,痛苦不已。
在印度,女孩儿结婚的嫁妆十分惊人。新娘子结婚当天头上、手上、脖子上戴的都是黄灿灿的金首饰,而这些全部都是新娘的嫁妆。Arora也正在
辛苦地为自己攒嫁妆,而这也正是她这么大还没出嫁的原因,在印度,二十五六岁还没出嫁的女孩子算得上大龄剩女了。她的妈妈为此非常着急,所以催促着她快点儿结婚,以了却这桩心事。但是Arora却不急着结婚,她有沉重的家庭负担要扛,她的父亲卧病在床,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她还有一个弟弟正准备考大学,她需要挣很多的钱来养家糊口,还清债务。她每月都把自己工资的大半通过银行寄回家,只留下一小部分自用。
Arora有一位青梅竹马名叫Harish,和她是铁哥们,从小到大,两人在对方遇到困难时,都是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Harish追了Arora好多年,他还为了Arora放弃了自己家族原来的信仰,改信奉了基督教,因为Arora一家信奉的正是基督教。无奈她当时心智未开,直到现在,她才终于明白了他对她的情谊。但是他已远在美国,二人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晓荣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也感叹不已。在如今中国都是自由恋爱的今天,印度还有很多婚姻是父母包办的。晓荣鼓励Arora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心动了。她拒绝了未婚夫Rahul的求婚,Rahul因此很痛苦,借酒买醉了很久,Arora听后心怀愧疚,但同时也为自己即将到来的真挚爱情而满怀憧憬。
Arora为Harish寄去了一幅油画,这是她花了大价钱请画师画的,画上,Arora与Harish深情相拥。寄油画那天,Arora怀着小女人的砰砰乱跳的春心,在油画上印下自己轻轻的一吻,用纸盒子和胶带将油画层层包裹好,希望给远在重洋外的男友一个惊喜。处于热恋中的两人通过国际长途互诉衷肠。
但是,有一天,Arora流着泪告诉晓荣,她和Harish分手了,她从此后再也不理他了。晓荣忙问原因,Arora愤怒地诉说了缘由。原来,Harish在美国已经有了一个女朋友。按理说这也情有可原,这么多年,又是这么大年纪的一个帅小伙。但这也不是关键,关键是,Harish把他与Arora的通信发给了他的女朋友,还以嘲笑和侮辱的语气来谈论Arora。偏偏这些通信记录被知道Harish邮箱密码的Arora看到了。
晓荣听后目瞪口呆,她觉得自己也许从一开始就帮了一个倒忙。
失恋了,路还要照走,生活还要照样过。Arora买了几件T恤,还买了条紧身牛仔裤。当她第一次穿着牛仔裤出现在办公楼,第一个遇到她的印度男同事是捂着脸作害羞状走过去的,晓荣很是惊奇,经Arora解释才知道穿牛仔裤在印度属于很前卫的打扮。
半年后,Arora回印度了。晓荣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她能过得更加开心,早日找到一个真正对她好的男子。
与Arora共处这段时间,晓荣的口语提高了不少,对印度式英语更加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