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9400000007

第7章 周朝(2)

“楚王问鼎”和晋楚争霸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雄才大略,励精于国事。他一方面以“敖(孙叔敖)为宰”(《左传》),整顿政治,勤于生产,形成了“民不罢劳,君无怨”,“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的局面。另一方面,他整饬军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楚国再次强大起来。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属河南)之戎,追击戎狄到洛水边,周王派遣使者王孙满前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取代周天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由于周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楚王明白周王室尚不能轻视,于是班师回国。然而楚国北上争霸的行动并未中止。前601年,群舒皆叛楚国,庄王兴兵伐灭舒、蓼,与吴越结盟,至此,楚在江淮流域的势力渐趋巩固。前598年,楚庄王伐郑,攻到栋地。郑国大臣子良说:“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左传·宣公十一年》)楚郑遂于辰陵结盟。盟后,郑又附晋,庄王大怒,起兵围郑,三月而破,郑降于楚。晋闻讯后,派大军迎救,晋楚两军大战于邲(今属河南),晋败溃逃。前595年,楚又进攻宋国,宋向晋告急,晋畏楚不敢出兵,宋遂归楚。此时,鲁、宋、郑、陈尽皆服楚。前589年,楚国在蜀地(今属山东)会盟十二诸侯,秦、齐大国都曾到会,可见楚国势力之大。春秋时期,楚国先后兼并了十二国,疆土之广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所以《国语·楚语(上)》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争战到了春秋后期,晋楚实力不相上下,相互之间纠缠死斗,牵连周围小诸侯国朝不保夕,于是诞生了由宋国倡导的两次“弭兵”运动,延续一百多年的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终以“弭兵”休战告终。

吴越争霸前510年,吴欲攻楚,为解除后顾之忧,曾攻打越国,占领檇李(今属浙江)。前505年,越国趁吴军主力在楚都郢,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激化。吴国想要称霸中原,就必须要先打败越国;越国想要北进中原,就必须要先打败吴国,因此,吴越之间一战就战了20年。前494年,越国向吴国开战,欲以水军胜吴,主力于夫椒(今属江苏)被歼,一时间,越国面临着亡国之祸。为保全越国,越王勾践自愿到吴国做人质。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夫差“驾车养马”,执役三年,终于骗得夫差信任,允其回国。回国之后,勾践为了灭吴兴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他还在谋臣文种、范蠡的建议下,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一方面发展生产、奖励生育、尊重人才,以安定民生,充裕兵源,收揽人心,增强综合国力;一方面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严格纪律,提高战斗力。在外交上,针对“吴王兵加于齐晋,而怨结于楚”的情况,采用“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方针。十年之后,越“荒无遗土,百姓亲附”。越军亦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人有致死之心”的精锐部队。前473年,勾践终于灭吴,“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周元王封勾践为伯。“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国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

战国七雄与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中后期,一些诸侯国的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各主要诸侯国出现了政权下移至大夫的现象。鲁、齐、晋三国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大变革,即三桓专鲁、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前403年周王室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又于前386年承认齐国的田和为诸侯,七国并立局面由此正式形成。

李悝变法和魏国的强大战国初期,李悝被魏国国君魏文侯任命为宰相,开始实行变法。其一,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官爵世袭制。其二,编制《法经》,《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法经》的颁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的稳定。其三,“尽地力”。废除原来的阡陌封疆,提倡自由开垦,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鼓励农户栽树种桑,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其四,实行“平籴法”。收成好,则政府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收成不好,则政府再以平价出售储备粮。此法平衡了粮食价格,防止了商人的投机活动,使粮价不至于暴跌暴涨,可以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其五,创建“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变法之后,魏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前344年,魏国与宋、卫、邹、鲁、秦等国会盟于逢泽,成为其中最强盛的国家。

马陵之战和齐国的崛起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发兵攻打韩国,庞涓为赵魏联军主帅。韩都新郑(今属河南)被围,韩昭侯向齐国求救,齐国迅速派田忌带兵救韩。军师孙膑献计,齐军直捣魏都大梁。魏惠王火速召回庞涓,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倾全国之兵誓与齐军决一死战。孙膑见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又深知庞涓为人狂傲,定然不将齐军放在眼里,认为欲擒故纵之计最佳,可先命军队向马陵方向撤退,由于马陵地形复杂,沟深林密,道路曲折,可于马陵设伏。主帅田忌深以为然,决定用此计诱庞涓上钩。撤退途中,孙膑采用了“减灶之计”,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果然上当,他还暗自心喜地断定齐军撤退的三天之中,兵士已经大量逃亡,便亲率精锐之师星夜兼程地追赶。赶到马陵时天已然漆黑,庞涓令兵士点燃火把照路。一士兵发现一棵大树少去一块树皮,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此时方才想到自己中了计,下令撤退已是不及,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成一锅稀粥,自相践踏,争相逃命,死伤无数。庞涓自知死无葬身之地,大骂孙膑道:“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立时拔剑自刎。主将毙命,太子申被生擒。齐军大获全胜。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齐国声威大震,在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同时西方的秦国也因为商鞅变法而逐渐强盛。

齐国的衰落和赵国的强大前288年,齐王接受秦王的倡议,齐秦同时称帝,齐为东帝,秦为西帝。紧接着秦向三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齐则于前286年攻灭宋国。灭宋的战争引起了列国的恐惧,各诸侯国起而反对齐国,前284年,燕联合秦、楚、三晋大举攻齐,虽然最后齐国得以保存,但是齐国已风光不再,无力逐鹿中原。就在齐国日渐衰落的同时,赵国由于经历了赵武灵王改易胡服、训练骑兵的军事改革,开始强大。赵惠文王整顿内政,开展外交,折服强秦,成为齐国以外的东方较强的国家。

长平之战和赵国的衰落前260年,秦国派兵攻韩,欲取上党。上党危急,百姓纷纷出逃到赵国的长平,于是赵国派兵往长平(今属山西)保护上党之民。秦国愤之,乃派将领王龁攻赵长平,赵派廉颇为守将。连日厮杀,兵力较弱的赵军损失颇大。长此下去,赵国必然兵败。廉颇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将领,他分析了眼前的局势,认为敌强我弱,且初战失利,便高挂免战牌,坚守城门不出。秦国攻城不下,廉颇又据守不出,秦一时无法。秦国之相范雎智计颇深,想出了一条离间赵国君臣之计。他派人行贿于赵国佞臣,令之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本就因廉颇打了败仗又不出城迎战恼怒,此时听到这番流言,一气之下,便阵前换将,派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迎战秦军。赵括本是无能之辈,整日只知纸上谈兵,他完全改变廉颇的作战方案,大批更换将领,导致赵军战斗力大大下降。8月,敌情尚未探明,赵括就贸然率兵出城进攻秦军,结果误入秦军早已设下的埋伏,赵兵断粮断水四十余日,以致自相残杀,生食人肉,以求果腹。眼见无法活命,赵括重整兵士分四队突围,突围失败,赵括为秦军射杀。赵军见主将身死,遂投降于秦国。然秦将白起凶残,竟将四十万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余数百人回赵报信。赵国上下既震惊又害怕,写信求救于魏国,魏信陵君是赵国平原君夫人的弟弟,信陵君见事态紧急,且不齿秦国所为,立即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往救赵。魏王软弱,秦王威胁魏国如若救赵,秦就先取魏国。魏王不敢让军队前行,令军队就在邺城待命。赵之危难急如星火,信陵君只好用侯嬴计,利用魏王之美人窃得虎符,前往邺城杀掉晋鄙,率兵于邯郸大败秦军,赵国幸免于灭亡,但至此,赵国国力大降,再无争战之力。

商鞅变法和秦的强盛秦国在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这与秦国地处偏僻有很大的关系。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卫国人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封于商,号商鞅)应募入秦,孝公信任他,令其革除旧法、创立新法。“早在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吴起在楚,曾行新法,但为旧势力所阻。秦旧势力较小,因之商鞅变法得到成功。”商鞅变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开始于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前350年。主要内容如下: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变法的法令准备就绪后,并没有马上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决定要先立信。他叫人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够把这根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赏十金。百姓都感到诧异,不明白商鞅到底要干什么,怕惹祸上身,因此没人敢上前搬木头。见此情形,商鞅又贴出告示:谁能搬动的赏五十金。此时终于出来一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百姓们终于明白商鞅是守信的。接下来商鞅下令变法,由于信任已经在全国百姓心中建立起来了,新法没有遇到障碍,很快在全国推行开来。同时,改革必然引起贵族领主的抵触和反抗。这个贵族以秦国太子为首,反抗者多至千数。商秧说:“法令不行,由于贵戚犯法,要行法先从太子开始。”然而太子是储君不便施刑,也因为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对太子的调唆,商鞅对公子虔、公孙贾施了黥刑(面上刻黑字)。第二天,贵族也不敢反抗了,新法完全通行了。秦国施行新法十年后,秦国百姓生活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国一跃成为战国第一大强国。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周朝的政治

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是到周朝才逐渐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成为维系贵族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意思是只有嫡长子继承王位或爵位才是合法的,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只能封爵辅佐君王,无权继承王位。这样条理清晰,王位继承之事不会发生变乱。

庶子虽然不能继承王位,但毕竟是王族血亲。周王朝又依据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创立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封诸侯,建藩卫”,此制度将王室中人分封到地方做诸侯,以保证地方上的稳定。周立国后,周王大行分封之事,将王室血亲及功臣分封到各个地方,建立起数百个同姓与功臣的各个诸侯国。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建立起一个以周王为中心,各方诸侯国拱卫的封建王朝。周朝分封始于武王,成王时期规模最大,一直持续到西周末期。分封诸侯有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诸侯还分内服和外服,内服食卿大夫食邑,外服是侯、甸、男、卫,外服都是正式的诸侯国。爵的高低显示位次的尊卑,服的不同决定贡赋的轻重。晋侯列在甸服,曹伯列在甸服,郑伯列在男服。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再行分封臣子。他们一般直接统治诸侯国的中心地区,四周土地再分为大小不同的“采邑”,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卿大夫又可将采邑再行分割给禄田,赏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庶民由士直接统治、剥削。层层分封竟似一座宝塔,形成了以王室为核心,层层向下辐射的等级严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这种严密的政治结构一直到东周才开始出现问题。东周开始,各诸侯相互攻伐,大诸侯国疆土不断扩展,于是各诸侯大国开始修建都城,逐渐发展成为能和周王室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县、郡的出现和演变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时期。楚武王(前740年至前689年)时灭权国“使斗缗尹之”(“尹”为楚国县的主官名称)是有关设县最早的记载。春秋时期,由于人口增加,国土扩大,分封制已不能满足各国治理国家的需求,于是各国普遍设县以便治理国家。开始有郡的设置是在春秋后期。此后郡、县便开始并行。晋惠公元年(前650年),晋公子夷吾私于公子挚曰:“君实有郡、县。”这是史书上关于郡最早的记载。由于晋国大多数郡都设在近敌的边地,地方疏远而荒废闭塞,而县则由邑鄙转变而来,地方亲近而丰饶富庶,因此出现了晋郡实不如县的现象。三晋是战国时期最早建立郡的诸侯国。楚有汉中、巫、黔中三郡的设置;赵置云中、雁门、代三郡;秦设郡在三晋之中最晚,前316年秦惠王以巴为名置郡(据《华阳国志》)。燕是列侯中设郡最晚的诸侯国,前311至前279年,燕“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到了战国时期,郡、县已经普及,数量空前增加,且其性质和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县已经发展成国家的地方行政单位,郡也普及于各国,大多为了巩固国防而建于边地。据《战国策·秦策》记载:“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名曰县,其实郡也。’”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郡已大于县,且郡、县也逐渐演变成郡统辖县的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战国时期,郡、县既已成为封建国家的基本行政单位,郡、县官位不允许世袭,不食封邑,但发放优厚俸禄。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国君可直接命令指挥郡、县军政大事,也可随时任免郡、县长官。

由于郡、县直属于国君。国君每年都要考核郡、县政绩,以此对郡守、县令进行奖惩赏罚,这是国君控制郡、县的有力手段。郡、县具备完整的政府职能,因为它们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王朝的地方行政结构自此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形成了新的格局。从政治性质看,郡、县是以实施国君意志为唯一目的的中央集权之下的地方政府,政治上毫无独立性可言。从辖土范围看,郡、县以农村为主,不再以城市为中心。从政区划分来看,政区的划分不再以血缘为准,而是以地缘为准。与之相应的是,宗族组织也被行政组织所取代,这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同类推荐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热门推荐
  • 大神驾到,欺诈恋人现形

    大神驾到,欺诈恋人现形

    那是即将跨年的前一个晚上,玩正无比陶醉地欣赏神曲《忐忑》并且任由自己的情绪着龚琳娜的表情剧烈地上下波动。所以当我意识到手机在响的时候,它已经唱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了,打开翻盖,看到那个滚动漂浮的温柔漂亮的姐姐”时,我知道歌词里面那个单纯美好的愿望哪怕是十分之一也实现不了了,果然---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美丽的女人会保养

    美丽的女人会保养

    现代很多女性,由于工作繁忙和压力过大,使得体力和精力透支,再加上平时也不注意饮食调理,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调,进而导致美丽和健康出现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保养。“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这是世上无法推翻的真理。作为女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养方法,再加上耐心、恒心,才能让成熟的美丽悠然绽放,愈久弥香。
  • 祸妃传

    祸妃传

    一个长得很祸水的女人,努力想过上安安静静的生活,但总是不得愿,在后退无门、痛失挚爱之后,她终于反攻为守,用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凉薄,混进男人的世界,在他们制定的法则里步步惊心,寸寸为营,最后权倾天下的故事。
  • 墨宗风云录

    墨宗风云录

    自先秦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墨家分支,自成一派,名为墨宗,以其独特的以守为攻的武学特色,在江湖上享有盛名。20年前,一次江湖风波,波及了20年后的他们。危机能否安然无恙度过?他们又能否安然的在一起?且看《墨攻》,独步天下。
  • 火影之奢望

    火影之奢望

    善良和邪恶编织在体内,温柔和残暴冲刷这自己的心灵。命运无时无刻不在牵引着我们向这那不可改变的历史中走去,而改变命运的代价又会是多么的沉重呢。是闹剧还是因为自己,策划,规划,掌控。
  • 血殇:残夜未央

    血殇:残夜未央

    他的温柔,原来只是精心算计,他灭了她的国,可是算计背后是否真情暗涌?当她忘记了他而再度出现,他的心是否因他掀起一阵涟漪?是谁错爱了谁,还是谁伤害了谁?他将她锁在身边,直到他们记起彼此,他才痛彻心扉。她的唇角沾满血迹:“若你不要江山......”
  • 花国公主之奇妙历程

    花国公主之奇妙历程

    五百年前,美丽的花之国因一件事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花之国唯一的一个公主在这次危机中献出了生命,并挽救了花之国的能量之源,让花之国得以解救。而五百年之后,一个神秘女孩出现在了当年公主消失的地方,她会带来些什么呢?是福是祸?她会是公主的转世吗?一次一次的冒险中,她碰到了一个神秘的男孩,她遇见的,是不是传说中能解开公主身上封印的男孩呢?她们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 原罪行者

    原罪行者

    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为西方天主教对人类罪行的分类,而在这里,则是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获得的七种力量,七种力量引发中心服务器奥丁的审判,神秘的红色火焰,强大的微笑少年,背负着原罪的力量,在核冬天几百年后的今天,悄然的改变着世界。
  • 傲娇一世情:我的失忆前妻

    傲娇一世情:我的失忆前妻

    他们有过一年的无爱婚姻,在愚人节快乐分手离婚。三年后,再次相遇,她已经不记得他了,还有了一对聪明可爱的儿女。至今单身的他不是滋味了,他还记得她,她却已经忘记了他,而且还已经生儿育女,不免心头直冒酸气。在一起时不珍惜,分开以后却想念,发现,自己的心在悄无声息中已经沦陷,只是因为自己对于初恋的执念太深,忽略了那份别样的感觉,后悔了却找不到她了………最后,经过多番思量,遵循了自己的本心,他希望能够与她重续姻缘,哪怕他已经为别的男人生过孩子,可是那还有他爹不知道在哪旮旯呆着不知踪迹、消息。正当他展开轰轰烈烈热情似火的追求时,他的前任,她的前任,纷纷回头………他们能够顺利二婚吗?嗯,没错,就是二婚!